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国际博物馆日,一个视频带你南博探宝
英姿威武的兵马俑、神秘莫测的双翼神兽、象征着皇权的九鼎八簋……不用跑遍大半个中国,九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齐聚南博。
今日将揭开面纱的“融合:从春秋到秦汉——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多元与包容”特展以“春秋到秦汉”这一历史时期为背景,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生活信仰、交流互通等四个方面展示了包括南京博物院在内的九家单位的约250件(组)文物。其中不乏教科书级历史见证物。从思想激荡、群雄并起到海内皆臣、天下一统中华民族血脉中根植的多元和包容一览无余。
记者昨日提前探馆看到,左侧的两尊兵马俑十分吸睛。只见铠甲武士俑身穿交领右衽长衣,外披铠甲,腿扎裹腿,头绾圆形发髻。跪射武士俑呈跪射姿势,束发并挽成偏斜的发髻。他身披铠甲,面部表情严肃,右膝着地,左膝弯曲下蹲,右手握弓,左手向右作扶持姿势。
周朝的礼制规定:只有周天子才可以享用九鼎八簋,但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时期,不少诸侯墓中也会出现九鼎八簋,现场展出的便是来自郑国的重器。鼎上有纤细的蟠虺(蛇)纹,多条虺龙互相缠绕盘旋,华美繁缛,秀丽轻灵,一改以往的雄浑凝重。
河北博物院的双翼神兽也颇“不凡”。造型奇特,有点像狮子,通体错银,身躯为卷云纹,背部为对称鸟纹,兽翼为长羽纹。神兽昂着头,两肋生翼,臀部隆起,四肢弓曲,神态飘逸,寄托古中山国人腾飞梦想。
束腰、平底的王子午鼎则来自河南博物院,以浪漫瑰丽、奔放张扬著称的楚国艺术独树一帜,它不再“大腹便便”,而是有了“小蛮腰”,印证了“楚王好细腰”的传说。
其表面雕刻着浮雕窃曲纹、垂鳞纹,鼎身爬着6条龙形怪兽,昂首卷尾……向内仔细看,鼎的内壁及底部还刻有14行84字鸟篆铭文,讲述了王子午自己施德政于民的业绩,并教育子孙必以此为准则。
各家都拿出了宝贝,南博的宝贝咱们看啥呢?出土于江苏徐州狮子山楚王陵的金带具,主体纹饰为动物咬斗图案,这种图案受到草原文化的强烈影响,极少在中原腹地出现,反映了这一时期草原文化与汉帝国之间文化艺术的深度交流。
秦汉时期是中华文明的青春期,不少史学家称之为“华夏第一帝国”,回望这个充满力量和自信的时代,为中华民族的经久不衰提供了强大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