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布,济南12座博物馆入选全省首批乡村(社区)博物馆山东新闻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李金珊济南报道

11月24日,记者从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获悉,为贯彻落实《山东省文物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等八部门《关于山东省博物馆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的有关要求,依据《关于开展2022年全省乡村(社区)博物馆备案认定工作的通知》,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开展了全省首批乡村(社区)博物馆备案认定工作。日前,在各地审核初评的基础上,经综合会议评审、现场检查等工作环节,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将备案认定的全省首批乡村(社区)博物馆名单予以公布。

其中,济南市共有12座乡村(社区)博物馆进入名单,分别是:

章丘区三涧溪博物馆、章丘区三德范庄博物馆、天桥区怀庄村村史馆、长清区马套将军山乡村民俗馆、济南葫芦博物馆、棋山乡村记忆博物馆、平阴县玫瑰文化主题博物馆、槐荫区西沙王庄村史馆、章丘梆子戏剧博物馆、莱芜区下马家泉村史馆、莱芜区东汶南村史馆、洪范池镇民俗文化博物馆。

章丘区三涧溪博物馆

章丘区三涧溪博物馆利用实物、图片、文字、模型等展示了三涧溪村的历史沿革、民俗风情和乡土文化,成为展现三涧溪村的形象窗口和党员群众教育基地。

章丘区三德范庄博物馆

章丘区三德范庄博物馆包括三德范石刻馆、三德范档案馆、胡同博物馆。

三德范石刻馆内展出了三德范村内的碑碣和三德范村整体的模型图。三德范档案馆保存了1956年以来村内各个村委记录的档案,涉及庄内的经济情况、生产方案等资料,现有档案近八万份,资料丰富且保存完整,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档案管理体系。

天桥区怀庄村村史馆

天桥区怀庄村村史馆位于怀庄村一座单层展馆内。其中展示了粮票、爬犁、织布机、牛车……各种各样、各个年代的文物和老物件,大都是在村民手中收集的。村史馆里保留了民俗文化,更珍藏着村民们太多的回忆。

长清区马套将军山乡村民俗馆

长清区马套村和东岳泰山主峰玉皇顶直线距离仅8公里,位于济南市长清区万德街道最南端。主要展出以前的生产、生活中使用的各类老物件。

济南葫芦博物馆

济南葫芦博物馆位于济南市章丘区,建于2015年。馆主马友谊雕刻葫芦已20多年,葫芦雕刻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博物馆内展示的工艺葫芦、素葫芦3000多件。博物馆内陈列着油锤葫芦、压腰葫芦、大瓢葫芦、鹤首葫芦、法国葫芦等葫芦作品,按技艺分类有十几个品类,包括烙画、雕刻、镂空、范制、针刺等。据称,此博物馆为我省最大的葫芦博物馆。

棋山乡村记忆博物馆

棋山乡村记忆博物馆位于济南市钢城区棋山国家森林公园北泉村,建设院落3套,重现了原王家老店铺面、客栈、驴棚、石碾、关帝庙、戏台等场景,并收集了众多民间农具、生活用品、民俗器具等系列乡村记忆展览品,配合汶水源头之一“棋山泉”“千年古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乡村记忆景点。

平阴县玫瑰文化主题博物馆

平阴县玫瑰文化主题博物馆坐落在玫瑰镇夏沟村,是玫瑰文化主题村落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利用原老屋社区和历史文化街区的自然风貌,恢复和融入历史文化物件,将藏品与传统历史街区融为一体,让藏品活化,让藏品动起来,增加藏品的体验性,让藏品的作用得以最大化展现。同时为了配合青少年的研学,利用老院落计划建设分类场馆,正在建设或已经建完的有:石刻艺术馆、冷兵器馆、牌匾馆、中国鼓馆、黄河古陶馆、农耕文化馆、古代生活馆、木板年画馆、老供销社、村史馆、印刷馆等。

槐荫区西沙王庄村史馆

槐荫区西沙王庄村史馆位于槐荫区美里湖街道办事处西沙名苑12号二楼,是一座集农耕文化、黄河文化的民俗博物馆。西沙王庄村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明末清初巡抚操江总督陈锦行西沙王庄登匡山曾作诗“赤地银沙积潦收,匡庐叠石伞云浮。岱阴百里多盘谷,济脉千泉尽穴流。饥溺关怀频立马,沧桑满眼一登楼。邑黔莫听兴人涌,杜老吟诗已白头。”槐荫区西沙王庄村史馆就以西沙人民在黄河水患中建立家园为开端,通过村景沙盘、不同年代、不同时期的劳动工具、生产资料、生活用品、家居陈设、工农产品实物或模型,文字介绍和名人字画等,向人们讲述着西沙王庄村的由来、变迁和发展。

章丘梆子戏剧博物馆

章丘梆子戏剧博物馆位于济南市章丘区石匣村内。石匣村是章丘梆子发祥地,也是章丘梆子剧团的根据地。章丘梆子戏曲博物馆共有三个主题,馆内陈列着梆子发展渊源介绍、曲目谱系、传承任务和保存超过百年的戏服,这些“老行头”诉说着章丘梆子流传至今的脉络。从历史渊源、传承发展、大师风范、梨园精粹等方面,全面展示了章丘梆子的文化底蕴。

莱芜区下马家泉村史馆

莱芜区东汶南村史馆

莱芜区东汶南村地处大汶河南岸,被誉为“江北生姜第一村”。村史馆内展示了旧时农村的生产用具,如斗、升等,还有以前的各种生产、生活老物件。

洪范池镇民俗文化博物馆

洪范池镇民俗文化博物馆,位于平阴县洪范池镇政府驻地北邻,占地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670平方米,以“留存民间物件展示农耕文化”为宗旨,立足乡土,体现原汁原味展现民俗文化项目。主要有“实用器皿厅”“生活用品厅”“生产工具厅”“匠人工艺厅”“农家起居厅”“农耕石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几部分组成,真实反映了古民居、古民俗、古民风、古文化,弘扬传统文明,传承人类发展。

THE END
1.乡村是座博物馆媒体视点乡村似乎有一种神奇美妙的力量,总能洗净一身的疲惫。纵情山水,心游世外。耳鬓轻风微拂,不禁深呼吸,心境亦豁达敞亮。 近日,128条“乡村是座博物馆”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集中亮相,涵盖乡土乡情、红色文化、考古遗址、自然科普、农耕文明、历史文化、非遗体验等众多线路。 https://jtyst.fujian.gov.cn/zwgk/jtyw/mtsy/202209/t20220902_5986289.htm
2.乡村是座博物馆!官方推荐128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推出“乡村是座博物馆” 全国128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人民日报新媒体邀你一起前往乡村 聆听红色故事,领略田园风光 感受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新风貌 点击下图或扫描图中二维码 收藏起来 ↓↓ 乡村四时好风光 我们在乡村博物馆等你! 来源:人民日报新媒体,制作:刘镇杰、马豆豆、巩晗、阚珍 http://wap.kaifuxw.com/content/2022/08/12/11715930.html
3.每座乡村建筑都是博物馆每座乡村建筑都是博物馆 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老建筑变身为博物馆,这样的情况很多,西方的缪斯神庙、中国的孔庙,都是现成的例子,故宫博物院也是,很多乡村建筑当然可以成为这样的博物馆。 博物馆有收藏、展示和研究三大职能,乡村建筑具备这样的基础。事实上,不少地方的乡村建筑已经建成了这样的博物馆,或者是已经具备博物馆的http://www.wosales.com/newsinfo/455665.html
4.重庆珍档丨这家藏于乡野的博物馆,藏品可供恢复上百座古宅大院慢新闻—重庆晚报消息,图博物馆,在大部分人眼中,一定是个高雅的地方,往往屹立在城市中的繁华之地,但在重庆璧山,有一座隐匿于乡野的博物馆,开设3年来,除了国内收藏界人士知道、市文化部门和当地有关部门知情,在大众中它鲜为人知。近日,这座博物馆因港星成龙特意慕名前来参观而被大众熟知。 https://www.cqcb.com/hot/2017-11-09/547621_pc.html
5.从文化“扎根”到文创“开花”这座乡村博物馆有自己的“生长力”五月,西湖的乡村草木葱茏、花繁叶茂,位于双浦镇双灵村的叶氏哥窑博物馆,迎来了一波又一波的文博游打卡小高峰。根植于乡村,在日复一日的打磨中,这座“草根级”乡村博物馆凭借自己独有的“生长力”,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目光。 向下“扎根” 传承宋瓷文化 https://xh.qybk.cn/html/2024-05/21/content_9247_17427601.htm
6.文博日报光明日报评三星堆浙江乡村博物馆新名单吐谷浑为有序推进“浙文惠享”民生实事工程,确保2022年民生实事项目圆满完成。浙江省文物局近期组织专家对部分地区申报的乡村博物馆进行验收认定。经实地察验、台账查阅等综合评定,现将验收通过的浙江省第三批乡村博物馆名单予以公布。 浙江省第三批乡村博物馆名单(19家) https://www.d-arts.cn/article/article_info/key/MTIwMzM5ODczMDmDz59lsIascw.html
7.6大旅游线路带你游遍中山好“趣”处旅行乡村是座博物馆 乡村休闲之旅 行程线路:孙中山故居纪念馆(近距离感受伟人风采)——翠亨村(中山文化看翠亨,美丽村落等客寻)——石门村美术基地(在颇具文艺气息的“画家村”感受浓厚的艺术氛围)——崖口村(得天独厚的鱼米之乡) 以“孙中山及其成长的社会环境”为主题的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坐落在翠亨村,在这里可以了https://www.workercn.cn/c/2022-09-08/7159707.shtml
8.走,到这座乡村博物馆感受渐行渐远的农耕文化南方+这座颇具规模的乡村博物馆 ▼ 记者了解到,农耕博物馆的创办人张瑜,是化州市知名的企业家、教育家。早些年,张瑜留意到,由于农业现代化的逐步推进,大部分年轻一代对以前的农耕物品日益生疏,对农耕文明的记忆渐行渐远。为了让人们留住对农耕古物记忆,留住一份美丽的乡愁,张瑜花费五年时间在家乡打造了这座农耕博物馆。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403/03/c8654512.html
9.赤牛坬,黄土地上的“世外桃源”西部决策网今天,我们走进这个昔日的贫困村——赤牛坬村,看看该村是如何走出一条从“空壳”变“富巢”的乡村振兴之路。 人人动手,建起一座了不起的村级博物馆 赤牛坬村位于榆林市佳县城南40公里的黄河近岸,四面环山,枣林层叠,村里的明清古宅,错落有致,绿树掩映,步步入景,被誉为“中国美丽乡村创建示范村”“中国乡村旅游模http://www.xibujuece.com/chengshi/shaanxi/zhonghe/2022/1207/144084.html
10.洛江罗溪传承侨文化闽南古大厝变身乡村博物馆随着乡村振兴和“文博热”的持续推动,一座座乡村博物馆应时而生,以“小而专”的特色开辟着自己的“赛道”。在洛江区罗溪镇,闽南古大厝变身博物馆,盘活文化遗产的同时,为古建筑注入新的生命。 “同学们你们看,我们面前这两栋并联的古大厝,都是五间张、三落的布局,是由印尼华侨的故居——过溪大厝改造而成……https://m.qzwb.com/gb/content/2024-05/14/content_9052214.htm
11.“没有围墙的博物馆”如何在乡村建“馆”?——中国青年网白门下村文化礼堂龙灯馆。 宣国风 摄 作为民众的“精神家园”,农村文化礼堂如何兼具特色底蕴与朝气活力? 眼下,浙江农村文化礼堂已超2万家。浙江绍兴素称“没有围墙的博物馆”,市域内文化底蕴深厚。在该市乡村,依托农村文化礼堂这一成熟载体,一座座凝聚乡土特色、乡愁记忆的“乡村博物馆”诞生,成为热门“打卡点”。https://t.m.youth.cn/transfer/index/url/wenhua.youth.cn/whyw/202210/t20221030_14092791.htm
12.两会漫议科学规划,让乡村博物馆“活起来”“火下去”在很多人印象中,博物馆多出现于城市。但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的推进,一座座带着“泥土味”的乡村博物馆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生。珍贵的文物、古旧的用具、泛黄的照片……携带乡愁记忆与文化基因的乡村博物馆,吸引了一批批返乡游子和游客寻根忆昔。这些“生长”在广袤乡间的博物馆,不仅打通了群众享受公共文化服务“最后https://www.iziran.net/news.html?aid=5303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