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中奇逸——李铁夫艺术精品展

展览地点:北京画院美术馆三、四层展厅

开幕式:2018年12月12日10:00

研讨会:2018年12月12日11:00—12:00;14:00—17:00

主办单位:广州美术学院

广东省美术家协会

广东美术馆

广州艺术博物院

北京画院

承办单位: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

北京画院美术馆

前言(一)

近代以来,广东美术在中国美术的现代转型中扮演着桥头堡的角色,不仅在传统中国绘画转型中提供了富有价值的“岭南方案”,在西画入传中国领域同样是开路先锋。广东人李铁夫正是早期中国人研习西画的关键性人物。

李铁夫先生晚清时期赴海外,辗转于西方多国研习西画。就目前所知,李铁夫不仅是中国赴海外学习油画的第一人,甚至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李铁夫先生是最早掌握纯正的油画技术的第一个中国人。正如他本人曾言,生平有两大嗜好,一是革命,二是艺术。他早年追随孙中山参加民主革命,鼎力襄助革命事业的不平凡人生经历,同样为他的艺术赋予了革故鼎新的开创性色彩。而李铁夫的困境在于,虽然在海外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却迟至1930年代初才返回国内,且因其独鹤离群的性情,在国内艺术圈的影响有限,未能如其艺术所取得的高度一样为公众所普遍接受,留下了诸多悬而不决的历史谜团。

时至今日,他的艺术成就虽然已为学界所认同,但凡谈及中国早期油画或水彩的著述,李铁夫都是例必陈述的人物,但遗憾的是,这种陈述多是笼统概括的。无疑,还原本有的面貌,势必需要拭去掩盖历史的尘埃,重新加以认真的研究与检讨。

广州美术学院作为当今典藏李铁夫艺术作品最为丰富的机构,也是李铁夫富有传奇的生命旅途中最后供职的机构(华南文艺学院为广州美术学院前身之一),对保存、研究、推广、传承李铁夫艺术具有责无旁贷的责任。历代广美人都抱有时不待我的使命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李铁夫研究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作了筚路蓝缕的开拓性工作。从老院长胡一川先生身体力行临摹李铁夫作品,到美术史家迟轲先生倾力编辑李铁夫画集,再到今日青年一代的画家、理论家和修复师投入到李铁夫文献史料的梳理和藏品的修复,由院内外学术力量合力所促成的李铁夫研究这项极富意义的持续性工作逐渐丰厚起来。

广州美术学院院长、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李劲堃

戊戌仲夏写于广州美院

前言(二)

北京画院自主策划的“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家系列展”,迄今已走过了十二年的寒暑,这项旨在对近现代美术史进行深入个案研究的系列活动,已经成为北京画院美术馆的一个品牌性展览,也获得了业内人士和社会观众的广泛认可。早在2008年,“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家系列展”的起步阶段,我们便希望有机会能够举办李铁夫先生的展览,因为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的进程中,李铁夫先生是一位不容忽视的美术大师。今年,北京画院与广州美术学院通力合作,“人中奇逸——李铁夫艺术精品展”终于在北京画院美术馆与公众见面了。

“开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龙”相传是陈抟老祖所写,其拓片曾悬于齐白石的画室之中。李铁夫先生也曾写过此联,本次展览的题目“人中奇逸”正源于此,来形容李铁夫先生这位“人中之俊杰”再恰切不过了。李铁夫先生在青年时期便赴海外学习西方艺术,他亦是迄今所知最早赴西方学习艺术的中国人。他辗转多位名师的学习历程,以及在美国艺坛所获得的耀眼成绩,我想所有看过李铁夫作品的人,都会被他笔头的帅气所惊艳,一个中国人,那么早,就有如此的西画修养,可谓无出其右。他能赢得了“中国油画第一人”“东亚画坛第一巨擘”的称号,可谓当之无愧。李铁夫先生不仅擅长油画、水彩、雕塑等西方艺术形式,同时对中国传统的国画、书法乃至诗歌领域也颇有建树,堪称一位学贯中西的艺术大家。

除了艺术家的身份,李铁夫先生还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者。他不但是孙中山先生的挚友,还长期在同盟会纽约分会中担任要职。他将自己精心绘制的艺术画作捐献出来资助革命活动的发展,还用油画笔记录下革命先烈英勇就义的身影。新中国成立后,李铁夫先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回到广州生活,担任华南文联副主席、华南文艺学院(广州美术学院前身之一)名誉教授及油画系主任,将人生最后的辉煌和毕生的艺术创作无私地奉献给自己深爱的祖国和人民。李铁夫先生自言生平两大嗜好:一是革命,二是画画。可谓是他人生最好的诠释与注解。

一直以来,我们对于李铁夫先生的认识过于表面化、碎片化。尤其是在北京地区,美术界的同仁和广大的艺术爱好者都知道李铁夫是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史上的一段传奇,但却很少有机会欣赏到他的原作,对于李铁夫的学术研究更是无从谈起。此次“人中奇逸——李铁夫艺术精品展”得以来京展出实属难得,甚至有柳暗花明之感。展览筹备前期得到了我院原院长王明明先生、原书记雷波先生,以及广州美术学院原美术馆馆长王见等先生的大力支持。此后在广州美术学院李劲堃院长、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胡斌副馆长、广东美术馆王绍强馆长、广州艺术博物院陈伟安院长、梁丽辉副院长的大力支持下终得成行。这是我们系统研究李铁夫先生艺术,完善对二十世纪中国油画发展历程研究的一个良好开端。在此鞠躬致谢!

愿展览取得圆满成功!告慰先贤!

北京画院副院长、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吴洪亮

2018年12月2日晨完稿于深圳

前言(三)

当我们回顾中国早期西画历史的时候,李铁夫必定是绕不开的重要人物。他是迄今所知最早到海外学习西方艺术的中国人,赢得了诸如“中国油画第一人”“东亚画坛第一巨擘”等巨大声誉。李氏出生于广东鹤山,1885年即赴北美洲谋生与学艺,在海外生活长达四十余年,对油画写实造型和表现有深入研究,同时又拥有良好的传统文化底蕴,在西画人物、静物、风景以及中国书画方面都有突出造诣。他的艺术业绩为我们研究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西画提供了一份独特而深具价值的样本。然而,当我们系统地梳理李铁夫的研究论著时发现,当下的研究现状与其成就极不匹配。诸多问题仍然悬而未决或语焉不详,如李氏生年、早年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的革命业绩、在海外求学习画的履历、归国后的人际关系与心境等。有鉴于此,从数年前开始,我们即着手梳理李铁夫的画作遗存与文物史料,希求能够通过研究李铁夫的个案,进而梳理中国早期西画历史的一些关键性问题。

李铁夫的人生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1930年之前侨居加拿大、美国等地,参加革命事业,研究西方艺术;1930年回国后进入国内的艺术圈。1952年,他逝于广州后,其身边的美术作品与遗物捐赠给国家,由其生前供职的华南文学艺术学院保存。该学院后来并入广州美术学院,由此广州美术学院成为当今集藏李铁夫作品最完善的艺术机构。在过去的60余年间,主要出版了四本李铁夫的画册及文献集。这些画册与文献集的出版印行,是以广州美术学院为中心的整理成果的展现,它们构成了李铁夫研究必不可少的基础性文献资料,不仅对研究李铁夫具有重要价值,同时也对理解中国早期西画的生发与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所有这些工作都是力图为今后的李铁夫研究建立一个有所依据的“真实”基础。为此,历任院领导、美术馆馆长及众多同仁付出了辛勤的努力。感谢一直以来支持我们工作的各机构和专家学者们,希望大家能继续给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共同推动李铁夫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THE END
1.广州艺术博物院副院长:冯清源,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学历。2004年7月参加工作,现任广州艺术博物院副院长。 副院长:黎丽娜,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学历,副高职称。2007年9月参加工作,现任广州艺术博物院副院长。 一、办公室 主要负责全院的行政事务的协调管理及全院日常运行保障工作。文秘类工作:全馆性的公文管理、合同、会议、印章管理https://www.gzam.com.cn/jgzn/index_14.aspx
2.首届广州当代艺术作品展开展,汇聚20余位新一代青年艺术家“未来计划——广州信号:首届广州当代艺术作品展”总策划为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院长罗奇,由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院长、教授胡斌担任学术主持,由独立策展人艾海策展。 罗奇在新馆开馆之初谈到,“博物馆是历史的现场,美术馆是面对当下,挖掘当下的优秀作品,跟时代同频共振”,新馆将“着力去寻找具有在地性的https://culture.southcn.com/node_388e13a503/0480e0f450.shtml
3.“墨韵文脉——广州艺术博物院藏明清书画精品展”与观众见面此次展览延续“墨韵文脉”系列展览的主旨,遴选广州艺术博物院藏明清书画48件(套),分为“粤学:游心怡情”“粤藏:珍庋赏鉴”“粤艺:植根融通”3个单元,展示了明清时期粤地书画家的佳作以及粤藏明清书画的基本面貌,体现出岭南的文化品格和审美旨趣。 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吴为山表示http://www.namoc.org/zgmsg/xw2024/202411/4e774862fe4948c0bcddda5498417f41.shtml
4.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新馆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新馆展陈以“高质量收藏、高水平利用、高品质服务”为目标,以“千年瑰宝、岭南芳华”为关键词,以实物展陈和数字化展示为形式,通过21个展厅(展区)、近两万平方米展示面积,集聚1100余件院藏精品、200余件借展精品和500余件文献类展品。 https://www.gz.gov.cn/zlgz/gzly/wzgz/wbcg/content/mpost_9375725.html
5.艺越70年广州美术学院典藏特展展期:20来自陈陈美术馆艺越70年——广州美术学院典藏特展展期:2023年11月14日 ~ 12月24日组委会主任:谢昌晶 范勃组委会副主任:穆林 宋光智 蔡拥华 李金水学术顾问:王璜生 胡斌展览策划:陈晓阳 洪荣满展览策展:梁小延 https://weibo.com/7542727080/NwUi2kIrm
6.专家学者云集广东省博物馆,探讨岭南僧人书画艺术特色及价值广州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原广州艺术博物院副院长陈滢,广州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广州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连登,中山大学人类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姚崇新,中山大学中文系副教授钟东,广东省古籍保护中心副研究馆员林锐,广东省佛教协会常务理事、《广东佛教》副主编释达亮,北京大学日本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顾玉华等https://i.ifeng.com/c/86EdJ7pPBVS
7.罗奇任广州艺术博物院新馆院长,其团队今年与广州日报合作创作记者今日从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获悉,罗奇已经正式担任新一任院长。 据院方发布的信息,罗奇,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学历,教授,一级美术师,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州美术学院硕士生导师。1999年7月参加工作,曾任广州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副院长、广州画院副院长,现任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院长。 https://huacheng.gz-cmc.com/pages/2023/10/22/SF109587634c13b779d24a43b68fecd8.html
8.限额50人第九届“博物馆展陈艺术设计研修班”将在广东举办黎丽娜,广州艺术博物院副院长,副研究馆员。广东省博物馆协会陈列艺术专委会委员。 李历松,东莞市博物馆馆长,副研究馆员。中国博物馆协会陈列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展陈创意及技术大赛终评评委。 六、结业与证书 按规定修完计划教学的全部课程,并经考核合格者,由中国科学院大学李政道科学与艺术中心和中国标准化协会文化https://www.d-arts.cn/article/article_info/key/MTIwNTA2NTA4NzKD359lr5zGcw.html
9.第九届学术季云时代博物馆开放传播有哪些机遇与挑战?文博人这样第九届广州学术季以“新生活 新奋斗”为主题,于2020年5月到7月期间在全市铺开,由五大系列56场活动组成,包含37场学术研讨活动和19场文化活动。7月26日下午,由广州市社科联主办、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指导,广州市文物博物馆学会承办的“云时代博物馆开放传播的机遇与挑战https://www.gzdaily.cn/site2/pad/content/2020-08/26/content_1360098.html
10.经典艺术?陈永锵官网曾任广州画院院长、广州市文化局副局长、广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常务副主席、岭南画派纪念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等。现为中国画学会副会长、广东省中国画学会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创作研究员、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岭南画派纪念馆名誉馆长、广州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https://www.art59.cn/Artist/newsList/uid/2767.html
11.陈永康官方网站1944年生于广州,广东顺德人。广州画院资深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中央书画艺术研究院学术委员、民进广东开明画院副院长、广州中国画学会名誉会长、广州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省、市大型美展,曾赴美国讲学,并举办多次个展。 http://chenyongkang.artron.net/about/
12.艺术家简介书画家列表庄小尖简介:庄小尖,1982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曾从事平面设计,书装作品先后24次获全国及省级奖项。现从事书画创作与教学,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及国际画展,曾在广东美术馆等地举办5次个人画展,出版《庄小尖书画集》、《庄小尖凝重奇郁的山水》、《庄小尖扇画》等画集,现为广州大学副教授、广州艺术博物院特聘研究员。 。。。http://www.huajia114.com/shuhua/artistlist.asp?bp=147
13.“2022广东省美术馆协会年会”在广东美术馆召开△广东省美术馆协会会长、副会长、监事合影 年会出席人员有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艺术处处长唐国华,广东省美术馆协会会长、广东省美协副主席、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何香凝美术馆馆长蔡显良,深圳美术馆馆长张燕方,广东画院副院长郑阿湃、广州艺术博物院副院长黎丽娜、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副馆长陈俊宇、岭南美术馆馆长谢钧、岭https://www.gdmoa.org/Media_Center/News/2023/202302/t20230214_17164.shtml
14.广州粤剧艺术博物馆广州粤剧艺术博物馆基本信息 广州粤剧艺术博物馆怎么样 粤剧艺术博物馆是一座具有岭南风格、水乡特色的中国园林式博物馆,沿荔枝湾涌三期分为南北两岸。南岸为主馆及仿古园林建筑,主要承载展览、演出、教育、研究、公共活动等功能,北岸为文物修复、粤剧艺术的传承与保护等配套区域。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1.7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https://m.maigoo.com/citiao/1599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