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副刊·艺风|马王堆,推开两千年历史之门专栏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2024-09-2009:03:00

编者按

从神山上登仙境:辛追夫人的升仙“四重奏”

文|柳扬

学人们对套棺的研究,经历了一个从专注于对具体纹饰的阐释,到将套棺视为一个整体来打量的发展过程。有论者以文献中记载的神祇怪物来附会黑漆棺上的形象,认为部分怪物是地下主神“土伯”,如此黑漆棺所绘为地府的景象。

一些学人则倾向于将四层套棺作为一个整体来解说,他们或者将棺椁层次与葬礼的各个阶段联系起来,将墓葬组成一个“多中心”的不同生存空间的结构(宇宙、阴间、仙境和阴宅),或者认为四层套棺从外到内表现复活的墓主之魂正在赶往仙境的路上,最后进入帛画的世界;或者相反,认为套棺是从内向外依次表达了墓主死后尸解成仙的程序:入冥界、登昆仑、上九天、合大道。

学人们的这些阐释各有其启人心智之处,但都忽视了一个重要的因素,即主人升仙的终点是昆仑仙境,漆棺上神山是压倒一切的形象,它们或以云气纹呈现,或以曲折的三角出之,甚至以几何的图形暗示。

漆棺整体的图绘设计无疑反映了当时流行的神山崇拜。从西周以来,崇山峻岭开始被认为是与天通之处。《诗经·大雅·崧高》说,嵩山高耸入天,是上天的通道,天神也会降落、栖息其上。武王因此选择嵩山行封禅之礼。楚地也流行这种信仰,《湘夫人》描述众神降临九嶷山,“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大司命》以女巫迎祭男神的语气,描述统司人之生死的天神大司命从“天宫”降至空桑山来到众巫中间:“君迴翔兮以下,逾空桑兮从女。”都是说天神通过神山来到人间,而人升仙自然也得通过神山这一中转地。

在战国流行的信仰里,成仙的方式是挣脱尘世的羁绊,成仙的表现是飞升,神仙是《庄子·天地篇》中“千岁厌世,去而上遷,乘彼白云至于帝乡”之“遷”,也是楚辞《远游》里“登遷”之遷。但是在汉代出现了另一个表示神仙的“仙”或“仚”字,成仙的手段变成了“迁入山”。从“遷”到“仙”或“仚”,从向上飞升到迁入山,正可看出山已在人们的求仙活动中占据愈来愈重要的分量。

以西汉流行的神山信仰,以及当时美术作品中多如牛毛的灵山形象作为参照物来打量马王堆一号汉墓四层套棺上的彩绘,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全新的印象:

最外层的黑漆素棺,如同其他学人们所阐释的,象征把死者与生者永远分开的死亡。

第二层黑地彩绘棺图绘呈现的是墓主人登仙历程的开始。她得通过仙山的最下面一层,那也是仙境和尘世的中转地。曲折诡异的云气纹呈现的是起伏的山峦和暗藏的洞穴。如同西汉初所有表现山的美术作品所示,这些图像强调的是占绝对主导地位的野性的力量:山中熊罴遍布,虎豹横行,还隐藏着形形色色的灵怪,以及害人的魑魅魍魉。但是在这一险恶的境地,也出现了人的形象,他们是上山寻仙的信道者,他们除了被表现为与野兽和怪物搏斗,挑战野性力量,还行导引之事,以养形魂,延年益寿。

从由野性力量主宰的神山上升,就到达了朱地彩绘棺所表现的昆仑仙境。如同楚辞《远游》描绘主人公“载着魂魄登上彩霞,拥披着浮云而飞升”,等到他跟随仙人到达丹丘仙境神仙不死之乡,“山林萧条没有野兽,原野寂静不见人踪”。所见到的唯有守护仙乡的瑞兽。这里的宁谧辉煌跟黑地彩绘棺所展示的幽暗可怖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从黑地彩绘棺以云气表现的神山,到朱地彩绘棺三角形的昆仑,可以看到山的形象朝几何形状变化的趋势。由此可以推测,第四层即内棺上的几何形图案装饰,很可能是山和龙蛇类动物的“几何变形图案”,这种变形和商周青铜器纹饰中动物从具象到几何化的演变一脉相承。以几何化的动物和神山来装饰内棺仿佛是为了强调登仙最后阶段的世界,绝对不同于这个历程开端的天地。

如此,四重套棺以不同的时空,前后相因地表达了从死亡、通过神山到登仙更高的昆仑不死之地的历程。这个向上迁移的过程逻辑明确,不但对应西汉时期的生死观及神仙信仰,而且符合当时及其流行的神山表现传统。在四重套彩绘所呈现的从野性力量主宰的神山到昆仑仙境的登仙历程中,墓主人的形象都没有出现,因为她自己就被包裹在内棺中,行驶在飞升的过程中。只是到了终点之后,墓主人的形象才隐现在帛画中:她和随从站在天门外,那个画面几乎就是楚辞《远游》主人公抵达天庭时情景的插图:“我叫帝宫门神打开天门啊,他推开大门朝我打量。”

(作者系美国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博物馆亚洲部主任)

不如在现代光影中,与古老“马王堆”多见一面

文|陈善君

8月19日-29日,8集纪录片《马王堆·岁月不朽》在湖南卫视、芒果TV播放完毕,引发的观看热潮和行业热议至今延续。其中很多人都看过马王堆汉墓陈列展,他们普遍认为,依凭现代科技的加持和编导的用心用情用功,纪录片丰富的光影语言要比单纯的馆陈语言更有力、更多元、更多维,更能抵达历史的现场、探究历史的真相、表达历史的奥秘,能让人更好理解和接受、更容易产生共鸣和对话。不如在现代光影中,与古老“马王堆”多见一面。

记录往昔岁月的,不只有文本,还有实物。于博物院馆而言,更是唯其如此。一件件文物,就像一个个历史的讲述者,静默无声,却胜过万语千言。“每一件马王堆墓葬出土文物,就是一个领航者,不管我们从哪个端口进入,最后都会抵达共同的终点——两千年前的轪侯之家。”诚哉斯言。每一件实物都是历史的底片,只要看一眼,就能冲洗出岁月的图卷。

1972年至1974年,马王堆三座汉墓前后出土以木俑、漆器、兵器、乐器、简帛、纺织品等为代表的总计三千多件器物,开启了一个巨大的地下宝库。究其实质,“辛追”老太太也是一件出土“文物”。纪录片的《侯门》《锦绣》《不朽》三集,集中围绕出土的“吃穿用度”器物作光影陈列展现,还原当时的“日常烟火”;《惊世》《辛追》《不朽》三集,集中围绕“辛追”夫人的生死历程作光影陈列展现,探究人生的“悲欢离合”。纪录片由此客观呈现马王堆“挖出了什么”,形象说明“展出了什么”,这样一个两千年前的辛追夫人“生活世界”,通过纪录片的光影照耀,就从“地下”转到“地上”,这样再现的“光影世界”与我们现代人的“光明世界”进行对照对话,从而实现让文物彰显出当代价值,让人们找到历史的根脉。

纪录片以声音叙事,实现时空的对话。纪录片主要有四种声音:解读声、同期声、解说声、混剪声。解读声是第三人称视角的叙述人声音,无处不在、无事不晓,是历史权威的声音。同期声主要有历史同期声和观展同期声,历史同期声主要解答“怎么挖”问题,观展同期声主要提出“如何展”问题,是真实在场的声音。解说声是博物院解说员提示的话、回答问题的声音,是亲切沟通的声音。混剪声是同时在场提问和惊呼的声音,是众声喧哗的声音。

马王堆汉墓葬品重见天日已经五十载,考古学界的辛勤工作及其取得的成绩,为纪录片的拍摄提供了坚实可靠的学术基础。当然,纪录片制作者必须自己先弄清楚,才能告诉受众真相真情、真实情况。就这一点而言,纪录片是过关了的,从而决定该片的解读是真实可靠、科学权威、具有学术历史价值的,这是基础、是前提。该片同期声是观展现场、挖掘现场和地下现场的对话,解说声是历史、当下和未来的对话,混剪声是人与人、人与己、身与心的对话。而这几种声音又互相交织对话,从而全面、立体,深度、权威解读了马王堆“挖出了什么”“展出了什么”“有什么用”问题,既说出了真相,也说得真切,为辛追夫人谱写了一曲抚今追昔、一唱三叹的多声部小夜曲。

纪录片以数媒叙述,兑现历史的想象。纪录片将文化和科技深度有机融合起来。文物是50年前发掘的,但现在通过现代高科技媒介、手段和理念,以赋能、重塑、重叙马王堆汉墓,为纪录片增添了新的叙事维度、呈现方式和观照发现。

纪录片依靠先进的动漫制作技术和尖端的CG特效技术,在实物和声音叙述到达不了的地方,放飞历史和现实的艺术想象力,让沉睡岁月和古老文物“活”起来。轪侯家族歌舞宴饮的盛况在CG特效的加持下得以生动还原。人物的神态动作,以及各种器具,都把观众带回到了两千年前的那个场景,让人们真切感受到西汉时期的生活风貌与美学追求。《归宿》《不朽》中将古人精神世界中的仙台楼阁、神兽翩跹等场景,“浮”于实物影像之上,还原出一幅幅跨越时空的鲜活历史场景。纪录片将几十件马王堆汉墓代表性文物植入数字文博大平台山海App二维码,观众可以提取文物所含元素进行二次创作,创新开拓纪录片创制互动新体验,极度扩大放飞想象的对象和范围。

纪录片中的文字出场,摊开那时的思想。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宝贝”数不胜数,有很多件都是“第一次”见到或出土。辛追夫人更是“稀世珍宝”,是第一次在地球上出土保存两千年仍旧完好的“湿尸”。然而更可贵的是马王堆出土的载有13万多文字的简牍帛书,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天文、医学、军事等方面,不愧是两千年前的地下图书馆,“是中国人在汉代之前丰富的精神世界的一次集中展示”。

“当它们再次现世,不仅捎来了散佚已久的远古音讯,还把一种传说中的古老思想,第一次真切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这些简牍帛书有文字、图画、地图,还有典籍。它们不仅保留了那时已有的思想成果,而且还记载着两千年前中国西汉一个高级贵族家庭由生到死的世俗生活面貌,反映出西汉初年中国人的生活观和生死观,甚至艺术观、审美观、价值观、礼仪观……为我们备份了那时贵族阶层的精神图册,能够满足和打开我们对历史和家国的无限想象和思考空间。

总而言之,纪录片能够让我们比到展览现场看得更清楚、更全面、更深入、更富有想象和思考的空间,何妨在现代光影的呈现中,与古老“马王堆”多见一面,以便在多元立体、对话交织的叙述语言中,再一次实现历史、现实和想象的三重奏、经受一次真善美的洗礼和熏陶。

推开时光之门,品味西汉人间烟火

文|朱敏

透过纪录片《马王堆·岁月不朽》,观众仿若享用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盛宴,沉浸于古今对望的隽永浪漫。

此片由纪录片《中国》的原班人马精心打造,深入探讨了辛追夫人的生活与性格、历史上的长沙国、轪侯一家的世俗生活、马王堆的丝绸世界、帛书中的黄老思想、文物的新生与不朽等诸多话题。

与传统的考古发现式纪录片范式不同,本片以湖南博物院为叙事空间,遵循由点及面、由浅入深的叙事逻辑,勾勒出西汉朝代的清晰轮廓。借助时空交错与虚实结合的巧妙手法,引领观众搭乘电梯上上下下,仿佛穿越时空壁垒,踏入宏大的中华文明长河。

除了专业讲解员的精彩讲解和专家学者的深刻解读,片中采用多视角叙事方式,融入普通参观者的视角与感受。通过他们的反应和思考,让观众更为贴近历史,深切感受到历史与现实的紧密联系。

在这部纪录片中,科技唤醒了沉睡的文物,不仅在视觉上更加生动可感,也为观众提供了更多了解历史文化的途径。

借助尖端的CG特效,《马王堆·岁月不朽》真实再现了四层棺木层层打开的震撼瞬间,让人屏气凝神,犹如亲临考古现场。每层棺木上的纹路、雕刻都清晰可见,甚至连色彩的细微变化都精准呈现。

辛追家族宴饮的盛况,也在特效加持下生动还原。人物的神态动作,宴会上的各种器具,传递出西汉的生活风貌与美学追求。

三维重建等技术的运用,提供了全新的互动体验。观众可即时扫码查看文物的3D版本,从各个角度观察文物细节。还能从文物中提取元素进行二次创作,在现代软件辅助下赋予文物新的生命和意义,既激发了观众的创造力,也让历史文化焕发崭新面貌。

纪录片制作过程运用了高清影像技术,许多珍贵文物在镜头下清晰地呈现在观众眼前,甚至比看到真的还“真”,视觉冲击力强烈。那些历经岁月侵蚀的文物,通过高清影像技术最大程度地还原了本来的色彩、纹理和形态,让观众更好地欣赏文物之美。

科技还支撑了多感知通道,让文物更贴近观众。“瑟”与“筑”等乐器文物演奏出的声音,能通过科技手段让观众感受到。这种沉浸式的文化体验,美妙至极。

三千多件文物,两千多年尘封,一个贵族之家的日常。从文物到人物,从国度到王朝,纪录片全面展现了西汉初年的社会风貌,一个家族的生老病死、烟火日常,一个阶层的岁寒日暖、世俗人情。

食、饮、妆、侍、玩,器物勾连起西汉的寻常一日,文明在器物里生长蔓延。一件件承载着生之欢愉、死之安然的器物,以形象的方式完成了对历史的另一种书写,让沉默的历史绽放绚丽之姿。

纪录片展示了古人品类繁多的羹类菜品,一日两餐的用餐习惯,还有“君幸食”“君幸酒”所传达出的朴素生活哲学;再现了西汉人吹奏弹唱的场景,展现出丰富多彩且充满温情的生活画卷。

“薄如蝉翼,轻若烟云”的素纱单衣,辐射出令人赞叹的锦绣世界,让观众感知两千年前的制作工艺与审美;简帛中“黄老之学”思潮的智慧与思考,也用特效具象化呈现了出来。

西汉贵族追求“乐生”“养生”和“永生”。纪录片通过对镇馆之宝T形帛画“非衣”和辛追夫人四重棺的解读,探讨了西汉人的生死观。T形帛画的四重空间,与四重棺的寓意相呼应,不但让观众更了解西汉人的思想和文化,也引发对生命与死亡的深刻思考。

这部纪录片,不局限于“从文物说文物”,而是在讲述人间故事,品味生活百味,触摸时代脉络。热闹非凡的长沙街头,与两千年前的汉代生活图景交叠,流淌着历史的韵味与现代的活力。

THE END
1.漫游开福⑧丨逛博物馆才是“正经事”澎湃号·政务澎湃新闻那一定是这里的博物馆 今天 漫游开福就带你走进湖南博物院 一起穿越时间的长河 感受历史的传奇 提到湖南博物院,就不得不提到“马王堆”。上世纪70年代发掘的马王堆汉墓,记录了西汉长沙国丞相利苍家的生活。这里共出土了超过3000件珍贵文物,从雕刻细腻的漆器到轻若纱雾的丝织品,从汤药详尽的食谱到集星辰于一身的简帛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594064
2.馆才是“正经事”文物博物院镇馆之宝马王堆汉墓那一定是这里的博物馆 今天 漫游开福就带你走进湖南博物院 一起穿越时间的长河 感受历史的传奇 提到湖南博物院,就不得不提到“马王堆”。上世纪70年代发掘的马王堆汉墓,记录了西汉长沙国丞相利苍家的生活。这里共出土了超过3000件珍贵文物,从雕刻细腻的漆器到轻若纱雾的丝织品,从汤药详尽的食谱到集星辰于一身的简帛https://www.163.com/dy/article/JJ2LEGOL0553TFBF.html
3.来自两千多年前的国宝级文物,只有48g?这是大家和马王堆汉墓的第一次相遇。 经过勘查,1972年1月,湖南省博物馆正式开始马王堆汉墓的发掘工作,一场轰动世界的考古发现就此拉开序幕。 长达两年的挖掘中,3000多件精美绝伦的珍贵文物陆续从三座墓葬出土,来自西汉长沙国丞相、第一代轪侯利苍一家人的鲜活生活碎片也呈现在大家面前:大量工艺繁复的漆器、织精绣http://ytzy.sdcourt.gov.cn/zbhtfy/376402/376368/26113308/index.html
4.湖南省博物馆(院)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被盗案1983年10月,湖南省博物馆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被盗案,作者曾参与案件的侦破工作,本文将从个人的角度,对此案侦破过程及中间出现的插曲、故事和细节进行叙述,以飨美友。 图为部分被盗文物 1983年10月23日清早,湖南省博物馆值班员是女讲解员小国,当她打开陈列大厅的门锁,推开那扇玻璃大门时,习惯性望了一眼展厅内。这一https://www.meipian.cn/57eppdyv
5.湖南博物馆如今,作为湖南省十大文化地标之一,湖南博物馆收藏文物、文物收藏、陈列展览、学术研究、文化交流、教育服务等于一,以保护文化遗产为基础,主要体现湖南地域“湖湘文明”和历史进程,现存馆藏文物共计18万余件,尤其是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文物、商周青铜器、楚文物、历代陶瓷等,并利用现代展示艺术进行创作“长沙马王堆汉墓展览”https://www.qwbaike.cn/doc-view-8207.html
6.湖南省博物馆和马王堆汉墓是不是一个地方?长沙 国丞相、轪侯利苍的家族墓地。但是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文物会放在湖南省博物馆展览。马王堆汉墓从最早https://www.mafengwo.cn/wenda/detail-16344257.html
7.湖南博物院湖南博物院原名湖南省博物馆,是集文物征集、收藏、研究、展示、教育、服务于一体的湖南大型的历史艺术类博物馆,2022年7月30日正式更名为湖南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馆占地面积4.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9.1万平方米,现有馆藏文物18万余件,尤以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商周青铜器、楚文物、历代陶瓷、书画和近现代文物等较具特https://www.maigoo.com/citiao/59628.html
8.长沙湖南省博物馆马王堆展厅游玩攻略湖南省博物馆热情认真全面的介绍了湖南的历史文化和出土的文物。逛累了还可以到四层品尝文创咖啡和各种文创美食,超好吃 6+ 见花花 领域达人 5分 超棒 我记得多年前去省博物馆时,是可以近距离看到辛追夫人及许多珍贵出土文物的,新博物馆建成后,客流如织,然后加上高科技保护,我在博物馆转了好久,好像都没机会高清看望辛追https://gs.ctrip.com/html5/you/sight/changsha148/2030281.html
9.湖南省博物馆——马王堆汉墓湖南省博物馆,是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湖南省最大的历史艺术类博物馆,集文物征集、收藏、研究、展示、教育、服务于一身。自建馆以来,经半个多世纪的建设与发展,已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博物馆之一,并跻身国际先进博物馆行列。 湘博常设展览,包括“马王堆汉墓陈列”“湖南人”两个基本陈列,以及青铜、陶瓷等艺术品专题https://m.douban.com/note/800188799
10.湖南省博物馆看了马王堆汉墓发掘的湖南省博物馆 看了马王堆汉墓发掘的纪录片对这位辛追夫人充满了好奇 皿方罍 ?罍 是流行于我国商代晚期至春秋中期礼器中的大型盛酒器。皿方罍器盖铸有“皿而全作父己尊彝”八字铭文,雄浑庄重,雕刻精美,富丽堂皇反映了中国青铜器铸造鼎盛时期的高超技艺和摄人心魄的气势,堪称“方罍之王”。 九子奁?在海https://m.dianping.com/review/919984490
11.“小屯矿”旅游贴之湖南省博物馆马王堆!!河北湖南省博物馆(主要是马王堆出土文物和幸追老人)。后有“中国第一湿尸” 快看,一辆三轴越野车。汗啊!!! 当时出土的木炭等物品。 人民日报报道了马王堆的发现---震惊了世界。 马王堆古墓的剖面图。 一、二、三号古墓的位置关系。一号墓主就是幸追老人了。 幸追老人的日常梳理用具。 后人还原幸追老人。 三号https://club.m.autohome.com.cn/bbs/thread-a-100010-10412648-1.html
12.马王堆汉墓漆器研究简述全部藏品湖南博物馆.PDF马王堆汉墓漆器研究简述-全部藏品-湖南博物馆.PDF,马王堆汉墓漆器研究简述 A Brief Overview of Researches on Mawangdui Lacquer Objects 湖南省博物馆 陈建明 Chen Jianming, Hunan Museum 内容提要:漆器是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的大宗,因其数量多、品类全、保存完整且 工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8/0412/161145822.shtm
13.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每日环球展览君奉观去过的博物馆里 免费讲解质量最高的! 讲解器也有很多用心有趣的互动体验 非常好! kiwi虽然马王堆是必看,但每次去湖南省博都觉得体验极差。如果实在做不到分流,不如收票,马王堆展区收票是合理的,其他可以不要。还有每次都要听到工作人员大喊不准拍辛追,也实在是没有必要,网上高清图一堆,怕吓到小孩可以https://art.icity.ly/events/b5q4jy9
14.湖南省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位于湖南长沙,占地5万多平方米,是湖南省最大的历史文化博物馆。初建于1951年3月,1956年7月正式建馆,1974年7月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陈列馆建成开放。湖南省博物馆内收藏了为数不少的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载有政治、经济、哲学、历史、天文、地理、医学等等内容的帛书。湖南出土的众多青铜器也在馆内陈https://www.cnkeywords.net/vocabulary/toVocabulary/4b4fde0f19e111e7a7ac4ccc6a5d5f99/vocabular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