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吉林全面振兴实现新突破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2023年是实施东北振兴战略2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事关东北振兴的一系列根本性、方向性、全局性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吉林省开展理论与实践工作提供了遵循。在此背景下,第三届吉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论坛于2023年11月18日在长春成功举办,并将议题聚焦于“新服务、新趋势、新发展”。来自吉林省委、政府、高校以及科研院所的4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本次论坛既是一次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学术活动,也是扎实推进理论创新与吉林实践发展相结合的一次智库行动。

本次论坛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围绕“新服务、新趋势、新发展”展开热烈研讨,并形成以下观点。

二是着力引导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要以科技创新为支撑、转型升级为方向,通过融合发展和赋能升级推动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融合是当前最主要的发展方向,主要有三个路径。一是制造业企业利用科技创新的优势向现代服务业延伸产业链;二是生产性服务业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服务创新产业链向先进制造业延伸;三是已经具有较高科技水平的现代服务业企业和具有较强实力的制造业企业进行合作,为消费者提供兼具高质量和智能化的产品。同时,现代服务业内部各行业间也需要融合发展,通过行业间融合使整个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转型升级。

三是全面推进金融业高质量发展。金融机构改革全面体现了社会主义金融体系的特征,强化了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金融监管体系的结构性升级。当前,吉林省金融业具有资本市场稳健发展、保险业服务实体能力提升、重点领域融资服务保障有力、综合融资成本有所下降和金融服务平台扩面增量等特征,今后仍需通过信贷供给助稳经济大盘。

四是大力促进冰雪经济发展。冰雪经济是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率先取得新突破的重要力量,可以通过建立吉林省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对吉林省冰雪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评估。未来吉林省应充分认识国内冰雪产业格局、空间格局和市场格局变化,构建“冰雪新生活”引领的全链条冰雪经济。

五是健全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农业是吉林省的重要产业,而农业服务体系是发展提升大农业的关键环节。农业服务体系由公益性服务和社会化服务构成。当前,吉林省农业基本形成以政府为主导,高校院所、社会主体和自我服务为辅的服务体系。今后,吉林省农业服务体系应围绕设施化、绿色化、数字化、园区化等目标,加快形成紧密、有序、有组织的服务体系,以现代服务体系赋能经营体系、产业体系和生产体系建设,迎接农业大变革。

此外,参与本次论坛的专家学者聚焦服务业新业态、服务业企业、文创产业、汽车服务业作了专题报告,积极为全省现代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找寻新方向,探索新对策。

(作者单位:吉林省社会科学院软科学研究所)

文创产业赋能文旅深度融合

周笑梅

(作者单位: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与文化研究所)

建设万亿级汽车产业集群

崔剑峰

加快发展汽车服务业可以延伸和拓展汽车产业链,发挥汽车产业的融合带动作用,对吉林省建设万亿级汽车产业集群具有重要支持作用。同时,与时俱进发展现代汽车服务业,也符合汽车市场变化趋势,能够满足汽车消费升级需求。

经过多年的积累,吉林省汽车服务业发展已具备良好基础,不仅汽车生产性服务业和汽车后市场形成一定规模,也不断涌现出汽车服务新兴业态。在汽车生产性服务业方面,已经建立起门类齐全的产业体系,长春市获批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东北亚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区位不断增强,科技金融、消费金融、保险等服务发展迅速,吉林大学、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等大量开设汽车制造与维修、汽车服务与管理等学科,培养不同层次和就业方向的汽车人才。在汽车后市场方面,大量从事汽车服务的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各县市实现了集聚发展,基本满足了消费者的日常需求。全省现有600多家专业4S店,理想、蔚来等直营线下体验店进驻多家商业综合体,华港、北凯旋路等二手车交易市场已建成了综合性服务中心。在汽车服务新兴业态方面,长春市获批国家级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城市。实施“旗E春城、旗动吉林”工程以来,已有百余座换电站建成并投入使用,并计划于2025年建设能够满足十万辆新能源汽车使用的公共充电桩,一汽集团通过摩捷和T3出行等项目在共享汽车和出行服务领域进行了有益尝试。

在国内汽车市场变化和消费升级的背景下,吉林省汽车服务业面临诸多挑战,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够充分,后市场服务亟待现代化转型,新兴业态发展有待进一步提速,汽车文旅产业亟须新项目注入活力。在清醒认识问题、明确发展短板的基础上,应积极采取针对性措施,促进汽车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提升物流信息化程度,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创新人才培养方式,促进汽车生产性服务业转型升级。推进汽车物流向供应链核心职能转变,向大物流管理平台升级,为汽车产业提供供应链整合服务,建立“云服务”平台,整合多方物流资源,提高服务能力。针对汽车零部件企业分类推出金融产品,分类确定融资周期和利率标准,努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创新汽车消费贷款的金融方案,简化流程,提升贷后服务水平。根据交叉融合的学科新特点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产教融合方式,探索人力资源和高校资源共享,把学生的招聘和培养串联起来。

打造补能服务生态,探索高效运营模式,搭建出行服务平台,促进汽车服务新兴业态发展提速。提升城乡地区充换电保障能力,优化充换电网络布局,加强配套电网建设,增加大功率快充比重,打造集充电、洗车、餐饮、维修等于一体的“一站式”补能服务中心,提高新能源汽车充换电服务满意度。支持共享汽车运营主体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合理投放车辆,推动各类平台数据资源互联互通,提高运行效率,不断探索长效盈利模式。引入或培育省内本土出行服务平台,实现消费结算本地化,增加收入和利润。鼓励汽车租赁、代驾服务等多种业态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服务业企业夯实振兴坚实基础

张丽娜

服务业企业是经济活动的基本载体,涉及的领域宽、范围广、数量多,能够创造丰富的就业岗位,引领业态模式不断变革创新。服务业企业的发展与转型升级事关吉林经济发展大局,是实现吉林全面振兴新突破的微观基础。

服务业企业作为直接面对市场的活动主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最为强烈。从吉林省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服务业企业规模以中小企业为主,并且主要集中于传统产业领域,缺乏外部环境变化的应对措施,部分企业陷入办照容易、经营困难的窘境。与此同时,中小企业的服务措施、平等待遇保护、支持政策等与发达省份还存在一定差距。此外,服务业企业在融资、用工、人才引进等方面业存在一定难度。

新业态为全面振兴注入新动力

纪明辉

新业态是新生事物,既为经济发展增添动力,又为居民生活带来便利和新奇体验。不过,新业态的培育和发展过程也面临一些问题。从产业发展角度看,吉林省服务业新业态发展步伐总体落后于发达地区,短期内不具备形成新的发展优势的条件。从主体培育角度看,存在的问题是政策支持不足,省内新业态专项扶持政策仍有欠缺,尤其是在数字化促进政策、资金引导及优惠政策普惠性上力度不够。从消费体验角度看,服务业新业态存在场景新意和优质品牌缺乏的问题,新业态配套服务和周边设施建设亟须提升。

服务业新业态的培育与发展应更加注重消费需求的升级和产业发展趋势变化,具体应做好如下工作。一是加大对服务业新业态发展的政策支持和引导力度,出台针对服务业新业态的专项产业规划和扶持政策,充分调动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金进入服务业新业态创新领域。二是积极完善市场监管体系,建立服务业新业态运行监测指标体系,针对新业态发展趋势、行业分类、运行效率等开展跟踪分析,开展动态化的宏观调控。三是加强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有效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改善新业态劳动者工作条件。四是积极构建适宜新业态经营主体运营的良好市场环境,进一步精简行政审批流程,优化新业态“一件事”办理流程。五是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智慧应用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和智慧化升级。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消费需求的升级,服务业新业态的形式更加丰富和多元,新业态的生命力和规模化发展前景值得期待。同时,新业态是未来新产业、新经济的初始形态,可以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突破口。推动服务业新业态加快发展,不仅是对产业发展规律的尊重,也是对人们美好生活期望的满足。服务业新业态发展契合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发展新要求,必将在吉林省实现全面振兴和高质量发展中展现出更大作为。

THE END
1.智研咨询发布:中国文创行业现状分析市场运行态势及发展趋势预测现如今,我国形成了首都、长三角、珠三角、滇海、川陕、中部六大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行业规模也随之不断扩大,发展活力凸显,已经成为当前经济增长的亮点之一。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文创行业市场规模为880.53亿元,同比增长6.9%。一、定义及分类 文创产业即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紧随全球经济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05261531200050769&wfr=spider&for=pc
2.2024年中国文创产品行业全景速览:历史经济双禀赋,“巨龙”腾飞领四、发展趋势 1、行业规模不断扩大,市场潜力巨大。随着国内文化及相关产业的稳步发展,文创产品作为其中的一个细分领域,其市场规模也在持续扩大。特别是在数字技术的推动下,传统文具的概念得以更新拓展,为文创产品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同时,消费者对于文创产品的兴趣和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购买行为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https://pxb.ccps.com.cn/article/zxdt/812.html
3.展望文创产业八大趋势在时代的浪潮下,文创产业正以蓬勃之势不断发展,展现出令人瞩目的活力与前景。以下为您详细解读 2024 年文创产业的八大趋势。 趋势一:实用收藏双结合,产品受青睐 中国商业联合会发布的《2023 文创产品消费趋势报告》明确指出,高达 95.5% 的消费者表达出购买文创产品的强烈意愿,充分彰显出市场对文创产品的强劲需求。就https://www.shifair.com/informationDetails/295561.html
4.用激情打造文创盛宴ICCI上海交大英国是较早重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国家之一,也是第一个政策性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国家。2000年,文化创意产业就已经仅次于金融服务业成为英国的第二大产业;美国的文创产业是其仅次于IT的第二大产业;韩国成立文化内容振兴院、通过文化内容振兴法。这些都值得中国的文创人去学习研究,摸索不同场域里的文创发展趋势。https://icci.sjtu.edu.cn/news/view/487
5.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趋势与前景规划分析报告2023第一节 世界文化创意产业综述 一、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理论 二、 文化创意产业布局状况 三、 文创产业主要运作模式 四、 文创产业园区模式分析 五、 图书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 六、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趋势 七、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启示 第二节 英国文化创意产业分析 http://96892234.b2b.11467.com/news/3313878.asp
6.2020文创产业新趋势:有新意,有创意南方plus后疫情时代,各企业和博物馆也积极探索文创推广新思路,借助七夕、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推出与节日主题相契合的文创产品,进一步形成文创市场发展的新动能。“老树发新芽”“让传统活起来”正在成为文创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文创产品也正在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101/21/c4654187.html
7.2023年文创产业报告中国文化部揭示未来发展趋势随着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文创产品与服务的多样性和国际化程度日益提高,文化部作为国家文化事业的领导机关,对于促进文创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报告将从中国文化部发布的一系列政策文件出发,分析当前文创产业的情况,以及展望其未来发展趋势。https://www.agrfdblnfl.cn/zhi-shi/443324.html
8.当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新要点与新趋势当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新要点与新趋势 中国文化产业的未来发展是我国2035年实现文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柱性的、先导性的组成要素。将对文化强国的实现发挥十分重要的、全局性的作用,并将产生长远的世界性影响。 我国文化产业曾经历过一个粗放型、“铺摊子”、一哄而上的发展阶段,经历过一个产业转型,内部https://hct.henan.gov.cn/2022/04-24/2437139.html
9.文旅文创调研报告范文(精选5篇)文旅文创调研报告 3 在省、市旅游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xx县切实抢抓云南旅游“二次创业”的大好机遇,突出重点打造凤凰谷、菌子山精品旅游景区,整合带动发展乡村旅游产业。 一、乡村旅游发展优势及前景 (一)发展优势 位于滇桂两省结合部、中国第三大河流珠江上游。全县国土面积2783平方公里,辖4镇(丹凤、雄壁、彩云https://www.yjbys.com/diaoyanbaogao/3237542.html
10.成都文创企业组团赴上海交流——中国青年网近日,在成都市文化产业发展促进中心的组织下,20余家成都文创企业优秀代表积极响应,共赴上海进行文创生态发展文化交流活动,参观备受瞩目的“2024 CTE中国玩具展&潮玩展”及“CLE中国授权展”,并与多家上海知名文创企业进行座谈交流。 探访国际展览,深入链接头部资源 https://t.m.youth.cn/transfer/index/url/news.youth.cn/hotnews_41880/202410/t20241021_15593044.htm
11.文创行业近年发展趋势近些年的文创发展文创行业近年发展趋势 文创产业正经历从内容升级到体验的转变,借助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实现用户精准画像,提供个性化体验。同时,集聚式发展促进了文创活动集中区的形成,新技术赋予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力。随着公民素质提升,文创注重审美价值和文化深度,追求文化和产业双重价值。未来,文创将以内涵创新为核心,结合新技术,打造https://blog.csdn.net/lover594/article/details/120808387
12.艾媒咨询中国文创产品行业发展状况与消费行为调查数据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国文化产业不断提质升级,人们精神需求与文化自信不断增强,对于体验式、个性化和具有文化内涵的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在数字化和科技创新的推动下,中国文创产品行业呈现多元化、数字化的发展趋势,文创产品通过跨界、融合和创新,以“文创+”模式为文化艺术产业与其他产业的互动互融带来了高能https://www.iimedia.cn/c1061/103002.html
13.文创产品的市场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中国文化创意产品产业集聚发展趋势逐渐形成。在产业集聚形成过程中,黑集区内各省市也充分认识到文化创意产品产业对区域经济增长和促进地方产业结构升级转型的重要性,出台了相应的保障和促进政策。近年来,虽然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迅速,但文化产业结构存在投资结构测量和同质化低、产业关联性弱、区域发展不平衡、人才结构不合理http://www.ycwen.com/xingyexinwen/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