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宝玉的雀金裘烧了一个洞,拿出去补,“裁缝绣匠并作女工的问了,都不认得这是什么,都不敢揽。”独晴雯认出“这是孔雀金线织的,如今咱们也拿孔雀金线就像界线似的界密了,只怕还可混得过去。”
在位于南京云锦研究所的云锦博物馆,记者见到了传说中的云锦。浓艳、绚丽、奢华和富贵之气逼人。云锦研究所的大师们修复的定陵出土的一件妆花纱龙袍匹料也在其中,那是
明朝万历皇帝上朝时穿的冕服。薄如蝉翼的绛色纱底,闪耀着如意与灵芝花纹,似一件红光缭绕的云霞。17条龙和海水江牙、火珠云纹图案,镶金点翠,富丽堂皇,堪称国宝。好的云锦大都有浮雕效果,气韵流动,呼之欲出,让人想起“孔雀妆花云锦烂,冰蚕吐凤雾绡空,新样小团龙”的诗句。
这样金碧辉煌的织物只能由老式的大花楼木质提花织机织造。在博物馆二楼,10台巨大的织机并排工作,那织机长5.6米,高4米,宽1.4米,像巨大的风车,又像一艘木制的构造复杂的巨轮,古老、权威、目中无人。织机上部,高坐着提花工,他根据图样有节奏地提拉起手中的线绳,坐在织机前的织造工得到提示,用梭子把不同色彩的丝线织进去。两人配合默契,两手翻飞中,粗犷的“哐当”声与细腻的“咯吱”声和谐呼应,10台机器合奏出一曲宏大的交响乐。
云锦反面向上,织造工要靠下面的一面镜子反射才能知道正面的样子,如此忙碌一天,他也只能看到五六厘米的云锦在镜中开花。
这种工艺是靠人的记忆编织,师傅带徒弟,口口相传。曾经的师傅年老了,留在世间的传承人越来越少。云锦本是镶嵌在帝王社会的金边,帝王将相渐行渐远,云锦似乎也要沉没
到历史深处,但总有一些人深刻地懂得这些宝物的价值,他们奋力打捞,期望让今天的人依然有运气见到并享受这寸锦寸金的珍品。
这些人中就有南京云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南京云锦博物馆馆长张玉英。连夜赶出来的云锦服
2007年1月22日晚,连战的夫人连方瑀身着用云锦面料缝制的宝蓝色旗袍,出现在儿子的婚礼上,旗袍上有大朵的牡丹花和梅兰竹菊,整个人雍容华贵端庄典雅。
张玉英看到连夫人身着云锦旗袍的照片,心里有一种特别的喜悦。
那时候,她还不知道这位神秘的客人是谁,但她有过给世界22个城市市长制作云锦服装的经历,所以并不特别紧张。
金陵饭店门禁森严,在经过了严格的安检之后,她来到了总统套房,在这里,她第一次见到了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和他的夫人连方璃!
原来,连战的祖父是晚清民初的一代大儒,对于云锦不但喜爱,而且颇有研究,在著作《台湾通史·工艺志》中曾详细介绍了南京云锦流传到台湾的过程。而身为南京人的连方瑀选择用云锦做衣服,既因为云锦的美丽高贵和其中深厚的中国文化,更为一份绵长的家族情感。
这天是连战率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60年来首次大陆之行的第一天,按行程,他们在南京只停留短短两天,这意味着张玉英必须在一夜之间把衣服完成。
第二天一早,衣服按时送到连方瑀手中,打开盒子的一刹那,金碧辉煌耀人眼目的云锦衣服让在场的所有人都忍不住赞叹,太漂亮了!太好了!张玉英帮连夫人穿在身上,人与衣服
相映生辉,连方瑀认真地对张玉英说,我儿子结婚的时候我一定穿上它。
曾经,云锦是只给皇上做龙袍的,如今,云锦人让云锦走出了博物馆。早在2003年,全中国的观众就已经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看到过云锦——四位主持人的12件服装震撼了很多观众,尤其周涛穿的那套金黄色牡丹图案旗袍,更是超凡华贵,雍容不可方物。
南京云锦花开世界
她在云锦研究所工作了三十多年,经历了与云锦有关的所有岗位,每次出去推销总能讲得头头是道。可过去一说云锦她就掉眼泪,因为无论怎么介绍,别人都是一副不清楚没兴趣的样子,她一度被人叫做“祥林嫂”。至今她仍然难以忘怀上个世纪80年代末,库房里堆积的卖不出去的云锦。工人们发不下来工资,她提着沉重的大箱子去北京推销,那么多云锦只卖出一万多元。而今天,一幅云锦挂轴就值这么多钱。
云锦,已经成为南京的名片。外地人来南京参加活动,组织者也总喜欢选择云锦作为纪念品赠送客人。最近,张玉英要带队去台湾,向星云大师赠送一件大红的云锦袈裟。2014年,南京举办青年奥运会,云锦代表南京将为这个世界性的活动勾勒出耀眼的金边。
张玉英说,成功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云锦能够花开世界的重要原因。
从2001年第一次申报,到2009年9月30日申报成功,整整8年,张玉英和她的团队把南京云锦的珍贵沉甸甸地放进了国内外专家的心里。申遗成功,让古老的云锦有了一个充满生命力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