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山号角英国大英博物馆何时归还中国西藏文物原创

大英博物馆成立于1753年,是世界上首家国家级公共博物馆,也是收藏中国流失海外文物最多的一个博物馆。来伦敦,大英博物馆是不能不去的。馆藏的2万多件中国文物中,约有2000件位于“何鸿卿爵士中国及南亚展厅”即33号厅。其中,涉及西藏的文物共有4890件,有30余件长期陈列在33号厅60A展柜,工艺精美繁复,外观别有韵致,在日复一日的岁月更迭中,作为历史见证者默默诉说着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血泪往昔。

漆绘帽(Lacqueredhat)No.14

大英博物馆藏漆绘帽(14号)

14号藏品漆绘帽上精美繁复的花纹图案

藏靴(Oracle’sboots)No.15

大英博物馆藏藏靴(15号)

“降神”是过去藏传佛教一个特殊的宗教活动,指某个神灵会附体在特定的降神者身体,代神发言,预卜吉凶,驱邪送祟。过去,西藏地方上遇到重大的政教问题,往往要请降神者预示和决断。降神仪式上,降神者一般会穿上七彩斑斓的缎子神服,胸嵌闪闪发亮的护心明镜,头戴饰有金塔和五佛的金冠,右手拇指上套着一个空心厚银子的戒指,脚穿厚底长靴。

配饰(Ornament)No.16-17

大英博物馆藏19世纪圆形铜鎏金镶红玻璃绿松石饰品(16号)

大英博物馆藏19世界圆形铜鎏金镶蓝玻璃绿松石饰品(17号)

“擦擦”模具(TsaTsaMould)No.18

大英博物馆藏“擦擦”模具(18号)

“擦擦”制作技艺被列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制作“擦擦”,必须先准备好凹型模具。这些模具有铜质的,也有铁质的或木质的。根据“擦擦”的不同样式,模具也是千姿百态。制作时,只需将软泥等材质填入模具后压制成型,然后脱模而出,晾干后即是“擦擦”。但这些泥制“擦擦”并不结实,有的会再经烧制或施以彩绘,便是耐久而美观的精品。

"嘎乌"(Gau)No.19

大英博物馆藏19世纪“嘎乌”(19号)

“嘎乌”的形状有方也有圆,一般来说,男子用方的,女子用圆的。佩带“嘎乌”有讲究,男子一般斜挂于左腋与左臂之间。因为在古代,男子为便于作战通常在身体右侧斜挂弓箭枪支等武器,而把“嘎乌”这种服饰佩戴在身体左侧。女子则用项链或丝绸带套在颈上悬挂于胸前。

借侵略战争大肆洗劫文物

为抵御英军入侵,西藏地方军队及民众与英军展开了多场激战。主要有两次大规模战役:“曲美辛古和古鲁之战”和“江孜保卫战”。其中,“江孜保卫战”又分为“血战乃宁寺”“紫金寺保卫战”“宗山战役”三个部分。

1904年3月,曲美辛古和古鲁之战,英军在亚东曲美辛古假称“谈判”,佯装退出了步枪子弹,欺骗藏军熄灭火绳枪的引火。当时藏军尚无步枪装备,不了解步枪构造与子弹上膛过程。遂依照英方要求,熄灭了火枪的点火绳,熄灭火绳就等于是放弃了武器。而此时荣赫鹏乘机先向藏方代表开枪,接着对藏军使用机枪、来复枪和大炮进行密集扫射。藏军的火绳枪来不及点燃火绳,纷纷倒在英军的枪弹下,使得所谓的“战斗”,实际上成为了英军对藏军的一场血腥大屠杀。曲美辛古失守后,英军又迅速追至古鲁,藏军再次奋起抵抗,终因伤亡过大,古鲁亦告丢失。

19号藏品“嘎乌”,应该属于某位参加了这次战斗的藏军士兵。在战斗中,这些对外面世界一无所知的士兵,他们手持藏刀和火绳枪,胸前都挂着一个“嘎乌”,里面装着寺庙高僧加持过的“擦擦”或是符咒,他们抱定纯真的信念:任何外来的魔鬼注定会在神灵的诅咒下被驱离出西藏。

英军攻占古鲁后继续向重镇江孜进军。江孜历史上是继拉萨和日喀则的第三大城市,是由亚东通往拉萨的重要门户。英军决定先攻占乃宁寺,用炸药将寺院围墙炸开一个缺口冲入寺中,将该寺洗劫一空。

接着英军又进攻另一座古寺紫金寺,以切断江孜和日喀则的交通。在英军攻占的过程中,密集的炮火摧毁了寺内的9个扎仓以及有40根柱子的大殿,还有9座楼房及60所僧舍。攻占后又对寺内文物进行劫掠,并纵火烧毁了紫金寺。

寺院是英军瞩目之地,因为英国人坚信寺院中一定藏有传说中的黄金和宝石。于是,寺院的大门一旦被砸破,值钱的东西就被盗运一空。为了分赃,英军军官还召开会议,制订方案。荣赫鹏在写给家人的信中毫不遮掩地表示,“今天开了一次会议,将找到的东西分配给大家,我分得12件”。

根据一位随行文物专家华达尔讲述,“在世界任何地方都无法找到范围如此之广、趣味如此浓厚、意义如此深远的西藏文献,它们绝对是早期东方历史资料的真迹。”“搜集的件数之多须用400多匹骡子才能驮运。其中包括许多珍稀的宗教书籍、神像、宗教作品、盔甲、武器、图书、瓷皿等物。”

16号、17号藏品绿松石配饰就是当年这场紫金寺浩劫的直接见证。结合博物馆介绍和有关资料比对,笔者猜测14号藏品高级僧官帽和15号藏品降神者的藏靴极可能也是英军从紫金寺这次战斗中劫掠来的“战利品”。

大英博物馆33号厅60A展柜

1904年8月3日,英军占领拉萨,掠夺了大量珍贵西藏文物,并强迫西藏地方政府签订了非法无效的《拉萨条约》。英国的这次入侵标志着持续一个世纪之久的外国干涉西藏事务的开始,时至今日,这个问题仍没有真正终结。

大英博物馆内有世界范围内的藏品800多万件,其中巧夺天工之文物瑰宝多如牛毛。60A展柜的这几件来自西藏的展品肯定算不上镇馆之宝,也不是33号展厅的明星展品,又被人为地放置在了中国展厅之外的区域,鲜有参观者驻足。但当深深地凝视它们,仍然能感受到来自大洋彼岸、遥远东方中国的古老藏文化魅力,以及120年前发生在西藏那段英勇与屈辱交织的血泪岁月。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是历史的最好见证者,它们的存在时刻提醒我们,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不可忘却更不容扭曲,烛照真相之光不会因历史的滚滚沙尘而减弱分毫。(中国西藏网文图/党新凯综合/李一凡)

THE END
1.我是大盗,我把外国博物馆藏的中国文物偷回了国,国家当如何判我追回来一些文物,1998年,我国从英国成功追索3000多件走私出境的中国文物;2001年,从美国成功追索被盗掘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2046702/answer/54402200
2.龙门石窟之劫:中国稀世文物是如何流失海外的?——人民政协网除了在剑桥城教书和博物馆研究外,他还找到了一个收益丰厚的副业:为堪萨斯城待建的纳尔逊美术馆的董事们提供藏品征集咨询服务。为了给博物馆物色一个能去现场收集中国文物的人,华尔纳推荐了自己的优秀学生劳伦斯?史克曼(哈佛大学,1930级)。那时,史克曼拿到了哈佛—燕京学院的奖学金,正在北京学习。史克曼出生于https://www.rmzxb.com.cn/c/2016-11-04/1124297.shtml
3.荷兰一家博物馆中国文物被盗馆长讲述事发经过荷兰吕伐登市“公主庭院”瓷器博物馆近日遭窃,一伙窃贼从博物馆盗走了4件珍贵的中国瓷器,损毁了另外7件。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日前实地探访了这家博物馆。 总台记者 胡颜箫:当地时间2月13日,荷兰北部吕伐登市的一家“公主庭院”博物馆遭遇盗窃,馆藏的4件中国文物被盗走,另有7件中国文物在盗贼偷盗的过程中遭到损毁https://m.gmw.cn/2023-02/19/content_1303288319.htm
4.大英博物馆近30年被盗6次”镇馆之宝”有3件来自中国据媒体报道:1993年,该馆收藏的罗马硬币被盗;1997年,几本波斯书籍被盗;2002年,一尊有2500年历史的希腊雕像被盗;2004年,十多件中国铜镜、盔甲和宝石被盗;2017年,一颗价值75万英镑的卡地亚戒指钻石被曝出在2011年就已经失窃;2023年8月,当地时间16日,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大英博物馆库房中的黄金和珠宝文物被盗……近30https://www.cqcb.com/huanqiuyan/2023-08-29/5357586.html
5.意大利返还796件中国文物外国网友的回复“亮了”不过,由于流失在海外的中国文物还有很多,涉及到多个国家,在意大利“开了个好头”之后,其他国家该怎么做?这也引起了外国网友的思考。 事实上,类似的讨论在欧洲国家已屡见不鲜。去年5月,英国历史学家戴维·奥卢索加就在英国广播公司(BBC)一档节目中发出呼吁:大英博物馆应该让那些被掠夺的国家拿回自己的文物。 https://news.cctv.com/2019/03/26/ARTImEfPSc99eu3CegcXSiRN190326.shtml
6.为什么中国文物,要“逃出大英博物馆”?究竟“收藏”了多少中国的文物? 我们如何将它们收回? 大英博物馆作为 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 拥有两百多年的历史 它的馆藏数量超过了800万件 但最有名的 却不是英国本土文物 而是它的东方馆和埃及馆 就像大家猜的那样 这两所馆藏内的展品 几乎每一件 https://k.sina.cn/article_1895327843_70f868630190169sn.html
7.马未都:最珍贵的中国文物都流失在西方?错!还在国内!瞭望智库:现在网络上有一种说法,他们认为中国遗失海外的文物留在国外的博物馆里挺好的,这样更能够彰显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还有人纠结,比如说我们几百年前被盗走的文物,就算归还也应该归还到清朝而不是现在的中国。您怎样看待中国流失海外的文物呢? 马未都:中国流失海外文物的情况比较复杂。有的是1860年以后,英法联军https://www.jfdaily.com/news/detail?id=89956
8.鲨疯了!网友攒局拍出《逃出大英博物馆》,带“异乡国宝”回家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片段。 剧中,女主角夏天饰演在大英博物馆中化成人形而后逃出的玉壶精,男主角煎饼饰演一位中国记者,在英国碰巧撞上了奇异的“同乡”。一开始记者并不相信玉壶精所说的话,随着剧情的发展,渐渐开始相信,缠着自己说要回国的女孩真的是大英博物馆中所藏文物: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而传言被盗的玉壶https://m.yunnan.cn/system/2023/08/31/032736517.shtml
9.追索海外流失文物:现状难题与中国方案多元论坛摘要:以章公祖师肉身坐佛追索案为出发点, 本文分析了文物流失的历史根源与现实背景, 梳理出文物追索面对的难题, 在此基础上, 提出破解文物追索困境的中国方案:完善国内法律体系, 鼓励人民法院行使国际民事审判权;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引领协调沿线国改革国际规则;探索在华成立专门性国际司法机构;将对日追索文物提上https://www.fjlib.net/zt/fjstsgjcxx/dylt/201904/t20190416_368865.htm
10.枫丹白露中国馆失窃文物达20件窃贼带灭火器清除脚印法国枫丹白露宫中国馆3月1日失窃,当时博物馆方面公布15件文物遭窃,包括铜胎掐丝珐琅麒麟、藏传佛教礼器金曼扎、泰国国王王冠复制品等。但10天过去,法方始终没有公开遭窃细节或案情进展。倒是泰国官方与法方接触,再经由泰国媒体披露,失窃文物多达20件,另外,窃贼共有两人,作案时间仅六七分钟。 https://www.guancha.cn/europe/2015_03_11_311935.shtml
11.海外国宝的“回家”之路伯远帖、韩熙载夜宴图、雍正粉彩蝠桃纹橄榄瓶、永乐大典、淳化阁帖、皿天全方罍器身、圆明园青铜虎蓥、曾伯克父青铜组器、圆明园七兽首……这些国宝如今都静静地躺在中国的博物馆里,它们还有一个共同的身份——从海外回流的中国珍贵文物。《归来:中国海外文物回归纪实》对这些流失海外文物进行了系统梳理和解读,深度https://szb.ptxw.com/h5/html5/2024-07/28/content_141580_17657877.htm
12.守望汉唐——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藏中国陵墓石刻2012年1月至6月,笔者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访学,对该校考古学与人类学博物馆(以下简称“宾博”)藏中国文物进行考察。宾夕法尼亚大学位于美国东部宾夕法尼亚州费城市,宾博坐落于整个校区的东南隅,大门面向东北,临南方大街。该馆创建于1887年,馆内学者主持过四百馀次考古学与人类学考察。三层展厅主要展出来自希腊、https://www.chnmuseum.cn/yj/xscg/xslw/201812/t20181224_3633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