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山号角英国大英博物馆何时归还中国西藏文物原创

大英博物馆成立于1753年,是世界上首家国家级公共博物馆,也是收藏中国流失海外文物最多的一个博物馆。来伦敦,大英博物馆是不能不去的。馆藏的2万多件中国文物中,约有2000件位于“何鸿卿爵士中国及南亚展厅”即33号厅。其中,涉及西藏的文物共有4890件,有30余件长期陈列在33号厅60A展柜,工艺精美繁复,外观别有韵致,在日复一日的岁月更迭中,作为历史见证者默默诉说着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血泪往昔。

漆绘帽(Lacqueredhat)No.14

大英博物馆藏漆绘帽(14号)

14号藏品漆绘帽上精美繁复的花纹图案

藏靴(Oracle’sboots)No.15

大英博物馆藏藏靴(15号)

“降神”是过去藏传佛教一个特殊的宗教活动,指某个神灵会附体在特定的降神者身体,代神发言,预卜吉凶,驱邪送祟。过去,西藏地方上遇到重大的政教问题,往往要请降神者预示和决断。降神仪式上,降神者一般会穿上七彩斑斓的缎子神服,胸嵌闪闪发亮的护心明镜,头戴饰有金塔和五佛的金冠,右手拇指上套着一个空心厚银子的戒指,脚穿厚底长靴。

配饰(Ornament)No.16-17

大英博物馆藏19世纪圆形铜鎏金镶红玻璃绿松石饰品(16号)

大英博物馆藏19世界圆形铜鎏金镶蓝玻璃绿松石饰品(17号)

“擦擦”模具(TsaTsaMould)No.18

大英博物馆藏“擦擦”模具(18号)

“擦擦”制作技艺被列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制作“擦擦”,必须先准备好凹型模具。这些模具有铜质的,也有铁质的或木质的。根据“擦擦”的不同样式,模具也是千姿百态。制作时,只需将软泥等材质填入模具后压制成型,然后脱模而出,晾干后即是“擦擦”。但这些泥制“擦擦”并不结实,有的会再经烧制或施以彩绘,便是耐久而美观的精品。

"嘎乌"(Gau)No.19

大英博物馆藏19世纪“嘎乌”(19号)

“嘎乌”的形状有方也有圆,一般来说,男子用方的,女子用圆的。佩带“嘎乌”有讲究,男子一般斜挂于左腋与左臂之间。因为在古代,男子为便于作战通常在身体右侧斜挂弓箭枪支等武器,而把“嘎乌”这种服饰佩戴在身体左侧。女子则用项链或丝绸带套在颈上悬挂于胸前。

借侵略战争大肆洗劫文物

为抵御英军入侵,西藏地方军队及民众与英军展开了多场激战。主要有两次大规模战役:“曲美辛古和古鲁之战”和“江孜保卫战”。其中,“江孜保卫战”又分为“血战乃宁寺”“紫金寺保卫战”“宗山战役”三个部分。

1904年3月,曲美辛古和古鲁之战,英军在亚东曲美辛古假称“谈判”,佯装退出了步枪子弹,欺骗藏军熄灭火绳枪的引火。当时藏军尚无步枪装备,不了解步枪构造与子弹上膛过程。遂依照英方要求,熄灭了火枪的点火绳,熄灭火绳就等于是放弃了武器。而此时荣赫鹏乘机先向藏方代表开枪,接着对藏军使用机枪、来复枪和大炮进行密集扫射。藏军的火绳枪来不及点燃火绳,纷纷倒在英军的枪弹下,使得所谓的“战斗”,实际上成为了英军对藏军的一场血腥大屠杀。曲美辛古失守后,英军又迅速追至古鲁,藏军再次奋起抵抗,终因伤亡过大,古鲁亦告丢失。

19号藏品“嘎乌”,应该属于某位参加了这次战斗的藏军士兵。在战斗中,这些对外面世界一无所知的士兵,他们手持藏刀和火绳枪,胸前都挂着一个“嘎乌”,里面装着寺庙高僧加持过的“擦擦”或是符咒,他们抱定纯真的信念:任何外来的魔鬼注定会在神灵的诅咒下被驱离出西藏。

英军攻占古鲁后继续向重镇江孜进军。江孜历史上是继拉萨和日喀则的第三大城市,是由亚东通往拉萨的重要门户。英军决定先攻占乃宁寺,用炸药将寺院围墙炸开一个缺口冲入寺中,将该寺洗劫一空。

接着英军又进攻另一座古寺紫金寺,以切断江孜和日喀则的交通。在英军攻占的过程中,密集的炮火摧毁了寺内的9个扎仓以及有40根柱子的大殿,还有9座楼房及60所僧舍。攻占后又对寺内文物进行劫掠,并纵火烧毁了紫金寺。

寺院是英军瞩目之地,因为英国人坚信寺院中一定藏有传说中的黄金和宝石。于是,寺院的大门一旦被砸破,值钱的东西就被盗运一空。为了分赃,英军军官还召开会议,制订方案。荣赫鹏在写给家人的信中毫不遮掩地表示,“今天开了一次会议,将找到的东西分配给大家,我分得12件”。

根据一位随行文物专家华达尔讲述,“在世界任何地方都无法找到范围如此之广、趣味如此浓厚、意义如此深远的西藏文献,它们绝对是早期东方历史资料的真迹。”“搜集的件数之多须用400多匹骡子才能驮运。其中包括许多珍稀的宗教书籍、神像、宗教作品、盔甲、武器、图书、瓷皿等物。”

16号、17号藏品绿松石配饰就是当年这场紫金寺浩劫的直接见证。结合博物馆介绍和有关资料比对,笔者猜测14号藏品高级僧官帽和15号藏品降神者的藏靴极可能也是英军从紫金寺这次战斗中劫掠来的“战利品”。

大英博物馆33号厅60A展柜

1904年8月3日,英军占领拉萨,掠夺了大量珍贵西藏文物,并强迫西藏地方政府签订了非法无效的《拉萨条约》。英国的这次入侵标志着持续一个世纪之久的外国干涉西藏事务的开始,时至今日,这个问题仍没有真正终结。

大英博物馆内有世界范围内的藏品800多万件,其中巧夺天工之文物瑰宝多如牛毛。60A展柜的这几件来自西藏的展品肯定算不上镇馆之宝,也不是33号展厅的明星展品,又被人为地放置在了中国展厅之外的区域,鲜有参观者驻足。但当深深地凝视它们,仍然能感受到来自大洋彼岸、遥远东方中国的古老藏文化魅力,以及120年前发生在西藏那段英勇与屈辱交织的血泪岁月。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是历史的最好见证者,它们的存在时刻提醒我们,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不可忘却更不容扭曲,烛照真相之光不会因历史的滚滚沙尘而减弱分毫。(中国西藏网文图/党新凯综合/李一凡)

THE END
1.外国文物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网站全面及时介绍中国国家博物馆概况,藏品,展览,活动,学术研究,国际交流等各项内容,提供参观导览,门票预约,留言问答等多类服务,努力为公众了解国家博物馆,参观国家博物馆和享受国家博物馆提供的各类文化休闲服务提供支持http://m.chnmuseum.cn/zp/zpml/wgwwcp/index_4.html
2.博物馆观感3:国外博物馆观展古老中国文物来自掉牙男理工博物馆观感3:国外博物馆观展古老中国文物之体会--震撼、自豪、自信 多伦多皇家博物馆、华盛顿系列国家博物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自然历史博物馆等等著名的博物馆,一定设有大型的中国主题文物展。当走进这些https://weibo.com/7964632108/P20vGgMK3
3.这四大顶级中国文物稀世罕见,可惜成为外国博物馆镇馆之宝说起中国的知名文物真是数不胜数,因为中国历史悠久,文化沉淀丰厚,因此诞生的传世珍宝不计其数,但是百年近代史里发生了许多变故,导致很多珍贵的文物流失海外,其中有四件稀世罕见的中国文物,每一件都极其珍贵,已经成为外国博物馆镇馆之宝,却不知何时才能回到祖国! https://m.douban.com/note/747144441/
4.我国博物馆怎么会有外国文物我国的博物馆收藏了大量国外文物,主要包括以下几类:一是古代文物,如中国古代从欧洲购买的文物;二是近现代文物,如英国、法国和西班牙殖民时期给中国人民献礼的文物;三是当今时代文物,如外国政府和机构捐赠的文物。此外,我国博物馆还收藏大量的海外移民的文物,如海外华人的家具、书籍等文物。https://wen.baidu.com/question/209807869831645325.html
5.流落海外的中国文物,藏在哪些博物馆?澎湃号·湃客澎湃新闻在那个时局动荡的年代里,大量文物流落海外又何止是大英博物馆一家,下面一起来看看那些被掠夺的文物吧。 中国流失文物最多的国家 英国 大英博物馆是全世界现存收藏最大、最全面的博物馆之一,馆内藏品高达800多万件。 这里也是收藏中国流失文物最多的博物馆,藏品数量在3万多件左右,其中大部分是稀世珍宝。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4293071
6.每日文物在博物馆中见到的一些外国文物中国博物馆的藏品中很少有国外的文物,比不得大英博物馆等,琳琅满目大量来自别的文明的文物。但在逛博物馆的时候,也经常遇到一些来自国外的文物。 比如在国家博物馆,有来自拜占庭、波斯的钱币: 有来自德国的望远镜(清朝时期): 有来自尼泊尔的金花铁插刀,这是尼泊尔国王送给清朝皇帝的礼物: https://www.jianshu.com/p/7acb783d9b9d
7.这个外国人将家藏商代至明清的150余件文物捐赠中国,展览取名“珠今天,“荷浦珠还——荷兰倪汉克新近捐赠文物展”在上海博物馆正式开幕,明天起对公众开放。据悉,此次展览将集中展示荷兰艺术品收藏夹倪汉克近年来向上海博物馆捐赠的54件青铜器、陶瓷器和牙雕精品等珍贵文物。展览将持续至10月18日。 受家风濡染,倪汉克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情有独钟,通过收藏将祖辈们对中国艺术品的喜https://www.jfdaily.com/wx/detail.do?id=277054
8.这四件收藏在中国的外国顶级文物,意义深远,却很少有人听过!因此,很多时候我们在感慨国外收藏了如此之多的中国文物之时,中国有没有收藏一些他们的顶级文物呢?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之中,中国会不会也保留了一些国外的文物精品呢?确实,在多地的博物馆之中存在一些所谓的外国顶级文物。 释迦摩尼等身像 佛教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就不断与中国文化融合发展https://m.sohu.com/a/790252288_121701261
9.美国藏中国二十大国宝级文物在第一阶段美国的博物馆逐步建立,开始培养自己的东亚艺术策展人,此时恰逢中国的辛亥革命,清王朝覆灭,外国在中国修铁路,很多古墓葬和古遗址被掠夺,中国珍宝流失到美国。第三阶段也就是二战之后,美国成为世界金融霸主,收藏家们大量购买、捐赠文物,美国博物馆的中国文物由此累积。https://zhuanlan.zhihu.com/p/387418843
10.图集拥有约2.3万件中国文物:镜头下,大英博物馆里的亚洲藏品2019年6月03日,伦敦,大英博物馆中国文物明成化斗彩螭龙纹天字罐。 2019年8月3日,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日本青铜鎏金文殊菩萨像。 2019年8月3日,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明代河北清凉寺壁画。 2017年2月15日,北京,即将开幕的“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展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进行了部分展品的开箱布展。中英双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9999387.html
11.专题博物馆/故宫鼓浪屿外国文物馆故宫鼓浪屿外国文物馆(以下简称“外国文物馆”)是一座主要展示故宫馆藏外国文物的中型博物馆。项目选址在鼓浪屿“救世医院及护士学校旧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美籍荷兰人郁约翰创建于1898年),用地面积10767平方米,建筑面积5168平方米,展馆设计参观容量最大为2800人/日。 https://www.glysyw.com/html/ztbwg/ggglybwg/
12.西安博物院18世纪下半叶之前,中国外销银器的遗存数量较少,以美国皮博迪艾赛克斯博物馆(Peabody Essex Museum的六棱壶(藏品E82,766号,1679年)以及俄罗斯俄罗斯埃尔米塔日博物馆(Hermitage Museum)的两套共33件的花丝梳妆用具(约1745年)为代表。此时的外销银器尚未形成一致的风格特征,从严格的意义上讲还不能归于外销银器。18世纪末https://www.xabwy.com/showtwo.html?id=711&type=39&num=3
13.荷兰老人送150多件中国文物回家,如今已拿到“身份证”在上海博物馆有这样一批古文物,它们辗转海外多年,如今都静静地、完好无损地躺在展柜当中。而它们之所以得以归家,都与一位荷兰人息息相关。这位荷兰人名叫倪汉克,他已经在中国生活了16年。在2023年拿到了五星卡,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时至今日,倪汉克共计捐赠中国文物150余件,他认为只有将这些流http://news.hnr.cn/shxw/article/1/1843518623091097601
14.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是集收藏、展览、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建筑面积近20万平米、拥有48个标准展厅。国博现有藏品数量140多万件,涉及甲骨、青铜器、瓷器、玉器、金银器、钱币、佛造像、古籍善本、碑帖拓本、墓志、玺印、书画、雕塑、漆木家具、砖瓦石刻、珐琅器、玻璃器、丝织品、工艺品、老https://www.maigoo.com/citiao/56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