医疗的未来还是资本的大饼:在线问诊平台横评(一)|少数派会员π+Prime

本文评测样本量小,不代表各平台真实水平;主观性大,不替代各位的实际体验;评测标准非权威,仅作为统一基线对比。我仅以一个有医学教育背景的普通患者角度来谈谈自己的看法(哈士奇护体)。

大家还记得最近一次去医院的情形么?随着社会信息化发展,医院就诊流程原地踏步多年了,「挂号、排队、就诊、化验、复诊、开药」是医院就诊的基本流程,依据病情的不同,「排队、就诊、化验、复诊」这几个步骤可能需要来回折腾,浪费一早上甚至几天都有可能。

一场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让大家都窝在家里面不敢出门,更别说去医院就诊看病了。之前不温不火的在线问诊平台,在疫情爆发后迅速发展壮大,各个平台如雨后春笋般的冒出来,就诊量屡创新高,成为一片蓝海,各路资本的争先恐后的布局这个市场。

在线问诊平台的直击线下就诊的痛点,利用手机app与医生直接进行对话问诊,省去线下排队挂号、就诊、复诊的复杂流程,而且在线开具的药物直接送到家门口,简直是患者的福音。在线问诊平台使得大家伙看病的便利度大幅度提升,患病在床的我甚至不用起床,就能得到全国各大专家的诊治,简直是医疗的未来啊!

然而在线下,当一位患者就诊时,医生需要详细的询问病史,然后进行「视、触、扣、听」的体格检查,然后依据病史及查体开具相应的辅助检查,最后才进行诊断和开具处方。而在线问诊平台的医生不可能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和开具辅助检查,使得整个诊疗过程完全取决于病史的采集,这是在线问诊不可忽视的缺陷。

不可否认的是,根据详细的病史采集在大部分时候可以对疾病进行正确的诊断,因此在线问诊平台及其考验医生的问诊技巧,对医生的理论知识功底和问诊技巧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简单的文字对话中寻找疾病的「蛛丝马迹」。但是医生在线上问诊平台无法进行完整诊断的前提下,真的能够满足患者的需要么?

我虚构了数个常见疾病,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腹泻、腹痛和高血压,包含了常见的急性疾病及慢病的咨询。从患者的角度对与在线医生进行沟通,然后按照标准问诊程序,对问诊的各个过程进行打分(这个评价标准是我自己构建的,主要是设置一个基准线,有个比较的数值,希望大家轻拍),取每个平台3位医生平均值,最终对各个平台进行比较。

一开始我是这么设计的,但是到了后面发现3个医生的问诊建立小样本研究貌似不太可行,第一是部分平台需要实名认证,我搞不到更多的身份证号码来注册;其次,个别平台的在线医生特别少,数次碰到同一位接诊医生,倍感尴尬;第三,实际评测下来的效果都不咋地,感觉都是烂中比烂,完全失去评测高昂的兴致了。

综上,我最后只选择每个平台两位医生来作为评测的对象,希望大家理性对待。

背靠国内最大医学交流平台的丁香园,其在线问诊规则的设计简直让人摸不着头脑。感觉不是给普罗大众设计的问诊流程,更像是给医学生、医生做的线上专家会诊。

丁香医生在整个问诊程序有些怪异,和我们理解的对话式问诊不同。在正式与医生建立沟通之前,丁香医生会收集你描述的症状、检查以及既往就诊的病例信息,我随便描述了一下。与医生建立联系以后,总共的对话交流的机会只有3个来回!3个来回!3个来回!

我一句「医生你好」就浪费了一次机会,然后还要在剩下的两次对话中详细描述自己的症状,这是默认问诊患者都有「医疗教育背景」的意思么?三句话正好凑成「现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这三个部分,这是让患者自己写病例,然后让上级医师审核的意思?

所以,丁香医生的问诊需要患者尽可能在3次提问中完整叙述自己的病情,这对医生和患者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我可以感受到平台医生在接诊我这种几个字简单描述的患者时,那种绝望与窃喜的交织。因为就诊患者描述的越少,医生所能获得的信息越少,甚至完全不能建立问诊思路,这就是「绝望」;而恰巧正是因为患者给的信息少,医生只需要简单的回答或问诊几个信息,就结束会话拿到平台佣金了,这活简直不要太好做。

患者:「医生,你好,我感冒咳嗽了!」

医生:「具体怎么感冒咳嗽了?」

患者:「就是咳嗽、咳痰、受凉了!」

医生:「还有什么地方不舒服?」

患者:「并没有。」

医生:「你这个确实考虑是感冒了,吃药就是了,19块钱,谢谢。」

想仅有的对话中,尽可能地对患者进行提问及问诊引导是非常困难的。受制于对话次数的限制,问诊的完整性大打折扣。毕竟平台面对的是没有医学教育背景的普通群众,不可能给你平台书写「首次病程记录」,这不是在线问诊,这是在线「查房」。

而且这个问诊费用也是非常诡异——19元3次对话,在高峰期我甚至遇到29元3次对话的价格。丁香园作为国内知名的医学论坛,做出这样的问诊流程实属令人匪夷所思。所以,我直接放弃对丁香医生的问诊评测,直接不推荐,除非你自己有医疗教育背景或有一位医生朋友在旁边指导,写好自己的「首次病程记录」后再拿给丁香园,也许就不会那么心痛了。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之一了,其主要以病毒侵袭感染多见,同时细菌也可直接造成感染或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对于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上呼吸道疾病,由于其自限性,治疗则以对症处理为主,无需积极的抗病毒治疗及使用抗菌药物,交给我们的免疫系统就好了。而对于合并有咽喉部脓性分泌物、黄粘痰等细菌感染征象的患者,可以酌情使用青霉素、第一代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或喹诺酮类抗菌素药物。

我所设计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就是病毒合并细菌感染的患者,同时由于同属于病毒所致的呼吸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鉴别诊断也是考察的重点,在线下这如果对呼吸道疾病的患者不进行新冠问诊的话,问诊办公室主任能把我撕了。那么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各个医生的表现吧。

入门款8元

首次就诊的时候并没有机器问答环节,患者直接描述症状后,系统就开始自动匹配医生了。其实我觉得可以在机器问答环节建立患者基本的一些病史信息,如过敏史、既往疾病病史等等,这些信息往往是在医生问答的时候容易被遗漏的。

医生1该医生对患者的整个病史提问是存在欠缺的,简单的鼻塞、流涕和发热都没有问及,药物虽然选择正确,但是没有告知服用药物后患者需要观察的症状变化情况,其实简答的告知如症状改善,继续服药1周左右就好了,从医生的回答来看,更像是引导付费复诊,然而复诊的这个价格就涨到12元了。

医生2这位医生的诊疗过程也非常简单,问问发热就结束开具药物了,完全没有问患者是否有伴随症状,如果有鼻塞、流涕、头昏等症状,好歹给我开点麻黄碱类之类的,改善一下症状嘛,虽然我觉得并没有什么用的样子,但还是那句话:患者没有表述的不适,不代表患者不存在这个症状。

两位医生都没有通过新型冠状病毒的问诊检测,不知道平台是否有针对呼吸道疾病问诊的质控,个人认为在这个时机,合格的呼吸内科医生应该时刻保持这个警觉才是。

入门款9元

首先在这里吐槽一下好大夫的app设计,要进入问诊界面,起码要点进第3级菜单,总觉得有点迷。

医生1首先我们来看看这位医生,这可是这个环节的第2名。这位医生应该是使用了自己的模板问诊,覆盖了上呼吸道感染常见的主要症状、伴随症状以及鉴别诊断等信息,简单的几个问答就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患者信息,值得赞赏。但是为什么最后选择了「莫西沙星」,而且我比较反感医生给出药物的商品名,且不说「拜复乐」这个商品名的通用程度怎么样,起码这个发音就能难到好几个省的方言群众。

医生2这位医生的体验就不怎么好了,他的回答给我一种责问的口吻,像极了我卑微的在查房现场被质询的样子。这位医生没有对潜在的症状进行更多细致的问诊,既往史和鉴别诊断内容都没有很好的完成。好在最后给出的治疗方案没有什么问题,但是没有用药指导及病情指导,勉强在及格线挣扎。

入门款6元

医生1、2京东的两位医生整个问诊过程中十分「简洁」,几乎2–3分钟就完成了就诊,理所当然的在病史询问方面十分欠缺,医生1还可以,医生2的现病史、既往史及鉴别诊断部分的问诊几乎没有,问诊医生对患者是否存在伴随症状是用脑补的么?

咱们东哥的确会做生意,毕竟药物售价越高,利润越高嘛,上市公司要恰饭不是(狗头护体)。

入门款9.9元

平安健康对我的问诊匹配了一名心内科医生,内心略微有点不爽,虽然针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几乎所有医生都能顺利完成诊疗。但是如果是在线下,心内科医生接诊了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坐诊医生的内心OS是要骂分诊工作人员的,然后小手一点转诊至呼吸内科。不过这点小事无伤大雅,心肺本就一家嘛,我们来看看两位医生的表现。

医生1平安健康这位心内科医生创造了这个环节问诊的最高分,已属于十分优秀的水平了,远超其它同行的分数,在这里必须申请加个鸡腿。现病史、鉴别诊断、既往史都问的非常全面了,应该可以作为该环节的标准答案。医生最后给的诊断和治疗措施也是正确的,所以说好的问诊决定了治疗方式的正确与否。

医生2而第2次问诊则被分诊到了中医科,心里面略感不爽,平安是没有呼吸内科的医生么?看得出来这位医生存了不少问答模板,通过这些模板进行问诊,确实可以减少医生不少的工作量,问诊过程没有太大的问题,基本及格,但不幸的是最终没有开具抗菌素,治疗方案并不完整,且其问诊水平相较于这位心内科医生简直差别不要太明显。

入门款19元

微医同样没有互联网巨头站台的平台,整个问诊流程下来,感觉他们缺乏质控人员,对平台医生的培训似乎不到位。

医生1、2两位医生都在3个来回的问答中完成了问诊,感觉是丁香园的一员。什么现病史、既往史、伴随症状一概没问,药物倒是开的没错,但是遗漏病史造成的误诊不需要担心一下么?这个平台贡献了该环节的最低分。建议大家可以放弃这个平台了,还收我19元,完全不值。线下门诊分诊都比这个问诊说的话多,问的病史全,在这个平台感觉我的智商被嘲笑了。

医鹿也是互联网巨头的亲儿子,属于阿里巴巴旗下。

医鹿在患者描述症状后会进行机器人问诊,可以补充大量的患者症状信息及既往史。机器人问诊会使用关键词联想,建立「咳嗽咳痰」这个词条下面可能存在的伴随症状,比如「发热」、「胸闷」、「工作史」等,这样大大减少了医生的问诊难度。但这个过程貌似是随机触发的,有一次问诊并没有触发机器人来找我,这个机制怪怪的,感觉服务器在摸鱼的样子。

医生1、2托服务器摸鱼的福,两位医生的问诊也是属于摸鱼水平,这个问诊是不合格的,大部分得分来自于机器人问答环节,医生连现病史都没有问全就开具药物了。既然现病史没问,自然而然没有发现患者细菌感染的依据,所以都没有开具抗菌素治疗。但是我的描述里面不都写清楚「咳痰」两个字了么?不知道医生是出于怎样的考量,难道是平台有抗菌素使用强度指标考核的压榨?

入门款10元

我没有发现为智云健康站台的互联网巨头的身影,在各互联网巨头或资本大佬云集的在线问诊市场,这属于小众平台了。不过,该平台小而不美,大家可以放弃了。

平台将我这位感冒的患者送到了两位外科高级职称的医生面前,外科高级职称看感冒,不知道为什么,有种「这就是社会残酷现实」的感觉。很不幸,外科老师们均没有达到基本的问诊要求。现病史基本没问到点子上,既往史全靠机器人建立的模式问答。

医生1这位医生给我的感觉年龄应该不小了,给人一种打字不利索的影响,给的意见是「阿莫西林」、「罗红霉素」以及「去医院输液」,这位老师不知道他自己想清楚没有,先不论治疗方案是「阿莫西林或罗红霉素」(我觉得这个可能性更大),还是「阿莫西林+罗红霉素」的治疗方案。还有,您不知道现在医院已经严格限制门诊静脉注射诊疗了么?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对于医生来说都是小意思了,群众也能在各种渠道方便的购买到相应的药物自行治疗。因此,在平台上问诊的大部分患者主要有两种诉求:

显然各位医生对前者的处理都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几乎都没有介绍上呼吸道感染的自然病程及转归情况,使得整个问诊打了折扣。而针对于后者,只有个别医生在问诊的时候做出了详细的病史建立,大部分仍是泛泛而谈,并不能达到基本的问诊要求。

我们在疫情的阴影下已经过了2年了,在线下,新型冠状病毒接触史、疫区居留史是必须、强制要求完成的问诊,尤其是针对于呼吸科医生,一旦疏漏问诊,立马会被关进门诊办公室主任的小黑屋。不幸的是,线上的呼吸科医生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警惕性不够,如果因为线上不详尽的问诊造成的遗漏,不知道卫生健康委员会会怎么处理,把公司老大下了?(手动狗头护体)

「发热」是呼吸科最常见的就诊原因,其中多见的还是简简单单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针对于「发热」所伴随的诊治进行甄别,然后开具针对性的检查,是体现呼吸科医生基本功水平的高低辨别方法。

这个环节选择的是疑似「结核性胸膜炎」的病例。结核是呼吸科医生深恶痛绝的传染性疾病,我在上门诊的时候,基本上2–3天就能遇到1例。

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大部分是以「发热、胸闷」前来就诊的,几乎都伴有「结核中毒症状」,比如说「低热、盗汗、纳差、体重下降」等症状,同时可有「咳嗽、咳痰、胸闷、胸痛」等呼吸道症状。

针对此类患者,指南建议需要在详细问诊的前提下,应考虑为飞机和可疑,完善胸部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胸部CT)、结核菌素试验、病原学检查等等。由于结核是乙类传染性疾病,需要在有相应资质或专科医院进行政治。因此在未排除开放性肺结核的情况下,应当对易感人群进行保护,同时建议就诊于结核专科医院。

一般来说,患者是不太可能将结核的所有的结核异常症状一次性描述清楚的,大部分患者都是以「反复长期发热」或「乏力、体重下降」等主诉就诊的。因此整个提问思路就是以「发热」作为主要咨询问题,以「胸闷」和「咳嗽」作为伴随症状来考考各位线上医生,只要医生能够恰当问诊,我会给出一套标准的结核中毒症状的病史,看看能不能各位医生能否做出正确的诊断及恰当的检查建议。

医生1这位医生对于发热的患者都不问体温的?直接给的建议就是反复发热做胸部CT,我说这个问诊是不是太简单了一点,既然你都考虑是否有肺结核可能了,顺便问问结核中毒症状不就一句话的事情么?最后患者在非定点医疗结构确诊肺结核后,还得另外去定点医疗机构再挂号重新就诊,这不折腾患者么?

医生2这位医生倒是问了问体温的变化情况,但是依旧没有把结核中毒症状问完。不过倒是给出了合适的辅助检查建议,但为什么要着重检查一下「风湿性疾病」呢?我看了看,是一家省级顶尖医院的呼吸科主治医生,感觉他可能被「自身免疫性疾病」伤害得太多了,是个有故事的老师。

医生2第2位医生上来就是三连问,其实这样对患者提问,体验并不咋地,有种质询的感觉。这位医生并没有对患者症状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直接让去医院做检查。从他的检查项目来看,应该是没有考虑结核的可能,漫天的检查来排除潜在的感染性疾病,尤其是降钙素原(PCT)这个检查项目,价格并不便宜啊,我一般很少在门诊开具这个检查,免得招来吵架。

医生2这已经是我的舌头第1次出镜,问了一些比较基本的症状,但是依旧没能获得结核中毒症状的线索,给出了「脾虚内热」的诊断,然后开具了药物治疗。不明原因的发热开具药物治疗这是这个环节的大忌,第一是容易造成误诊或漏诊;第二是药物可能干扰热型,尤其是退热药物,可能会对最终的诊断带来不利。因此,这位医生是这个环节唯一一个因开具药物扣分的医生。

医生1从我设计的疾病来说,这次问诊是十分失败的。虽然这位医生对发热的警觉性挺高,直接建议患者去医院就诊,我随后表明了核酸检查阴性,希望能得到医生的后续解答。不幸的是,这位医生的问诊内容是欠缺的,虽然提出了胸部CT的检查,但是考虑却是上呼吸道感染,既然考虑是上呼吸道的问题,为什么做胸部CT呢?自相矛盾啊,应该是完全没有往结核方向考虑。

医生2这位医生直接要求我献上自己的舌照,我在是否开启美颜功能上犹豫了许久。医生问诊了相当多的问题,但是都有点不着边际,比如说「皮肤问题」、「大便情况」等等,我在他的问诊中完整给出了结核中毒症状,但是直到最后等没能给出一个结核的倾向性诊断,给出的诊疗建议也仅仅是线下查血常规。最后这位医生问答次数不少,但是得分却不高,蛮可惜的,做了一堆无用功。

医生1第一位医生回复得有点慢,半天才完成第一个问答,我都看完一集电视剧了。发热的考虑方向应该是结核没错,但是完全没有对现病史、既往史等病史采集进行任何问诊,必然不及格。

医生2这位医生应该是这个环节问答次数最多的一位了,问诊过程蛮混乱的,感觉漫天在问,还让我拍了我的舌头(已经是第3次上镜了,每次拍舌头都要先去刷个牙,牙刷表示好无辜)。由于我是个假患者,我的舌头状况会不会干扰医生,我这个学西医的也无法判断。

最终这位医生还是脱离我的主诉,给了一个脾胃和休息不好的诊断,让我去做个体检……这已经是严重的方向错误了,我给了那么多呼吸道症状的信息,却告诉我是消化道的问题?(大写的问号)

医生1这位医生上来就给出了血常规和胸部影像学检查的建议,这是在线问诊平台,不是在线开检查啊,我在线下就诊即使拿着「肺结核」的影像学检查单,也会问问患者的病史和体征啊。然后又给出了一个痰培养和血培养,从这个操作来看,应该是个长期的住院部医生,在门诊开这两个培养,不能说不对吧,但是感觉就是不那么合适。

医生2又是一位丁香园附体的医生,三句话结束问诊,压根没有留意这是一个反复低热一个月的患者,让直接去线下排新冠后照上呼吸道疾病处理,失望,这笔问诊费感觉又打水漂了。

在这个环节,各位医生的表现都不尽人意,全部都在及格线以下。其实最主要的原因还是问诊不全面造成的,稍微仔细一点问诊,就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在线下,医学生的随堂测验都不至于这么惨烈,可能还是归咎于线上问诊的局限性吧。

从上面的简单评测不难看出,线上问诊的有效性完全取决于医生的基本问诊技巧是否达标。虽然大部分医生都能正确诊断以及给出合适的治疗建议,但是建立在不详细病史上的诊断真的可靠么?就像那位给不明原因发热患者开具药物医生,不但没有给出恰当的辅助检查建议,还拖延了患者的治疗时机,耽误了疾病的治疗。

以前我的老师教导我「病史采集是医生问出来的,不是患者告诉你的」,我花了很多功夫才做到这句话——在什么时候需要深入引导出患者潜在的病史,在什么时候需要及时打断患者天马行空的唠叨。而在线上,大部分医生都没能找到线上问诊合适的模式,被患者主导了整个问诊流程,自然就会被带偏。

从上面两个环节来说,各个平台的入门款问诊仅适合一种情况:患者知道自己出了什么问题,且大概知道怎么处理及治疗,找线上医生对答案证实自己做的没错。但凡疾病有些许复杂或者久病不愈,就不要尝试线上问诊了,直接选择区县一级的医院线下门诊,人少、态度好还诊断正确率高。

下一部分我会继续评测各平台的入门款在线问诊,以高血压和消化性溃疡并幽门螺杆菌感染为对象,考验各个医生对慢性疾病管理的处理和理解。同时,各个平台还有升级款的问诊选择,价格会昂贵,如果大家有兴趣,我可以花巨资再献身一次。

THE END
1.丁香医生线上问诊丁香医生疫情动态,查疾病找药品,学习健康知识,家庭健康必备的神器。 丁香医生app,一般又称丁香医生线上问诊,丁香医生问诊app。 身体小问题?来问丁香医生!丁香医生是专业医学网站丁香园团队研发,具有互联网医院职业资格执照,拥有50000+三甲医院及以上专业医生团队,服务涵盖:在线问诊、医院查询、疾病自查、医师讲堂、报告https://m.liqucn.com/app-rn-96028-2
2.还需要做其他检查。3是否考虑长东西?影像检验科丁香医生您好,感谢您的信任。看到您的最新情况,我很重视,有空的时候会尽快回复您。http://dxy.com/question/107207271
3.丁香医生一起发现降生活丁香医生:大众健康医疗服务平台【产品介绍】丁香医生聚焦院外健康场景,为大众提供专业可信赖的多元化健康场景解决方案, 致力于成为健康生活方式向导。 丁香医生 App集合各领域专家共建科普内容,权威医生为用户提供7*24小时在线问诊和专业解答,致力于解决用户各类健康https://apps.apple.com/cn/app/%E4%B8%81%E9%A6%99%E5%8C%BB%E7%94%9F-%E4%B8%80%E8%B5%B7%E5%8F%91%E7%8E%B0%E5%81%A5%E5%BA%B7%E7%94%9F%E6%B4%BB/id911261462?l=en-GB?l=en-GB&l=en&see-all=reviews
4.常见皮肤病治疗用药,一招快速获取,安全又见效? 查看回复:如有正在进行中的问诊,可进入丁香医生小程序,点击底部「我的」-「我的问诊」,即可第一时间收到医生回复。 ? 人工客服:更多问题,可进入丁香医生小程序,点击底部「我的」-「在线客服」详询客服。 策划制作 策划:温生 | 监制:费菲 配图:丁香医生设计团队举报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446961910257435173/
5.你在丁香园的病例能带来什么惊喜?你是否曾想过,自己在丁香园分享的病例,能为你的职业发展带来怎样的改变?在医学领域,病例分享不仅是经验的交流,更可以成为迈向成功的重要一步。近年来,丁香园成为一个旺盛的病例分享平台,吸引了众多医生参与,赢得了数万粉丝的关注。这现象背后究竟蕴藏着怎样的机遇? https://m.sohu.com/a/835665642_121956423
6.2024总结/丁香园心情驿站把我们的故事讲给懂的人听。大学五年,我还是背着双肩包,每天重要课程都要提早去阶梯教室占座位,积极进步的好学生,从不逃课,从不挂科,而且都是给同学压题的那种,但没拿到过一等奖学金,也算一个遗憾吧! 接着就读研究生,同时赶上第一批规培,然后我的带教老师,也是科室带头人,丽敏老师,就特别欣赏我,学历够,能力可以,当时我医师证还没拿到手https://3g.dxy.cn/bbs/topic/51274019
7.丁香医生2018战略公布:全面启动开放平台深度发掘在线问诊服务能力12月23日,丁香医生问诊平台2017年度盛典在杭州举行,这场以「汇聚医者力量」为主题的盛会,邀请了平台上百余位优秀医生答主参与,并为多位优质“答主”颁发荣誉证书。 丁香园创始人、董事长李天天在致辞中回顾了丁香医生问诊平台过去一年多的发展成绩,如回答了120多万个问题,吸引了近2万名三甲医院主治及以上医生参与,获http://zl.39.net/a/171226/5960612.html
8.新型冠状病毒个人防疫指南1. 武汉同济医院网上问诊 请先下载“掌上同济app”,然后按链接中的指示进行咨询。 https://search.weixin.qq.com/k/QVNVUFJNaV1aS1NSRFteakRfSEJdakFQW1ZvRVVSblRdLVUyVzQwUUQ#wechat_redirect 2. 丁香医生在线咨询 请用微信扫描,进入小程序,向医生咨询。湖北用户享受免费服务。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469612015124554
9.[攻略]如何不排队挂到专家号?实测丁香医生在线问诊功能爱范儿最新版的丁香医生推出了在线问诊功能,你可以一对一地向医生咨询病情。 打开丁香医生,点按「找医生」功能,推荐你直接选择科室或搜索症状找到合适的医生,支付对应的问诊金额,即可进入一对一的问诊页面。 伴随问题,你可以提交 5 张相关图片供医生参考。一般来说,医生会被规定在 24 小时内进行回复。 https://www.ifanr.com/app/821181
10.丁香医生在线问诊流程介绍丁香医生怎么在线问诊丁香医生是一个非常方便的线上看病软件,通过在线问诊功能,用户可以与医生面对面进行交流,快速的获取诊断报告。丁香医生怎么在线问诊?这里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丁香医生在线问诊流程介绍,一起来了解下吧! 丁香医生在线问诊流程: 1、首先对于安装的软件进行打开,然后在首页中点击点按「找医生」功能,,然后根据自己的问题进行科https://app.3dmgame.com/mip/gl/178687.html
11.丁香医生app下载丁香医生线上问诊软件v11.14.0安卓版分类:健康医疗 大小:43.3M 语言:中文 版本:v11.14.0 安卓版 时间:2024-10-29 15:46 星级: 官网:https://app.dxy.cn/ 厂商:杭州丁香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平台:Android 标签:医护助手安卓健康医疗软件在线问诊app健康管家最放心、最靠谱的医疗搜索工具,免费咨询,学习健康知识。https://www.qqtn.com/azsoft/76558.html
12.丁香医生APP中西医诊所在线问诊系统开发医院排队问诊相比较,现在出现的在线问诊更加受患者的欢迎,不论是诊所还是医院现在都开始使用互联网医院系统,医疗行业一直是服务行业,和餐饮行业不同医疗行业对于知识门槛要求比较高,不论是公立医院还是私立门诊每天看的患者都比较多,有时会无法把患者的问题解答清楚,在线问诊系统的出现刚好解决了这个问题缓解了医生和医院http://guangzhou.11467.com/info/17063669.htm
13.为什么我们觉得在线问诊不是很靠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产品设计:问诊描述加以引导甚至可以提高一下问诊门槛,只做付费问诊。不能让医生资源在这些简单、描述不清晰的问题上,医生要费很大劲和患者去交流,做标准的问诊流程,提高医生资源的利用效率。 个人比较喜欢丁香医生的问诊方式,没有免费限制提问次数,对用户来说可以让他更加用心对待每一次的提问的质量,描述的更加细致;https://www.woshipm.com/it/3833550.html
14.在线看病app那个好?在线问诊平台下载手机看病软件排行榜在线看病app那个好?在这里给大家带来了当前最火爆且实用的手机看病app,功能齐全实用简单更有专业的医生为您解答疑惑,需要的朋友赶紧来下载吧!http://www.downcc.com/k/zaixiankanbingapp/
15.微信小程序“虚拟支付”问题汇总小程序涉及ios虚拟支付修改指引官六、在线问诊,春雨丁香医生类小程序,付费咨询属于虚拟支付吗? 一对一的,不属于。 七、小红书的购买小红卡,为什么不是虚拟支付? 微信方面回应称:“小红书会员卡不属于虚拟支付内容。小红书属于电商服务,交易的商品都是实物商品,所以他们的会员卡属于实物电商会员体验。” https://blog.csdn.net/kenkao/article/details/101209258
16.21家在线问诊APP便利度测评:平安好医生位居首位医疗动态测评发现,21家在线问诊APP在导诊、问诊、缴费三大环节整体表现良好,16家医院开展了免费问诊或首次免费问诊服务,4家APP的在线问诊基本在1分钟内有医生回应。但开药和诊后服务环节则成了问题“重灾区”,“无处方开具处方药”,“处方单未经过药师审核”等不规范现象较多。最终,平安好医生、1药网、微医3家在线问诊APPhttps://m.vodjk.com/mip/a/1539378.shtml
17.丁香医生竞品分析:如何提升问诊体验打通医药服务闭环?丁香医生:是专注提供医学健康内容与医疗健康服务的平台,提供专业医生写的科普文章,正确的就医用药参考,找医院查疾病的 App 工具,以及专业贴心的线下诊所服务。 春雨医生:提供真实医生的在线医疗健康咨询服务、医学健康内容,并通过在线问诊、直播、上门服务等形式提供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 https://www.jianshu.com/p/d78d3d2eec1c
18.一个在线问诊平台是如何帮千万用户“科学变美”的?皮肤科的问诊需求尝试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丛露露拿丁香医生上最受欢迎的医生举例,“他每天开十秒,每天接的诊都忙不过来。”医生供不应求的背后,是用户对于专业化解决颜值问题的迫切需要,当求美者开始在祛痘等小问题上匹配到专业的医生,或许也意味着颜值经济已经进入了更加专业化、平民化的新阶段。 https://www.tmtpost.com/3887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