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昏侯墓的华夏“第一瓷”或改写中国瓷器史(图)

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最伟大的贡献之一。不久前在海昏侯墓中出土了刘贺珍藏的三件青瓷双系壶,大美至简,朴素无华,端庄内敛、古意盎然。这或许就是我国最早的瓷器之一,值得人们深入地研究和鉴赏。

一、白陶与原始瓷

在海昏侯墓中,与青瓷双系壶一起出土的还有陶罐、陶鼎、陶盒以及双系陶壶。它们基本上都属于白陶,通体洁白如玉,细腻温润,表面为网状印花纹,异常精美。(图1)用陶鼎和陶盒吃饭时可以一器两用,鼎和盒的下部当小锅用,上面的盖子打开后可以当碗或盘用,非常适合汉代的分餐制。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白陶器皿出土时全部都是破碎的,出土后是由有关专家精心粘结起来的,说明这些白陶质地坚硬,体大胎薄,很容易破碎。(图2)

图一

图2

这些白陶器皿都是陶器中的精品,一般只有王公贵族才能够享用。其胎质使用的原料与灰陶、黑陶及红陶不一样,而与制造瓷器的原料基本相同,烧制时也比一般的陶器温度要高些,反映了当时制陶工艺的显著进步。这对于由陶器过渡到瓷器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们知道,白陶早在商代就出现了,与此同时,还有一种“青釉器”也出现了。这种青釉器具有瓷器的许多特征:它们的质地较陶器细腻坚硬,胎色以灰白居多,烧制温度高达1100-1200℃,胎质基本烧结,吸水性较弱,器物表面施有一层石灰釉。但是它们与瓷器还不完全相同,被人们称为“原始瓷”或“原始青瓷”。

众所周知,陶器的烧制比较简单,只要在地上挖个坑,留出烟道,填上柴草,再放上凉干的坯胎,之后覆盖一些柴草,用湿泥全部糊好封住,最后点燃柴草,燃尽后便烧出陶器。直到现在,西南某些少数民族地区还在使用这种方法制陶。然而,这种露天烧制的方法温度最高达到800℃左右,所以烧制出来的只能是陶器。世界上绝大多数民族的先民们在这里止步不前。

而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却在“火的洗礼”中百折不挠地探索着,先发明了横穴窑,又发明了竖穴窑,到商代时人们已经熟练地掌握了窑炉技术,窑内温度提高到1200℃以上。再烧制陶器时,便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三个现象:其一,有些黏土做坯的陶器会产生变形和熔融现象;其二,有些后来叫瓷土做坯的陶器会比低温烧制的更加坚硬;其三,有些黄色的黏土在高温下完全融化为玻璃质的黑、褐色釉。

这三种奇怪的现象一旦为人们所认识、所控制、所利用,烧制陶器便由量变产生了质变,原始瓷和真正的瓷器相继出现了。

陶与瓷的区别是什么呢?有人认为是有没有上釉,其实不准确。因为早在商代和西周,就已经出现了在陶器表面上釉的先例,秦汉时期釉陶和彩陶盛行,但它们本质上仍然是陶器。准确区分陶和瓷,主要有四个要点:

一是烧成温度不同。如上所述,陶器烧成温度一般都低于瓷器,最低甚至达到800℃以下,最高可达1000℃左右。而瓷器的烧制温度则比较高,大都要在1200℃以上,甚至有的达到1400℃左右。

二是使用原料不同。陶器使用一般黏土即可制坯烧成,而瓷器一定要用瓷土作坯。最好的瓷土就是离海昏侯墓不远的江西景德镇的高岭土。

三是坚硬程度不同。陶器烧成温度低,坯体并未完全烧结,敲击时声音发闷,胎体硬度较差,有的甚至可以用钢刀划出沟痕。瓷器的烧成温度高,胎体基本烧结,敲击时声音清脆,胎体表面用一般钢刀很难划出沟痕。

四是透明度不同。陶器的坯体即使比较薄也不具备半透明的特点。瓷器的胎体无论薄厚,都具有半透明的特点。等等。

在这四个要点中,最重要的是烧制温度和原材料。人们只要掌握了烧成温度的技术,并认识到瓷土与一般黏土的区别,便具备了发明瓷器的充分必要条件。

二、大美至简之器

这次海昏侯墓出土的青瓷双系壶,一共有三件,一大两小,其中一件小的还有盖。(图3)以此推断另两件也应该有盖。刚出土时有人称作“青瓷双系罐”,未尝不可。但是“罐”与“壶”还是有区别的。一般来说,罐比较矮小,特别是颈部稍短;而壶比较高大,特别是颈部稍长。因此,称为“青瓷双系壶”更准确一些。

图3

这种青瓷双系壶古人是做什么用呢?可以盛水,可以盛酒,但更重要的用处是做醢、盛醢。醢(hai音海)大约相当于现在用肉制成的酱,但比肉酱还要稀一些。醢的制作过程很复杂,一般是先把肉制成干肉,然后切碎,加进粱米酒曲和盐搅拌,再用好酒浸渍,密封起来,经过100天才可食用。用以制醢的不仅是牛、羊、豕肉,野味、水产也可以做,如兔醢、麋醢、鱼醢、蜃醢等。食用的时候,倒出来煎熬一下,加进米饭中拌着吃,据说味道异常鲜美。醢,还是一种酷刑,就是把人剁成肉酱制成醢。司马迁在《史记·殷本记》中记载:“九侯有好女,入之纣。九侯女不憙淫,纣怒,杀之,而醢九侯。”实在太残忍了!

在《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中只展出了一件青瓷双系壶,而这件中国最早的瓷器之一真可谓大美至简之器,有极高的欣赏价值。(图4)

图4

首先是器型至简。这件瓷器的器型属于最常见的双耳壶,以往的陶器中这种器型很多,有大有小。此青瓷双系壶目测高约40-50厘米,直口略向外撇,肩部有双耳,可栓提绳,深腹,腹壁向下收,底部较平无装饰。这种端庄至简的器型,显示着刚刚过渡到瓷的器物还保留着陶的器物那种质朴无华的本色。

其次是纹饰至简。青瓷双系壶最突出的是两个支起的小耳朵,平贴在双肩,上面挂着两个只起装饰作用的圆圜,可谓画龙点睛之笔。肩与腹部共有三道如绳索般的深色弦纹,生动而又不失庄重。肩部还有竖写“大□吉者”四字(□疑似“其”字),更显得文气十足。(图5)从双系下部胎体上的横纹判断,制胎时使用的是手工慢轮,转速不稳定,有时稍稍倾斜。

图5

再次是釉色至简。青瓷双系壶的胎色灰黄,器表内外均施青釉,釉较薄,不够均匀且不到底,更显示出一种古拙的味道。有些青釉流下的痕迹明显,说明上釉技术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尽管是单色瓷,但柔和纯朴,夺翠如玉。由此判断这件青瓷双系壶应产自离南昌不远的浙江越窑。

有人把上釉看得很神秘、很复杂,其实不然。古代人在瓷胎上施釉也是一件大美至简的事情。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找到了有一种完全是天然的黄黏土,叫黑釉土,捣碎加水,掺入常见的草木灰,搅拌均匀后涂在瓷胎上,高温烧出来就是青瓷釉。这种青釉因掺入的草木灰多少不同,烧制时的温度变化不同,导致出窑后瓷器上的釉色变化无常。后来人们称这种经过窑火烧制的变化叫“窑变”。

在海昏侯墓出土的文物中,与青铜器、漆器、木器、玉器相比,瓷器是最少的,只有这三件。这说明那时瓷器很珍贵,它的使用尚不普遍,是王公贵族的专用品。很可能是刘贺当海昏侯后从南方购置所珍藏,而不是从山东昌邑带过来的。

三、开天辟地第一瓷

瓷器的发明,不仅对于中国文明的进程,而且对于全世界文明发展的影响,都是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那么,中国到底什么时候才有真正的瓷器呢?传统的看法是在东汉晚期。浙江上虞县西南上浦小仙坛,于20世纪70年代发现东汉烧造青瓷窑址,出土的器型有碗、壶、洗、罍、罐等,瓷片经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测定,确定为成熟的瓷器。值得注意的是,这里出土的一件东汉时期的青瓷双系壶,(图6)与西汉海昏侯墓中的青瓷双系壶,(图7)从器型到纹饰到釉色,几乎完全相同。据此,海昏侯墓中的这三件青瓷双系壶,有可能将中国制造瓷器的历史推进到西汉中期。

为什么这三件青瓷双系壶有可能改写中国制造瓷器的历史呢?

其一,它们来自中国瓷器的故乡——浙江越窑。这一点非常重要。目前,仅在上虞地区发现的古窑址就达300余处,其历史可以上溯到战国时期。尽管越窑附近目前发现的是东汉时期的瓷器,但并不等于说在这之前从来没有烧出过瓷器。从原始瓷发展到真正的瓷器,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随时都可能发生奇迹。

其二,它们的釉色成分、色彩,与后来越窑的青瓷完全吻合。而且它们都非常完整,没有任何残缺,这与以往发现的个别瓷器残片不可同日而语。

其三,它们有成熟的烧制技术和造型工艺,而且器型非常典型。它们烧制的温度、工艺以及坚硬度和透明度,都与之前的陶器和原始瓷有一定的区别,而与后来的瓷器基本相同。

当然,海昏侯墓出土的这三件青瓷双系壶,究竟是不是真正的瓷器,还需要请中国科学院硅酸盐研究所作出最科学、最权威的鉴定,从烧成温度、显气孔率、吸水率、抗弯强度、三氧化二铁含量、二氧化钛含量等多方面拿出令人信服的具体数据。我们期待着这一刻早日到来。

总之,海昏侯墓出土的青瓷双系壶,有可能把中国人烧造瓷器的历史,向前推进二百多年。这真是一个令人振奋的信息,或许可以为长期以来学术界的争论,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从古到今,世界各民族对美的鉴赏定义尽管不同,但对中国陶瓷的喜爱却是一致的。透过刘贺所珍藏的华夏第一瓷——青瓷双系壶——我们仿佛看到,几千年前那跳动的窑火铸造了人类文明的永恒之美。

本文摘自王金中著《管窥汉代文明之光——海昏侯墓出土文物探析》

本文参考资料:《古陶瓷鉴识》、《中国艺术品收藏鉴赏百科》、《中国古代衣食住行》、《中国艺术》、《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展板说明、近期报刊有关新闻报道。

THE END
1.国家博物馆藏极品宋瓷澎湃号·湃客澎湃新闻最近有学者认为,哥窑很可能是元代的产品,如果未来对窑址的考古研究能有突破,有希望解决这个千古之谜。而如果哥窑真是元代的产品,那它就是中国瓷器史上最成功的仿古瓷了! 北宋 钧窑天蓝釉六方型盆 国家博物馆藏 接下来我们看钧窑。 这是个花盘,用来养水仙是极好的!它通体蓝色的乳浊釉,不带红色,符合水仙素雅的气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6819831
2.考古发掘品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网站全面及时介绍中国国家博物馆概况,藏品,展览,活动,学术研究,国际交流等各项内容,提供参观导览,门票预约,留言问答等多类服务,努力为公众了解国家博物馆,参观国家博物馆和享受国家博物馆提供的各类文化休闲服务提供支持http://m.chnmuseum.cn/zp/zpml/kgdjp/index_8.html
3.文博河南丨验明身份!它代表最早的“china”这件青釉瓷尊的出土 将我国开始烧制瓷器的时间 提前了1000多年 2.陶器→瓷器 没那么简单 中国是世界上 最早发明和使用陶器的国家之一 距今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 陶制品就成为我国先民的“日用品” 青釉瓷尊 以青釉瓷尊为代表的“原始瓷器” 起源于商代 https://hct.henan.gov.cn/2024/01-13/2885119.html
4.中国出土瓷器全集.2[主 题词]:瓷器(考古) -- 中国 -- 图录 [学科分类]:历史学 [页 码]:240页 [定 价]:CNY5680.00 (16册)目录 中国出土瓷器全集 1中国出土瓷器全集 2中国出土瓷器全集 3中国出土瓷器全集 4中国出土瓷器全集 5中国出土瓷器全集 6中国出土瓷器全集 7中国出土瓷器全集 8中国出土瓷器全集 9中国出土瓷器全集 10http://www.yidu.edu.cn/100000/detail/book/57156201ede40ef5c64d669f.html
5.中国出土瓷器全集1中国出土瓷器全集1-北京卷.pdf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VIP免费下载 收藏 分享赏 0 下载提示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7/1024/137832025.shtm
6.中国出土瓷器全集(全16册)(科学出版社).pdf【作者】张柏主编 【形态项】 240 【出版项】 北京:科学出版社 , 2008.03 【ISBN号】978-7-03-020255-0 【中图法分类号】K876.32 【原书定价】5680.00(共十六卷) 【主题词】瓷器(考古)-中国-图录 【参考文献格式】 张柏主编. 中国出土瓷器全集 江苏 上海.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8.03. https://m.douban.com/note/853797709/
7.瓷器如有纪年款的瓷器、在纪年墓中出土的瓷器,这些瓷器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但不是评估价值的主体,因此在古代瓷器价值评估体系中所占的比例不高。 3名称来源编辑 在中国,“瓷器”一词最早见之于许慎的《说文解字》中。“瓷”这个字在汉以前指“瓦器”,许慎《说文解字》中解释“瓷”为:“瓦器,从瓦次。”《隋书·何https://baike.sogou.com/v9256.htm
8.[探索·发现]土丘中出土的原始瓷是中国迄今为止最早的瓷器种类[探索·发现]土丘中出土的原始瓷是中国迄今为止最早的瓷器种类相关推荐 [百家讲坛]盉的用途是什么? 《大汶口》第4集:白陶器皿 代表古代制陶工艺的最高水平 [国家宝藏]长沙窑青釉褐彩执壶 [探索·发现]金坛地区发现神秘的土丘 《我的美丽乡村》 20230425 古老苗寨寻新秋 [国家宝藏第四季]《条纹彩陶靴·前世https://tv.cctv.com/v/v2/VIDEa2CoXuMeWdCizXqwb9Vd200104.html
9.中国瓷器款一览表近些年来,随着考古发掘出土的“官”、“新官”字款瓷器资料的日益增多,研究者对其年代、产地和“官”字的涵义等问题展开了较全面研究,取得了令人属目的成果。 本人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拟对与“官”、“新官”字款相关的一些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望各位同仁不吝指正。 http://www.jianbaoshoucang.com/gudong/41748.html
10.中国瓷器与陶器族谱新闻如上文所述,在中国、日本和欧美等地,“瓷器”的定义原本就有差异。中国将施釉后高火烧成的器物一律称作“瓷器”。对于殷代的施釉陶,中国称作“原始瓷器”,而日本对此一般叫做“灰釉陶器” 。 原始瓷器大致出现在殷代中期的公元前1500年左右。从一同出土的青铜器的样式来看,能够被确实认定为殷代中期作品的原始瓷https://www.zupu.cn/renwu/20201016/471577.html
11.御窑四时:景德镇御窑遗址出土瓷器展每日环球展览展厅 中国农业博物馆(红房子艺术空间) 费用 全票:38元本次展览共呈现近140件来自景德镇御窑厂的瓷器修复件和标本件,从文化遗存的不同维度诠释明清两代皇家窑厂的历史沿革、工艺技术与文化意涵,进一步解读陶瓷文化与农耕文明的互动关系,同时向观者介绍御窑田野考古、整理修复、学术研究以及古陶瓷基因库工程建设等成果。https://art.icity.ly/events/dwqssni
12.国家博物馆明清时期,中国瓷器生产无论是在工艺技术还是艺术表现方面都达到了灿烂辉煌的顶峰,种类纷繁,名品迭出。青花瓷是当时最主要的产品,青料和画风在不同阶段各具千秋;五彩、斗彩、珐琅彩、粉彩、素三彩等绚烂斑斓的彩瓷逐渐发展、兴盛起来,颜色釉瓷的烧造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祭红釉、娇黄釉、孔雀绿釉等单色釉品种不断创烧https://www.meipian.cn/4zznrx0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