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体检最该查的项目

对脑卒中病人的年龄构成进行分析,其中45~64岁占42%。有一项由全国36家医院共同完成的调查证实,10名脑卒中病人中就有一人的年龄在45岁以下,其中40~45岁的占6成,男性人数是女性人数的7倍。

关于中年的体检项目,我从影像、超声、检验三方面进行重点建议。

1.CT

CT是最为常用的一种影像学诊断方法,它检查的速度比较快,而且对脑部和肺部病变的诊断准确率比较高。

1.1头部CT

可以判断绝大多数的脑部疾病,如:脑肿瘤,包括星形细胞瘤、脑膜瘤、转移瘤、颅咽管瘤、垂体瘤、神经鞘瘤等;外伤,硬膜下血肿、硬膜外血肿、脑挫裂伤、脑内血肿、颅骨骨折等;血管疾病,如脑血管瘤、脑血管畸形、原发性高血压脑内血肿、脑梗死等;炎症病变,如脑脓肿、脑寄生虫病、脑囊虫病、包虫病等;其它疾病,如结节性硬化、脱髓鞘性病变、脑萎缩等;对脑瘤手术、放疗、化疗进行评估,对脑脊液引流分流术后对比等。

1.2胸部CT

可以了解肺部的一些组织结构,并找出是否有病变。由于心脏位于肺之间,肺部的电脑断层扫描可以帮助检查心脏结构是否有任何问题,还可以知道心脏周围的血管和动脉是否有正常的血流。胸部的CT检查可以检查胸壁、肺脏、纵隔等,如可以检查是否有胸膜增厚、胸腔积液、转移瘤和间皮瘤,还可以借助CT增强可以诊断胸壁血管瘤,对周围型肺癌的早期诊断有价值。

1.3骨密度CT

中年人一方面饮食中的钙摄入不足,另一方面钙的丢失增加;骨峰值减小,骨小梁加大而容易骨折。有不少人存在误区,骨质疏松是老年人才可能患的疾病。事实上男性从30到35岁开始,女性从30岁开始,骨量开始流失,骨密度开始下降,最终发展为骨质疏松症。这也就是为何中年人体检要查骨密度的原因。

骨质疏松常被人们称之为“隐性杀手”。丢失再多的骨量也不会被察觉,当出现腰背酸痛、身高变矮、驼背时已是晚期了。当骨骼强度不够也就是骨质疏松时,骨骼在轻微外力作用下就会断裂,也就是骨折。而骨密度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骨骼强度,于是测量骨密度成了监测骨质疏松程度的常用指标。

定量CT(QCT),能精确地选择特定部位的骨测量骨矿密度,并分别评估皮质骨的海绵骨的骨矿密度。临床上骨质疏松引发的骨折常位于脊柱、股骨颈和桡骨远端等富含海绵骨的部位,运用QCT能观测这些部位的骨矿变化,从而判断骨量和骨质疏松情况。

2.超声

2.1甲状腺彩超

甲状腺结节是临床的常见病,而甲状腺的B超检查是确诊甲状腺结节的必要检查,也是首选检查。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高达19%~67%。检查甲状腺结节的目的是排除或者发现甲状腺癌症,甲状腺癌在甲状腺结节中的发病率是5%~10%。B超可以确定结节的体积以及是否有囊样变和癌性的征象。癌性征象包括结节微钙化、实体结节的低回声以及结节内的血管增生。一般认为无回声病灶和均质性的高回声病灶,癌变率比较低。这对于中年女性尤其重要。

2.2腹部B超

能够检查出肝、胆、脾、胰、肾、膀胱、前列腺等脏器的大小、形态变化,能够检测出这些脏器是否处于正常位置,有否受到周围肿瘤或者脏器的压迫,同时能确切地判定腹腔内的肿物的部位以及周围脏器的关系,能准确的辨别出肿物是否实质性,还是否含液性的囊肿、血肿、脓肿等,也能初步鉴别出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腹部B超还能准确判断腹腔内是否有腹水,即使少量腹水,用B超也能够测出,可查出腹腔盆腔内1cm以上大小的淋巴结。B超还能够诊断出胆囊、胆道和泌尿系的结石、黄疸性质的鉴别,有没有脂肪肝、肝囊肿,及前列腺疾病情况,对于中年来说这很重要。

3.检验

3.1血常规

血常规检查作为三大常规检查项目之一,在全身体检中是基本的体检项目。血常规检查的意义,判断很多全身性疾病的早期迹象,如是否贫血,是否有血液系统疾病,反应骨髓的造血功能等,通过血常规检查都有可能发现。判断是否有其他细菌感染。如果乙肝患者为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升高,应注意是否合并细菌感染。判断有无脾功能亢进。重度乙肝、肝硬化患者通常存在脾功能亢进症,如果HBV感染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血小板明显降低,应考虑存在脾功能亢进症,应注意检查是否存在肝硬化。判断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目前的抗病毒药物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作用,其中干扰素对骨髓的抑制作用尤为明显,因此在进行抗病毒治疗前及抗病毒治疗中,应定期检查血常规。判断是否存在再生障碍性贫血。乙肝病毒感染者如出现不明原因的全血象降低,应考虑是否存在再生障碍性贫血。

3.2尿常规

查尿常规实验结果,其目的是用以了解肾脏的一般情况和改变,其他脏器的疾病对肾脏功能有无影响,药物治疗对肾脏有无影响,观察治疗效果等。因此尿常规检查是需要经常观察的一项指标。尿常规检查一般应包括尿蛋白定性,尿糖定性和尿沉渣检查三项内容。现在由于许多医院多使用半自动或自动尿分析仪,所以尿常规结果可同时提供8至10项测定数据,这些数据一般包括尿蛋白、尿糖、尿酮体、尿比重、酸碱度、尿胆红素、尿胆原、亚硝酸盐、红细胞(潜血)和白细胞。个别仪器还包括对尿中排除维生素干扰的定性检查。

3.3血生化检查

血脂含量可以反映体内脂类代谢的情况,血脂分析包括甘油三酯,简称TG;总胆固醇,简称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简称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简称LDL-C。大量研究表明,高脂血症可引发许多疾病,与中风、心肌梗死、心脏猝死、糖尿病、高血压、脂肪肝等的发病率有着密切关系,是形成冠心病的主要因素之一。

空腹血糖检查是诊断糖尿病最可靠的方法。一般对尿糖阳性或尿糖虽阴性但有高度怀疑的病人,均无原则做空腹血糖测定。

血尿酸升高见于痛风、急慢性肾炎、肾结核、肾盂积水、子痫、慢性白血病、红细胞增多症、摄入过多含蛋白和蛋白食物、肝脏疾病、氯仿和铅中毒、甲状腺功能减低、多发性骨髓瘤白血病等。减低的话见于恶性贫血、使用阿司匹林、先天性黄嘌呤氧化酶和嘌呤核苷磷酸化酶缺乏等等。

3.4肝肾功检查

肝功能检查是通过各种生化试验方法检测与肝脏功能代谢有关的各项指标、以反映肝脏功能基本状况。包括丙氨酸转移酶、天门冬氨酸转移酶、LT/AST。肾功能检查的临床意义用于急慢性肾炎、肾病、尿毒症、肾衰竭等疾病的检查。

3.5甲胎蛋白检查

可以发现早期肝癌,阳性率达到90%以上,其敏感性比B超、同位素扫描高。原发性肝癌多见于中年人,故40岁之后,应每年检测甲胎蛋白一次。患有乙型肝炎者,则应半年检测一次。

3.6肿瘤标志物(CEA)

CEA是一个广谱性肿瘤标志物,其增高往往不能代表某一肿瘤的存在,而是多种肿瘤的发生均有可能导致其升高。在临床上,CEA往往与其它标志物联合检测,提高肿瘤的检出的可能性。CEA浓度的增高主要见于以下疾病:

恶性肿瘤(大肠癌、食管癌、胰腺癌、肺癌、胃癌、肝癌、胆管癌、乳腺癌、子宫颈癌、卵巢癌、甲状腺髓样癌等),尤其是对大肠癌、乳腺癌和肺癌的疗效判断、病情发展、监测和预后估计是一个较好的肿瘤标志物。一般来讲,癌症越晚期,CEA越高,阳性率不高;体积越大,CEA越高;转移者,CEA水平往往高于未转移者。

非肿瘤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结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胰腺炎和酒精性肝硬化等),其血清CEA也可升高,但一般小于20μg/L。

非疾病状态(吸烟者和孕妇的CEA水平也可高于正常值)。

4.耳鼻喉及眼底检查

查耳鼻喉及眼底查耳鼻喉可及时发现鼻咽和喉咽等部位的肿瘤。眼底检查可以反映脑动脉硬化的情况,很多疾病可通过眼底检查及时发现,如观察视网膜动脉是否硬化,可知道全身动脉硬化及脑动脉硬化的程度,因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及过度肥胖者都必须经常查眼底。中年人应每年检查眼底一次。近期发生视物模糊并伴有头痛者,更需及时检查眼底。

5.心电图检查

了解心脏的状况,心电图对各种心律失常和传导阻滞的诊断分析具有肯定价值。特征性的心电图改变和演变是诊断心肌梗死的可靠实用方法。心电图对冠心病的诊断有重大意义,对有胸闷、胸痛、心悸者,应及时做检查。

6.胃肠镜检查

胃肠镜检查包括胃镜和肠镜。胃镜检查可以发现胃部、十二指肠球部以及食管有没有炎症、溃疡、糜烂、肿瘤等。肠镜检查,可以诊断肠道息肉、肠道良恶性肿瘤等疾病,并可对一些肠道息肉进行肠镜下切除。普通人群,45岁应进行一次胃肠镜检查;高危人群,如胃肠癌患者一级亲属、经常吃腌制食品、有胃肠息肉史、抽烟饮酒等人群,可提前到40岁做胃肠镜。

7.乳腺和妇科检查

对于女性而言,还应进行乳腺和妇科检查。乳腺检查可以做彩超检查,能够发现纤维腺瘤、乳腺增生、乳房炎及乳癌等疾病;妇科检查可进行常规妇检、腹部子宫及双附件彩超检查及宫颈TCT,能够发现卵巢、子宫肿瘤等疾病。据调查,宫颈癌每年新发病例高达13.15万,每年约5.3万人因宫颈癌死亡,越来越多年轻人得宫颈癌。早期宫颈癌的治愈率高达90%,如果没有留意或定期体检,很难在早期发现宫颈癌。

顺便说一下,大多数人对HPV检查和TCT检查可能了解不多,HPV检查和TCT检查都是用来筛查宫颈癌的。HPV病毒真正会影响的是女性的宫颈健康,大多数的宫颈癌患者都存在HPV感染,HPV检查是通过取宫颈分泌物进行的,属于病原学检测。TCT即宫颈刮片,是从子宫颈部取少量细胞样品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属于细胞学检测,更易于发现宫颈癌。

但是这两种检测的指标具有的意义是不同,并不是说人感染了HPV就等同于得了宫颈病变,只有长期受感染刺激的人才会引起宫颈细胞发生改变。而TCT检查主要是用来了解宫颈细胞是否发生了某种改变,通过进行TCT检查,能够了解宫颈细胞是否存在异常。一旦发现了宫颈细胞存在异常,那么需要提高警惕,并且积极进行治疗。

测量体重,看BMI是否正常,一般超重和肥胖大多和血脂异常、脂肪肝关联;而且肥胖是心脑血疾病的重要因素。

总结,中年人建议查:头部和胸部CT,骨密度,甲状腺、腹部和前列腺彩超、心电图、血常规,血脂、血糖、肝功、肾功、CEA、甲胎蛋白、胃肠镜,尿常规,对于女性而言,增加阴道彩超和HPV、TCT。

另外,还可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而注意侧重点,如有长期饮酒史,那么检查时尤其应注意肝功和肝脏B超;如有长期抽烟史,那么检查时尤其应注意肺部CT。

THE END
1.正常情况下甲胎蛋白范围是多少有问必答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甲胎蛋白(AFP)范围应该在0-10 ng/mL之间。这是因为AFP是一种胚胎期特异性蛋白https://www.120ask.com/question/107360073.htm
2.甲胎蛋白高好还是低好权威文章甲胎蛋白水平通常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内,过高或过低都可能提示健康问题。甲胎蛋白是一种糖蛋白,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血液中甲胎蛋白水平较低,但在某些疾病状态下,如肝癌、肝硬化、急性肝炎等,甲胎蛋白水平会升高。相反,甲胎蛋白水平过低在临床上较为罕见,可能与某些遗传性疾病或营养不良有关。甲胎蛋白水平的https://mip.cndzys.com/qw/zt_data_article/3057197.html
3.正常人一般不建议查甲胎蛋白吗问题详情:正常人一般不建议查甲胎蛋白吗? 精选回答 我要回答 薛会光 主任医师 消化内科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三甲 正常人一般不建议查甲胎蛋白,主要是甲胎蛋白是用于筛查一些癌症疾病的,所以正常人是不需要做的。 身体当中没有出现任何的病变情况,一般不建议做甲胎蛋白,在做甲状蛋白的时候会有一定的危险,甚至也会https://www.comdeep.com/qa/eKo8x1Xn.html
4.甲胎蛋白3000虚惊一场正常人一般不建议查甲胎蛋白甲胎蛋白一般超过400提示肝癌的可能,甲胎蛋白3000说明比较严重,可能是肝癌在继续进行或者是肝癌复发。所以对于甲胎蛋白达到3000是,应尽早去医院进行相关的检查,这样才能及时的治疗。对于不建议正常人检查甲胎蛋白确实也有一定的说法,因为甲胎蛋白主要是筛查肝癌、卵巢肿瘤、肝母细胞瘤以及急慢性肝炎、肝硬化等疾病,如果https://ibaby.yxbabe.com/AFP/nav
5.正常人不建议做甲胎蛋白吗正常人做甲胎蛋白的检查,并不会危害正常人的身体健康。但如果正常人没有异常情况,一般不建议做该项检查。 甲胎蛋白是一种糖蛋白,主要由胎儿的肝细胞及卵黄囊合成,出生后通常会下降。正常情况下,人体的血清甲胎蛋白含量应该小于25ng/mL。甲胎蛋白主要用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及疗效监测。因此,正常人通常没必要做该项https://www.xywy.com/arc/326796.html
6.正常人怎么不建议筛查甲胎蛋白产科这种情况需要注意,筛查甲胎蛋白是有一定的危险性的,所以一般正常人是不建议筛查甲胎蛋白的,只有出现高风险的,比如说唐氏综合症查出有高风险的胎儿,是需要进行甲胎蛋白的筛查的,是需要做羊水穿刺的,做羊水穿刺是有一定的危险性的。 回答于2023-11-25 12:39 相关https://m.fh21.com.cn/iask/dzmip/46671756.html
7.湖北省心血管疾病防治指南(大众版)冠心病工作动态引起我国冠心病患病率急剧增加可能有以下原因:首先是由于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引起膳食结构改变,膳食中的热量、蛋白质、脂肪来源从以植物为主转向以动物为主,总热量过剩,同时不健康不科学的生活模式,热量摄取过多,体力活动减少导致肥胖、糖尿病、高血压与血脂异常等代谢异常患者越来越多,而这些代谢异常会促进http://yrz.snj.gov.cn/gzdt/202204/t20220421_4092418.shtml
8.正常人为什么不建议筛查甲胎蛋白?正常人为什么不建议筛查甲胎蛋白? 尽管甲胎蛋白是原发性肝癌的检测指标,但并非所有人都需要筛查。然而,对于40岁及以上的正常人来说,建议定期检查甲胎蛋白水平。原发性肝癌多发生在40岁至50岁之间的中年男性群体。 由于良性肝病也会导致甲胎蛋白的暂时升高,因此单靠检测甲胎蛋白无法确定是否存在肝癌。原发性肝癌https://mip.3zhijk.com/doctor/mip/mip_article/6656865a9deabe0ac65695eab353a080.html
9.肝功能正常有必要查甲胎蛋白吗肿瘤科指导意见:肝功能正常也是有必要查甲胎蛋白的,特别是对于有慢性肝病的患者,像慢性病毒性肝炎,或者酒精性肝炎,或者非酒精性脂肪肝炎,以及有其他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患者。只要是有慢性的基础性肝病的患者,尽管转氨酶肝功能正常也要定期的复查。因为已经对肝脏造成破坏之后,对于肝脏也是有一定再发生恶变的可能。所以不光是要https://m.bohe.cn/iask/mip/lhtgt2rnykqfhml.html
10.降父母年过60,体检该查啥?先看这5个建议,不花冤枉钱!检查项目,建议这样选 那么,具体筛查都该选择哪些检查项目呢? 肺癌:筛查首选低剂量CT扫描; 肝癌:一般选用彩超+抽血化验甲胎蛋白,如果发现异常,可进一步考虑CT或磁共振检查; 乳腺:一般筛查,彩超就可初步判断。如初步筛查发现问题,建议再去做钼靶; 结直肠癌:检查选择肠镜; 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1907/03/c2383840.html
11.[转载]体检指标:肿瘤标志物详解血常规大小便常规等1.甲胎蛋白(AFP) 【正常参考值:0~15 ng/ml】 AFP 是早期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指标,AFP 含量显著升高一般提示原发性肝细胞癌,适用于大规模普查。70%~95%的肝癌患者的AFP升高,越是晚期,AFP 含量越高。但阴性并不能排除原发性肝癌。 AFP 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应肿瘤的大小,其动态变化与病情有一定的关系,是显示治https://www.douban.com/note/795758244/
12.医生您好,我大概三年前体检当时甲胎蛋白有16还是多少,具体我记不临床上甲胎蛋白高一点的话呢,一般的也没有什么特别大的问题,如果不是很高,比如说达到几百上千的话http://dxy.com/question/91211077
13.为什么很多癌症一发现就是晚期?很多早期信号都被忽视了!肝癌筛查联合应用血清甲胎蛋白 (AFP) 和肝脏 B 超检查,高危人群每 6 个月筛查 1 次。 3. 肺癌:低剂量螺旋CT 肺癌高危人群,要进行低剂量螺旋 CT筛查。 4. 肠癌:肠镜 大肠癌筛查从 45 岁开始,无论男女,每年 1 次大便隐血(FOBT)检测 ,每 10 年 1 次肠镜检查,直到 75 岁。 http://wenhui.whb.cn/third/jinri/202012/29/385922.html
14.肝功正常有必要查甲胎蛋白吗另一方面为既往存在肝病病史人群,如乙肝、丙肝患者等。针对此类患者,肝功能并不是评价肝脏受损状态的唯一指标,部分患者肝脏癌变倾向与肝功能损伤指标不相符。 一般建议如果患者存在既往肝病病史,在体检时即便肝功能正常,也需要常规加测甲胎蛋白,判断是否存在早期肝癌倾向。https://www.jiusongjiankang.com/doctor/mip/mip_voice.html?contentId=1182603
15.102.7降总动员体检中发现肿瘤标记物升高怎么办?答案是否定的,有些肿瘤从始至终肿瘤标记物都不会升高,可能是目前还未研发出合适的肿瘤标记物,或者恰巧未在参考值的95%可信区间内。 在癌症早期,有些肿瘤标记物正常,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才会升高,所以检测出“阴性”结果,也不代表没有患上恶性肿瘤。比如在肝癌病人中,肝癌标记物甲胎蛋白(AFP)的阳性率仅为79%~90https://www.jfdaily.com/sgh/detail?id=936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