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博物馆在亚洲文物收藏上如何继续发展藏品画廊美术馆

笔者以波士顿美术馆中的中国艺术藏品为例,展开下文内容的分析与讨论。

在研究波士顿美术馆的东亚艺术收藏,尤其是中国艺术收藏时,有必要考虑收藏形成的历史背景,以及19世纪和20世纪初捐赠者对美术馆的影响。包括波士顿美术馆在内的大多数美国博物馆都是由精英团体和政府支持的封闭空间——无论是宗教、文化还是知识精英。这种背景对于理解博物馆(如MFA)认为其最初作为精英的审美载体,而不是对外开放的公共教育机构是至关重要。

威廉·斯特吉斯·毕格罗(WilliamSturgisBigelow)和欧内斯特·F·费诺罗莎(ErnestF.Fenollosa)等几位美国捐赠者、收藏家和鉴赏家,在19世纪末,根据他们的个人经历和喜好,形成了MFA的东亚艺术(主要是中国和日本)收藏。

由此,他们形成了至今仍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西方视角下东亚艺术史的理论框架。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由于毕格罗(Bigelow)等私人收藏家的借贷和捐赠,美院的亚洲艺术藏品急剧增加,体现了捐赠者在塑造博物馆藏品方面的变革性影响。毕格罗博士的收藏广泛而多样,几乎涵盖了中国和日本艺术的所有分支;收藏不仅限于绘画,还包括漆器、日本版画、刀剑、金属制品和中国玻璃。

1911年10月发布的《美术馆公报(MuseumofFineArtsBulletin)》以“毕格罗赠品(theBigelowGift)”为题记录了这一赠品的重要意义:“博物馆现有五千多幅中国和日本绘画作品,其中五分之三来自于毕格罗收藏......”。同年,波士顿美术馆委员会召开会议,接受并赞美了毕格罗博士将其藏品捐赠给美术馆的慷慨之举。文件中描述“慷慨之举......丰富了博物馆,并在很大程度上使博物馆的东方收藏跻身世界前列”。

除了毕格罗这样的捐赠者极大地丰富了波士顿美术馆的藏品范围之外,19世纪末喜爱东亚艺术的艺术史学家和收藏家也在东亚艺术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欧内斯特·F·费诺罗莎(ErnestF.Fenollosa)是一位艺术史学家、收藏家,1890年曾任波士顿美术馆日籍馆长,他于1913年出版了开创性的著作《中日艺术源流》(EpochsofChineseandJapaneseArt),这是第一本按照时期和风格将中国和日本系统化地纳入共同文化叙事的书籍。

以历史和收藏家为导向的方法来策划亚洲艺术,引发西方博物馆的竞争中如何解读亚洲艺术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苏珊娜·奥伯哈特(SuzanneOberhardt)提出的博物馆四框架模式中的第二框架——新博物馆学或许可以提供帮助。“在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下,对作为机构和意识形态的博物馆进行政治批判”。其余三个框架分别是第一框架“崇拜艺术史模式”,第三框架“博物馆本身在当代社会中的表现和谈论方式”,以及第四框架“一个理解其传承历史的解构的地方,并允许批判和重塑”。对于第二个框架,奥伯哈特认为,博物馆在使艺术品获取民主化的同时,也塑造并规范了观众如何接触和感知这些艺术品。

就MFA而言,这种批评重新评估了MFA的展览策略(由20世纪早期收藏家的品味和观点决定)如何影响了观众对东亚艺术,尤其是中国艺术的看法。通过收购大量的中国和日本艺术品,以及发展一整套学术体系,MFA建立了西方(美国)作为东亚艺术(中国和日本)学术权威的地位。收集和展示这些藏品的历史视角可能无意中延续了一种特定的叙事方式,导致展览倾向于展示古代和传统精致的文物,忽略了当代艺术和更广泛的地域代表性。因此,博物馆在展示中可能缺乏足够的尝试来纳入不同的当代“声音”。

下文将通过MFA中国宋代展厅和翁氏家族藏品这两个例子,详细分析目前美院是如何根据奥伯汉德的第二框架,通过陈列方式来组织中国艺术藏品的,并反映其局限性。

中国宋代展厅

2016年,随着木雕《观世音菩萨》修复保护工作的完成,波士顿美术馆向公众开放了中国宋代展厅,展示了美术馆馆藏的长卷《宜兴风光》、《九龙图》、汝瓷等中国艺术瑰宝。在一次公开讲座中,中国艺术馆资深策展人白铃安博士(NancyBerliner)谈到了选择宋代艺术作为展示中国艺术的代表的原因,因为宋朝"被认为是中国艺术的黄金时代,标志着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美学革命"。

展厅以木雕《观世音菩萨》为中心。这是继20世纪50年代的保护项目之后,首次以完全复原的形式展出。外交部宣称,该展厅的设立是为了鼓励游客观赏艺术品,并坐下来感受艺术家希望通过观音像传达的慈悲之心。画廊由馆长设计,创造了一个思考和沉思的空间。大西洋彼岸的游客可以坐在椅子上欣赏宋代的内省美学观念——自然主义和现实主义哲学。

这是一次向西方观众展示宋代中国佛教、哲学和艺术技术高度融合发展的机会,也是展示雕塑、宗教、书法、陶瓷和其他作品高度融合的机会。通过播放诵经声和语音解说的互动装置,MFA试图以“新博物馆学”的形式与当代观众产生共鸣。这种移情行为有助于博物馆去规范化,并挑战有害的陈规陋习,如早期西方博物馆的艺术史崇拜模式。同时,MFA对观众的观看和思考方式进行了约束。这些限制微妙而无形地存在于忽视丰富藏品的内容和东方主义博物馆模式的挑战之中。

在中国宋代展厅中,展品的选择主要强调古代性和精致性,很多藏品都受到限制。仅以宋代来代表五千年绵延不断的文化,这种以偏概全的做法值得反思。

在这里,中国艺术是建立在20世纪初西方收藏家的品味和21世纪西方策展人的审美之上,为西方公众服务。例如,观音雕塑就是MFA在20世纪20年代购买的。事实上,在整个20世纪,MFA有影响力的人物,如费诺罗莎和收藏家毕格罗,都对中国唐宋艺术深感钦佩。他们还对日本的诱惑和异国情调着迷,并因此信奉佛教。正如我在前面所强调的,费诺罗莎和毕格罗对佛教的品味和迷恋极大地影响了美院对中国艺术品的选择。

中国宋代画廊就像一个微缩城堡,满足了西方人对东方文化的好奇心。然而,它可能忽略了中国当代艺术的现实意义和更深层次的文化背景。东方主义的挑战成为博物馆展示中的一个棘手问题。19世纪,美国博物馆在亚洲藏品的管理和空间设计中广泛使用了东方主义,至今依然存在。爱德华·萨义德认为,东方主义实际上是“西方对亚洲的观念、形象或想象”,这些想象后来证实了欧洲中心主义和对东方的低估。

虽然前面提到费诺罗莎将希腊罗马艺术等同于东亚文化,但费诺罗莎东方主义的本质是指“前现代的、神秘的、自然......高度审美化的、与西方现代社会对立的”等特征。他将东亚艺术还原为纯粹审美的、普遍的、非政治的传统和文明。东西方艺术的二分法将西方艺术与强大、科学和现代的优越文化并列,将东方艺术置于陈旧、迷信和装饰性的次要地位。例如,在中国宋代展厅中,MFA重点展示了中国古代辉煌的艺术和古典文明。

基于西方宗教习俗和社会规范的欧洲中心主义偏见影响了这些图像。这反映在MFA围绕东西方二分法的空间布局上。不难看出,亚洲地区的展厅彼此相邻,给人一种博物馆具有多地区、多样化展示的错觉。在二层平面图中,尽管宋代展厅位于入口左侧的274厅,但地图的布局顺序却从右侧的古希腊和罗马艺术(206厅)开始。接下来是美洲艺术(232厅)。不出所料,欧洲艺术(250厅)占据了以欧洲为中心布局的中间展厅,可与任一展区相连。美国收藏展厅(258厅)对面是当代收藏展厅。最后,右下方是亚洲艺术(271厅和280厅)。观赏顺序主要是从亚洲艺术、古希腊和古罗马等边侧展厅向中心的欧洲艺术展厅发展,遵循“黑格尔从象征性文化(东方语境)到更现实的表现性文化(西方语境)的演变过程”。

必须承认,中国宋代画廊向西方公众展示了中国最杰出的艺术遗产,但一个多世纪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做法仍然潜在地存在于目前的MFA。亚洲艺术藏品,如中国艺术品,在博物馆藏品中仍处于非西方和边缘化的背景之下。

翁氏家族中国绘画收藏:岩石艺术

在波士顿美术馆丰富的中国艺术收藏中,除了像中国宋代展厅那样选择某些典型类型的藏品来代表某一特定地点或时期的全部艺术遗产之外,还有一些艺术品是通过特定的捐赠者或团体来展示的——以限时展览“翁氏家族中国绘画收藏展:岩石艺术(TheWengFamilyCollectionofChinesePaintings:ArtRocks)”为例。

岩石艺术作为第三次轮展的主题,展现出中国传统文人的喜好——探索丑的美学。展览中展示的自然形态的岩石是整个宇宙和生命的缩影,代表了中国哲学。

尽管内容丰富,但画廊的面积限制了展览空间的设计。这是一个不规则的房间,三面墙都有门。在与MFA工作人员的交谈中,我了解到由于空间的限制,策展人白玲安博士(NancyBerliner)并没有设定参观房间的顺序。尽管这个展厅可能无法完全囊括中国现代文化风格的广度,但这些限制却成为了一次更有针对性地展示的机会。策展人设置了一面“Z”形墙来释放出更多的展览空间。通过花窗模仿江南园林的景致,与翁家在常熟的园林式祖宅遥相呼应。

展览“岩石艺术”(ArtRocks),声称展品均来自于翁氏家族的收藏。然而,在与工作人员的采访中,发现有些作品来自翁氏以外的私人收藏。展览还展出了其他文物,如漆器工艺品和书法工具。例如,展览展出了一支墨条和一个盛放书画工具的盒子,这些都是中国近代的日常用品。翁氏家族的藏品引发了关于何为“艺术品”的争议性讨论和语境化挑战。虽然有些物品在中国文化中并不只具有审美价值,但当它们被陈列在博物馆和西方藏品中时,它们就成了“艺术品”。

“艺术品”一词的定义和使用存在争议。这些展出的物品是考虑了本土观点还是亚洲观点?不同的观众会如何看待它们?在展示艺术之美与提供充分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之间取得平衡是很困难的,尤其是对于那些已经脱离了其原有亚洲背景的文物而言。这个问题也与文学收藏中更普遍的问题有关,因为“艺术”标签的广泛使用往往会掩盖其复杂的文化历史。在西方的收藏和展示中,由于摆放位置的变化,物品和亚洲艺术品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不清。在《亚洲艺术情缘》一文中,Brodie和Doole解释道:

在西方的收藏和展示中,艺术品和亚洲文物的界限是模糊的。从根本上说,“艺术”意味着技艺,因此“艺术品”是一件精雕细琢的物品,有良知的博物馆专家可能会这样看待它。然而,对于收藏家来说,“艺术品”往往意味着人类创造的伟大的、也许是超凡脱俗的美,是天才的杰作,尽管我们无法用任何有用的方法来评价其真实性。

空间上的限制和对象在语境化方面的挑战并没有阻止策展人的脚步。相反,我们可以看到,美院的策展人正试图从更实际的角度来探讨亚洲艺术,尤其是中国艺术。

在21世纪,随着地缘政治的快速变化和亚洲经济的崛起,亚洲艺术的收藏、展示和重新定义都受到了影响,类似于博物馆的美院需要迅速转型。博物馆需要批判性地思考自身,以及它所延续的以西方为中心的对亚洲的理解。仅仅依靠单一的框架理论(如新博物馆学)可能是不够的。

MFA和其他受制于西方艺术正统观念的博物馆需要探索新的博物馆模式,以适应当今的变化,比如“允许辩论和再创造(奥伯哈特理论的第四框架)”,或者提出一种创新模式,利用各种观点,展示“现代”博物馆界限之外的艺术作品。人们认识到,在西方博物馆展示和介绍非西方艺术藏品对于促进文化多样性和全球互联互通是至关重要的,无论是通过防止欧洲中心主义,还是通过增加亚洲专业人士对西方博物馆的参与,让他们能够展示更真实、更平衡的观点。

THE END
1.全球顶尖博物馆馆长云集上海古老博物馆如何“变变变”包括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法国吉美博物馆在内,来自国外21家顶级博物馆和国内17家头部博物馆的馆长及代表12月3日至4日汇聚上海,参加在上海博物馆东馆举办的M20+全球顶尖博物馆大会,共论古老博物馆如何创新求变。 “快速的技术变化正在世界发生。我们需要想想,如何影响更年轻的受众,如何把艺术和故事更好地传递给全球https://www.gzstv.com/a/03ab6645e0104da8a9a2c76e6fcd9b53
2.时尚展览时尚博物馆对于商业有什么意义?而现代意义上的第一座博物馆是非常著名的“大英博物馆”。大英博物馆创建于1753年,是全世界第一个对公众开放的大型博物馆,藏品非常丰富。至今也仍是全球排名前三的博物馆。 2.国内外著名时尚博物馆/展览知多少 除了大英博物馆,还有美国的大都会博物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法国卢浮宫、V&A博物馆、古根海姆博物馆等https://zhuanlan.zhihu.com/p/681429229
3.国内外博物馆的现状及前景分析不过,在这些排名中,都没有我国的故宫博物院,业内专家认为,一是由于东西方博物馆的评价和评判的标准不同(因为故宫的大多数藏品并未公开,不符合这些排行榜的要求),二是这些排行榜评选区域划定的范围还不够全面。 二、国内外博物馆发展现状案例 (一)国外博物馆发展趋势(以文创产品和特色宣传为主打) http://www.handanwenhua.net/zuojia/2020-04-19/2412.html?ivk_sa=1024320u
4.虚拟博物馆国内外发展现状研究元居科技虚拟博物馆国内外发展现状研究 一、虚拟博物馆的简介 随着如今网络网络的普及,分散在世界各个角落的用户都可以利用网络搜索获取所需的信息,同时取用博物馆开放在网路上之资源。随着虚拟博物馆的出现,用户可以通过上网在博物馆看到各种精选的藏品。同时,结合VR,虚拟博物馆的功能更加强大。中国研究院开发了一种基于图像https://www.mvpmeta.com/newdetail/1576.html
5.研究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现状本文探讨了在信息技术推动下,四川成都博物馆如何通过基于Springboot的网站系统提升服务,实现数字化转型。文章分析了研究背景,比较了国内外博物馆网站现状,并强调了系统对用户体验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博主介绍:黄菊华老师《Vue.js入门与商城开发实战》《微信小程序商城开发》图书作者,CSDN博客https://blog.csdn.net/u013818205/article/details/135904294
6.国内外科技馆的发展状况为了跟上世界科技发展的趋势,吸收国外先进科技博物馆建设的经验,本文在深入分析国内外科技博物馆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简要总结了其创新和突破,为中国科技博物馆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 2 国内外科技馆的发展状况 国外发达国家非常重视科技博物馆的建设,特别是利用科技博物馆看展览科普宣传。由于经济发达,人口素质高,美国参加https://www.sciqklw.com/kjlw/26288.html
7.中国博物馆行业市场调研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2024年)三、国内外数字博物馆发展现状调研 第二节 美国博物馆行业分析 一、美国博物馆行业现状调研 1、市场化的运营理念和运作体系 2、博物馆品牌意识与形象树立 3、经营管理人才的引入 4、独具特色的资金渠道 5、各具特色的服务经营模式 二、美国博物馆收藏特点 三、美国博物馆的公众定位和筹资模式借鉴 四、美国博物馆的https://www.cir.cn/2014-01/BoWuGuanHangYeFenXiBaoGao/
8.中国园林博物馆官网在博物馆的总体布局中,根据博物馆的建筑空间,综合考虑展陈内容,采用园林空间布局的处理方法和技巧,形成具有浓郁园林特色的展陈空间和意境,增加了展品的体验感和感染力。在博物馆的展陈空间中合理营造优美的园林空间,是中国园林博物馆区别于其他博物馆的重要特色,是一座有生命的博物馆。 (二)发展现状 中国园林博物馆以https://www.gardensmuseum.cn/web/zcqfzgh
9.20212027年中国博物馆市场深度调研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一、博物馆藏品保护技术 二、博物馆信息化技术 三、博物馆陈列文物防震技术 四、技术环境对行业的影响 第三章 国际博物馆所属行业发展分析及经验借鉴 第一节 全球博物馆市场总体情况分析 一、全球博物馆发展历史综述 二、全球博物馆行业特征演变 三、全球博物馆行业分类分析 四、国内外数字博物馆发展现状 第二节 https://www.bosidata.com/report/I09165O4NN.html
10.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及实施方案的通知尤其是丰富多彩的民族历史文化与绚丽多姿的自然风光、舒适宜人的生态环境有机结合,赋予了我省旅游文化神秘、神远、神韵的魅力,对国内外游客形成了强烈的吸引力。 (三)发展现状和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全省依托丰富独特的资源环境优势,加快旅游文化产品开发,加强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打造特色旅游文化品牌,促进全省旅游文化产业https://www.yn.gov.cn/zwgk/zcwj/zxwj/201911/t20191101_184146.html
11.萍乡博物馆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25年)(六)国家发展改革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二、现状分析 (一)基本概况 萍乡博物馆是萍乡地区保护、研究和展示历史文物遗存和人类环境物证的专门机构,是集收藏、考古、研究、展示和教育于一体的地方综合性现代化博物馆。 http://m.pxmuseum.com/nd.jsp?id=3995&id=3995
12.我国考古遗址博物馆发展现状分析与建议考古遗址博物馆是我国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考古遗址博物馆发展现状进行的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考古遗址博物馆尚存在整体数量偏少、地域分布不均匀、藏品资源分布不均、馆藏空心化严重等问题。在今后的发展中需要加快建设国家级重点专题博物馆,推动科研单位与遗址博物馆共建,同时加强研究阐释,让文物活起来。对现有发展https://www.chinaclzl.com/jtzx_1/941.html
13.国内外博物馆课程研究的现状特征与启示此外,国内外博物馆课程研究呈现出研究视角多元化、研究主旨逐渐回归到“以人为本”、研究内容更加注重探索博物馆课程体系构建的发展趋势。鉴于此,建议未来博物馆课程研究要细化研究内容、拓宽研究视野、加强理论深度,依据新时代我国博物馆课程实施的实际情况和高质量博物馆课程开发的迫切性开展本土化的创新研究。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KBW202302001.htm
14.高校博物馆发展现状研究——以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为例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作为具有代表性的民族类高校博物馆,对其性质、作用、所存问题的深入研究有利于管窥出我国高校博物馆发展现状。本文以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为例子,在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找到博物馆目前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据此提出相关建议,以期对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的未来工作提供帮助,并为http://hanspub.org/journal/paperinformation?paperid=93994
15.博物馆未来发展趋势(精选十篇)一、我国博物馆发展现状 博物馆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发展和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准。我国的博物馆数量日益增加, 各地区、省市都在投入博物馆的建设。截止至2013年我国博物馆数量已达4165家, 全年接待观众数量超过6亿人次, 同比增长13.1%。博物馆在数量增长的同时, 对于类型的发展也是日趋多样化, 如:历史类、艺术类、科学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7ywx55t.html
16.博物馆调研报告(通用15篇)首都博物馆自开馆以来在国内外举办了许多颇受好评的历史文物陈列展览,如:《北京历史文物陈列》、《元大都历史陈列》、《老北京春节民俗展》、《馆藏历代陶瓷、书画真伪辩识展》、《北京历史文化展》等数百项。内设:基本陈列、专题展览、临时展览、文物库房、社会教育区、业务科研区、行政办公区、综合服务区和地下车库https://www.ruiwen.com/diaoyanbaogao/6786602.html
17.2024至2030年中国博物馆行业现状调研及未来发展规划分析报告.docx通过这一系列规划,中国博物馆行业不仅将实现规模上的进一步扩大,更将在内容创新、服务优化和社会贡献方面取得显著进步。展望未来,随着社会对高质量文化生活需求的增长以及技术的不断演进,中国博物馆行业将继续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 在深入探讨中国博物馆行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之前,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博物馆作为文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0911/8122050062006125.shtm
18.论博物馆的现代化8篇(全文)然而,博物馆要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做到真正的“现代化”,仅仅依靠转变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是不够的,还必须依据自身特色,结合国内外先进经验,建立起一个人性化、专业化、现代化“三位一体”的立体服务管理模式,这就需要树立正确的服务观,建设专业服务团队;加大宣传力度,开拓宣传渠道,丰富宣传手段,树立品牌意识,建立稳定的https://www.99xueshu.com/w/filebf97he92.html
19.国内外工业文化研究现状(二)工业文化遗产保护模式研究。目前,我国工业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模式主要有:工业博物馆模式、公共游憩空间模式、工业市镇模式和红色工业文化遗产旅游模式,这些模式各有特色。因此需要在研究借鉴国内外现有模式的基础上,构建符合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工业文化遗产保护模式。 https://www.miit-icdc.org/info/1016/8424.htm
20.用生活美学推广历史,用文化创意振兴东北1.3.1国内研究现状 博物馆作为我国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其相关方面的研究也一直备受众多学者关注。但是由于起步晚,国内的相关理论研究始终落后于西方。红色博物馆作为博物馆的一个重要分支,国内学者对其的研究重点主要在其社会教育职能、展陈设计、科技提升等领域,至于文化创意方面虽然研究较少,但也还是在逐步发展。有关红https://www.openwhy.cn/article/detail/1112330147916128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