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大咖齐聚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邢虹
考古成果如何融入现代生活?
数字技术赋能,“消失的遗产”再现辉煌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学之都,南京历史文化资源丰厚,文化遗产无论是在数量、类型,还是区域特色方面,都在全国位处前列。近年来,南京依托自身丰富的历史底蕴与文化资源,融合数字技术等现代科技,不断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新业态、新场景,让悠久的历史文脉焕发新生。
南京大报恩寺琉璃宝塔是明成祖朱棣为纪念明太祖朱元璋和马皇后而建,享有“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之美誉,被称为“天下第一塔”“中世纪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可惜太平天国年间毁于战火。2008年,大报恩寺塔遗址下发现了宋代长干寺地宫,出土了石函、铁函、金棺银椁等一大批震惊世界的文物,之后在原址上修建了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
考古成果和古遗址如何融入现代生活?“消失的遗产”如何再现辉煌?2022年,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在全国率先开启文博数字化探索:基于大数据技术构建了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知识图谱应用;基于元宇宙技术打造了全国首个全真互联元宇宙博物馆空间;利用4300万微米级高精度建模技术重现了已消失的琉璃塔风貌;通过文博大模型研发博物馆数智人智能馆长……今年,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全真互联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被评为2024年第一批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培育试点项目,并作为运用前沿技术保护历史遗存的示范,被央视两次专题报道。
借助数字化技术手段,沉睡千年的文物正穿越时空“活”起来。
明代的彩绣香色罗蟒袍,如何提取并进行数字转化?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副教授赵海英从文化计算和文化基因的视角,展示了文化计算大脑在文化科技领域的最新学术成果,可以从传统服饰中提取纹样的名称、色彩、技法等。
3000年前的甲骨文,透露着哪些神秘信息?腾讯SSV数字文化实验室首席架构师王朝阳介绍了数字甲骨文AI协同平台,使用AI字形匹配算法实现甲骨文以字搜字、以字搜图,形成古文字智能搜索组件,沉淀了143万字的单字字形库。
从运用摄影测绘技术精准记录文物信息,到大语言模型与数智人技术丰富展示内容;从通过物联网、传感器等技术实时监测文化遗产环境参数和文物本身状况,到对文物进行数字化修复与复原;从大数据分析挖掘文物价值,到现代科技手段推进文物安全信息化建设,科技创新在文博领域有着巨大潜力和应用前景,为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带来更多的创新与可能。“在数字化转型的大潮中,如何利用新技术、新装备高效整合文博数字资源,构建完善的数据利用机制和管理运营模式,是我们共同面临的课题和挑战。”中国文物学会会长顾玉才深刻阐述了文博行业信息化、数字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如何让遗址博物馆更好看?
“古今同地”,沉浸式体验先民生活
与传统博物馆相比,“古今同地”是考古遗址公园和遗址博物馆的最大特征,也是其最大魅力所在。它们不仅展示文物,同时也展示遗迹和现场本身。
“如果不懂得利用,就无法实现有效的保护。同样,如果没有对遗址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和定位,也很难实施有效的保护措施。”南京博物院副院长王奇志认为,遗址的价值挖掘是一项永无止境的工作,他认为,当前应当以遗址为核心,构建更加丰富的遗址知识体系,绘制详尽的知识图谱。
漫步在郑州市中心的郑州商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与有着3600年历史的商代城墙对望,浓郁的商都文化元素与四季特色植被景观相互辉映,这里已成为郑州中心城区最大的公共休闲空间及活力空间。“这里正越来越充分发挥着城市文化‘会客厅’作用,是我们与这座古老城市文脉的链接点,也是我们探寻文脉基因的情感归属地。”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院长郭磊说,以“园中城·城中园”为特色的考古遗址公园郑州模式,为“以点带面,串珠成链”的保护展示系统工程“打了个样”。
地上土丘一片,地下气象万千,如何展示?良渚古城遗址以“场馆+遗址现场”的方式破题。良渚博物院的4个展厅以及3个遗址公园的展示模式,让观众既能了解遗址的历史背景,也能亲身体验遗址的壮观景象。通过三维扫描技术和3D打印等方式,对出土文物进行模拟展示,保持了原真性的同时也增加了观赏性。遗产缓冲区内的“玉鸟集”商业市集,则是遗产地与社区融合发展的一个典范。“玉鸟是良渚遗址出土的一种文物形象,用玉鸟来命名市集不仅有浓厚的良渚文化氛围,还融合了艺术、学术与日常生活,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社区空间。”良渚遗址管理区管委会副主任蒋卫东介绍,“我们还对全社会发出招募,让志愿者真正参与考古,增加遗址与现代社会的联系。”
博物馆如何走出“长红”路?
以“精”取胜、以“特”引人、以“新”求变
博物馆是承载和传播文化历史的重要平台,如何让更多人走进博物馆?
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馆长、南京大明文化实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王文溪运用营销中的“漏斗模型”量化分析曝光率、转化率、成交率等数据,并组建专业团队做好数字化营销。“数字创意让博物馆有更多的可能,特别是晚上。”今年7月开始,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推出灯塔夜公园活动,用数字灯塔秀作为旗舰项目,位列抖音排行榜第一名。活动现场的《大明·点灯人》数字演绎燃爆全场,完美诠释了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何以“出圈”。
人们能从博物馆带走什么?王文溪的答案是文创。通过整合、分析文创商店订单满足率、畅销品的断货率、资源的贡献率、资金周转率等数据资源,实现精准营销,打造城市特色文创空间。从2022年开始,南京大明文化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围绕博物馆的标准、技术标准、建设标准、运维标准等进行标准化运作,持续提供稳定的服务和高质量的产品。2023年,南京大明文化实业有限责任公司自营和托管运营的5地7馆接待观众超过500万人次。
“高品质内容本身也是博物馆提升体验的非常重要的核心要素。”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馆长彭印说。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满坑满谷的铜钱、光彩夺目的金饼马蹄金超过了此前历次出土汉代金币的总和。馆内有数以千计的竹简木牍、迄今为止最早的孔子画像,汉代藏品质量在全国范围都算首屈一指。展陈通过文物陈列、多媒体互动、雕塑模型、空间场景、主题演绎等多种方式,以豫章海昏侯国建立者刘贺的人生轨迹、生前死后生活为主线,讲好文物背后的故事,以物鉴史。这种以历史文化视角切入展览的理念,在目前国内同类博物馆中属于首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