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顶级人体雕塑艺术作品欣赏(古埃及篇~附丰富多彩的壁画墓葬画)2021年4月25日。

阿蒙神的箴言云:“大水灌溉之处即为埃及,埃芳提尼之居于此而饮其水,此乃埃及人是也”。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它东接阿拉伯沙漠,南傍荒瘠的高山,西靠撒哈拉,北临地中海,是块完整而封闭的绿洲。每年6月当红鹤飞临这块狭长的河谷时,尼罗河开始泛滥,到11月大水才消逝,留下一层沃土。七千年前就有人在这块土地上耕作。

埃及由尼罗河造成两块地形,即以开罗为界分成南北两部:1南部称上埃及,2北部称下埃及。公元前3200年上下,埃及的统治权分属于两位君王。他们曾进行一次次权力竞争,结果是下埃及屈尊为臣,埃及统一为早期王朝,埃及文明由此逐步成。从第三王朝开始进入古王国,尔后是中王国,接着外族篡政,18王朝力逐群虏而建新王国,公元前332年亚历山大终于征服埃及。

埃及进入奴隶制社会后,国王(即法老王)就是奴隶主阶级至高无上的首领,同时也是太阳神和尼罗河神的化身。他们活着的时候是人间的王,死了以后仍是阴间的统治者。埃及人的宗教观是相信人死后灵魂只是离开躯体飘泊于宇宙间,如果回归肉体人可以复活。因此埃及人就把尸体成“木乃伊”妥为保存,并十分重视棺材制作和陵墓建造以祈求复活。所以埃及人十分重视保护法老王和大奴隶主的尸体,不惜代价地建造陵墓,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埃及金字塔的由来。

由于担尸体腐烂就不能复活,他们就想到用石头雕刻国王、王妃的像保存下来。国王在阴间称王称霸也要享受在人间时的一切欢乐,于是又想到把人间的事都画在墓壁上以供享受。这样就发生、发展了埃及的雕刻、绘画艺术。

【古埃及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

古埃及人发明了自己的文字,建造了宏伟的金字塔和塔庙,很早就掌握了不少历史、解剖、数学、医药等方面的知识,非常自然地,这些引人注目的文明,对其周边地区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反过来,那些同样发祥于地中海沿岸的古老文明,也深刻影响了古埃及。然而,尽管前述文化交流为世人带来了异常丰富的艺术成果,鲜有大型展览或出版物致力于挖掘埃及与西方古典世界在近2500年间沉沉浮浮的复杂关系。这也正是2018年盖蒂博物馆“尼罗河之外,古埃及与西方古典世界”展力图填补的空白。它梳理了从青铜时代至罗马帝国时期古埃及与古希腊、罗马之间的文化交流,展现了一段横跨两千余年的壮阔历史。

埃及是世界文明古国,其古代建筑主要分为三个时期:

1古王国时期(约公元前27世纪~前22世纪)、

2中王国时期(约公元前22世纪中叶~前16世纪)、

3新王国时期(约公元前16世纪~前11世纪),

各个时期的建筑分别以金字塔、石窟陵墓、神庙等为其

【金字塔】

论及人类文明建树时,人们首先会想到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它是人类幼年时代最伟大的成就之一。金字塔把王权和神权的稳固强烈地表现了出来,纵使今天大地上早已没有古老的埃及王国,可是金字塔雄风犹在,人们在它的面前依然会感到渺小和卑微。

金字塔的构思反映古埃及人的信仰。他们相信高山、大漠、长河都是神圣的,法老王被宣扬为自然神。于是通过审美就把高山、大漠、长河的形象的典型特征赋予王权的纪念碑,在广阔的大漠中金字塔显得高大、稳定、沉重、不可动摇,单纯、简洁,雄伟壮观。

它带着强烈的原始性,仿佛是人工堆垒的山岩、混沌未凿。它的形象和尼罗河的风光十分协调,大漠孤烟,长河落日,何其壮阔。

在离开罗不远的基泽地方平坦广阔的沙漠上,耸立着许多体积庞大、高耸入云的金字塔,最高的胡夫金字塔高146.5米,它是古埃及第四王朝法老王胡夫的陵墓。金字塔现在只有137米高,底边各长230.6米,占地5.3公顷,用230余万块平均重约2.5吨重石块砌成,塔身斜度为51°52′。

【金字塔内部结构解析图】

背景音乐:埃及音乐《微笑的狮身人面像》。

【狮身人面像】(何谓“斯芬克司”?)

在仅次于胡夫金字塔的哈夫拉金字塔的东面,伏着一尊巨大的狮身人面像,它面朝着东方,似乎在向初升的太阳行注目礼。当年希腊的旅行家们走到这儿,不禁大叫起来:“斯芬克司!”。斯芬克司是希腊神话中的怪兽。其实狮身人面像在希腊神话产生之前就已经存在一千多年了。它和金字塔共同显示了法老生前的无上权威以及死后的灵魂不灭。

这个巨大的、身子蜷缩着的巨像,是在一个软石灰石小丘的基础上雕刻而成的。它雄踞在巍峨的金字塔旁,更为法老的陵墓增添超人间的威仪和神秘感。狮身长240英尺,高66英尺,人面部是哈夫拉法老的理想肖像。这种创造起源于图腾崇拜:把某种动物当成祖先或神加以崇拜,再把法老的面容雕在这种动物身上,这就意味着法老是神的化身,借以显示无上权威。

这是人类第一件巨型雕像,仅人面部就有5米长,耳朵有3米。这座巨大塑像是伟大的科学和艺术成就的结晶。由于雕像过于庞大,在雕作过程中首先要重视的是整体艺术效果,不可能对形象细部精雕细刻,因此这座巨像的造型手法极其简练、概括,达到一定程度的写实,充分显示了古代埃及雕刻家们的高超技艺

古王国时期埃及人塑造了狮身人面像及法老、诸神、贵族等众多的艺术形象,人物雕塑十分发达,主要用于丧葬。古埃及人相信灵魂不灭,为使来世永生,除了保护好人的遗体外,还必须塑造与真人相象的雕像作为替代品,因此埃及的雕塑艺术既具有现实主义的特征,又具有强烈的宗教色彩,表达了埃及人对永恒的追求。

这座狮身雕像是由整块的天然岩石雕刻而成,高达20多米,长57米,面部约有5米长,仅头上的一只耳朵也有2米左右,约创作于公元前2500年,现位于埃及吉萨。

雕像的头部被刻成古埃及第四王朝法老哈夫拉的头像,身子则是呈坐姿的狮子形象。法老头戴菱形王冠前额上雕刻着神秘的圣蛇,脑后雕刻着象征神权的鹰。他的下颌原来还有一部庄严的胡须,但后来由于炮击而跌落,现收藏于英国大不列颠博物馆。

【斯芬克斯狮身人面像】具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了。

卢浮宫埃及馆的斯芬克斯。

【埃及国家博物馆】(法老博物馆)

埃及国家博物馆是由被埃及人称为“埃及博物馆之父”的法国著名考古学家玛利埃特于1858年在开罗北部的卜腊设计建造的。1902年迁至开罗。这座博物馆是世界著名博物馆之一,收藏文物30多万件,陈列展出6.3万件,约占全部文物的五分之一。因这座博物馆以广为收藏法老时期的文物为主,埃及人又习惯地称之为“法老博物馆”。

博物馆前面庭院内种植有代表古代上埃及的“莲叶”和代表下埃及的世界上最古老的造纸材料——纸莎草。

埃及国家博物馆大门为白色拱形花岗岩石雕,半圆拱上端中央是古埃及神话体系中最重要的女神:

A中间一伊西斯(Isis)女神的头像。

B左右站立的是尼罗河女神:

[右边的女神]手持莲花,抚于胸前。在古埃及被分为上下埃及的前王朝时期,莲花的形象曾经是上埃及的象征。

[左边的女神]手持纸莎草,随意荡在身旁。纸莎草形象曾是下埃及的象征。这二种植物同时出现在博物馆大门二侧表示上下埃及的统一。

法老雕像。

鹰雕。

庭院中安放着几个方尖碑的残部。

一方尖碑的残部。

【马里埃特墓地】

那白色艺术墓地上的塑像是被埃及人称为“埃及博物馆之父”——法国著名考古学家马里埃特(1821—1881)的全身雕像。在雕像前有个石棺,他的遗体就安放在那里。

马里埃特是19世纪的埃及学学者,他在埃及主持发掘的大型遗址共三十多处。是他力劝埃及总督尽早创建博物馆,使当时还是西方半殖民地的埃及避免了大量文物的流失。

埃及人民为了纪念他,在他逝世后依照古埃及的风俗,把他的遗体安放在石棺中。

博物馆大厅尽头是博物馆最高的雕像。雕像高七米,是新王国18王朝时期的法老阿蒙霍特普三世和妻子儿子的。

博物馆收藏了古埃及从史前时期至希腊、罗马时期的雕像、绘画、金银器皿、珠宝、工艺品、棺木、石碑、纸草文书等共30余万件,其中大多数展品年代超过3000年。

博物馆展厅有两层,共有五十多个展厅。第一层基本按照年代顺序展出文物。

第二层以专题陈列为主。主要是图坦卡蒙墓的文物。还专门设置了木乃伊展室,(这须单收费)。

走进博物馆如同穿越在古埃及的各个王朝之间。如同进入迷宫的孩子,满是新奇又满是迷惑。头脑中只有些似是而非的名词,贯穿不了埃及的历史文化。

【阿蒙霍特普四世国王(Akhenaton)的统治】(13501320BCE)

法老阿蒙霍特普四世(纳费尔蒂蒂女王的丈夫)在埃及引发了一场文化大革命。他出生于崇拜广泛神灵的教派阿蒙(Amen)的邪教中,他更名为阿赫纳顿(Akhenaton),并在对军队的控制下加强了对圣神阿滕(Aten)的崇拜。埃及首都和皇室法院迁至埃及中部的阿玛纳。

【阿蒙霍特普四世残像】

第十八王朝(公元前1350年)在位。与其他时期的雕像明显有不同,更接近真实的人。

这阿蒙霍特普四世完整清晰的雕像估计是后人所雕。

【古埃及王后纳费尔蒂蒂】(QueenNefertiti)

她是埃及历史上最具有传奇色彩的一位王后。传说她不仅拥有举世无双的盛世美颜,并且还拥有和埃及法老王一样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力。

她的一生富有太多的传奇色彩。12岁被选入法老后宫,不幸年轻的法老王早早夭折。年少的奈费尔蒂蒂又匆匆被嫁给了死去法老王的弟弟,也就是后来她的丈夫阿肯那顿法老王。她凭借美貌的容颜和强硬的手腕,和丈夫共同享受爱情和地位的荣誉。

在埃及残存的许多壁画和庙宇中都有她的身影,可见她曾经的存在对于这个民族的重要性。然后,盛极一时的古埃及女王,却消失在浩瀚的历史中,突然销声匿迹。没人知道她是怎么死的,埃及的历史中关于这位女王的描述少之又少。有人说是因为她失宠被阿肯那顿法老王打入冷宫,还有的人说是因为她的改革被人民叛变推翻,在暴乱中死去。

1912年,德国考古学家在埃及的土地上发现了奈费尔蒂蒂的七彩半身像,从而引起了世界的轰动。纳芙蒂蒂成为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真正的封面女郎,也被誉为“世界上最美的女人”。

直到现在,这座无价之宝的雕塑品依然在德国柏林的博物馆里,估值约3.9亿美元。埃及曾经多次提出希望德国归还属于他们国家的历史珍宝,但德国一直装聋卖傻,拒绝埃及的任何呼吁和请求。

《奈费尔蒂蒂》

据说世界雕塑史上有两位最美的女子雕像。一是法国卢佛宫的《米洛岛的维纳斯》,一是柏林国家博物馆里的《奈费尔蒂尔蒂》,她比米洛维纳斯要早1500年左右。这两尊塑像都是无与伦比的。

《奈费尔蒂蒂》雕像的写实技巧极高,可达乱真之境,人们很难相信这竟是出自3500年前奴隶艺术家之手。

【奈费尔蒂蒂王后】(QueenNefertiti)

古埃及新国王时期,第十八王朝,约公元前1340年。无名艺术家作,彩绘石灰岩,高50Cm,柏林埃及博物馆藏。

这件半身雕像是当时的雕刻家们在艾尔玛纳(El一Amarna)的工作坊中为了仿造奈费尔提蒂王后的雕像而制作的模型。它也是在那个工作坊的遗址中被发现的。奈费尔提蒂王后是法老埃赫那吞(Akhenaten),约公元前1353~前1337年在位)的首任妻子。和她丈夫一样,奈费尔提蒂王后也十分热衷于埃及的宗教改革事业。图中,她戴着一顶饰有眼镜蛇配饰(现大部分遗失)的专属后冠,脖子上则戴着一条宽项链。

无身雕像在埃及历史上非常罕见。或许,其作为模型的用途可以解释这种造型的原因。也许是出于这种原因,奈费提蒂王后的左眼未被画出。虽然她的脸部是左右对称的,但脸的右侧被认为更加重要(所以其左眼无需画出)

在法老埃赫那吞统治期间,埃及艺术发生了巨变。但这件雕像几乎可以肯定是阿马尔纳时期(Amarna)晚期作品。这一时期,雕刻家们已经放弃了早先那种极端的表现方式了。

【早期人类的生活文化—古埃及的雕塑】(老吕谈历史)

从最早的时候开始,埃及艺术就是为国王服务而开发的。古埃及艺术最初是为了表明国王是神。艺术形式首先由法老法院的大师们制作出来。然后,为普通埃及人工作的小工匠仔细地遵循他们的想法和时尚。

从第三王朝开始,埃及艺术开始生产雕塑以及雕刻和绘画。这个艺术最激动人心的时刻是金字塔建成时的第四王朝。下图显示了两位女神之间的国王迈克尔斯。雕像是在公元前2600年(4600年前)制作的。后来的埃及雕塑追随这种风格已有2000年。雕像像生活一样,总是面向前方(不像画作),并且由坚硬的石头制成,并且持续很好。

古埃及人用各种材料制作各种尺寸的雕塑。他们制造了巨大的统治者和小雕像(shabtis)巨大的巨人,这些巨人被放置在代表死者伴随来世的工人的坟墓中。有些墓葬有几百个shabtis,每十个工人都有一个监督员,埃及雕塑倾向于在严格的参数范围内制作。身体的每个部分必须具有一定的尺寸和比例,具有重要的特征,例如朝向观察者的肩部和面部。最好的作品通常是在严格的参数范围内显示表达和形式的作品。

雕塑家没有把他们的名字放在他们的作品上。所以我们不知道是谁造的。学者和许多观众可以区分作品制作好的作品和坏作品制作的作品。像狮身人面像和门农巨像这样的大型雕塑是埃及最着名的艺术作品之一。

大型雕塑通常是用砂岩雕刻而成。中小型雕塑由各种材料制成,包括彩绘木材,石灰石,埃及雪花石膏(不是真正的雪花石膏,但是一种方解石),斑驳的玫瑰花岗岩,黑色玄武岩,玫瑰石英岩,灰色背景(光滑的灰绿色岩石)),粘土,片岩,陶瓷,青铜等材料。一些最美丽的小埃及雕塑是由斜长岩片麻岩制成,在阳光下发出光芒,发出深蓝色。石灰石和木雕像被涂上了镶嵌的石头和水晶石制成的眼睛。

法老们委托坚固不朽的雕像在他们还活着的时候美化自己。状态越大,统治者就越强大。最多产的法老雕像建造者是拉美西斯大帝,他的形象在阿布辛贝和埃及其他地方的巨人身上发现。

埃及人从未能夠制作独立的人体雕塑,无论是数字都坐下来还是从墙上出来

。当法老和他们的女王一起雕刻时,国王通常戴着头饰和裙子,他的妻子穿着紧身衣和露出的衣服。站立的雕塑的特点是紧握的拳头,两侧坚硬的手臂,两只脚稳稳地在地面上,左脚向前,但身体无处可去。

埃及人制作了一些精美的木制雕塑和许多制作精良的雕塑。他们中的许多人是肖像,家庭场景,日常生活的描绘以及在田野或船上工作的个人的群体场景。浮雕展示了诸如狩猎,耕作和战斗等活动。世界上最古老的金属雕像之一是一位拥有4000年历史的法老佩皮一世。其中一个最令人回味的埃及雕塑是在阿肯顿统治期间制作的紫红色王母的紫杉木头。噘嘴和倾斜的眼睛表现出骄傲,蔑视和厌倦。

【室外法老像】古埃及15件“神秘瑰宝”之一。

埃及法老是神的化身,除了在陵墓和王陵庙宇中供奉法老石像外,埃及人还在全国的庙宇中供奉法老石雕像。到十八王朝时建筑同雕塑紧密配合,法老的雕像被放到了门外,为了让大众也能目睹。由于建筑物越造越大,法老的雕像也越来越大。

在拉美西斯二世统治下的埃及帝国,一些巨大的石像有的竟高达65英尺。辩证法告诉人们,任何事物发展到顶峰时就意味着开始衰落。从下一代法老起,埃及的权威开始败落,埃及雕塑的传统形式也随之衰落,但是古埃及的文明却开始经过克里特岛影响到欧洲,首先是古代希腊。

【以雕塑为主体的埃及美术作品特点】

①、正面律。人物以侧面表现脸和双腿,正面表现肩和胸,眼只有一个,且呈正面状。

②、在形象的组织上多呈带状排列结构,并用水平线分割画面。

③、根据价值比例,即对人物重要性的认识来安排比例关系和构图位置。重要人物多在突出显赫的位置,主人比其奴仆大,甚至比其妻子大。

④、画面充实,少空白。

⑤、固定的色彩程式。男子皮肤多呈褐色或淡黄色,眼圈着黑,头发为蓝黑。

艺术特点:

埃及艺术是为法老和少数贵族奴隶主服务的,是社会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种专制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好大喜功,法老不惜用数十万奴隶为自己建造陵墓、庙宇巨像,表现他至高无上的地位,为了神化法老和贵族,在题材上和表现方法上又必须严格服从统治者的要求。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艺术的基本法则和程式,并且迫使艺术家用美化的方法来表现对象。

埃及的雕塑有很多都是很有意思的,其雕刻的艺术语言也是极为简练,于概括中见刚柔变化,其对希腊雕塑产生的影响乃至现在的艺术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古埃及的雕塑家们没有把他们的名字放在他们的作品上。所以我们不知道是谁的作品,学者和许多观众可以区分作品制作的好和劣,像狮身人面像和门农巨像这样的大型雕塑是埃及最着名的艺术作品之一。

雕刻所用材料:

1大型雕塑通常是用砂岩雕刻而成。2中小型雕塑由各种材料制成,包括彩绘木材,石灰石,埃及雪花石膏(不是真正的雪花石膏,但是一种方解石),斑驳的玫瑰花岗岩,黑色玄武岩,玫瑰石英岩,灰色背景(光滑的灰绿色岩石)),粘土,片岩,陶瓷,青铜等材料。3一些最美丽的小埃及雕塑是由斜长岩片麻岩制成,在阳光下发出光芒,发出深蓝色。4石灰石和木雕像被涂上了镶嵌的石头和水晶石制成的眼睛。

【第11王朝时期(前2065—前2014)法老门图霍特普二世的雕像】

法老门图霍特普二世在古埃及经历第一个中间期的危机和分裂之后,重新统一了上下埃及。

他交叉的双臂,象征着奥西里斯神。门图霍特普二世死后,被认为是奥西里斯神的化身。

从希腊人的外表特征和古埃及法老的装扮推断,。这是希腊统治时期的法老托勒密的雕像。

胡夫的儿子哈夫拉,修建了吉萨第二大金字塔。这个黑曜石雕像出自金字塔神庙。从正面看与其他雕像没什么不同,实际脑后雕有神鹰,意味着有神鹰保护,同时也对雕像的头起到支撑作用。

从侧面就能看到哈夫拉头后面的神鹰。

【门卡拉】~胡夫的孙子,吉萨保存最好的三座金字塔中有一座是他的。他与两边的女神并肩而立。也有说是他和两个妻子。他的左腿向前,说明雕像是在他生前制作的。

【太阳神阿梦和妻子穆特】(来自卡纳克神庙)。

【古埃及法老门卡拉夫妇立像】

古埃及雕塑以人像为主,很早就达到了非常写实的效果,距今两千多年前的雕塑成就惊人(这像与上图的装束不一样,但雕刻得如同一人)。

这是古王国第四王朝时期法老王门考拉和王妃双人立像。国王夫妇并肩而立,都是左脚略向前迈出半步,但没有行进的动势,全身的重心仍落在两只脚上。在埃及雕刻中从未表现过把全身重心放在一条腿上,而另一条腿轻轻地离开地面的人物,这种站立姿式增强了安定稳固的感觉。国王两臂垂直,双手握拳,以表示力量的集中;王妃左手弯曲放在国王左胳膊上,右手臂搂抱着国王腰,这是埃及夫妇像的标准格式。尽管立姿呆板,但人物的面部隐露微笑的表情还是生动的。雕刻家对男女躯体作了不同的对比处理,通过薄而紧身的长衣刻画出女性柔软起伏的曲线和优美的体形,而国王的体形则是雄健和刚直的。

被称为外星人的法老雕像。

外星人的法老雕像侧面。

【“村长”卡·阿帕,大祭司】

这是最古老的近似真人大小的埃及无花果木雕像。公元前2513一2506年。

他头发梳理整齐,圆圆的脸庞,饱满的下巴。他的眼眸子是水晶石的,眼白是另一种水晶石,眼眶则是铜质的。腹部、臀部有点大,后背还刻出凸出的肌肉。他身着一条短裙,左腿向前迈出。左手持一根手杖。

原塑像有很多地方残缺:左手的手杖、左腿和左脚,还有右腿,都是后来补修的。

埃及人第一次看到这雕像时,使他们联想到埃及农村的村长。他们大多是大肚子,圆脸庞的形象,所以他们就称此雕像为sheikhal--balad意思是“村长”。

(注意他的眼睛,不论你走到哪里都会觉得他在看着你。)

【村长像】

埃及肖像雕刻中的法老和王公贵族雕像,按宗教规则严格遵循“正面律”程式,所以这类雕像的姿态和表情都较僵化呆板,神性多于人性。但是身份低的人物的雕像就很少受这种程式的局限,更多偏重于生活形态的写实。这类人物大多是作为俑陪葬的,比较杰出的有《村长像》。

这件木雕立像高110厘米,属第四王朝作品,原名叫卡别尔王子。当时,王子作为王家族庄园的管理者,类似工头的地位,在田间监督奴隶劳动,兼及组织人力筑坝修水渠。据说这件雕像出土时一个旁观者惊叫道:“这是我们的村长。”事实上他也像个村长,他那肥头胖脑的神气使人联想到一个忠于主子、欺压奴隶的乡村小吏的典。

来自神庙的女王头像。为她装饰了假胡子,但还是掩盖不了女性美。

【尼罗河神形象的阿莫南哈特三世双身像】公元前1843—1797年。

这尊阿莫南哈特三世雕像,在二十一王朝的时候,曾被苏森纳斯一世篡用。他把阿莫南哈特三世雕像搬到了坦尼斯。

阿莫南哈特三世被雕塑成一人双身。他头戴结成一辫辫的假发。胡须作了超常的夸张。整个人物依托尼罗河神哈比的形象,因为哈比河神给国家带来福祉,把土地变得肥沃,给人民送上了生命的厚礼:鱼、虾、禽鸟和繁茂的水生植物。

雕像前后身躯的肌肉凸显而准确。雕刻家打破了埃及的传统的左脚前迈的惯例,只有一个人物迈出左腿,而另一个人迈出右腿,这样保持了身体的平衡。

如同中国汉族的“凤眼”。

【哈特谢普苏特女王的狮身人面像】公元前1502---1482年。

石像原来立放在通往修道院的丧葬神庙的第一坡道的前面,那个神庙被称作“至圣之所”。原来有一对,另一尊现在美国的大都会博物馆。

这尊彩绘石灰石塑像采用了狮身人面的传统习见姿态:双前腿放在地面上,尾巴弯转过来。狮身的前后爪,都做了逼真而细致的刻画。

脸部刻画得很美,充分表现了女性的优雅。眼睛是杏眼,眉毛弯弯的,小小的嘴唇。整个石像呈淡黄色,这是当时塑造女性肤色习惯采用的色调。

【该石雕后面是哈特谢普苏特女王呈跪姿的红色花岗岩石像】公元前1502---1482年。

女王戴着传统的冠巾、假须,她的名字刻在腰带的带扣上面。双手各捧着盛奶的罐子,也许是水罐。这种手持祭品罐的姿态,常见于表现新王国法老的雕像。这类雕像最古老的是佩皮一世的雕像,现存于布鲁克林博物馆。此类造型的石像,在古埃及一般安放在一个祭坛或者一尊神像的前面。

为了表现身体的力量,雕像有意塑造出强壮的肌肉和一副宽大的肩膀;躯体和腿部的曲线,也让石像显得生动自然些。

【塞索斯特里斯三世像】黒花岗岩雕,高xxcm。

塞索斯特里斯三世(SenusretIII,旧译为色苏斯特里),王位名卡考拉(公元前1878年{一说前1862}--前1843年),他是古埃及第十二王朝的第五位国王,也是中王国最著名的君王之一。

在他统治埃及期间四次远征努比亚地区,将帝国的边境线一直推进到第二瀑布与第三瀑布之间的塞姆纳,并在那里建立了8座军事堡垒。为保证军事后勤补给的需要,他绕过第一瀑布修建了一座从厄勒藩汀穿过尼罗河的运河。他对巴勒斯坦地区也发动了小规模的远征。

古埃文字的创造,人类史上具有重大里程碑意义。

【古埃及第十二王朝】虽然结束了第一中间期的分裂局面统一已经很久了,但是地方世袭贵族仍然拥有一定的特权,塞索斯特里斯为了削弱地方贵族的特权进行了一系列的行政改革,将权力集中到了中央政府的手中。在他之后再也看不到象征地方权贵实力的豪华墓葬。

据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注释中所称:塞索斯特里斯三世是埃及古代历史上第三个立法垂制的有名法老。他规定,埃及各种工艺都得出于世代相传,铁匠的儿子永世为铁匠,石匠的儿子永世为石匠。战士和工农不同级的规定,伊索克拉底《博斯赫斯》(Busiris)说,出于埃及古王博斯赫斯(但查遍了埃及法老年表,没有这个名字)的法律制度;而依《狄奥多罗斯》;这种法律制度是塞索斯特里斯三世创制的。战士和工农不同级的这一规定在莱喀古士游历埃及后被写入古希腊城邦斯巴达法律制度之中。

塞索斯特里斯三世将自己的金字塔,以及自己女儿王妃的金字塔全部建筑于他祖父阿蒙尼姆赫特二世的金字塔所在地达赫舒尔。在达赫舒尔,王家宫廷一些夫人墓中出土的“达赫舒尔宝藏”和在拉宏地区出土的这位国王的姐妹塞塔托丽尼特公主的“拉宏财宝”,反映了中王国时期上层阶级优雅富足的生活和工艺美术的绝妙的水平。

【阿门哈特三世的斯芬克司像】

阿门哈特三世像,又叫塔尼斯的人面狮身像,长220厘米,被确认是阿门哈特三世的雕像,在埃及同类雕像中它别具一格的,人的脸上长出了狮子的耳朵,并用厚厚的鬣毛把头、胸、肩包了进去,从而增强了头部浑厚凝重的效果,充分显示了庄严威武的力量。

《阿门哈特三世的斯芬克司雕像》

【阿门哈特三世的正像】

阿门哈特三世是第十二王朝盛期的帝王。他治世48年间大兴水利工程,开发莫里斯人工湖,树立纪念巨像,建筑神庙和迷宫,颇有建树。

阿门哈特雕像是中王国时期雕刻的最高成就代表,它反映了这个时代的精神特征。在古王国时期那种绝对的威严观念已经开始削弱,开始注重人物的情绪刻画。

【王子拉霍特普和他的妻子诺夫勒特的雕像】

拉霍特普是古埃及第四王朝的王子,他和妻子诺佛列特的坐像集中体现了埃及王族的雕像规则:人物正襟危坐,双腿并齐,男子右手横陈胸前,左手置于膝上;女子双手护胸,面容平静严肃,没有性格的刻画和情感的流露。古埃及王国时的雕像常常是这样。

王子除短裤外全身裸露,肩阔胸厚,肌肉丰健,蕴含着征服一切的力量,皮肤呈棕红色,可能是因为男子常常出征和常受日晒雨淋。女像则为淡黄肤色,娇嫩白皙,这是由于长期闺房生活养成的。这两尊像各有不同的美感。王子具有力的健美,妻子主要呈现出纯洁的柔美:清秀的面容两边分列浓密短发,身着白色连衣长裙,犹如曹衣出水,透现出丰腴圆浑的肉体,酥胸前突现一双丰乳,整个体态造型富有对称的匀衡美。雕刻的艺术语言极为简练,于概括中见刚柔变化,可谓古王国时期审美理想的典范作品。

他们分别在两个石块上雕成坐像,两个坐像均为彩绘,虽然已经四千六百年,但保存得相当完好。王子拉霍特普光着上身,戴白色项圈,着白色腰裙,上唇有与现代阿拉伯男子类似的短胡须,皮肤黝黑。

诺夫勒特神情端庄,黑发及肩,额头束有白底彩花发带,颈上绘有黑、青、红三色的项链,丰满的身躯在白色衣裙中显得婀娜动人。他们的眼睛是用黑宝石制作的,显得炯炯有神。在头部两侧有黑色的古埃及象形文字。白的底色上有人、鸟、植物、眼睛、庄稼等等,显得清晰、简洁、美丽,引起人们的好奇心。

这一组坐像男子肌肤颜色与女子肤色有着明显区分,在艺术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矮人塞纳波和他的家人的彩绘石灰石雕像】公元前2550年。

塞纳波盘腿而坐,他的妻子儿女陪伴在身边。他的妻子情意绵绵地用右手搂着他的肩膀。左手扶着他的左臂。妻子的脸上浮现微笑,显现出对生活的满足。下面是他的两个孩子。

艺术家不仅是为了布局上对平衡的需要,也试图告诉人们塞纳波有一个美满的家庭。

塑造孩童形象,采用了古埃及表现儿童形象所用的典型手法:一个食指放在嘴里,一缕头发掠在一边。

塞纳波是个残疾人。我们可以看到他的身体和头部较大,四肢短小。尽管如此,这不妨碍他做基奥普斯陵寝神庙的大祭司,富有而受到人们的尊敬。

【大司祭雕像】

【书记官石灰石雕像】

四千年前古王国时期(前2450)的雕塑,眼睛眉毛均经过特殊处理,即采用黑白色大理石等材料嵌入,更显风采依旧。他双眼黑白分明,头戴平民巾冠,除项圈和腰带是白色的外,整个人是淡棕红肤色,稳稳盘坐,健康强壮,双手捧着文书,气质庄重。

在那个辉煌的时代里,书写者的身份非常高贵,被看作是在国家的统治和管理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的一种职务。

有些墓葬发现书写者的雕像,并不代表它所出土的墓葬的主人的真实身份,是为了显示墓主人的高贵,也显示文字在来世生活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功用。

然而当时并未把国王、王后或者贵妇人表现为这种坐姿的书写人的习惯。王子却可以享受此殊荣。这个雕像表现的是季奥普斯法老的儿子,名叫卡---瓦伊布。

这种表现风格,在埃及的古王国、中王国和新王国时期颇为流行,之后就很少见了。

【坐着的书记像】

约公元前2510~2460年。多彩石雕,高53Cm。现由巴黎卢浮宫博物馆收藏。

该雕像的姿式动作和表情更加接近生活的真实。书记是记录主人言词的小吏,没有地位,所以不受王族雕像程式的约束。雕像刻画出这个书记在聚精会神地听主人讲话,准备记录的动作神情。雕像造型写实对人物结构的处理丝丝入扣而不琐碎,这是第五王朝最生动的作品。

【酿啤酒的妇女】古埃及雕塑。

如此尊贵的啤酒女神自然也会要求苏美尔人献祭大量的啤酒。在献祭仪式上,啤酒不仅是作为一种饮料,而且作为重要的调味品出现在各种食品中。从现存的一份泥板文献中可以一窥当时苏美尔人向神祇贡献的祭品:“大麦面包、小麦面包、蜂蜜奶油糊、椰枣、糕点、啤酒、牛奶、奶油雪松汁液”;还要准备一头精心宰割过的公牛,“将生面团放进水、顶级啤酒里”,并与动物油、“植物之心制作的芳香剂”、坚果、麦芽和香料搅匀。

啤酒在苏美尔人的日常生活中还充当着重要的医药角色。苏美尔人担心“纠缠人类的忧虑和肠道疾病”,在泥板上记录下各种关于制作“具有神奇力量的药品”方面的东西,而啤酒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目前已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医药文献是一块公元前2500年的楔形文字泥板,上面罗列了15种药方,其中包括这样一味:“磨碎梨子和甘露植物的根,掺入到啤酒中让这个人喝下。”苏美尔医生治病从不求助于魔法或是巫术:他们建议清理和清洗,并在热水和矿物质溶剂中浸泡;使用蔬菜的提取物,药品大多以植物和矿物质化合物制成,还配之适当的液体或溶剂;如果是口服,啤酒经常成为理想的溶剂。在那个饮水卫生颇成问题的年代,饮用啤酒不失为一种更“健康”的选择。

35

【胡夫的小形雕像】

胡夫的雕像仅高7.5厘米,象牙雕像。这是最雄伟的金字塔的主人存世的唯一形象。他是第四王朝时期的法老。(前2551—前2528)

【战士】

中王国时期的墓室里还流行一种小型的木制雕刻。最有名的是在阿西尤特地方的一个将军墓中发现的有80个战士组成的队列雕像,像高40厘米,有弓箭手和枪盾兵。其中的弓箭手是来自努比亚的雇佣军。

群雕列队战士被表现在行动之中,身体裸露,健壮有力,只是在每个人的腰间系有朱色裤式短裙,个个神勇善战,很有生活气息。

彩绘石棺。

木质人形棺。

l

【帕迪穆特的木棺】

该木棺属于祭师帕迪穆特。棺材的内饰保存完好,描述了逝者向奥西里斯进贡的场景。帕迪穆特面朝着自己的木乃伊,持有一块象形文字,象征着致敬自己。棺材的侧面是许多逝者供奉不同神灵的场景。棺盖上绘有逝者戴着假胡子的面具和乌塞克项圈,身上装饰着衣带的图案;。逝者图案两侧有两列铭文,一直延续到脚部。

帕迪穆特的胸前有一条交叉的红色带子,具有神灵保护的作用,体现了第21至第22王朝末期木棺的一大特征。

棺身上都刻画有复杂的彩色图案。

【貓头木棺】

【木乃伊的贡献】

【木乃伊陈列室】

二楼西南角的木乃伊陈列室是埃及博物馆最吸引人的地方。这里安放有20余具埃及历代法老及其后妃们的木乃伊。有些是揭开裹尸布的遗体。最著名的是19王朝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的遗体。

【木乃伊的制作】展览用五个单元介绍木乃伊制作的尸体永生防腐术:

1“魂兮归来——永生的宗教观”,

2“肉身不腐——木乃伊制作与尸体防腐术”,

3“寄居其间——石棺的作用”,

4“法器之用——特殊的陪葬品”,

5“生活之用——日常的陪葬品”五个单元,为公众提供了一个近距离的科学视角,以此来考察古埃及人为得永生而尝试的尸体防腐术,进而窥探古埃及人的社会生活及其精神信仰世界,带领观众探索浩瀚而又神秘的古埃及文明。展览在形式设计上注重氛围的营造,明暗相间的灯光映衬着神秘的文物,给观众带来了极强的身临其境之感。

各种随葬的金质物品和首饰。

随葬金偶。

雪花石制品。

据说可以升天的船(雪花石制作)。

金质的双鹿造型床。

四只罐上装饰保护神的头像,里面盛放着图坦卡蒙的内脏,放在一个雪花石膏箱里,再安放在一个镶金的神龛里。

【图坦卡蒙御座】图坦卡蒙时期(公元前1584年至公元前1341年)

图坦卡蒙御座的座椅的正面两侧各有一个金制的狮子头,扶手为蛇首鹰身的雕像,分别代表上下埃及的王权。御座的靠背是一幅王室家庭生活的画面:在阳光照耀下,王后含情脉脉地抚摸御座上的国王(一说给国王涂油)二人目光相对,和美温馨。椅背是一块黄金板上镶石加彩,与中国的景泰兰异曲同工。

御座的靠背是一幅王室家庭生活的画面:在阳光照耀下,王后含情脉脉地抚摸御座上的国王(一说给国王涂油)二人目光相对,和美温馨。

【图坦卡蒙的金面具】

金面具极其奢华精美,使用黄金和各种宝石镶嵌。

据说面具的胡须曾经被工作人员不小心弄断了,当时用简单的粘胶粘连,引起有关学者质疑。后来送到德国由专家专门处理。

古埃及的雕塑以正面法则为准,人物的上半身是正面的形象,双臂紧贴身体侧面。雕像的脸只能看到一只眼睛的侧面。从侧面看,下半身是成行进姿势的双腿。运用这个原则利于将对自然的犀利观察同规整的几何形式结合起来。形成的优雅从容形象也是埃及人一贯追求的。这种制作雕塑的原则在埃及的艺术发展过程中被贯彻始终。后来,这种造型原则在古国王时代得到了初步的完善。

所有这些导致了与传统的根本性突破,特别是在绘画和雕塑等艺术领域。与以前的静态规则约束艺术相比,它们变得更加自然和更具活力。尤其是,阿玛纳(Amarna)的艺术风格的特点是动感十足。人像的埃及贵族不再被理想化,有的甚至被讽刺。在许多照片中,Aten的存在是从上方闪闪发光的金色圆盘代表的。

【图坦卡蒙】在阿赫纳顿(Akhenaton)死后,下一个法老-孩子图坦卡滕(Tutankhaten)-被说服搬回孟菲斯并将他的名字改成了图坦卡曼(Tutankhamen),从而归还给阿蒙(Amon)。结果,埃及画家和雕塑家很大程度上恢复了古老的传统,一直延续到公元前323年的希腊时代。

图坦卡蒙墓中的雕像之一。

【随葬面具】

新王国时期,开始出现在木乃伊脸上涂画面具的习俗。在涂绘过的木板上,面具的眼部经常用铜或石片镶嵌,有时也用金叶覆盖。到罗马时期,才开始出现描绘个人特征的做法。

【图坦卡蒙金棺】

金棺用450磅纯金制成,是人类历史上最精致、最伟大的金制品。

图坦卡蒙木乃伊安放在三层金棺中,金棺外还有四层椁。这是第一和第三层金棺。

3300年前图坦卡蒙法老九岁登基,十八岁死亡,不是因为执政伟绩,而是因为墓葬闻名天下。

英国考古学家霍华德·卡特说:图坦卡蒙一生最为出色的贡献就是死了并很好的被埋葬了。(有关他的一生和他的墓被发现挖掘运输用了二十多年的情况,有专门资料可查。)

有关图坦卡蒙的文物以后在这里就看不见了,它们被迁移到吉萨新建的大埃及博物馆,2018年开放。届时将展出图坦卡蒙墓全部五千件文物。

【随葬石碑】

古埃及墓葬中随葬石碑的历史较为悠久,从古王国一直延续到其后的各个时期。在不同时期,石碑都有不同的形状和图像。石碑的功能主要是为了保证在丧葬品遗失或在没有亲人看护坟墓的情况下,死者仍能获得必须的丧葬品和祝福,这种功能一般是通过石碑上面的文字来实现。

墓葬石碑。

《阿门哈特的石碑》

这是古埃及中王国第十一王朝(公元前2000年)时期彩色浮雕作品。彩色浮雕类似于立体绘画,形象微微凸出于壁面,外轮廓仍勾线填色,背景空白处阴刻象形文字以表达画中含意。画中人互相牵拉双手形成一个整体。人物和景物都被置于一个平面,在一条水平线上进行构图安排,极富装饰性,造型程式化富有简练概括单纯的美感。

【奥西里斯青铜雕像】

古埃及神话传说中,奥西里斯是埃及的一位贤明的国王,他在位时教导人民耕种、使用农具、控制尼罗河水,教给人民种植葡萄、大麦,用智慧之神创造出的文学、数学、音乐等知识教化人民。在他治理下,埃及国泰民安,繁荣昌盛,他由此受到了埃及百姓的爱戴和拥护。

他的弟弟塞特出于嫉妒将其杀害,夺取了埃及的王位。奥西里斯忠贞的妻子伊西斯找到他的尸体,祈求众神复活了奥西里斯。奥西里斯又被塞特杀害并将尸体切成14块,抛弃到埃及各地。伊西斯再次历经千辛万苦找回尸块拼接完好,祈求众神再次复活奥西里斯。众神决定任命奥西里斯为冥世之主,主持审判死者的灵魂。从此奥西里斯作为冥世主神,永远留在冥界审判死者的灵魂,成为一个有责任心、公正的王者楷模。

难得一见的微笑。

埃及艳后

埃及艳后。

【古埃及雕像为什么都缺少鼻子?】

古埃及人是艺术冠军,雕刻了无数的雕像,展示了社会的法老,宗教人士和富有的公民,尽管这些雕像描绘了不同的人或众生,但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有着共同点:破碎的鼻子。

为什么这么多古埃及雕像都缺少鼻子?这仅仅是一个巧合,还是一个阴谋?

(一)自然侵蚀发挥了作用

有考古学家认为,自然侵蚀可能是许多古代雕像缺少部分身体的主要原因之一。比如狂风,沙丘的移动,水的流动以及数千年在大理石或石棺等材料中的腐蚀,这些都会对雕塑、雕像、画作等造成相当大的破坏作用。通常古埃及的这些古代雕像,大部分都是处于这种环境中千百年,而少部分则被埋在数吨的泥沙下千百年,鉴于肢体,例如手臂,腿和鼻子受作力更小,因而受到的伤害也最大,最终消失不见了。

(二)都是迷信惹的祸

历史学家认为,人为破坏可能是导致雕像缺少鼻子的主要原因。比如著名的狮身人面像就没有完整的鼻子。相传1789年,拿破仑率领法国军队占领开罗后,来到金字塔旁,看到趾高气昂的狮身人面像,认为他的鼻子正是进入金字塔的密道所在,于是下令对准雕像的鼻子炮轰。

(三)可能是种族主义吗?

一些学者认为,之所以鼻子会缺失,是由于早期的埃及学者有意否认和掩盖古埃及是非洲文化,埃及人自身毁坏这些雕像的。

根据法国艺术家、作家和考古学家多明尼克·韦冯(VivantDenon)的书面记载,他在1798年左右发现,吉萨狮身人面像的面部特征有非洲文化的影子。如果说埃及不想和非洲文化扯上关系,那么他们把埃及的雕塑破坏掉就好了,可是为什么连古希腊和古罗马雕像也被剔除鼻子和肢解呢?这完全解释不通啊。

历史、考古和科学家已经证明了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是欧洲人(高加索人),他们完全没有必要因为种族主义去去除雕像鼻子和肢体。

到目前为止,无论是迷信论还是阴谋论,都不是一个完全的解释。为了搞清楚埃及雕像鼻子失踪的问题,我们必须要先解释明白,为什么这么多希腊,波斯和罗马的雕像也发生了同样的事情。

【卡纳克神庙~古埃及最大神庙】

卡纳克神庙是发现的古埃及最大神庙,始建于3900多年前,是埃及中王国时期及新王国时期首都底比斯的一部分,太阳神阿蒙神的崇拜中心。

最神奇的要数哈特谢普苏特女王的方尖碑,高30米,重320吨。也不知它是怎么从阿斯旺的山体上分离出来,又如何在卡纳克神庙竖起的。中国古代文人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境界,古埃及人则做到塔不惊人死不休,庙不惊人死不休。

卡纳克神庙之所以如此著名,不仅因为它的壮丽,而且因为它的建筑元素,例如大圆柱和轴线式设计,先后影响了希腊建筑和世界建筑。

【古埃及法老的雕像为什么会跟国人如此之像,两者间有什么联系

古埃及是古代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地处非洲东北部的中下游地区,而古埃及文明在6000年前的以后就已经形成了,古埃及是一个离中国很远的一个国家,而古埃及也有属于自己的象形文字系统,有完善的政治体系,和多神信仰的宗教系统,而他们的统治者被称为法老。

但是我们发现许多的古埃及法老的雕像,他们既不像欧洲白种人,也不像非洲黑种人,就连现在当地的阿拉伯人和这些雕像都不像,这些雕像看起来更像我们中国人,这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大家应该都知道,画像都是偏离理想状态的,跟真人都有非常的大的区别,就像我们在看古代的画像的时候就会发现,这些古人长的基本上都是一样的。我们看到的秦始皇诸葛亮还有唐太宗李世民的画像的时,如果不告诉你这是谁,你可能就会觉得他们应该是同一个人吧,只不过穿的衣服不一样而已。

古埃及的壁画也是这样非常的抽象的,这都是他们想象中的形象,其它法老的画像也是这样,猛一看确实有点向中国人,雕像也都是想象中的样子,跟真人的区别还是很大的。

【当时的古埃及人是非常的喜欢制作木乃伊的】

而当时埃及最伟大的法老拉美西斯二世木乃伊还在,他的木乃伊有两个非常典型特征,就是红头发,大鹰勾鼻子,看了他的木乃伊之后你就会发现,其实他长得和中国人一点都不一样,如果这样看的话,其实白种人和黑种人之间也是可以找出来很多的共同点的。

事实上,应该是白种人和黑种人混血,雕塑的五官轮廓就类似黄种人,而实际上真人不是。埃及是北非地区,这里本来就是黑人和白人的交接地,挨着的埃塞俄比亚人就是黑白混血,如果将其作为雕塑,就会类似黄种人。除此外,埃及可能还有埃兰人,这个应该是达罗毗荼人种,是棕色人种的一部分,也就是印度的原始土著。

而古埃及人和中国最多是同黄种人的并列关系,就像中国和印第安人,毕竟中国没有在佛教传入日本之前刻是有人像的习惯,也没有古埃及那种人死后就会前往西方的生死观,而金字塔,木乃伊也只是只言片语的传说。

如果印第安人没被混血,相信也有大把酷似法老的长像,相信现在的马来人,越南人也有大把法老的长像,马来人,越南人的体形,和古埃及法老差距就更大了。古埃及法老既然和中国人很像,你是说马来人,越南人也跟中国人很像

大家应该都看过汉俑和兵马俑之类的,从这我们就可以看出来其实埃及的法老和中国人长的并不像,如果真的长的像,那就应该和我们看到的兵马俑是差不多的了,你怎么看

【埃及法老花岗石雕像】

这个面庞又像什么人种?

【古埃及猫】青铜雕像埃及文化。

【古埃及鹰头人身雕像】

【牛头】。

【狮面人身雕像】:注意左手拿着的“钥匙”,是权力的像征?

壁雕。

【古埃及绘画艺术】

古埃及绘画艺是辉映世界绘画艺术海洋的一颗璀璨明珠,在人类早期绘画艺术发展史上写下了不朽的篇章,亘古奔流的尼罗河给与了埃及最丰厚的恩赐,这条世界第一长河孕育出了堪称人类早期文化发展典范、光耀人类文明发展史册的古埃及文化,这一古老文化宁基础的伟大建筑——金字塔、神庙、方尖碑、宫殿等,与依附于它们的雕塑和绘画一起,构成了古埃及艺术及其不朽精神的丰富体现。

绘画、壁画是古埃及人民的劳动与生活的珍贵资料。

【埃及的绘画有三种样式】

1古埃及有一种称为“线刻”,就是在石头上刻画人物或动物的形象,这些形象都是平面造型,类似《死亡之书》(约公元前1100年)。绘画造型,实际上是界于雕刻和绘画之间的一种美术样式。

2另一种样式是象形文字,这种象形文字最初是用一个符号代表一件实物,每一个符号就是一幅独立的绘画。后来,象形文字虽然逐渐发展为会意,但始终保持着象形的符号,他们把人和鸟、狮子等动物与各种植物的形象一个个真实而生动地画出来,配在画面或浮雕的背景上,起着类似中国画中的“题跋”作用,同时对画面也起着装饰作用。可见古埃及人也是把书法作为一种艺术来看待的。

3古埃及的第三种绘画样式是墓壁画,这是古埃及最主要的绘画形式。

【莎草纸画】

莎草纸画是埃及最有代表性的文化遗产。五千年前就用来作画写字,不掉色不腐烂。

莎草纸画。

“线刻”画。

壁画。

【丰富多彩、令人目不暇接、令人振奋的古埃壁画选】

【古埃及绘画】

如果我们仔细考察,就会发现埃及画家画人物的方法很像我们的儿童画法,所有的东西都必须从它的最有特色的角度表现出来。比如画人的头部,面孔画成侧面像,眼睛却画成完全正面形,人体的上半身画成正面的,而从腹部向下的两腿却画成侧面,直到双脚都是侧面形。

生活中的人不可能是这个样子,那为什么要画成这种样子呢这可能是处于人类幼年时代的古埃及人还无法正确地理解和表现复杂的人体吧。比如侧面的面孔,鼻子突出易画得像,正面的眼睛要比侧面的眼睛好画得多,双肩正面既完整又容易画,而侧面就有透视变化且不完整,不完整就不符合他们所知道的人体知识。

由此可见,古埃及绘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它们是用线条造型,填色,在这方面有点像中国画;构图有的是平面展开,有的是在一条横线上安排人物、景物,不受透视局限,可能这样处理能全面、明白地描绘各种对象。在一条横线上构图,人物近者、地位高者画得大,远者、没有地位的人画得小;画面饱满,疏密均匀,空白处配以象形文字,具有强烈的装饰艺术效果。所以说,古埃及的绘画是远古文明的一颗明珠。

【绘画颜色的运用】

银色也被称为“hedj”的,但用贵金属绘制,描绘黎明的太阳,月亮,星星。银是一种罕见的金属,在古埃及的比黄金价值更大。[2]

4绿色(古埃及称为“wahdj”)是新的增长,植被的颜色,新的生活,和复活(和黑色一起)。绿色的象形文字是纸莎草的茎和叶。绿色是何露斯(Horus)的眼睛的颜色,具有治疗和保护的权力,所以这种颜色也代表幸福。做“绿色的事情”意味着一个积极的,肯定的方式生活。绿色这个字也代表矿物孔雀石。和蓝色一样,古埃及人还进行绿色颜料~铜绿制造(古埃及名字hes-byah)”–实际上是铜或青铜生锈。不幸的是,铜与硫化物,如黄色颜料雌黄会发生反应变黑。(中世纪的艺术家会使用铜绿顶部的一个特殊釉来保护它。)绿松石(古埃及的名字mefkhat”),来自西奈,被特别重视的绿色、蓝色石头,也代表了欢乐,以及黎明时太阳光线的颜色。由于女神Hathor,绿松石女士,主管新生婴儿的命运,它也被认为是一种承诺和预测的颜色。[4]

6红色(古埃及称为“deshr”),代表着混沌与无序,来自于沙漠(古埃及称为字deshret”,红色的土地)的颜色,和肥沃的黑土地正好相反。一种主要的红色颜料,赤铁矿,来自于沙漠。红色也是毁灭性的火灾和愤怒的颜色,并被用来代表危险的东西,由于沙漠是放逐和矿山苦役之地,于是红色又代表着死亡。沙漠也被视为每个晚上太阳消失之处,地狱的入口。代表混沌,被认为是白色的反色。代表死亡,被认为是绿色和黑色的相反。然而,这个古埃及视为最有力的颜色,也被视为生命和保护,来自于血液和生活用火,在护身符中广泛使用。[6]

词条图册,

1埃尔涅弗法老墓壁画。

2冥神-奥赛里斯Osiris与法老王(白色的运用)。

3坐着的那位是爱神-哈托尔Hathor。

4守墓神阿努比在为法老安葬前做法事(蓝色的运用)。

5奴隶们正忙着雕刻(黄色的运用)。

6演奏家。

托莫斯四世壁画。

视频:

2021/4/3埃及開羅博物館,把館藏18具法老王和4具王后的木乃伊,移駕到新建完成座落在吉薩的埃及文明博物館,約14分鐘隆重盛大儀式實在太精彩了,感覺上不是“文物”搬家,而是法老搬家。

據說當年拉美西斯二世的木乃伊因黴菌感染,受損嚴重,埃及人也辦了護照,按照國王規格,將其送到法國醫治,法國人也以國王之禮相對待。

埃及開羅博物館把館內的22具法老王的木乃伊移駕到吉薩的新博物館;舉行很隆重的儀式這麼雄偉莊重又華麗的儀式。震撼力十足,大開眼界啊。

THE END
1.希腊雕塑之美——走进雅典国家考古博物馆(之二)古希腊雕塑艺术成就之高为世人所知。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具有世界上最丰富最经典最璀璨的古希腊雕塑收藏,这也是它从不落榜“世界十大博物馆”的资本。公元前五世纪,雅典经历了一次文化上的复兴,令后世望尘莫及。被西方学者推崇备至的 “言必称希腊”就是指的那个雅典的“黄金时代”。国家考古博物馆的雕塑收藏,展示https://www.meipian.cn/2rak7uz6
2.《邂逅经典:欧洲博物馆头像雕塑》经典雕塑作品合集#雕塑#欧洲《邂逅经典:欧洲博物馆头像雕塑》经典雕塑作品合集#雕塑 #欧洲雕塑 #头像雕塑 #艺术 #画画 - 何老师聊艺术于20240611发布在抖音,已经收获了143.0万个喜欢,来抖音,记录美好生活!https://www.douyin.com/video/7379175991136111908
3.旅欧散记(17)——卢浮宫之雕塑篇卢浮宫比较固定的展览由6个部分组成:东方艺术馆;古埃及艺术馆;古希腊及古罗马艺术馆;珍宝馆;雕塑馆;绘画馆。雕塑馆有展厅27个,展品1000多件,我不知道我们是不是在雕塑馆看到的雕塑,因为卢浮宫展厅的分类不尽科学,有的以地区分,有的以年代分,有的以艺术种类分,不免有交叉。游览过程也比较乱,每到一厅根本不知道https://itf.mafengwo.cn/client/note.php/info/?id=3474507
4.高中美术教案:《外国近现代雕塑》(五)、D同学谈谈秦始皇兵马俑与希腊、罗马雕塑的不同特色。 (六)、C同学提问。下节课安排: 一部分同学动手制作泥塑,一部分同学写生活动。 来源:中师教育 篇2:高中美术教案:《外国近现代雕塑》 课 型:欣赏?评述 课 时: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能用口头或文字形式对不同的雕塑作品的形象进行描述。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2k140m17.html
5.第四章美术摄影其中,《铺路石》参加第六届全国茉术作品展览,获铜牌奖;《心花怒放》参加山东省美术作品展览,获三等奖;《雪》参加山东省书画作品展览,被山东省美术馆收藏。出版的国画专辑有:《青岛风景写生》专集(刘栋伦,1970年)、《菊谱》和《百花谱》(冯凭,1980年)、《赫保真画选》(1983年)、《冯凭画选》(1983年)、《http://qdsq.qingdao.gov.cn/szfz_86/slqdsz_86/whz_86/depwhys_86/202204/t20220414_5492189.shtml
6.阐释女神完美身材变迁的艺术品——人民政协网最近,英国V&A博物馆在进行“内衣简史”展的布展工作时,工作人员纷纷“转行”成了“整形医生”,主要问题是现代的标准“模特”太胖了,穿不进17、18世纪的紧身内衣,只能对其整形。内衣的历史同时也是一部女性完美身材的演变史。除了内衣外,各个时期对女性的审美标准在艺术品中也有所体现。小编整理了历史中的60件艺术品https://www.rmzxb.com.cn/c/2016-01-05/664760.shtml
7.许楠2021年策划《丝路国脉—雕塑与壁画沉浸式影像展览》 石家庄美术馆 2023年策划《岁月记—天津美术学院五人艺术作品展》 石家庄市博物馆 ▼科研立项 2018年主持天津市外国专家局项目《公共艺术中实体雕塑与虚体雕塑的研究与设计以及在城市环境规划中的置放》 http://zxys.tjarts.edu.cn/info/1039/1135.htm
8.冰魂雪魄匠心天成︱2024(首届)哈尔滨冰雪文化博物馆冰雪造型艺术除此之外,哈尔滨市第二职业中学校代表队作品《三星堆趣事》及姜晓斌冰雪艺术工作室的作品《激流勇进》荣获最佳创意奖;哈尔滨道外传统技艺非遗传承保护协会代表队作品《龙舞》荣获最佳技巧奖;哈尔滨名刀雕塑代表队作品《化蝶》荣获最佳设计奖。 闭幕式上,哈尔滨冰雪文化博物馆馆长表示,本次大赛是服务全省“冰天雪地也是金https://www.my399.com/p/297244.html
9.刘开渠雕塑作品雕塑家,早年毕业于北平美术学校,毕业后任杭州艺术院图书馆馆长。后赴法国,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雕塑系学习。归国后任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其艺术风格融中西雕塑手法于一炉,手法写实,造型简练、准确、生动。 创作了《淞沪战役阵亡将士纪念碑》等一批反映抗战题材的艺术作品。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领导http://www.namoc.org/xwzx/zt/lkqyzgmsg/dszp/
10.中国著名雕塑作品赏析现代雕塑大师西方雕塑作品赏析至于陶马的塑造,其矫健的肢体、警觉的神态和严格的解剖结构,说明了我国古代雕塑家对动物塑造的高超技术。像这样大规模的、在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都有很高水平的雕塑艺术,在我国历史上乃至世界史上都是罕见的。秦兵马俑在国际上被誉为“20世纪最壮观的考古发现”、“世界第八大奇迹”、“世界上最大的军事博物馆”。http://www.fjam.org.cn/html/yishuzhishi/189.html
11.的样子!川美7组主题作品亮相国家博物馆村民们拖家带口搬下悬崖村时的激动和喜悦,溢于言表;直播手机前举起各色农副产品吆喝的村民们,脸上同样写满了兴奋……从今天(6月10日),走进中国国家博物馆大家将看到用雕塑来呈现的中国百年——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家协会、四川美术学院联合主办的“百年巨变——雕塑作品展”在此正式和公众见面。 https://www.cqcb.com/entertainment/2021-06-10/4201912_pc.html
12.苏州博物馆建筑与雕塑的对话——比利时雕塑家费利克斯?鲁林作品在苏博开展 2009年1月21日—2009年3月22日《雕塑与建筑——比利时费利克斯 鲁林雕塑特展》在苏州博物馆现代艺术厅展出。费利克斯 鲁林为比利时著名的雕塑家,于1931年出生在比利时的小城Dinant。1962年至1996年任教于建筑雕塑高等院校和布鲁塞尔视觉艺术中心,1961年他https://www.szmuseum.com/Wap/News/Details/d096a9c5-c593-45a7-bf25-6d021bd07b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