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背依纽约中央公园,闹中取静,环境幽雅。然而,在建筑上没有体现出美国人的创造性,高台阶、大廊柱,与任何一座标准博物馆一样刻板、单调。但展出内容却丰富多彩,体现了资金足、气派大的美国风格。整座的2460年前的埃及古墓移置在馆内专建的大厅中巨型玻璃罩里,令人叹为观止,可谓镇馆之宝。服饰馆也堪称世界之最,收集了4个世纪以来五大洲的各民族服装1.5万件。
ArmsandArmor武器与盔甲
武器与盔甲馆共收藏了13049件展品,几千年来武器和盔甲不仅仅用于战争和防御上,而是仪式的一部分,象征一种文化。
大都会博物馆中国玉器分别在二楼南侧《古代中国艺术》和三楼北侧《中国装饰艺术陈列》展厅展出,二楼展出的主要是新石器时代、商周时期以及唐代的玉器,部分玉器还与青铜器、陶瓷器、金银器同台展出,勾勒出相互间的关系。三楼展出的主要是陈设玉器,重点是清代玉器。其中许多精品,如良渚文化玉璧琮、龙山文化玉牙璧、商代玉梳、唐代玉梳背、清代云龙纹玉瓶、清代方胜式活环玉洗、清代中期菊瓣纹白玉炉、清代中期和阗碧玉菊瓣纹盘,等等,举是胜举。
清代菊瓣纹碧玉盘-大都会博物馆藏
清代方胜式活环玉洗-大都会博物馆藏
为了增加外国观众对中国文化艺术的理解,同时也为了展示中国园艺术的意境美,给观众一个调节视觉的机会,大都会博物馆还在主楼二层的北厅中仿造了一座取名“明轩”的小型苏州园林。园中飞檐、长廊、凉亭、假山、鱼池、花草等有机组合,室内对联、掸瓶、床塌、供桌、太师椅、文玩一应俱全。通过透窗、圆门、翠竹、笔石、借景等造园元素、造园手法,庭园内外相互呼应,天上人间浑为一体。透窗下一件清代碧玉牛正卧伏在条桌上,给观众投来东方慈祥的目光,让“金融寒冬”里的人们感染到一丝温暖。
大都会博物馆中国玉器颇具浪漫色彩,一方面与古典艺术对照陈列,深化了玉器内涵;另一方面与中国文人生活互相呼应,互为衬托,从精致的角度展示玉器、理解玉器、提升玉器,展示出了玉器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记得我们在大学时代有几本流行的必读书《罗丹艺术论》《欧洲雕塑百图》《印象画派史》等,使我们了解了罗丹,梵高,莫奈。这次看到罗丹雕塑的复制品倍感亲切,但是来不及驻足,匆匆地拍下几张照片。徜徉在这些艺术品中,总感觉鼻子酸酸的,兴奋、激动、怀念,怀念满怀憧憬的大学时代。
大都会博物馆还有最吸引人的两个馆,一个是现代艺术馆,一个是东方艺术馆。现代艺术馆里的作品很刺激,让你有目瞪口呆之感。从天花板一直到地板的大幅人像,真实的就像你在街上碰到的任何一个人,当你面对他时让你不得不注视着他的眼睛,对视着,想参透他,抑或被他看透。现代艺术馆自成一体,上下两层,在就要下到一层的楼梯口,就听见像是来自山洞里魔鬼的声音,转下楼梯一看,现代艺术——声光电,一个混沌的人脑?混沌的鼻子、眼睛、嘴,混沌的声音,就是我上次发到网上的那小段视频。
博物馆馆藏油画
2010年1月25日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珍藏
中国青铜器艺术主要的装饰是浮雕。可见古人的实用工艺品艺术是从平面,经过浮雕再向立体全雕塑发展的。
敦煌浮雕群像,表现出盛唐时的礼乐典礼盛况。
深浮雕的石刻佛像。
中国的一位现代雕塑大师说过,他毕生的研究证明,在古代雕塑史上,中国雕塑艺术的精美,远超同时期埃及和罗马的雕塑。
这是埃及的立体雕塑。
米开兰哲罗以其雕刻作品“大卫像”举世闻名,米开兰哲罗在艺术上是个全才。他最著名的绘画作品是梵蒂冈西斯廷礼拜堂的《创世纪》天顶画和壁画《最后的审判》。他还设计和初步建造了罗马圣伯多禄大殿,设计建造了教皇尤利乌斯二世的陵墓。他一生追求艺术的完美,坚持自己的艺术思路。他于1564年在罗马去世,他的风格影响了几乎三个世纪的艺术家。
罗马的雕塑,最大限度地贴近人体的现实。
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无疑是世界顶级的艺术殿堂,汇集了世界各国有史以来的艺术精品供来自各地的参观者鉴赏。
商周时期青铜器食具。
商周时期青铜器酒具。
青铜器酒壶。
确实,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里的雕塑作品,印证了这位雕塑大师的论断。
与中国敦煌石雕同时期的埃及雕塑,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里也占了不少的地方,让我们尽情地观赏和比对。
显然,埃及的雕塑线条刻板,远不如中国那些线条流畅的雕塑来得贴近现实和生动。
埃及神殿的浮雕,也显然不如中国敦煌佛龛雕塑的技艺高超。
从埃及来的雕塑,后期显然是受到了罗马艺术的影响。这一组深浮雕是带有罗马服饰的人像。
当然,在世界雕塑史上具有划时代影响力的,是意大利的艺术天才米开兰哲罗Michelangelo(1475年3月6日-1564年2月18日)。
所有这些雕塑,无论是单独的塑像还是用在建筑上的浮雕,鲜有人体比例不合适的。这是西方艺术与中国人物艺术最不相同的地方。
在西方主流艺术家的眼中,中国的艺术作品除了敦煌壁画,敦煌石刻和雕塑,青铜器之外,当然还有文字艺术是独步全球的。
所以,亚洲艺术馆的开头部分,就有一段来自唐代的篆刻碑文。
这是一幅《大唐故徐寝君墓志铭》的主碑。
碑文是小篆,写得很漂亮。
亚洲馆再往里走,是博物馆的开放式庭院。这里采用的是典型的中式庭院风格,也是一种实用的艺术。
陶瓷香炉。
陶瓷镂空香炉。
古代艺术家们的雕塑工艺用在了陶瓷作品上。
下面还有大量的平面绘画陶瓷作品。
从某种角度上说,了解一个地方的过去和现在是从博物馆开始的。一座博物馆就是一部物化的发展史,人们通过文物与历史对话,穿过时空的阻隔,俯瞰历史的风风雨雨。博物馆不单纯是一个市民文化补习的地方,更重要的,它应该成为市民休闲的主要场所之一,获得多少知识是次要的,享受一下难得的静谧、幽雅气氛,并在这个气氛中放松在工作、学习中绷紧的心弦成为来博物馆的主要目的。博物馆的文物是靠陈列、展出、宣传、服务等,达到历史与现在人的对话,它已成为城市文化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对人类文化遗存、自然遗存管理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博物馆如同历史长河,源源地将过去的故事输送。从17世纪后半期在欧洲出现现代意义上的博物馆至今,经过近300年的发展,世界各大博物馆几乎就是一部物化的人类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