蔺占献—河北省陶瓷艺术大师–河北省陶瓷玻璃行业协会

蔺占献,男,1951年生,河北唐县人,大学文化。现为河北省一级陶瓷艺术大师,高级工程师,河北省一级工艺美术大师,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从事定窑原料、釉料工程及色釉装饰工艺研究近40年,曾获中国陶瓷名窑恢复与发展特殊贡献奖,是中国定瓷复兴时期承前启后的创始人之一。作品被国家博物馆等权威机构收藏,在《陶瓷科学与艺术》等国家级专业刊物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获奖情况:2008年,作品《定窑豹皮釉盏》荣获“第六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暨古典家具、收藏品博览会”“中艺杯”优秀作品评比金奖;2008年,作品《定窑红天月釉盏》荣获“上海首届中国工艺美术暨古典、红木家具、收藏品博览会”“中艺杯”优秀作品评比金奖;2009年,作品《定窑红釉盘》荣获“第七届全国工艺品、旅游品、礼品博览会”“中艺杯”优秀作品评比金奖;2009年,作品《定窑黑定罐》荣获“天工艺苑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2012年,作品《定窑黑釉圆腹瓶》荣获2012“儒仕儒家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2012年,作品《定窑菊花釉斗立盏》在第十四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上荣获中国工艺美术金奖;2014年,《定窑兔毫盏》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杰出手工艺品徽章。

著作与论文:

1、1997年论文《定窑坯釉的研究与仿制》发表于《文物春秋》

2、2008.07论文《定瓷原材料的开发与利用》发表于《大众科技报》

3、2008.12论文《定瓷原材料的开发、加工与利用》发表于《2008年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成果选集》

4、2009.01论文《定窑釉料研究》发表于《陶瓷科学与艺术》

5、2009.03论文《定瓷原料高岭土的选择及配方试验》发表于《陶瓷科学与艺术》

媒体报道:《陶瓷科学与艺术》2013年7月第七期总第451期《陈文增、蔺占献分别被授予“有突出贡献的陶瓷科技工作者”、“杰出企业家”称号》把原料变成艺术之美-访河北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蔺占献《中国航班理财与文化》2014年1期藏壑胸中临皓月运筹足下任天涯-记定窑研究专家、高级工程师蔺占献《河北工人报》2014年6月6日今日4版第7151期《陶瓷科学与艺术》2015年第1期蔺占献作品获“世界杰出手工艺品徽章”

1975年参加工作,曾任保定地区工艺美术定瓷厂车间主任、厂长,曲阳县工艺美术定瓷厂厂长,河北省工艺美术定瓷厂副厂长。从事原料、釉料工程研究近40年,在定窑工艺、釉色诸方面做出突出贡献。定窑恢复初期上百次到古定窑遗址找标本、编年、检点分期,最后找到其共性。十数次亲自跑唐山,根据化验分析结果,再去灵山、涧磁一带找料场、原料,经过烧制再进行化验分析、使原料配方的最终结果同于古定瓷瓷片标本,对定瓷向传统工艺转轨提供了良好的泥料和釉料。研究成果曾获国家科委、国家知识产权局金奖,成为中国定瓷复兴时期承前启后的创始人之—。2006年被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中国古陶瓷学会授予“中国陶瓷名窑恢复与发展特殊贡献奖”。作品多次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等国家级大奖。多件作品被国家博物馆、中国工艺美术馆、英国珍宝博物馆等国内外权威机构收藏。

一边实践,一边撰写工艺理论。论文《定窑坯釉研究》、《定窑原材料的开发加工与利用》等发表于《文物春秋》、《陶瓷科学与艺术》等国家级专业刊物。

课徒授艺,培养了大批定窑技术人才,目前已有多人成为定窑生产工艺、工程方面的中坚力量,为定窑的长足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定窑工程、工艺技术的传承做出突出贡献。其业迹先后被中央电视台、河北电视台及各大报刊、杂志采访报道。

创意与工艺:作品釉面润泽,釉在高温流动时,在碗的内外壁形成层层纹理,如盛开的菊花,至碗底釉厚处,出现多片铁红结晶,深沉红润的色泽映衬出深秋烂漫的情结,此属窑变,可谓鬼斧神工、妙道自然。

创意与工艺:宋代五大名窑定窑之黑定尤为名贵。本作品造型为圆腹直口,尤其全选当地自然材料配施黑定釉色,其釉色黑如点漆,而均匀细小的汽泡又充于其间,使作品更加高雅、朴实、自然、大气。

创意与工艺:定窑原料,拉坯成型,手工施釉。作品高温烧成,釉面层层纹理,碗底釉原处出现多片结晶,此属窑变,深沉红润的色泽映衬出深秋烂漫的情结,如盛开的菊花,可谓鬼斧神工,妙道自然。

创意与工艺:黑釉瓜棱罐采定窑原址之釉土挂釉而成。黑定的稳重、高贵以及重量的质感是其最鲜明的特征。圆满的白胎,黑釉罐体,再赋予水晶般瓜棱,其似垂似挂,更显得温文尔雅。

创意与工艺:定窑红定为窑变所得,红定之遗存少之又少,而大件红定瓶绝无仅有。本作品造型挺拔秀丽不失定窑娟秀之美,红定釉色通然一体,进而彰显阳刚之气。二者合一充分体现了典雅大方的艺术风范。

创意与工艺:定窑黑釉柱瓶其造型为柱形,小底,撇口,施定窑黑釉,彰显其大气恢弘之势,象征刚直、坚毅,擎天柱一般威严、庄重。本作品采用古定窑遗址天然之釉土挂釉,在其白胎黑釉之间釉色晶体若隐若现,均匀釉泡留下了无数的点点繁星。使作品更具层次感,更增加了作品的自然之美。

创意与工艺:采用拉坯成型,施定窑特制红釉。造型取广口、阔底,线形简洁,整体造型稳重大方,釉色沉稳温润,两相辉映,相得益彰。

THE END
1.宋代五大名窑科学技术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国科学技术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作者:陈美东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年:1992 中国科学技术史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1991 作者:冯玉钦 ISBN:7502318267 出版社: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出版年:1993 中国科学技术史学术讨论会论文集·1991 作者:冯玉钦 出版社: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出版年:1993 玻璃科学技术前https://www.las.ac.cn/front/book/detail?id=732977b6c7926643db305f8e7ff481a2
2.五大名窑论文文献五大名窑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191篇,主要集中在工艺美术、体育、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1篇、专利文献147942篇;相关期刊102种,包括南方文物、文史知识、茶博览等; 五大名窑的相关文献由175位作者贡献,包括陈润民、王健华、冯先铭等。 https://www.zhangqiaokeyan.com/subject/37612.html
3.宋朝五大名窑瓷器领域本体构建及应用研究本论文共分为六大部分。第一部分提出将领域本体应用于宋朝五大名窑瓷器领域,分析了本文的研究背景、本体技术以及文物保护方面的现状和可行性;第二部分主要围绕应用的基本规则和技术展开,涵盖了本体的理论基础、构建准则与方法等内容;第三部分介绍了宋瓷本体构建的前提基础,主要包括宋代五大名窑的概况、宋瓷信息语料库的https://wap.cnki.net/lunwen-1023429461.nh.html
4.寻找失落的文明系列活动之二:宋窑“宋代五大名窑”的是与非 主讲人:李刚(浙江省博物馆 副馆长) 主持人:曹锦炎(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 常务副院长) 时间:2013年12月9日(周一)19:00——21:00 地点:紫金港图书馆基础馆三楼信息共享空间文化空间 李刚,毕业于南开大学博物馆专业。现任浙江省博物馆副馆长、研究员,浙江大学文博系兼职教授。曾任上虞https://libweb.zju.edu.cn/2013/1205/c39478a1673410/page.psp
5.宋代陶瓷的审美取向及美学特征的研究宋代陶瓷的审美取向和美学特征是文章的主要研究内容,在对宋代陶瓷的审美取向的研究中,提出了封建思想、政治文化、宗教理学、生活方式、制陶工艺等因素对其特殊审美观产生的影响,指出其特殊的审美意蕴。在对宋代陶瓷美学特征的研究中,从造型规律、装饰规律两大方面着手,并且结合宋代五大名窑各自美学特征的分析和总结,对https://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709-1013020004.htm
6.《故宫博物院八十五华诞宋代官窑及官窑制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宋代官窑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由朝廷设立的专门烧造宫廷用瓷的御窑之一,自明代晚期以来备受文人推崇,并被列在宋代“五大名窑”范畴。此论文集收录了为庆祝故宫博物院八十五周年华诞召开的“宋代官窑及官窑制度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来自中国大陆、台湾及日本、韩国、英国专家的论文42篇。 https://www.dpm.org.cn/journal_detail/113498
7.毕业论文宋代是‘一洗绮罗香泽之态, 摆脱绸缪婉转之度’, 从美学的角度看, 它的艺术格调是高雅的。”这种艺术风格和审美取向在宋瓷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尤其是宋代五大名窑, 不仅器型端庄秀丽, 质朴典雅, 而且均以釉色取胜, 极少见有纹饰, 如汝窑的葱绿, 官窑的天青, 钧窑的天蓝、月白及灿若晚霞的窑变花釉等, 寻觅天https://www.99xueshu.com/w/filewm9ht22u.html
8.论文宋瓷名窑浅谈在宋代名窑迭出,有享誉世界的五大名窑:官、哥、汝、定、钧。五大名窑代表了宋代瓷器在工艺技术和烧造技术上的成就,所产瓷器是宋瓷中的精品。 官窑,是专为宫廷烧造的瓷器,制作工艺精良,工艺水平高,所烧造的瓷器精美考究,专为宫廷所用,民间是被禁止仿制的。宋官窑的窑址分北宋与南宋,北宋的官窑在今河南开封,南宋https://wenku.baidu.com/view/8d318ac15fbfc77da269b1e3.html
9.茶具发展史论文(精选8篇)在宋代,作为当时五大名窑之一的浙江龙泉哥窑生产的青瓷茶具,已达到鼎盛时期,远销各地。在明代,青瓷茶具更以其质地细腻,造型端庄,釉色青莹,纹样雅丽而蜚声中外。宋代饮茶,盛行茶盏,使用盏托也更为普遍。茶盏又称茶盅,实际上是一种小型茶碗,它有利发挥和保持茶叶的香气滋味,这一点很符合科学道理。茶杯过大,不仅https://www.360wenmi.com/f/file09ult9g6.html
10.美术的论文(通用9篇)两宋时期,由于城市化出现和市民阶级逐渐壮大,使得市民生活需求和商品经济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繁荣景象。因此,宋代工艺美术也呈现出欣欣向荣朝气蓬勃新气象。这一时期主要介绍是宋代五大名窑:汝、官、哥、均、定。 1、汝窑,宋五大名窑之一,窑址今河南宝丰清凉寺内。由于,临汝在宋代隶属汝州,因此得名汝窑。汝窑以烧造https://www.ruiwen.com/word/meishudelunwen.html
11.张义相关论文载《上海古陶瓷科学技术国际讨论会》论文集、《宋代五大名窑科学技术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国古陶瓷研究》论文集等会议论文及《中国陶瓷》、《硅酸盐通报》等中文核心,《中国炉钧艺术》主编,《中国钧瓷收藏与鉴赏》副主编,作品多次获国内奖项并多被国际友人收藏家收藏。http://gongmeix.com/home/zjzk/info/id/53/catId/45.html
12.关于龙泉青瓷论文范文资料与龙泉青瓷有关论文参考文献龙泉青瓷传统上分“哥窑”和“弟窑”.这来自明人记载:“宋处州龙泉县人章氏兄弟均善治瓷器.章生二所陶名章龙泉,又名弟窑.章生一之哥窑其兄也.”是否真有兄弟二人,已无可考.但这使龙泉窑形成两种不同的烧制方法.在南宋中晚期出现了一类黑胎开片瓷器,即所谓哥窑瓷,和著名的官、汝、定、钧并称为宋代五大名窑,http://chinachinarussiabelarus43www.anydaily.com/benkelunwen/132879.html
13.雨过天晴云破处——浅析宋徽宗的美学思想对汝窑的影响汝瓷,是我国五大名窑之一汝窑烧造瓷器的统称。汝瓷不求纹样装饰,釉色以素雅、沉静为美,体现出宋代上流社会用瓷推崇理性美的特色。宋代的文学一直以平淡作为审美要求的最高理想,平淡是要求作到平易而隽永、淡泊而含蓄。“雨过天晴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宋徽宗赵佶用此诗描述汝瓷的颜色。由于受到徽宗美学思想影响,https://www.qianzhuwenhua.com/news/artnews/2022-06-24/2852.html
14.你知道这些禁忌吗?论文文献免费下载【出处】 : 新农业 【发表日期】 : 2004年02期 【关键词】 : 东南亚诸国恢复原状姿式头被令人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下载此文赞助VIP 声明: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https://www.soolun.com/periodical/de4b860e6d842c96d2086d181ceff1e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