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甲胎蛋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Diagnosticvalueofjointdetectionofgolgin73,alpha-fetoprotein,alpha-fetoproteinvariantsforprimaryhepatocellularcarcinoma
ZHUQinhong
DepartmentofLaboratory,DeqingCountyThirdPeople'sHospital,ZhejiangProvince,Deqing313201,China
[Keywords]Golgin73;Alpha-fetoprotein;Alpha-fetoproteinvariants;Primaryhepatocellularcarcinoma;Diagnosticvalue
原发性肝癌属于人体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有95%属于肝细胞癌,病死率仅次于胃癌和食道癌,全世界每年有近70万人死于原发性肝癌,其恶性程度高,病情进展迅速,临床治疗难度大,疗效不理想,病死率高,临床上的原发性肝癌,一旦发现大部分属于中晚期[1-2]。因原发性肝癌发生、发展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并且很容易发生转移、浸润,临床上对于原发性肝癌预警显得尤为重要[3-4]。本研究通过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拟探讨甲胎蛋白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浙江省德清县第三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2011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10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诊断参照2001年《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与分期标准》[5]进行确诊,其中男72例,女28例,年龄42~77岁,平均(52.4±12.3)岁,选取我院同期收治的100例良性肝脏疾病患者作为内部对照组,男70例,女30例,年龄43~76岁,平均(53.0±13.6)岁,乙型肝炎肝衰竭80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20例,均参照《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6]中的诊断标准进行确诊。同时选取我院同期健康体检者100名作为外部对照组,男73名,女27名,年龄41~77岁,平均(54.2±12.9)岁。三组研究对象的性别构成比、年龄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三组研究对象均抽取空腹静脉血5mL,室温静置30min,离心机3000r/min离心5min,将血清分离出来。甲胎蛋白采用放射免疫法,具体操作方法均参照试剂盒进行严格操作,试剂盒和质控品均购自于北京九强朗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甲胎蛋白参考范围是0~200μg/L,当甲胎蛋白≥200μg/L时确定为原发性肝癌临界值。高尔基体蛋白73、甲胎蛋白异质体3%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操作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试剂盒和质控品均购自于北京九强朗生物制品有限公司。高尔基体蛋白73参考范围是0~85.5μg/L,当高尔基体蛋白73≥85.5μg/L时确定为阳性,甲胎蛋白异质体3%>10%判定为阳性[7-8]。
1.3观察指标
1.3.1观察三组研究对象高尔基体蛋白73、甲胎蛋白水平、甲胎蛋白异质体3%情况。
1.3.2观察三组研究对象甲胎蛋白不同水平者高尔基体蛋白73阳性率情况:甲胎蛋白不同水平分组:甲胎蛋白≤200μg/L、300μg/L≥甲胎蛋白>200μg/L、400μg/L≥甲胎蛋白>300μg/L、甲胎蛋白>400μg/L。
1.3.3观察高尔基体蛋白73、甲胎蛋白、甲胎蛋白异质体3%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情况[9-10]:敏感性=真阳性/(真阳性+假阴性),其实际是按照该筛查实验标准被正确诊断的百分率情况,特异性=真阴性/(真阴性+假阳性),其实际是按照该诊断标准被正确地判断为无病的百分率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建立数据库,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多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三组研究对象高尔基体蛋白73、甲胎蛋白水平、甲胎蛋白异质体3%情况比较
原发性肝癌组高尔基体蛋白73、甲胎蛋白水平、甲胎蛋白异质体3%均明显高于内部对照组和外部对照组,内部对照组高尔基体蛋白73、甲胎蛋白水平、甲胎蛋白异质体3%均明显高于外部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三组研究对象甲胎蛋白不同水平者高尔基体蛋白73阳性率情况
原发性肝癌组、内部对照组、外部对照组研究对象在甲胎蛋白≤200μg/L时的高尔基体蛋白73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肝癌组在甲胎蛋白>200~300μg/L、>300~400μg/L、>400μg/L时高尔基体蛋白73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内部对照组、外部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高尔基体蛋白73、甲胎蛋白、甲胎蛋白异质体3%以及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
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均高于单一高尔基体蛋白73、甲胎蛋白、甲胎蛋白异质体3%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高尔基体蛋白73、甲胎蛋白、甲胎蛋白异质体3%
以及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n(%)]
注:与三项指标联合检测比较,*P<0.05
3讨论
原发性肝癌主要可以分为肝细胞癌、肝内胆管细胞癌、肝细胞癌-肝内胆管细胞癌混合型等不同类型。资料显示[11-12],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甲胎蛋白水平、高尔基体蛋白73和肿瘤大小、数目、TNM分期、合并症、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等情况关系密切。肝细胞在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很容易诱导甲胎蛋白、高尔基体蛋白73充分表达,从而激活癌形成信号,因而提示乙型肝炎病毒是诱发肝癌形成的重要因素。
本研究结果显示,原发性肝癌组高尔基体蛋白73、甲胎蛋白、甲胎蛋白异质体3%均明显高于内部对照组、外部对照组,提示高尔基体蛋白73、甲胎蛋白、甲胎蛋白异质体3%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均有不同程度的高表达,高尔基体蛋白73、甲胎蛋白、甲胎蛋白异质体3%均明显高于良性肝脏疾病和健康体检人员,原发性肝癌组、内部对照组、外部对照组研究对象在甲胎蛋白≤200μg/L时的高尔基体蛋白73阳性率无明显差异,原发性肝癌组在甲胎蛋白>200μg/L时高尔基体蛋白73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内部对照组、外部对照组,说明甲胎蛋白水平为200μg/L是一个临界点,当甲胎蛋白水平高于200μg/L时,高尔基体蛋白73阳性率也会明显增加,这可能与原发性肝癌不断进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另外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均高于单一高尔基体蛋白73检测、单一甲胎蛋白检测、单一甲胎蛋白异质体3%检测,高尔基体蛋白73、甲胎蛋白、甲胎蛋白异质体3%联合检测可以提高原发性肝癌诊断符合率,具有很高的敏感性、特异性。
综上所述,高尔基体蛋白73、甲胎蛋白、甲胎蛋白异质体3%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邹同会,汪永强,邹军.高尔基体蛋白73与甲胎蛋白对肝癌诊断价值的研究[J].海南医学,2014,25(16):2398-2400.
[2]陈燕,林莺莺,陈岩松,等.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中甲胎蛋白异质体检测的意义[J].福建医药杂志,2012,34(1):3-6.
[3]PanYF,QinT,FengL,etal.Expressionprofileofalteredlongnon-codingRNAsinpatientswithHBV-associatedhepatocellularcarcinoma[J].JHuazhongUnivSciTechnologMedSci,2013,33(1):96-101.
[4]熊海燕,赵枰.甲胎蛋白异质体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3,20(6):399-401.
[5]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与分期标准[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1,9(6):324.
[6]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内科杂志,2001,40(1):62-68.
[7]WuW,YaoDF,YuanYM,etal.Combinedserumhepatomaspecificalpha-fetopmteinandcirculatingalpha-fctopmteinmRNAindiagnosisofhepatocellularcarcinoma[J].HepatobiliaryPancreatDisInt,2006,5(4):538-554.
[8]黄娅,张凤美,范志娟,等.甲胎蛋白、异常凝血酶原联合检测在肝细胞肝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3,17(5):882-885.
[9]ZhaoL,MouDC,PengJR,etal.Diagnosticvalueofcancer-testisantigenmRNAinperipheralbloodfromhepatocellularcarcinomapatients[J].WorldJGastroenterol,2010,16(32):4072-4078.
[10]戴亚新,张时良,裴豪.肝癌和肝病患者血清甲胎蛋白异质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3,17(2):296-298.
[11]FujikawaT,ShirahaH,YamamotoK.Significanceofdes-gamma-carboxyprothrombinproductioninhepatocellu1arcarcinoma[J].ActaMedOkayama,2009,63(6):299.
[12]韩朝辉,张余川,吴清艳.甲胎蛋白、癌胚抗原和糖类抗原199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4):92-93.
[13]LokAS,SterlingRK,EverhartJE,etal.Des-gamma-carboxyprothrombinandalpha-fetoproteinasbiomarkersfortheearlydetectionofhepatocellularcarcinoma[J].Gastroenterology,2010,138(2):493-502.
[14]赵晨晖,赵霞,陆岩平,等.不同免疫分析法检测甲胎蛋白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16):2295-2296.
[15]SimonK,SerafiskaS,Pazgan-SimonM.Surveillanceprogrammesforearlydetectionofhepatocelluarcarcinoma[J].ContempOncol(Pozn),2012,16(4):295-299.
[17]ShiY,ChenJ,LiL,etal.AstudyofdiagnosticvalueofgolgiproteinGP73anditsgeneticassayinprimaryhepaticcarcinoma[J].TechnolCancerResTreat,2011,10(3):287-294.
[18]胡华华,卢瑶,刘俊,等.甲胎蛋白/肿瘤体积比值评估原发性肝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价值[J].广西医学,2015,37(1):28-30.
[19]KaraM,GencH,TapanS,etal.Alphafetoproteinlevelsanditsrelationshipwithhistopathologicalfindingsinpatientswith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J].EurRevMedPharmacolSci,2013,17(11):1536-1541.
[20]YaprakO,AkyildizM,DayangacM,etal.AFPlevelandhistologicdifferentiationpredictthesurvivalofpatientswithlivertransplantationforhepatocellularcarcinoma[J].HepatobiliaryPancreatDisInt,2012,11(3):256-261.
[21]WuXJ,LiY,LiuD,etal.miR-27aasanoncogenicmicroRNAofhepatitisBvirus-relatedhepatocellularcarcinoma[J].AsianPacJCancerPrey,2013,14(2):885-889.
[22]徐向勇,刘显畅,李正峰,等.高尔基体蛋白联合甲胎蛋白检测在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1):83-85.
[23]邱大鹏,韩风,贺涛,等.甲胎蛋白异质体和甲胎蛋白信使核糖核酸用于诊断肝细胞癌[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3):47-49.
[24]谭奕洲,陈伟烈,翁田波,等.血清GP73、AFP和AFP-L3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价值[J].现代医院,2014,14(4):15-16,19.
关键词:重型肝炎;甲胎蛋白;预后
97例重型肝炎患者均系住院患者,诊断符合2000年西安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标准。男74例,女23例;年龄21~76岁,平均43.2岁。其中急性重型肝炎15例,亚急性重型肝炎11例,慢性重型肝炎71例;按病原学分型:乙型肝炎78例,丙型肝炎2例,戊型肝炎10例,甲乙重叠1例,乙戊重叠3例,病原不明3例。入院后均经B超或CT检查排除肝癌。
1.2检测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试剂盒由同济大学上海放射免疫分析技术研究有限公司提供,AFP正常值为<25ng/ml。视病情需要每隔7d复查1次肝功能、AFP等。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PEMS3.1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数据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χ2检验。
2.1血清AFP在各型重型肝炎中的变化
血清AFP在各型重型肝炎中的变化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97例重型肝炎患者中49例AFP升高(50.52%),其中急重肝占13.33%,亚重肝占72.73%,慢重肝占54.93%;急重肝与亚重肝和慢重肝比较χ12=7.12,P<0.01,χ22=7.00,P<0.01,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2.2重型肝炎死亡率与存活率AFP的比较
本组97例中存活47例,AFP值为(236.74±78.90)ng/ml;死亡50例,AFP值为(45.96±23.16)ng/ml,两者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t=15.34,P<0.01。
2.3AFP含量与胆酶分离的关系
胆酶分离明显的38例中,有21例AFP升高,占55.26%;无明显胆酶分离的59例中,AFP升高41例,占69.49%,两组比较χ2=2.03,P>0.05,差异无显著性。
重型肝炎虽可出现AFP升高,但多数是暂时的,常随肝功能的改善而降至正常,而对AFP水平较高且持续不降者仍应警惕潜在肝癌的可能性,应密切观察B超,必要时做CT检查,以尽早发现肝癌。
参考文献:
[1]卢平宣.慢性乙型肝炎高水平甲胎蛋白含量的变化与预后的关系[J].中华新医学,2003,4(5):446-447.
[2]唐佩芬,王百龄.重型肝炎血清甲胎蛋白含量与预后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1:688-689.
[3]骆抗先.乙型肝炎基础与临床[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89.
[4]王思奎,李庆彦,李伊玲,等.重型肝炎甲胎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J].肝脏,1999,4:116.
关键词甲胎蛋白检测试纸(胶体金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化学发光法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7.160
AbstrastObjective:Compartiveeffectbetween-Fetoprotein(ColloidalGold)assayand-Fetoprotein(Elecsysimmunoassay)AfpintheprocessofhepatocellularcarcinomadiagnosisMethods-Fetoprotein(ColloidalGold)assayand-Fetoprotein(Elecsysimmunoassay)AFPserumlevelof100withcirrhosi-Fetoprotein(Elecsysimmunoassay)AFPResultsthesensitivity,specificityandavailabilityofAFPwere5714%,9424%and9932%,999%Conclusion:Itsuggestedthattherewasagoodcompleementaryeffectbetween-Fetoprotein(ColloidalGold)assayand-Fetoprotein(Elecsysimmunoassay)Afpinthepraocessofhepatocellularcarcinomadiagnosis
目前,甲胎蛋白实验室诊断最常用的血清检测方法有两类,一种甲胎蛋白(AFP)检测试纸(胶体金法),另一种方法有甲胎蛋白(AFP)化学发光法,还有一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费时,甲胎蛋白(AFP)化学发光法成本高,而甲胎蛋白(AFP)检测试纸(胶体金法)具操作简便价格便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7年1月~2009年3月我院住院病人100例。
试剂:ELISA试剂盒由北京万泰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胶体金试纸由篮十字生物药有限公司生产。发光试剂盒由美国拜耳生产。质控血清由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提供。均在有效期内使用。
仪器:美国白乐半自动酶标仪,洗板机。
方法:严格按照试剂盒内说明书操作。100例筛查病人的血清标本同时酶联采用法和甲胎蛋白(AFP)检测试纸(胶体金法法进行检测,对其中一种或两种试剂检测阳性的标本采用甲胎蛋白(AFP)化学发光法。
统计学方法:采用X2检验。
结果
敏感性与特异性:100例标本中,酶联法和甲胎蛋白(AFP)检测试纸(胶体金法)两种方法共检出阳性39例,经化学发光法确证阳性38例。其中酶联法检出22例阳性,有2例确证为阴性,敏感性为5263%(20/38),假阳性率为100%(2/20);胶体金法检出的37例阳性中,有1例确证为阴性,敏感性为9736%(37/38)。假阳性率为27%(1/37),见表1。
化学发光法法和胶体金法的敏感性比较差异无非常显著性(P>005),特异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化学发光法法和胶体金法的敏感性与酶联法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
酶联方法的精密度测定:批内精密度测定用质控血清在同一反应板内测定20个孔,测得(OD/CO值)X=230,S=02,CV=1217%;批间精密度测定用同一批号质血清在每一反应板测定一孔,连续测定20d,测得(OD/CO值)X=221,S=030,CV=1357%(OD为吸光度,CO为cutoff值,X为均值,CV为变异系数)。
讨论
机体AFP含量正常情况下应该
参考文献
近年来发现,测母体内血清甲胎蛋白(AFP)用于监测产前多种因素致胎儿先天异常这一临床实验手段所具有重要价值,尤其对孕妇体内胎儿神经管缺陷性疾病(NTD)的诊断准确率较高。
神经管缺陷性疾病(NTD),是美国第二常见的严重胎儿畸形。一些孕期妇女具有危险因素,使她们怀有NTD儿的风险增加。然而,至少95%的NTD发生在那些没有家族史的家庭(低危妇女)。对NTD低危妇女的筛查方法是检测母体血清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进一步诊断性检查包括专门或目的性的超声检查及羊水检查。
母体血清AFP筛查通常在孕14周到孕22周之间进行。孕妇血清中的AFP在早、中孕期逐渐增加,大约在孕28~32周时达到相对稳定期。当胎儿出现开放性神经管缺陷或腹壁缺陷时,羊水和母体血清中的AFP显著升高。由于孕龄、多胎妊娠和胎儿死亡可能使血清AFP异常升高,在评价升高的母体血清AFP时,应当进行一次基础的超声检查。
1试验资料
1.1对象:受检者来自我院门诊做常规产检的妊娠妇女,孕周在16~20周,因高度怀疑畸胎或死胎、难免流产、羊水过多的孕妇作为试验组,另选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后经追踪均在我院足月产健康儿;
1.2方法:清晨空腹时抽取静脉血,分离血清后-20℃保存或即刻测定。
我科采用的是双抗体夹心法检测。通过数据分析软件,计算唐氏综合症或胎儿其他染色体异常的危险系数。试剂为上海贝喜唐氏综合症产前筛查试剂。
AFP最低检出量:2.0IU/mL
测定范围:0~40IU/mL
测定精密度:AFP:≤12%
在对我院2000年1月~2012年1月2年中对3072例孕中期孕妇血清进行AFP检测,通过风险评估软件计算风险率,筛查出28例NTD高风险孕妇,筛查阳性率为9.11%;追踪对其进行胎儿系统超声扫描,共检出3例畸形胎儿,占筛查高危孕妇的14.2%。
根据孕妇年龄和血清样本中AFP/hCG测定值得到的综合危险系数,是提示唐氏综合症的发生概率也及可能性、概率越高,可能性越大。危险系数小于临界值,并不能完全排除患有唐氏综合症及染色体异常的可能性。
通过经济、简便和无创伤的检测方法,从孕妇中发现怀有某些先天缺陷儿的高危孕妇,以便进一步明确诊断,最大限度地减少异常胎儿的出生率。
[1]王姝,徐正安,殷勇.不同孕期妇女血清AFP检测的临床意义.现代医药卫生杂志,2004第10期
【关键词】甲胎蛋白;乙型肝炎
【中图分类号】R1813+5【文献标识码】A
我国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人数约约占我给总人口的十分之一,乙型肝炎患者约为3000万,大部分患者基本遵循乙肝-肝硬化-肝癌三部曲的发展规律。甲胎蛋白(AFP)是胚胎肝细胞和卵黄囊细胞产生的一种特殊球蛋白。慢性乙型肝炎的甲胎蛋白常呈不同程度升高[1]。本文通过对84例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甲胎蛋白的检测,探讨甲胎蛋白的变化与肝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
1对象与方法
11检测对象
84例慢性乙型肝炎均来自平凉市人民医院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间的住院患者,。男性59例,女性25例。年龄23-62岁,平均44岁。按照入院病情程度分组:慢性重度患者19例为第一组,慢性中度28例患者为第二组,慢性轻度患者37例为第三组。3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临床症状等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17例健康人群做为对照组。
12
诊断符合2000年西安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诊断及分型标准。排查因其他疾病及常年吸烟导致的AFP升高患者。
13检测方法
AFP测定采用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技术定量测定,仪器用AxSYM全自动免疫分析仪。试剂盒由美国ABBOTT公司配套,由专业人员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正常值
21不同慢性乙型肝炎甲胎蛋白含量的动态比较。
按照患者病情不同情况分级后,检测AFP水平后,各组间两两比较,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各观察组间比较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甲胎蛋白(AFP)是一种糖蛋白,正常时由啮齿动物及人类胚胎产生,也可在卵黄囊及胃肠道等器官中产生,成人AFP的合成部位主要是肝脏。1964年在肝癌患者血清发现,在20世纪80年代FDA批准后作为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肝癌诊断标志,并被作为判断病情好转、恶化、手术切除效果及预测复发的指标。一般正常人血清中甲胎蛋白的含量不到20μg/ml,肝癌是常见的造成甲胎蛋白偏高的最重要原因。正常的肝细胞一般不产生甲胎蛋白,当肝细胞发生癌变时,却又恢复产生甲胎蛋白的功能。据调查发现约有80%的肝癌患者血清中甲胎蛋白会升高,通常以20μg/ml为标准,但其对直径小于3cm的肝癌的敏感性却仅有25%[2-3]。
肿瘤标志物对肿瘤的早期诊断、疗效判断、转移、复发及预后等具有重要意义。AFP是一种糖蛋白,含两条复合糖链,含糖量约4%,主要为甘露糖、半乳糖、N-乙酰葡萄糖和唾液酸。AFP是目前公认的诊断肝癌的最佳肿瘤标志物[4-5]。
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发生肝细胞癌的比例(69%)明显高于其他正常人群,病毒致癌的确切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明确,肝细胞再生、更新、增生被认为是癌变的动因[6]。
[1]黄元兰,张甲胎蛋白放免测定的临床应用[J]内蒙古医学杂志1992(03)
[2]俞炜真肝病患者检测甲胎蛋白的意义[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04)
[3]梁桂英,冯春英,毕炳炎慢性重型肝炎与甲胎蛋白的关系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06(17)
[4]洪波肝病患者血清中AFP检测的临床意义[J]西部医学2010(05)
关键词乙肝病毒标志物甲胎蛋白早期原发性肝癌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3.208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较高,其死亡率居恶性肿瘤死亡的第3位,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在成人甲胎蛋白可以在约80%的肝癌患者血清中升高,并且随着病情恶化,它在血清中的含量会急剧增加,甲胎蛋白就成了诊断原发性肝癌一个特异性的临床指标。因此,联合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和甲胎蛋白重要性,特别是乙肝病毒携带者检测甲胎蛋白可以发现早期原发性肝癌。
2010年7~10月上饶市信州区社区居民在江西凤凰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群5000人份。
研究的内容:肝功能(ALT,AST),两对半定性,AFP定量检测。
操作步骤:空腹抽血3ml,每天50人份,100天左右测完,肝功能(ALT,AST)采用速率法,仪器BS-400型生化分析仪;两对半采用ELISA法,酶标仪anths2010;AFP采用免疫荧光法,仪器PerKinEimer(1420用户),严格按照说明书检测。
检测结果所有乙肝病毒携带者有478人(9.5%),具体两对半结果模式,见表1。
检测结果所有AFP升高21人(0.42%),其中AFP≥100ng/ml的女性为孕妇,男性年纪均>50岁,其中部分有转氨酶异常的,见表2。
为乙肝病毒携带者且AFP含量偏高12人(0.24%),且部分有转氨酶异常的,见表3。
为AFP≥100ng/ml的4例男性被检人员,两对半的模式均为HBsAg、HBeAb、HBcAb阳性,其转氨酶结果AFP的含量详细如下,占总人数的0.08%,见表4。
表4的AFP≥100ng/ml的4例男性被检人员通过B超和增强CT检查,在肝脏部位均发现肿块,影像学考虑原发性肝癌,且他们都是乙肝病毒携带者,肝功能转氨酶有的偏高。
据免疫荧光研究证实,肝癌细胞必须分化至一定程度才具有合成AFP的能力,一般来说,高分化和低分化肝癌细胞少合成或不合成AFP,只有中度分化的肝癌细胞在形态和功能上都近似胚肝细胞,因而分泌AFP较多,染色体组型研究表明,肝癌细胞的染色体组型为整倍体时,血清AFP正常,而为非整倍体时,则大部分血清AFP升高,此外,肝癌合成AFP的能力尚与肝癌变性、坏死的程度和范围有关,乙肝病毒可能通过与肝癌细胞的整合,而使肝癌细胞合成AFP的能力增强。
通过5000人份的肝功能,两对半以及AFP检测的结果来看,乙肝病毒携带者在社区居民中的人数比例9.5%和全国的统计数据9.2%还是偏高的,其中AFP≥100ng/ml的4例男性被检人员经进一步检查,均被证实为原发性肝癌患者,且都为乙肝病毒携带者。80ng/ml≤AFP<100ng/ml的乙肝携带人员通过B超和CT检查在肝脏部位未发现异常,建议0.5~1年定期血清学复查AFP含量及影像学检查20~80ng/ml的体检乙肝携带人员建议1年左右血清学复查AFP含量及影像学检查,通过这样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及时治疗。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在世界范围内肝癌死亡率列第5位,我国是肝癌高发国家之一,我国普查每十万人口中有14.58~46人发病,平均30.29/10万人,值得注意的是,世界各地原发性肝癌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我社区达到80/10万人,结合全国平均30.29/10万比,还是有较明显差异。
因此,社区健康体检联合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和甲胎蛋白的重要性,特别是乙肝病毒携带者更应该重视甲胎蛋白的定期复检。
【关键词】甲胎蛋白;PTEN活性;肝癌细胞;ATRA
肝癌是人类健康最大的威胁疾病中的一种,因为受到病毒性肝炎、环境等有关因素的影响,导致肝癌发病的机率逐渐升高。因为肝癌细胞会出现再生、转移,同时癌细胞对药物存在一定的耐受,从而增加了治疗难度。因此,充分掌握肝癌耐药因子的机制,对临床肝癌的治疗十分重要。甲胎蛋白(简称AFP)是肝癌细胞合成的具有很高特异性的蛋白质之一,绝大多数肝癌患者在发病期会产生AFP基因高表达的特点,并且AFP是肝癌诊断的金标准。有资料指出,肝癌细胞产生的AFP能加强肿瘤细胞增殖与诱导肿瘤细胞的双重作用。PTEN则是将3-磷酸肌醇(简称PIP3)水解成2-磷酸肌醇(简称PIP2)的磷酸酶,同时可以避免3-磷酸肌醇激酶(简称PI3K)磷酸化蛋白激酶B(简称PKB/AKT),导致PI3K/AKT信号传导被中断,可见是一种非常关键的抑癌基因。AFP的生物学性质可能还存在对ATRA抗凋亡产生诱导作用,但是肝癌细胞合成的AFP在机体中肝癌细胞耐受凋亡过程具体发挥的作用报道较少,现本次研究进一步探讨AFP在人体肝癌细胞中对PTEN活性产生的影响,总结如下。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期间本院诊治36例肝癌患者,并在患者术后肝癌组织中提取HLE、HepG2、Bel7402细胞加以培养。实验蛋白质材料:ser473多克隆抗体、兔抗人AKT/PKB多克隆抗体、小鼠抗人AFP单克隆抗体均源自PS公司。Β-Actin单克隆抗体及鲁米诺试剂源自SC公司。兔抗人PTEN多克隆抗体由美国实验室视觉公司生产。二抗是羊抗兔多克隆抗体、辣根过氧化物酶连接的羊抗鼠。FITC标记的羊抗兔与TRITC标记的羊抗小鼠二抗由美国杰克逊IR公司生产。RNA干扰试剂盒,即癌/GFP/Neosi-RNA表达载体试剂盒由上海吉玛公司提供。Ly294002及ATRA由Sigma提供。pcDNA3.1载体源自广州泰盛公司。
1.2方法应用Westernblotting法对全反式维甲酸(简称ATRA)进行分析并处理人体肝癌HepG2、Bel7402细胞24h后,PTEN表达产生变化的情况[2]。通过免疫共沉淀(简称Co-IP)技术分析PTEN与AFP之间相互作用。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监测PTEN与AFP在细胞内的共定位情况。通过RNA干扰(即指RNAi)技术对AFP的表达产生抑制作用,然后采用ATRA处理24h后,检测细胞中PTEN表达发生变化的情况,同时研究蛋白激酶B(简称AKT)的磷酸化程度。再利用pcDNA3.1质粒、人体afp基因连接组成表达AFP的载体(简称pcDNA3.1-afp),最后转染成不表达AFP的人体肝癌HLE细胞。
1.3统计学方法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对组间试验研究数据加以统计学分析,应用t法对组间计量资料进行检验,应用χ2检验对组间计数资料进行检验。如若对比差异P
人体肝癌HepG2、Bel7402细胞均存在PTEN的表达,通过160μmol/L浓度的ATRT处理24h后可加强这些肝癌细胞内PTEN的表达。经Co-IP技术实验可知AFP可与PTEN相结合。采用共聚焦纤维镜监测发现PTEN与AFP之间共定位在细胞浆。在干扰AFP表达以后,发现PTEN表达显著升高,表达前后具有统计学差异。而抑制AFP表达以后,ATRA可明显增强Bel7402细胞中PTEN的表达,同时可以使AKT磷酸化受到抑制。当转染pcDNA3.1-afp载体以后,肝癌HLE细胞中存在AFP表达,同时能和PTEN相结合,由此可知pcDNA3.1-afp载体可以促进AKT磷酸化(即为p-AKT),从而对抗ATRA使HLE细胞增殖受到抑制。详见表1、图1~3。
肝癌细胞中出现AFP高表达的现象,可能与癌细胞在体内过度的生殖、转移以及侵袭存在很大关系。有资料指出使AFP表达被抑制,可以诱导肝癌细胞逐渐凋亡。AFP同细胞中的部分信息物质相互结合,进而对凋亡信息的传导产生影响。其中,AKT、PTEN以及AFP表达的检测,能分析出AFP与AKT磷酸化、PTEN功能之间的关系[3,4]。本次研究得出人体肝癌HepG2、Bel7402细胞、HLE内均存在PTEN表达。但HepG2、Bel7402细胞高表达AFP,HLE细胞则不表达AFP。AKT为肝癌细胞传递、生长信号的重要因子,在癌细胞生长期间起到中心信息物质的作用,所以AKT活化程度说明癌细胞生长旺盛。本次研究得出,人体内肝癌Bel7402细胞由于受到ATRA作用,以至于PTEN表达明显提高,由此得知PTEN基因可以在肝癌细胞内有效被激活。通过免疫共沉淀技术发现肝癌细胞产生的AFP能够与PTEN相互结合,组合成复合体。进一步表明PTEN与AFP之间具有相互作用的可能。利用共聚焦纤维镜监测Bel7402细胞内的PTEN、AFP可见,其多分布在细胞浆内,仅有一小部分PTEN蛋白分布在细胞核中,由此表明PTEN蛋白与AFP在细胞浆内能够出现共定位现象。
AFP可通过下面两种途径对PTEN磷酸化作用造成抑制[5,6]:①AFP可抑制PTEN表达,以利于降低PTEN水解生成PIP3。②AFP能够与PTEN相互结合,利用两者之间的互相作用,对PTEN磷酸酶活性产生抑制,使AFP能够最快速度的使PI3K/AKT信号被激活。可见AFP对PI3K/AKT信号激活的过程,考虑是AFP强化癌细胞生殖、转移以及侵袭的主要机制[7]。AFP的生物学性质能够对信息分子样产生调节作用。因为PTEN正常表达情况下,可以增强癌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可见靶向干扰AFP表达能有效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并且抑制AFP强化癌细胞生长的新的有效策略。
[1]朱明月,符史干,李孟森,等.甲胎蛋白抑制PTEN活性导致肝癌细胞耐受ATRA诱导的凋亡.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11,38(3):227-238.
[2]米登海.PTEN与VEGF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相互作用.华中科技大学,2010,12(20):132-133.
[3]王丽.抑癌基因PTEN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HCV核心蛋白对PTEN作用的研究.第四军医大学,2010,12(10):455-456.
[4]姚悦萍,王娟华,陆忠华,等.血清甲胎蛋白异质体对肝细胞癌的诊断意义.实用肝脏病杂志,2011,23(4):541-542.
【关键词】中晚期肝癌;复原抗癌汤;临床观察
我国是肝癌的高发区,发病年龄较轻且病情进展较快,临床治疗效果差,死亡率高,目前肝癌治疗尚缺乏特异性方法。复原抗癌汤是恩师使用多年的中药复方,临床发现对肝癌有一定疗效,故我们收集50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旨在通过观察分析其疗效来探讨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50例原发性中晚期肝癌患者均来自2008年11月~2009年11月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科就诊的病人,其中男42例,女8例,年龄最大者75岁,最小者42岁,平均52.8岁,先按就诊顺序排序,再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B两组,各25例,其中A组为复原抗癌汤治疗组(实验组),B组为消癌平治疗组(对照组)。
1.1纳入标准
1.1.1经临床或病理学确诊为原发性肝癌者(临床诊断符合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2001年通过的《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标准》);
1.1.2II期及以上者(分期标准参照UICC的肝癌TNM分期系统2002年第6版);
1.1.318~75岁,KPS评分≥60,预计生存期大于3个月者;
1.1.4经手术、化疗、γ-刀、介入治疗等抗肿瘤治疗结束1个月以上而仍有实体瘤的,及拒绝接受手术、介入、化疗等治疗者。
1.2排除标准
1.2.1肝脏转移瘤或者患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肿瘤者;
1.2.2合并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肾脏疾病、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
3)依从性差,未按规定服药,资料不全或无法判断疗效的病例。
1.2.3治疗方法
实验组:口服复原抗癌汤煎剂150ml/次,每日2次;对照组:口服消癌平片8片/次,每日3次。1个月为1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治疗期间停用一切其它抗肿瘤治疗及药物。
复原抗癌汤基本组成:西洋参、红豆杉、厚朴、黄芪、白术、竹茹、薏苡仁、柴胡、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等,治疗期间随症加减,腹水甚者加大腹皮、泽泻、茯苓等;血虚者加当归;肝区疼痛甚者加延胡索、白芍;腹胀甚者加枳壳;出血加三七、仙鹤草;积食纳呆者加鸡内金等。
消癌平,是中药乌骨藤的提取物,临床上多使用于治疗消化道肿瘤。本研究所用均购自本院药房,均由海南龙圣堂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1.4疗效观察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甲胎蛋白(AFP)、肝功能、临床症状等指标上的差异。
1.5统计学方法
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处理并客观分析结果,治疗前后各组均数用(X±S)表示,分析采用t检验,各组间有效率的比较用X2检验;以P
2.1治疗前后肝功能的变化:如表1所示,实验组有显著降低转氨酶及血清总胆红素的作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有统计学意义(p
2.2治疗前后甲胎蛋白的变化:如表2所示,治疗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对比AFP下降有统计学意义,复原抗癌汤较消癌平具有更好的改善肝癌患者肝脏储备功能的作用。
2.3治疗后临床主症缓解情况比较:如下表3,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临床主症都有一定程度的缓解,实验组部分症状缓解率对比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1]蔡琳,YangB,DonaldM,等.亚太若干地区恶性肿瘤流行趋势分析[J].肿瘤,2004,24(5):422-426.
[2]宋景贵,肖正明等.柴胡提取物对人肝癌细胞和小树S-180肉瘤的抑制作用[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25(4):299-301.
[3]张文女,黄金龙.茯苓多糖的抗肿瘤作用[J].中草药,1990,30(7):38-39.
[4]王爱云,陈群等.茯苓多糖修饰物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J].中草药,2009,40(2):268-271.
[5]覃骊兰,邓家刚.中药白花蛇舌草化学成分及有效成分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J].内蒙古中医药,2008,(4):42-45.
[6]ChangHC,HuangYC,HungWC.AntiproliferativeandChemopreventiveEffectsofadlayseedonlungcancerinvitroandvivo[J].JAgricFoodChem,2003,51:3656-3600.
[7]覃玉桃,韦长元,李挺.薏苡仁总提取物注射液对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J].肿瘤防治杂志,2001,8(1):22-25.
[8]卢彦琦,贺学礼.黄芪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综述[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17(4):40-42.
[9]殷平善.黄芪的临床应用及其药理中的整体系统思维[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7):1313-1315.
甲胎蛋白是用于原发性肝癌普查、诊断的常用实验室检查之一。研究表明,甲胎蛋白和原发性肝癌的预后存在一定的关系。本资料根据不同AFP血清水平,对接受TACE治疗的PLC患者进行生存分析,探讨其预后的差异。
1.2统计学方法应用EXCEL2003建立数据库,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两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单向有序资料的比较,采用CMH方法计算行平均分检验统计量进行分析。Log-rank法比较组生存曲线。P
2.1TACE治疗前基线资料比较甲胎蛋白阳性率71.54%。两组患者均以中老年男性居多,绝大多数有肝炎病史,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Child分级和肿瘤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甲胎蛋白是一种糖蛋白,正常情况下AFP主要由胚胎的肝脏细胞分泌产生。当成人肝细胞发生癌变时,血清AFP含量会急剧增加,因此甲胎蛋白是诊断PLC的重要指标[2]。由于AFP在转录水平上受多种因素控制,有部分肝癌患者的AFP并不增高,即AFP阴性原发性肝癌,约占30%左右[3]。侯鹏等发现AFP阴性患者临床症状比较隐袭,消瘦、乏力、腹痛、腹部肿块等方面发生比例明显低于AFP阳性组,AFP阴性肝癌患者肝功能损伤较轻、肿瘤直径较小、少有卫星灶及脉管癌栓、手术切除比例较高[4]。作者观察了123例接受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其中甲胎蛋白阳性(>20ng/ml)者占71.54%,甲胎蛋白>200ng/ml者占48%。两组患者在发病年龄、性别比例、肝炎感染史、肝功能Child分级、肿瘤分期方面无明显差异。既往研究发现AFP在监测肿瘤复发和预后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5]。那么AFP阴性PLC患者和AFP阳性PLC患者的预后是否存在差异,目前鲜见报道。
[1]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癌学组.原发性肝癌规范化诊治的专家共识.肿瘤,2009,29(04):295-304.
[2]李谨峰,林川.血清肿瘤标志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诊断价值的探讨.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0,17(11):877-879.
[3]TangZY,YeSL,LiuYK,etal.Adecade’sstudiesonmetastasisofhepatocellularcarcinoma.JCancerResClinOncol,2004,130(4):187-196.
[4]侯鹏,孙雅楠,宋瑞金.AFP阴性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2,29(6):F0003-F0003
[5]BeiR,MizejewskiGJ.Alphafetoproteinismorethanahepatocellularcancerbiomarker:fromspontaneousimmuneresponseincancerpatientstothedevelopmentofanAFP-basedcancervaccine.CurrMolMed.2011,11(7):564-581.
[6]ZouWL,ZangYJ,ChenXG,etal.Riskfactorsforfatalrecurrenceofhepatocellularcarcinomaandtheirroleinselectingcandidatesforlivertransplantation.HepatobiliaryPancreatDisInt,2008,7(2):145-151.
[8]朱剑武,仲召阳,张沁宏,等.血清甲胎蛋白及P53抗体与原发性肝癌病理分化程度的关系研究.现代预防医学,2012,39(9):2271-2273.
[9]MizejewskiGJ.Alpha-fetoproteinstructureandfunction:relevancetoisoforms,epitopesandconformationalvariants.ExpBiolMed,2001,226(5):377-408.
乳腺纤维瘤
刘小姐今年27岁,体检时发现有轻度乳腺增生,左侧乳腺有纤维瘤。虽然医生说不必担心,定期检查即可,但她非常担心自己的乳腺增生会发生癌变。
乳腺增生在女性体检中是很常见的,它确实给人带来很大的困扰。体检中如发现有乳腺增生,应该进一步看乳腺科。乳腺增生与内分泌紊乱有关,因此,注意休息、保持情绪稳定和良好的生活方式有助于疾病的康复。乳腺纤维瘤也非常常见,实际上,乳腺纤维瘤绝大多数是良性的,恶变概率不到1%,因此,患者不必过于紧张,纤维瘤直径2厘米以下且无痛感的患者无需切除。
肝囊肿
陈先生在体检中被查出肝部有一个囊肿,大小为1.3厘米×1.3厘米。医生说不要紧,定期检查即可。陈先生还是觉得肝脏长囊肿应该不是小事。
“肝囊肿”这个名字的确吓人。实际上,肝囊肿就是肝里的“水泡”,它是一种肝脏良性病变,既不会恶变成癌症,也不会对身体造成很大的影响,但患者却常常因为这个名字而过分担心,频频就诊、咨询。肝囊肿的诊断以腹部超声波检查最为简便,也很准确,大多数体检过程中发现肝囊肿的患者既无不适,也不会造成肝功能紊乱,这个“水泡”可能是肝内某个胆小管因炎症、结石、外伤等原因出现堵塞,引起胆汁滞留而成。还有一部分患者是先天性肝囊肿,主要是由于胚胎时期肝内胆管或淋巴管发育异常造成的。
肝囊肿通常增长速度缓慢,有的长期不变,如患者囊肿较小,最大直径不超过3厘米,没有临床症状,则通常不需处理,定期复查观察即可。对诊断不清的肝囊肿,则需要去肝胆外科做进一步检查。
甲胎蛋白AFP增高
今年上半年,林先生由于工作繁忙,经常加班加点,总感觉人比较疲劳,遂到体检中心检查,结果发现血甲胎蛋白增高,其他检查项目均正常,进一步做肝脏CT检查未发现病变。但他听人说,甲胎蛋白增高与肝癌的关系密切,因而非常担心自己患上肝癌。
甲胎蛋白是对肝癌的一个特异性较高的指标,测定血清中的甲胎蛋白含量对人体肝癌的诊断有较大的参考意义。慢性乙肝患者是肝癌发病的高危人群,所以,几乎所有的健康体检中都建议查甲胎蛋白这个指标。但是不是甲胎蛋白增高就一定是肝癌呢医生认为,不要被甲胎蛋白指标数值牵着鼻子走,因为肝炎活动期、肝硬化、妊娠等都可能使甲胎蛋白增高,所以,还应注意排除其他情况。
诊断肝癌的关键在超声波或CT检查,定期复查甲胎蛋白也很重要,如果甲胎蛋白逐步下降,大多没有问题。有肝病病史或有明确肝硬化的患者应该根据病史进行B超检查,如果还不能明确可进行CT、肝动脉造影,甚至做PET-CT等检查。
心肌劳累
“我今年26岁。刚做了一个全身体检,心电图结果显示心肌劳累。明年我将要毕业找工作了,但现在心脏出了问题,也不知道还能不能康复。”在拿到体检报告的那一刻,正在读研的杨先生心情极其低落,他很担心自己的心脏不能应付以后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