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的系统性保护实践:争做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典范

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

王旭东

故宫,曾经的“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由明成祖朱棣建于1406年至1420年,作为皇宫使用至1911年,共有24位皇帝先后在此理政。1914年在紫禁城前朝宫殿设立古物陈列所,1925年以紫禁城内廷空间为展馆成立故宫博物院,紫禁城及其皇家收藏以公共遗产的形式实现了身份的转换。1948年,古物陈列所并入故宫博物院,故宫作为整体进入历史的新阶段。经过近代的动荡、变革与战火,故宫文物仍得以基本完整保存,可谓文化之大幸。如今,故宫遗产区占地面积86万平方米,拥有1050座文物建筑,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是中国历代都城与宫殿营造的最后结晶。

按照《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规定,遵循我国新时代文物工作要求,以系统性保护为总体策略,真实完整地保护并负责任地传承弘扬故宫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故宫世界遗产保护与管理的历史使命。故宫独特的建筑遗存和文物收藏,在故宫博物院的整体系统保护和展示之下,其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地得到阐释、传承与弘扬。本文从故宫文化遗产的价值出发,在阐述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要求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故宫博物院在故宫文化遗产价值挖掘与阐释机制建立、遗产保护管理体系构建、保护理论与技术方法探索及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方面的保护实践,并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下故宫的保护与管理提出展望,以期将故宫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典范。

一、故宫文化遗产的价值

故宫是中国古代皇城宫殿建筑的集大成者。

以明清紫禁城为主体的故宫,不但与南京明故宫、安徽凤阳明中都、元大都、金南京都有直接的沿袭关系,更可由此追溯至河南偃师二里头夏代晚期宫城以降的历代都城、宫殿的规划设计形制。它秉承了《周礼·考工记》《吕氏春秋》等古代文献中所记载的“辨方正位”“择中立宫”“左祖右社”“三朝五门”等一系列都城宫殿营建的悠久传统,与中国农业文明起源之际通过“观象授时”而获得的宇宙观、时空观等重要知识与思想体系一脉相承。

故宫是各民族建筑文化以及中外建筑文化交流融合的典范。

故宫呈现出的满、蒙、藏等民族风建筑与西洋风建筑,反映出17至20世纪清代宫廷中跨民族、跨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结果。

故宫除了汉族宫殿建筑,也有极具满、蒙、藏等民族特色的建筑,见证了各民族文化在建筑艺术上的融汇与交流。比如,坤宁宫是清初满汉文化融合的典型体现,无论是将大门位置由正中改为偏东,室内采用“口袋房”布局,还是在西侧开间设西、南、北三面的“卍字炕”,都是典型的满族建筑习俗。又如,汉藏合璧的雨花阁,为宫中典型的藏传佛教建筑,将汉族与藏族建筑风格完美地融于一体。

故宫也是中外建筑技艺交流融合的舞台。如宁寿宫花园的倦勤斋,有西方焦点透视技法与中国传统绘画技法相结合的大型通景画;东六宫之一的延禧宫庭院中,还保留着带有近代钢结构的西洋“水晶宫”式建筑遗迹灵沼轩。

故宫收藏的各类文物是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有力佐证。

故宫收藏的近200万件文物,特别是数量巨大的皇家旧藏,既反映中国明清时期的宫廷文化和典章制度,又展现中国古代艺术发展的历史脉络,更是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的典型反映。如故宫博物院藏陶瓷37万余件,居世界之首,覆盖各个历史时期,连贯系统地反映出中国陶瓷数千年的发展史,见证了中华文明的传承有序和生生不息。

二、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要求

世界文化遗产作为法律概念,特指世界各国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受《公约》保护的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文化遗产。1972年《公约》第7条明确指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国际保护应被理解为建立一个旨在支持本公约缔约国保存和确定这类遗产的努力的国际合作的援助系统”。世界文化遗产与生俱来的国际属性,决定了其保护管理主体由国际遗产组织及其咨询机构、缔约国的各级政府、遗产地管理单位三个层级组成,其保护须遵循三个层级的制度、法规和管理规定。

三、故宫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实践

故宫遗产价值挖掘与阐释机制的建立。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目标是实现遗产突出普遍价值的长期有效保护。因此,深入研究与挖掘遗产价值是保护的首要工作。在理论层面,《公约》诞生50余年来,价值评价和阐释的理论与方法不断发展,价值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外延与内涵也持续变化,建构既符合国际遗产认知共识又适合本国遗产保护需求的价值认知理论与方法,需要研究者们不断求索,反复论证。在实践层面,遗产构成要素单体以及群体价值特征的全面认知,需要不同学科的专业人士通过文献调查、现场测绘、勘察检测等方式逐步加深。个案中取得的研究成果也需进行系统性归纳、总结与整合,以提炼文化特性和文明特征。这项重要且艰巨的工作需要建构一个充满活力、不断完善的遗产价值发掘与研究机制,才能有效开展。

搭建学术平台汇聚多学科人才。故宫博物院为发挥故宫学研究的引领作用,搭建汇聚院内外英才的开放式高端学术平台,开展多学科研究合作,建立起遗产价值挖掘与阐释的完整机制。故宫研究院是汇聚院内外故宫学英才的开放式高端学术平台。研究院下设若干专业研究所,这些研究所借助学术研讨会、学术讲座、专项课题、招收博士后、出版学术期刊等,对故宫学体系下的遗产价值进行多学科、多方向、多角度的挖掘与阐释,在故宫古建、故宫文物、明清宫廷史、中西文化交流史、故宫考古研究方面,都取得了丰硕成果。

开展遗产要素体系建构与个案研究。故宫博物院通过《故宫保护总体规划》的编制和各类遗产要素普查,进行了遗产价值构成要素的全面汇总与精确分类,为遗产价值的体系化研究以及价值损伤风险评估明确了对象;通过持续开展的文物保护修复项目,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对遗产要素单体价值进行多角度研究,为遗产突出普遍价值的阐释提供了丰富而生动的个案表述。

故宫遗产保护管理体系的构建。

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的运行结果评估体系。当管理要素齐备并按照科学流程实施后,需要对保护管理运行结果设定评估指标,并进行科学的成效评估。故宫的遗产保护管理评估以内部评估、外部评估和第三方评估的方式开展。在内部评估方面,故宫每年开展的保护项目均按照提前设定的数量、质量、效益等绩效指标进行评估。2021年起,故宫博物院开始进行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试点,2022年全面启动,以期通过科学的管理评价体系,实现效益增长、成果转化、管理改进。在外部评估方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要求缔约国遗产地按照标准的评估内容每6年提交1次保护管理情况定期报告,故宫博物院每年也需向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中心提交遗产地年度监测报告。此外,故宫博物院每3年向国家财政部提交项目管理情况绩效评估报告,每3年向中国博物馆协会提交国家一级博物馆运行评估报告,按照第三方管理机构的评估要求和标准对相应工作进行系统性总结与评估。

故宫保护理论与技术方法的探索。

按照国际标准开展保护工程,形成以价值为导向的保护流程。2002年开展的故宫古建筑整体维修工程,参考《威尼斯宪章》规定的保护工作程序与保护原则,按照《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的流程要求开展工作。近十余年来,通过对宁寿宫花园、养心殿、景福宫、承乾宫、灵沼轩等保护项目的价值研究、劣化评估、使用分析、策略制定、技术方案研究、保护措施有效性评估等环节的多专业、多部门协同开展,故宫以价值为导向的保护流程已逐步形成。

以风险管理理论为指导,建立预防性保护工作体系。故宫博物院以风险管理理论为指导,形成了以日常巡查、定期普查和专项监测为核心的风险识别与评价体系和以日常保养维护、专项修复、管理措施改进为主体的风险应对体系。结合气候变化特点、本体损伤规律、人员活动特征分析、研判和应对研究,故宫逐步形成防汛、防风、防火、防雷、防虫害、防破坏等工作方案与应急预案,初步建立了遗产风险防控的预防性保护工作体系。

通过技术方法创新探索,实现保护技术研发升级。故宫博物院通过“不可移动文物本体劣化风险监测分析技术和装备研发”“大型明清古建筑(群)安全风险预警关键技术研究”“大型综合性博物馆数字孪生关键技术研究与服务示范”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或项目,开展技术创新,形成一批高适用性的检测、监测、数字化、防火新技术及使用标准,并在故宫应用示范。借助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明清官式建筑保护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中国—希腊文物保护技术“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等科研平台组织科研项目申报、联合攻关和人才培养,已形成技术研究的常态化与团队化。

秉承保护与利用相结合,推动遗产的规范精细管理。故宫博物院根据观众参观特征和国家规范,持续进行展厅以及开放范围内的观众承载量核定研究,分时段控制进院观众人数,实现精细化管理;同时根据法规和制度严格审批院内的临时设施设置、管线路由敷设和室内改陈,以防止遗产价值损伤事件发生。

故宫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可持续发展致力于在满足人类基本需要与有限的资源开发之间取得平衡,以确保未来世世代代的资源永续利用。世界文化遗产作为文化与文明的实物见证,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遗产保护“应当以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审视,在制定保护管理规划时将遗产地社区、遗产地生态和文化多样性、遗产地经济发展、环境安全等一并纳入统筹考虑”。故宫博物院在遗产保护的全球合作、针对社区的遗产阐释展示、面向全社会的零废弃行动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探索。

遗产保护的全球合作。故宫博物院将遗产保护纳入全面可持续发展战略,形成基于全球视野的保护合作体系。除研究学者互访、举行国际会议等常规途径外,故宫博物院已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文物修护学会、国际博物馆协会等国际组织以及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希腊等国的保护研究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致力于遗产本体保护项目实践、保护技术的联合攻关、保护管理人才的系统培养以及文化遗产的数字化记录。2024年,全球文化遗产保护领域首个国际标准化组织技术委员会(ISO/TC349)秘书处落户故宫博物院,为我国遗产监测、评估和保护修复过程中术语、技术、材料和装备的国际标准化工作提供了新契机,也将极大促进保护技术的全球推广与共享,为进一步凝练全球文化遗产保护共识、共享全球文化遗产保护经验奠定了基础。

四、故宫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展望

将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不是遗产申报的终点,申报的目标是确保遗产得到更加有效的保护和管理,造福于今世后代。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故宫博物院将持续着力,不断完善并拓展系统性保护理念与实践,故宫遗产保护的未来仍有广阔空间。

在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和文明交流互鉴的高度进行故宫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挖掘与阐释。

故宫博物院将继续以故宫学为引领,完善研究体系、拓展研究途径、扩大研究范围,为研究者提供更便利的研究条件,自由探索,潜心学术研究的良好学术氛围,以形成全社会研究故宫承载的中华文明的良好学术生态。在研究内容方面,除继续深入进行遗产要素价值研究外,要在以往故宫学体系研究基础上,把故宫放在中华五千多年文明以及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广阔视野中,对故宫蕴含的深厚历史、文化、艺术、科学、时代价值等进行持续挖掘,并做出更加全面的阐释,以此作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利用的基础。

加强管理体系建设,以立法保障并推动故宫遗产保护的高质量发展。

以标准化、数字化等多重手段加大故宫文化遗产的预防性保护力度,进而扩大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故宫博物院将通过技术标准的全面建立和保护基础研究条件的全面改善,促进遗产整体保护意识和保护管理能力提升。一是构建以技术标准为主,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相配套的遗产保护标准体系,并以此为框架,逐步推进以故宫博物院院级标准为主的各级标准的研制和应用,整体提升遗产保护技术与管理水平。二是充分发挥故宫博物院国际标准化组织文化遗产保护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国际平台的作用,以国际标准的形式,汇聚、凝练和共享全球遗产保护共识、先进适用技术与最佳实践经验,共同提升应对遗产保护严峻挑战的能力。三是持续探索适合中国古建筑的保护理论与方法,全面贯彻保护干预工作“以遗产价值为核心”的理念,加强保护档案建设,加大风险评估与溯源研究投入,全面推动故宫遗产监测与应急体系的完善,构建科学的预防性保护体系,持续推进人工智能三维重建等数字技术在文化遗产数字档案记录、更新、利用方面的应用研究,以数字孪生研究为基点,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与展示的数字化转型,为全球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提出中国方案。

在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引领下,提升遗产的可持续传承利用水平和公众的广泛参与意识。

故宫博物院将持续通过“数字故宫”“活力故宫”建设,对故宫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信息采集与展示,对遗产内容进行深入挖掘阐释并结合时代精神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推出优质主题展览,与社会力量合作创作更多形式新颖、影响深远的影视作品、视频、舞台剧等。加大科技支撑展示文化的力度,鼓励新质生产力推动下的文化产品和文创产品供给,让遗产地和博物馆成为人们终身学习的场所,成为高品质文化生活的向往。通过故宫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架起故宫文化遗产与社会公众之间的沟通桥梁,加大文物资源共享及公众参与力度,持续推动“故宫零废弃”项目,倡导绿色共享,促进文化遗产的可持续传承利用,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

故宫博物院作为故宫世界文化遗产的管理机构,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动实践,科学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文物工作要求,真实完整地保护并负责任地传承弘扬故宫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系统性保护实践,实现争做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典范的目标。新时代,故宫博物院将切实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全力推进“四个故宫”建设,努力将故宫博物院建成国际一流的博物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引领者、文明交流互鉴的中华文化会客厅,为落实全球文明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THE END
1.守护世界文化遗产地对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持续加大投入,运用先进技术加强文物保护和研究。”故宫博物院在持续推进古建筑的内外环境整治和整体保护基础上,不断加强对数字化、信息化手段的应用,加快提升文化遗产管理、研究、保护的水平。 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遗产监测与管理 https://www.dpm.org.cn/topic/party_building/protect_building.html
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故宫博物院 单位简介 故宫博物院成立于1925年10月10日,是在明清皇宫及其收藏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大型综合性古代艺术博物馆。故宫于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故宫博物院于2007年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08年被评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https://www.mct.gov.cn/wlbphone/wlbydd/zzjg/jgsz/zsdw_9794/202310/t20231007_947817.html
3.News清华大学+故宫博物院=?文化遗产联合研究中心 联合研究中心将充分利用清华大学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优势,结合故宫博物院的古建筑、院藏文物、宫廷历史文化遗存、明清档案、清宫典籍等资源优势与已有研究基础,更好地研究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其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助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https://goglobal.tsinghua.edu.cn/en/news/news.cn/naLUXFmCaV
4.BMW中国文化之旅辽宁非遗旅游攻略图:沈阳故宫博物院。 by 马蜂窝攻略编辑部 1)沈阳故宫博物院 沈阳故宫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单位。它是中国目前仅存的最完整的两大古代宫殿建筑群之一,也是我国唯一一座集汉、满、蒙、藏多民族文化特色于一体的宫殿。沈阳故宫博物院以独特的历史、地理条件和浓郁的满族特色而迥异于北京故宫,完全没有北京故宫君临天下的恢弘https://www.mafengwo.cn/gonglve/ziyouxing/376520.html
5.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故宫作文(10篇)故宫建筑历史悠久,工艺精湛,堪称无与伦比的杰作,而且故宫博物院内收藏有甲骨文、青铜器、玉石、陶瓷、书画、服饰等等大量古代艺术珍品,是中国收藏文物最丰富的博物馆,也是世界著名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故宫作文,希望大家喜欢! https://www.5068.com/zuowendaquan/a368340.html
6.中国的文化遗产北京故宫作文范文(精选21篇)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国的文化遗产北京故宫作文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的文化遗产北京故宫作文 篇1 https://mip.ruiwen.com/zuowen/gugong/3304537.html
7.北京故宫最佳游览路线图怎么走超全故宫一日游半日游参观路线图建议观众朋友们搭乘公共交通车辆来故宫博物院参观。 故宫游览注意事项 1、您在故宫博物院内参观游览时请勿吸烟,并提醒他人不要吸烟 故宫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宫殿建筑群,历史上曾经多次发生火灾。每个点燃的烟头都可能是对这片珍贵历史文化遗产的威胁。 https://www.maigoo.com/goomai/224164.html
8.一周观展指南在京沪“遇见”拉斐尔,在巴黎看到“她们”艺术评论新时代·新故宫——故宫博物院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主题云展览 地点:故宫博物院(线上展) 展期:2021年6月30日起 展览借助大量院藏老照片、档案,及全景图片、高精度三维模型、超高清文物影像等丰富的数字资源,辅以多样化的体验形式,全方位展现故宫博物院的工作。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4030971
9.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从敦煌到故宫,见证中国文保之路“从敦煌莫高窟到故宫博物院,从石窟寺到皇家古建筑群,我面对的是两种不同保护保存状态下的世界文化遗产。在转换过程中,虽然具体的文物保护实践技术手段有区别,但是保护文物的规矩和原则是一样的,不同的是,中国社会对文物保护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王旭东告诉记者。 https://3w.huanqiu.com/a/de583b/4B1TSWGBL1D
10.故宫: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新时代中华文化故事学术研究工作始终是故宫博物院的核心任务,涵盖故宫古建、文物藏品、明清档案、宫廷历史文化、文化遗产保护等多个领域,旨在以扎实的研究根基和丰厚的学术成果更好地保护故宫文化遗产,挖掘阐释中华五千年文明精华。 故宫博物院“学术故宫”建设力求创新与共享,以开放包容的姿态,聚集更多学者,积极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重https://www.gzstv.com/a/2ca21fdae0074c7e9f2d58ff61142286
11.CCTV“6·09”中国文化遗产日 四小时直播讲述三个实时发生的故事 6月9日是第2个中国文化遗产日,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中国记忆—文化遗产博览月》进行了为时4[视频]故宫与克里姆林宫的高端对话 [视频]台北故宫博物院:两岸三地"大故宫" [视频]世界五大博物馆之故宫:乾清门禁地 [视频]毛佩琦、阎崇年:中国的中轴http://discovery.cctv.com/special/C18370/01/index.shtml
12.世界文化遗产明清故宫CCTV节目官网故宫,始建于公元1406年,曾是明清两代的皇宫,现为“故宫博物院”。故宫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故宫收藏了大量古代艺术珍品,为国内收藏文物最丰富的博物馆,也是世界著名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1987年,故宫作为中国第一批世界文化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https://tv.cctv.cn/yskd/special/dmzg/m/mqgg/index.shtml
13.北京故宫博物院故宫博物院是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首批国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世界三大宫殿之一。 北京故宫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1987年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评选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018年10月,故宫博物院发布首款主题功能游戏和首张古画主题音乐专辑“智慧故宫”序幕。 201https://www.qwbaike.cn/doc-view-5814.html
14.北京故宫文化遗产作文(通用30篇)北京故宫文化遗产作文 1 来到北京,我发现这里有许许多多的名胜古迹,但最让我难以忘怀的就是紫禁城。 紫禁城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故宫博物院,这座“宫殿之海”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有大大小小的宫殿70多座,房屋大约有9000多间,它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保存最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呢。https://www.cnfla.com/zuowen/1652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