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博物馆是全国较大的综合性博物馆,集合了各地的文化精髓。这里有许多珍贵的展品,如陕西的兵马俑、四川的三星堆面具、圆明园的兽首等,参观时就像翻阅一本活的教科书,是科普、教育的好地方。
博物馆分为五层,共有四十八个展厅,展厅面积非常大,而且展品数量也很多。整个国博细细看下来至少需要一天,不仅是一场长知识的头脑风暴,单是一路走下来也是件很考验体力的事儿。
进入博物馆后,直奔地下一层的《古代中国》展厅,这里的展品按照远古到明清时期的顺序排列,像一部中国通史。参观时记得从展厅北侧序厅的入口进入,这样可以从远古时期开始顺序浏览,不然就该从明清往回“穿越”了。
在这里即使你对文物不太了解,也一定能看到许多似曾相识的文物,比如:人面鱼纹彩陶盆、仰韶鹰形陶鼎、红山文化玉龙、击鼓说唱陶俑、商周四羊方尊、西汉兵马俑彩俑、成化斗彩罐、明万历太后凤冠等,精美程度堪称中华文明的精华,非常养眼。
从《古代中国》出来,乘电梯来到位于三楼中央大厅的《中国古代青铜艺术》展厅,青铜展的鼎也是博物馆的看点之一,尤其是司母戊鼎、圆鼎子龙鼎、以及内壁有近三百字的大盂鼎,浑厚而精湛,我国青铜时代
都集中在这里了。
听完讲解,你可以自己随意在展厅内逛逛,或者看看此时感兴趣的临时展览。如果有小朋友一起来,可以试一试教育体验区的活动,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形式让历史生动起来,对小朋友是很好的启蒙。
博物馆一层有茶室和咖啡厅,可以在此喝点东西小憩一下,也有小店能买到一些三明治之类的简餐。
参观完国家博物馆后,可以继续在天安门广场看
、
等景点。如果是下午结束游玩,还能在天安门广场上等待降旗仪式,晚上去
逛逛,吃
烤鸭。
此景点周边还有一些地方也值得一去,比如:
国家博物馆数字展厅主要有地下一层展厅、剧场与学术报告厅层、一层展厅、二层展厅和三层展厅。一层展厅包括古代中国展厅、公共服务区、演播室、剧院和学术报告厅,主要展出“古代中国”基本陈列。数字展厅越来越受欢迎,数字展厅弥补了传统展馆的弊端,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
中国国家博物馆位于东城区,具体地址在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东侧,东长安街南侧,与人民大会堂东西相对称,是历史与艺术并重,集收藏、展览、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国博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国博是世界上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是中华文物收藏量最丰富的博物馆之一。
陈列以王朝更替为脉络,以珍贵文物为核心,展现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发展特点,展示各族人民共同缔造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陈列分为远古时期、夏商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五代时期、辽宋夏金元时期、明清时期八个部分。2019年4月10日重装开馆。国博同时还宣布了4月11日将在国博举办的三场活动--“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的功能与使命”全球博物馆馆长论坛、“殊方共享--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文物精品展”、《海外藏中国古代文物精粹·英国大英博物馆卷》新书首发式。
需要安检,预约观众由国家博物馆北门西侧入口凭有效证件核录后,通过安检入馆参观。在国家博物馆中,有一些珍贵文物是裸展,享受了无障碍参观的权利,就必须履行严格安检的义务,不然文物受损的风险会大大上升。
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众志成城——抗疫主题美术作品展”,在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展。本次展览共展出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创作的美术作品近200件(套),艺术形式涵盖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画、宣传画、连环画、雕塑、书法、篆刻及工艺美术作品等。我市美术家吴泓漪油画作品《紧急驰援》入展。
2018年2月6日,“匠心传承——徐竹初、徐强父子木偶艺术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展览展出326件(组)徐竹初、徐强创作的木偶艺术作品,全面系统地展现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漳州木偶头雕刻”的艺术神韵与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