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考古博物馆2024年7月文物上新赏析

时代:新石器时代陶寺文化(约公元前2300~公元前1900年)

出土地点:山西襄汾陶寺遗址

现藏地:中国考古博物馆

简介:陶寺早期贵族墓葬出土了一定数量的玉石钺,这些玉石钺类型多样,形制特征颇具特色,是史前时期难得的玉器种类。出土的玉石钺凸显了军权与王权,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礼制的初步形成。这件玉钺出土于陶寺遗址3196号墓,呈褐色深浅相间,表面抛光,半透明。中间大孔周边有刻划圆圈纹和三组放射线条。刃部稍见使用痕迹。

简介:玉钺是新石器时代和夏商周时期独有的玉礼器,也是集军事统治权、战争指挥权、王权于一身的礼仪玉器。玉钺作为重要场合中显示权威的用具,以保持统治者的崇高尊严。这件玉钺出土于陶寺遗址3153号墓,呈淡绿间青色,抛光。另有四个散孔,均单面钻。一侧及刃部各有一个“异位”小穿孔,表明该钺可能由齐家文化大片联璜璧组件的玉璜残段改制而成。

三联玉璧

简介:多璜联璧是两节以上的多节璜形玉片通过其两端系孔联缀而形成的玉璧。一般由2~5节璜对合组成,故夏鼐先生称之为“复合璧”。又称“联环形玉器”“玉围圈”。这件三联玉璧出土于陶寺遗址3021号墓,套置在男性墓主右肱骨近肘部,由三节璜对成,内两节较大,每节占近半周,另一节较小。颜色为绿、褐相间,半透明,表面抛光。除一节璜有一端钻出两孔,其余皆一孔,均单面钻成。两节大璜原是由一片较厚的璜剖成,表面对应部位各有一道直线切割痕迹。从整体说,中孔近圆形,外周作不规则椭圆形。

简介:多璜联璧主要发现于陶寺文化、齐家文化以及石峁一类遗存中,同时期的其他考古学文化中罕见,可能是一种新的用玉习俗或装饰风尚。这件三联玉璧出土于陶寺遗址2011号墓,套置在男性墓主右肱骨上,原由两节璜对成,但其中一节断裂后又经钻孔缀合。呈豆绿色,半透明体,表面抛光。每节两端单面钻出一孔或二孔,又见个别残孔和未穿透的钻点。中孔及外周均近似圆形。

铜鼎

时代:西周(约公元前1046~公元前770年)

出土地点:陕西长安张家坡西周墓地

简介:铜鼎出现于二里头文化时期,仿自新石器时代的陶鼎,多圆形,三足两耳,也有长方形四足者,器身、耳、足等部位常见有饕餮纹等精美的纹饰,具有烹煮、宴享、祭祀等多种用途,商周时期盛行,并逐渐转化成为一种重要的青铜礼器。西周时代形成列鼎制度,在数量上与簋配合,标明等级。

这件铜鼎器口为规整的圆形。垂鼓腹,腹身较浅,腹最大径在器身下部,三足细短,作柱状。腹上部饰有一周纹饰,纹饰以云雷纹和列旗纹为地,以夔纹为主题。夔纹直身卷尾,两夔相对合成一组,组成一个兽面,这样的纹饰共有三组。器底有三角形铸缝,铸缝内又有三叉状的加强筋。器底烟炱浓重,为实用器皿。

铜簋

简介:簋作为商周时期盛食器,多为陶质和铜质。一般形制为侈口、圆腹、圈足,铜簋器身等部位常见有精美的纹饰。始见于商代早期,多无耳或双耳,商代中晚期以后铜簋数量增多,西周时期出现了方座簋、带盖簋、三足簋等多种形式,成为列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件铜簋为侈口,卷沿,收颈,圆腹,腹最大径在器身下部,倾垂之势明显。平底。圈足较高,下裙外侈。上腹两侧有附耳,耳体扁平,耳孔长方形。全器无纹。器体由口到圈足自上而下有四道垂直的铸缝,它们恰好将器体分为四等分。由此可知铸造此簋器身使用了四块外范。另外在耳根部有一道横向的铸缝,可知耳部是单独使用了型范的。

石狮子(一对)

时代:元(公元1271~1368年)

出土地点:北京元大都遗址

简介:狮子在古代写为“师子”,狮子形象的描述在《汉书·西域传》中有记载:“师子似虎,正黄有髯耏,尾端茸毛大如斗。”中国古代狮子造型主要出现在宫廷建筑、佛窟、塔寺、墓葬以及各种工艺美术作品中,建筑物中的石狮雕塑是其主要艺术表现方式。随着历代石狮造型艺术的演变,到了元代,石狮的形象威猛霸气,更加写实且世俗化,让我们感受到了古人的智慧与工艺技术的发展,石狮子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五先堂文市榷酤》

(明)袁子让撰,明万历刻本

简介:该书为明朝万历年间学者袁子让所著政论文集,共四卷一〇八篇。“五先堂”为袁氏书斋名。“文市”乃将学问比作市场,“榷酤”系指酒类专卖,自谓探古索真,独见可居;内容讲述了封建社会君臣之道、治国之术,主张尊法重势、崇正祛邪,是研究明代社会政治、制度与思想的宝贵史料。

THE END
1.中国珍藏文物,让你一次看个爽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世界上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是中华文物收藏量最丰富的博物馆之一,整体规模在世界博物馆中位居前列。2012年游客接待量达到537万人次,2013年达到745万人次(当年全球第三),是全世界最受游客欢迎的博物馆之一。下面我们一起来鉴赏这些珍稀藏品:孝端皇后凤冠 万历皇帝定陵出土,禁止出境展文物,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7756116074285405&wfr=spider&for=pc
2.中国十一大国宝文物件件都是无价之宝中原融媒华夏上下五千年,中华大地孕育出丰富的智慧结晶,先人们留下了无数珍宝文物,而这十一件不仅工艺精湛、珍若拱璧,其颜值更可谓精绝艳艳,美至毫巅,独步古今。 第一 红山文化:C形玉龙——中华第一龙 C形玉龙 /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中国是龙的国度,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龙,是中国古代人们心目中的神。因此,红山文https://zyrm.zyjjw.cn/minsheng/202411/111740.html
3.中国文艺网1969年10月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1983年10月,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1986年定为国宝级文物,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为甘肃省博物馆镇馆之宝。马高34.5厘米、长44.5厘米、宽10厘米、重7.15公斤。其铸造工艺为范铸马身,然后再与马尾、马腿、蹄下飞鸟等部件分别铸合制作而成,铜腿内夹有铁芯以增强http://www.cflac.org.cn/syhdx/202405/t20240518_1320309.html
4.《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研究丛书·青铜器卷(西周)》内容简介: 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中国古代青铜器最重要的藏馆之一,朱凤瀚先生主编的《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研究丛书·青铜器卷》是中国国家博物馆首次大规模地系统地对馆藏青铜器整理著录、深入研究,分为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五个分册,全面展示了国博所藏之国之重器。 https://www.chnmuseum.cn/yj/xscg/xszz/202010/t20201027_247929_wap.shtml
5.会议第四届古代玉器青年学术论坛纪要南京博物院3、北村遗址出土玉器简介 发言人:姬翔(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姬翔简要介绍了杭州市北村遗址考古出土的玉器概况,共清理良渚时期墓葬141座,其中北村北91座,北村南50座。南部台地下墓葬整体等级较低,随葬品一般只有1-3件陶器。北村南东部墓葬等级较高,与台地下的低等级墓地明显分开,显示出了明确的等级分化。其中M106是https://www.njmuseum.com/zh/newsDetails?id=357539
6.头条文章中国国家博物馆召开党史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 建党百年特展在首都博物馆拉开帷幕 首博简介: 首都博物馆于1953年开始筹备,1981年正式对外开放,原馆址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京孔庙。作为北京市“十五”期间重点文化建设工程,首都博物馆新馆建设项目的立项申请,于1999年得到北京市委、市政府批准,2001年经国家发改委报https://card.weibo.com/article/m/show/id/2309404699367423738529
7.中国文物常识/不鄙文丛(豆瓣)内容简介· ··· 沈从文先生所做关于中国文物的研究,虽然是根据工作需求和工作内容,或论及其来源,或深究其工艺,或拓展其发展及应用,或针对某一案例进行分析讲述等,但他并非像一般文物研究者那样行文平铺直叙,逻辑生硬刻板,以固定套路研究文物,而是以文学家的姿态去梳理文物相关的常识,从欣赏文物的角度,论述各种文物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7133433/
8.扬州博物馆扬州博物馆、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简称“双博馆”)位于扬州市风光迷人的明月湖西侧,整体建筑造型独特,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建筑与环境交融合一的设计理念。双博馆建筑面积25000㎡,展区面积10000㎡,馆藏文物14万余件,馆内共设有8个展厅,全面展示扬州地方历史https://www.yzmuseu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