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开放非国有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如是说丨视频专访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请您谈一谈,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博物馆的发展情况?

关强: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博物馆事业发展势头迅猛,这体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博物馆的数量增长迅速。40年来,我国博物馆数量增长14倍,从1978年的349家,增长到如今的5000余家。

第二,博物馆的藏品数量剧增。我们通过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对我国国有文物收藏单位的藏品量有了较为清楚的认识。我国现有可移动文物1.08亿件/套,其中有8000多万件是档案,有2600多万件/套是我们俗称的文物。因为统计单位是件/套,所以实际数量应该是6400多万件。

第三,十年前,《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下发,博故宫免费开放之后观众数量增加了很多,现在每年大概有超过9亿人次进入博物馆参观。博物馆每年也会举办超过20万次的各种活动,特别是针对青少年的活动。

第四,文物进出境展览、交流也非常多,40年间,我们举办了2000多个文物进出境展,博物馆日益成为对外文化交往的重要媒介,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关强在接受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张相成/摄

未来博物馆免费开放将实行动态评估精准施策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刚才您也提到了,今年是博物馆免费开放的第10年。这10年来除了您提到的,有更多的人走进博物馆之外,我们还取得了哪些比较好的成绩呢?

关强:我想免费开放最主要的成就,是使广大民众更便利的了解博物馆,使博物馆真正成为民众的文化殿堂。

通过免费开放,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更广泛的传递给民众,促使博物馆加强管理,包括向大众推出更多样、更新鲜的展览和文化产品。包括我们现在提出,博物馆要本着“让老百姓把博物馆带回家”的精神,做文化衍生品,也就是文化创意产品。原来,观众看完展览后,一般是带些图录、书籍回去;现在,他可以购买一些根据展览里面的元素做成的生活用品,甚至食物在内的文化创意产品回家,从而对这个博物馆的印象更深。

从免费开放的角度来说,博物馆实际上已经成为我们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一项最基本的惠民措施。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针对博物馆免费开放,下一步还会有其他的举措吗?

关强:免费开放的前10年,中央财政、各地财政提供了很多的经费支持,比如中央财政每年30亿的经费来支持免费开放。现在,博物馆免费开放数量越来越多,5000多家博物馆中已经有4000多家免费开放了,所以对财力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

我们希望,在各级政府继续加大免费开放经费投入的同时,我们博物馆人也能在博物馆免费开放的过程中,思考如何能够提升展览质量,包括利用不同的手段让老百姓了解传统文化知识和受教育。未来,更多是从质量发展的角度,思考如何把博物馆免费开放做的更好。

当然我们也要充分发挥各地区、各馆的积极性,可能以后出台一些政策会考虑将免费开放的经费给到各地,让各地根据博物馆的实际情况,特别是要通过博物馆的评估运行情况来下发。也就是说,有的博物馆可能今年工作量比较大,展览比较多,它可能也会得到相对较多的经费。有的博物馆去年做的比较多,今年可能工作量比较小,经费就少点。以后,可能会通过一种动态的行业评估来精准实施免费开放政策。

国家文物局支持非国有博物馆发展的态度很明确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我注意到今年的博博会,设置了一个非国有博物馆的展区。我们知道,非国有博物馆是我国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下一步我们准备如何支持非国有博物馆的发展?

关强:博物馆事业的发展,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实际上大体是同步的。以前,博物馆数量很少,非国有博物馆的数量就更少。而改革开放以后,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很多非国有博物馆也相继出现,过去叫民办博物馆。

特别是2010年,世界博协大会在中国召开之后,我国非国有博物馆的数量呈现较快增长,每年都有100家左右的非国有博物馆诞生。现在全国的5000多家博物馆中,有1400多家是非国有博物馆,已经占到了博物馆总数的27%左右,所以非国有博物馆已经成为我国博物馆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我国非国有博物馆也有自身的一些特点。过去,博物馆给大家的感觉都是历史类的,就是展示一些历史文物;现在好多非国有博物馆收藏的东西,你以前可能认为它不是文物,不是藏品,但现在它们很多都被收藏起来,包括近当代的很多东西都被收藏起来。比如说有的收集古琴,有的专门收集钥匙扣、火柴盒等。任何一种具有时代记忆的东西,都可以保留。所以现在非国有博物馆的类型比较多样。另外由于它是非国有的,所以体制上相对更加多元。

当然,非国有博物馆也有它的不足之处。由于多数非国有博物馆都是由个人收藏转变来的,所以其中的藏品需明确财产确权。因为按理说既然叫博物馆,这些藏品就应该是博物馆的东西,而不再是你个人的东西,所以要变成社会共享,而不是个人独有。因此,如何进行非国有博物馆的藏品确权,真正成为社会共有共享的财产,这其中也有很多的问题。另外,非国有博物馆一般人数较少,所以在研究、保护等各个方面力量也比较弱。

国家也注意到这些问题。2010年七部委下发过专门文件,2017年国家文物局又下发文件,就是要支持推动非国有博物馆的发展。从政府支持的角度,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对非国有博物馆采取更多的帮扶政策,特别是国有博物馆要和非国有博物馆结对子,在研究、展示手段上,给非国有博物馆提供更多的支持。我们每年也会举办非国有博物馆馆长的培训,让他们更好了解现代博物馆管理制度。

第二,我们正在推动非国有博物馆藏品的备案,也就是说作为非国有博物馆,你要知道你到底有多少东西,而且要建立档案,使其中的藏品不再能简单地在社会上进行买卖。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这次博博会专门设置一个2000平米的非国有博物馆展区,也有76家非国有博物馆参展,实际上也是利用这个机会,让非国有博物馆和国有博物馆一起交流学习,相互促进。未来我们在支持非国有博物馆发展方面还会出台各种政策措施,也希望它们能够在管理、研究等方面得到进一步提高,更好地为全国博物馆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博物馆的文创产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成琪/摄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多项政策,促进博物馆文创发展。您觉得,对于博物馆开发文创产品来说,除了政策,它们还需要什么?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您说的这个文件大概什么时候能出台呢?

关强:实际上我们已经拿出一稿来了,只不过大家还在讨论,还在征求意见。我也希望能够尽快出台,能够给予各地博物馆帮助。

目前,这些工作都还在研究过程中,在初步阶段,我们也会积极推进。

博物馆文物与科技的融合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成琪/摄

与科技、教育的融合成为博物馆发展的有力支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您怎么看待博物馆与科技、博物馆与教育的融合?

另外,我们还要考虑,不仅仅是城市的孩子,而是如何让全国的孩子们都能通过博物馆学习,这就需要把博物馆的内容和展览送下乡,送进村,送进学校。因此我们举办了很多流动博物馆、流动展览来深入校区。

再比如说研学旅行,博物馆要针对自身的特点,制定不同的项目和课程,让孩子在休闲的过程中也能学到知识。

在科技方面,文物保护本身需要科技的支持,现在越来越的文物需要通过技术手段进行修复。在展示方面,如何用快捷的方式、先进的技术,发挥寓教于乐的特点,让孩子们喜欢博物馆,这也需要在展示手段上运用到互联网技术。另外,在馆藏环境控制、知识传递、博物馆管理、文物安全等方面,也都要应用科技手段。

所以说现在科技也好,教育也好,都是博物馆建设的一个有力支撑。

做好选题、策划、翻译工作让文物走出去,讲好中国故事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我们都说用好博物馆,讲好中国故事。最近我国组织了好多赴外展览。下一步,针对这些对外的文物交流活动,国家文物局有没有一个连续性的计划?

关强:我国改革开放,最早打出去的就是文物牌。通过文物的展览,生动诠释了中华精神、中华文化传统,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了中国。赴外文物交流展我们一直在做,如何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可能还需要我们凝聚一些精品,特别是针对“一带一路”倡议,要用能展示中国精神价值的文化精品来做。因此需要更好地统筹协调,包括需要更高层次的设计等等。我们也在逐步加强国际交流,包括探讨国际策展人制度等。

我们把外展送出去的时候,要更好地进行这种价值挖掘,用合适的语言把中国故事讲好。外展的过程,其实是在传递自己的价值观,但是这种价值观还要让人家理解,所以就要做好选题、策划,甚至包括翻译等等,很多问题都很重要。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刚才您提到翻译的问题,我以前在采访当中遇到很多,就是说我国的文物走出去,展览没有问题,但是文物翻译方面的问题还是挺多的,有时候可能翻译不准确,而且目前没有一个统一的翻译标准。

希望高校博物馆提升管理、展示和开放的水平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现在我国有近200所高校博物馆,除了像中国传媒大学、清华大学比较知名高校的博物馆之外,其实民众对于大部分的高校博物馆都不熟悉。下一步,怎么能让更多的高校博物馆走进公众的视野?

关强:实际上现在中国的高校博物馆数量可能超过300家。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按照中国对博物馆的定义,我们要强调它的法人性质。但是现在大学本身就是法人,而博物馆是它的内设机构,并不是法人单位,所以多数高校博物馆的对外机制就没有那么灵活。

我们还是希望高校博物馆能够更加的开放,但这还是和校园的管理等有关系,需要加强协调;另外,高校博物馆还是一种研究力量,要发挥其研究的优势,可以做好很多工作。在国外,很多大学博物馆是很出名的。第三,还有很多高校博物馆接受了公众的捐赠,包括遗产捐赠等等。如果这种捐赠体系能够建立好,也会对高校博物馆的发展有很好的促进。

总的来说,我们希望高校博物馆,不管是不是一个独立法人单位,都能够按照博物馆相应的规定标准,提升管理、展示和开放的水平,能更好地为社会公众服务。

更好为民众服务是好事但不赞成博物馆盲目固化的夜间开放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现在很多博物馆开始提出夜间博物馆,您支持这种做法吗?

THE END
1.“文博热”持续升温多元化创新激发文化消费活力“打卡”线下展览、购买博物馆文创、分享看展体验……对于年轻人来说,逛博物馆早已超越传统的观展体验,成为了一种休闲、社交和生活方式,“文博热”持续升温。面对公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各大博物馆积极探索新形式,通过创新布展方式、丰富文创产品以及采用数字技术,将“博物馆体验”深入日常生活,为传统文化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8303844644820526&wfr=spider&for=pc
2.这么好看却不卖?萧山博物馆文创又“上新”,但有个小烦恼目前,萧山博物馆已打造了30多款文创产品,种类涵盖茶具、酒具、文房用具、生活用品等,形式多样,风格各异。这些产品是博物馆伸向大众的柔软灵活的触角,或精美或丑萌的外观下,是对文化内涵深入浅出的表达。 “虽然文创产品一直有在开发,但是销售这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4MzAwOTkyNQ==&mid=2649909723&idx=3&sn=217cbc32cd2679efbe6579c0e4daae37&chksm=86acb2c35d79131c57acb131306c18b5c73d18d88efbdeb1b9a8f63d49dd406bb9f69957c6c6&scene=27
3.工视评丨博物馆文创何以“俘获”年轻人的心?有的人“为了一座馆,奔赴一座城”,将收集博物馆文创作为一种爱好和习惯;有的还自发在社交平台上拍图展示,吸引了众多爱好者围观。 博物馆文创频频“出圈”,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喜爱和追捧,离不开各地博物馆在文创产品设计上的不断“整活”——故宫博物院里有“纵有要事,醒来再议”的午睡毯,杭州博物馆里有“https://news.cri.cn/20241018/11baba59-a2fc-564f-57ca-c532be87305d.html
4.近400岁沈阳故宫端出“莊啡”背后:各地博物馆争相打造文创IP卖萌博物馆文创产品市场蓬勃发展,各博物馆不断深挖文化IP价值,这其中也包括沈阳故宫博物院。 沈阳故宫作为一个历史的载体,一砖一瓦都具有故事。沈阳故宫博物院认为,文物不应束之高阁,要为大众所知所爱,要深入挖掘文物内涵,让文物活起来。 为让文物活起来,快400岁的沈阳故宫做出尝试,开起咖啡厅。上游新闻记者在现场随机https://www.cqcb.com/xindiaocha/redian/2021-03-31/3937105_pc.html
5.感知文创宁波博物院增设文创产品展示区近期,在宁波帮博物馆休闲区域增设了文创产品展示区,观众可以真切感受这些文创产品,初步实现了宁波博物院两馆之间的文创联动。 宁波博物院文创产品包含建筑系列、萌系列、地域文化系列等,以产品实用性为基础,以生活化需求为导向,将文化赋值于日常生活用品、学习用品、玩具等。此次增设的展示区集中展示了宁波博物院近些年开发的https://www.nbmuseum.cn/art/2021/12/1/art_46_49862.html
6.中国艺术节各地文创登台,发掘文物故事比网红重要中国艺术节已成功举办11届,本届首次将文创产品纳入整体框架,全景式呈现文创产业的最新成果。 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演艺及文创博览会共设立33个展区,全国各省市705家文化机构携演艺作品、文创产品参展,展期为5月19日至22日。 东方IC图 故宫博物院口红、千里江山图系列、中国国家博物馆古风首饰系列、上海博物馆董其昌山水https://www.yicai.com/news/100195941.html
7.博物馆文创产品让甘肃文物“活”起来“动”起来暑假,来甘肃旅游的全国各地学子,打卡首选地就是博物馆,8月7日上午,在甘肃省博物馆提前预约的人群早早地排起长队,通过安检系统进入参观。据兰州市文化和旅游局介绍,今年暑期,兰州的博物馆人流创下了历史的高点,省博物馆每天平均接待国内外游客1.3万人次、兰州市博物馆每天也超过4000人次,文创产品也成为博物馆与文旅http://www.ymkgs.cn/show-10-33393-1.html
8.《三星堆博物馆文创产品创新设计研究》20241116.docx《三星堆博物馆文创产品创新设计研究》一、引言三星堆博物馆,位于中国四川省广汉市,以其丰富的文物藏品和独特的文化内涵而闻名。近年来,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三星堆博物馆在文创产品的创新设计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本文旨在研究三星堆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创新设计,分析其设计理念、设计方法及市场应用,以期为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60757327.html
9.人文聚焦由上海博物馆主办的2018“上海博物馆奇妙之夜”日前举行。今年的主题是“博物奇趣”,以上博馆藏文物的青铜纹饰与迪士尼米奇90周年庆典相结合,创作了一系列中西合璧的设计元素和文创产品。 悠扬的青铜编钟乐曲声中,沉睡千年的石家河文化玉神人、春秋晚期青铜器都化身为俏皮可爱的“器灵”。 https://www.whb.cn/zhuzhan/xinwen/20181101/221231.html
10.国外五大博物馆和“萌萌哒”文创产品文创产品是博物馆于观众之间沟通的桥梁,巧妙而又亲民的文创设计,更容易拉近博物馆与观众之间的距离。相比于国内博物馆开发与设计,国外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已渐趋成熟。今天我们来看看国外五大博物馆及其代表性文创产品。 1.法国卢浮宫 卢浮宫(法语:Musée du Louvre)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的塞纳河北岸,位居世界四大博物馆之https://m.douban.com/group/topic/265268838/
11.艾媒咨询2023因此,部分博物馆选择和国内各类高校进行合作,商议制订定向培养计划,为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设计工作提供专业人才。此外,博物馆也会通过人才中介平台聘请一些专业能力强且具有创新意识的设计师来为博物馆进行文创产品的设计与开发。 推动“博物馆+”跨界合作 近年来,《只此青绿》《国家宝藏》等以文物为创作灵感或节目主题的https://www.iimedia.cn/c400/98332.html
12.用生活美学推广历史,用文化创意振兴东北红色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符合党和国家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的要求,将爱国主义精神和艰苦奋斗精神融入红色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中,体现文创产品的教育性,从而将在中国地面上生长出来的红色文化深深植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心中。可见,通过红色博物馆红色文创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精神信仰,鼓励人们克服困难、继续前进具有巨大的积极意义。https://www.openwhy.cn/article/detail/1112330147916128256
13.的品牌构建与探究——以湘西地区土家织锦为例这样使得消费群体缺乏购买欲望,因为各地非遗文创产品大同小异,有突破性的创意产品较少,并不能使消费群体感受到非遗文化具有独特性的魅力。 1.5 品牌推广较少 品牌推广的主要目的是提高非遗文创品牌的知名度,现在各种网络社交媒体非常发达的时代,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较大文创品牌及博物馆文创的宣传推广,如故宫文创、敦煌https://wmbwg.wzu.edu.cn/info/1103/3423.htm
14.文创产品设计第五章文创产品案例赏析.pptx第五章 文创产品案例赏析; 目前我国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较好的有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首都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浙江省博物馆、苏州博物馆等大型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因其体量大、内容资源丰富,近几年不断研发新产品,给其他博物馆带来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湖南省文化厅2016年启动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2/0804/8065024037004125.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