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千年的历史绵延|故宫博物院馆藏陶瓷35万件精彩一览!

故宫博物院是中国最大的古代艺术品宝库,在近百万件藏品中,陶瓷器占约三十五万件。另外,还收藏有数千件实物资料和自1949年以来故宫博物院研究人员从全国各地150多个重要窑口采集的3万多片瓷片标本。

1.新石器时期

新石器时代磁山文化红陶盂高15.3cm,口径15.3cm,底径11.3cm

磁山文化因最初于1972年发现于河北省武安县磁山村而得名。据科学测试,其年代约为公元前6000—前5600年,属于华北地区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遗存。盂是一种盛汤浆或饭食的器皿,红陶夹砂能够提高陶器的耐热程度,因此这件红陶盂可能是一件炊器。

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红陶鬶高39cm,口径12cm,足距14cm

这种器形最早出现在山东地区,山东位于东方,那个时候是少昊和太昊的部落,他们以鸟为图腾,所以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会出现鬶这样形状的器物了。

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彩陶漩涡菱形几何纹双系壶高37.7cm,口径13.8cm,底径14cm

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彩陶几何纹盆高16.4cm,口径37.4cm

新石器时代黑陶高柄杯口径7cm,足径6cm,高15cm

2.夏商、西周时期

西夏灵武窑黑釉剔花瓶高38cm,口径5cm,足径10cm

西夏地区的瓷器烧造深受磁州窑系瓷窑的影响,釉色有白釉、青釉、褐釉、黑釉、茶叶末釉等,装饰风格亦有些相近,有白釉剔花、白釉划花、黑釉剔花、白釉点褐彩等品种。装饰多以花卉纹为主,造型硬朗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商白陶刻几何纹瓿高20cm,口径18.6cm,足径15cm

白陶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已出现。至商代,由于烧成温度提高,原料的淘洗亦较精细,致使白陶质地更加洁白细腻。

商白陶刻饕餮纹双系壶高22cm,口径9.2cm,足径9.2cm

西周原始瓷青釉划花双系罐高13.1cm,口径8.4cm,底径8.3cm

原始青瓷出现于约3000年前的商代,历经西周、春秋、战国、汉代,它是从陶向瓷过渡时期的产物,系从印纹硬陶发展而来。西周时原始青瓷的制作工艺有所提高,出土范围更加广阔。江南地区原始青瓷的出土量及器形比北方黄河流域多且丰富。西周时,釉已成为瓷器的必要组成部分,不仅起隔水、利于清洁的作用,而且有装饰器物使之美观的功能。釉是一种玻璃体,由于其所含金属离子的作用,施于瓷器上,会产生各种颜色。原始青瓷上的釉都呈青色,这是由于釉中含有适量氧化铁所致。

战国原始瓷青釉水波纹盖鼎高19cm,口径19cm,足距17cm

鼎最早是煮食用的陶质炊具,首见于新石器时代河南新郑裴李岗和河北武安磁山文化遗址,仰韶、龙山、屈家岭、马家滨、良渚文化等新石器时代遗址中也都有发现。商周时代的鼎多为青铜制品,并逐渐成为祭祀、征伐、丧葬等活动中陈设的一种礼器。战国至汉代出现铅釉陶和原始青瓷鼎,仿青铜器式样,多做随葬品。

原始瓷提梁盉高17.7cm,口径7cm

汉彩绘陶方壶口边长11.5cm,足边长12.6cm,高39cm

西汉青釉原始瓷划花双系罐高31.5cm,口径8.3cm,足径16.5cm

东汉绿釉陶狗高29.7cm,长27cm,宽16cm

晋萧山窑青釉划莲瓣纹盘高4.5cm,口径24.2cm,足径9.6cm

西晋青釉印花三兽足洗高9cm,口径20.7cm,足距15.7cm

西晋青釉镂空双系罐通高17.7㎝,口径12.3㎝,足径14㎝

青釉褐斑四系壶高17.9cm,口径8.4cm

南朝青釉六系盘口瓶高39.4cm,口径14.7cm,底径11.7cm

北朝铅褐釉印花人物纹扁瓶高12.2cm,口径3.1cm,足径4.9cm

隋青釉模印塑贴四系罐高17.7cm,口径9.6cm,底径9cm

隋青釉盘口瓶高32.5cm,口径6.6cm,足径9.2cm

宫廷使用和收藏陶瓷器至迟可上溯至唐朝。唐、五代时,朝廷曾旨令一些制瓷质地优良的窑场烧造贡瓷,《国史补》、《元和郡县图志》和《新唐书·地理志》中有河南白瓷和浙江越窑青瓷向长安进贡的记载。宋代,朝廷先是令一些制瓷质量较好的窑场如定窑、耀州窑等烧造贡瓷,而后设立汝窑、钧窑、修内司官窑、郊坛下官窑等官办瓷窑,专门烧造宫廷用瓷。

3.唐、五代时期

唐三彩凤首壶高33cm,口径5.7cm,底径10.4cm

唐花瓷双系注子高27.1cm,口径12.2cm,底径12.5cm

五代定窑白釉“官”字款碗高6.6cm,口径17cm,足径6cm

4.宋、辽、金时期

北宋定窑酱釉花口盘高2.5cm,口径12.6cm,足径8.2cm

定窑白釉剔花莲花纹腰圆枕高15cm,长27cm,宽19cm

北宋钧窑玫瑰紫釉菱花式花盆高18.3cm,口径26cm,足径13cm

北宋—金钧窑天蓝釉三足筒式炉高20cm,口颈26cm,底径14.5cm

宋哥窑青釉菊瓣式盘高4.1cm,口径16cm,足径5.6cm

宋官窑青釉蒜头瓶高13.2cm,口径3.2cm,足径5.7cm

宋汝窑天青釉圆洗高3.3cm,口径13cm,足径8.9cm

宋汝窑天青釉碗高6.7cm,口径17.1cm,足径7.7cm

北宋钧窑天蓝釉葵口盘高2.9cm,口径13.3cm,足径8cm

辽赤峰窑白釉划花填黑彩牡丹纹尊高39.5cm,口径19.8cm,底径18.5cm

金定窑白釉印花博古图菊瓣盘高1.7cm,口径14.2cm,足径9.2cm

至明代初期,皇室已收藏了数量可观的宋代名窑瓷器。明、清两代朝廷均在景德镇设御窑厂,并选派督陶官驻厂或命地方官监造,不惜工本,大量烧造宫廷用瓷。从《明史》、《明实录》、《大明会典》、《江西省大志·陶书》、《瓷务事宜示谕稿·序》、《陶成纪事》等有关记载看,其烧造数量十分惊人。如明宣德八年,应专掌御膳的机构尚膳监之要求,一次烧造各样瓷器四十四万三千五百件。清雍正六年至十三年“计费帑金数万,而制进圆琢等器不下三四十万件”。至清末皇宫内保存的陶瓷器达数十万件之巨。

5.元、明、清时期

元钧窑天蓝釉碗高9cm,口径18.5cm,足径5.6cm

元青花鱼莲纹罐高31cm,口径21cm,足径20.3cm

元青花云龙纹梅瓶高41.6cm,口径6cm,足径14cm

目前这些瓷器分别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及南京博物院,国内外其他一些博物馆及私人也有零星收藏,其中仅北京故宫博物院即收藏约三十二万件。

明珐花人物纹罐高35cm,口径20cm,足径23cm

明洪武红釉印花云龙纹高足碗高14cm,口径14.6cm,足径4.8cm

明永乐翠青釉罐高8.5cm,口径8.8cm,足径12.3cm

明宣德青花阿拉伯花纹绶带耳葫芦扁壶高29.9cm,口径2.7cm,足横7cm,足纵5.2cm

许多闻名于世的精品,如唐代邢窑白釉葵口碗,宋代汝窑三足樽、哥窑鱼耳炉、官窑弦纹瓶、钧窑月白釉出戟尊、龙泉窑青釉凤耳瓶、定窑孩儿枕,元代蓝釉白龙纹盘,明代永乐青花压手杯、宣德青花梵文出戟盖罐、成化斗彩鸡缸杯、弘治黄釉描金兽耳罐、万历五彩镂空云凤纹瓶,清代康熙紫红地珐琅彩缠枝莲纹瓶、雍正珐琅彩雉鸡牡丹纹碗、乾隆各种釉彩大瓶等,均属于原清宫旧藏品。

青花夔龙纹罐高19cm,口径15.8cm,足径13.8cm

明成化斗彩三秋杯高3.9cm,口径6.9cm,足径2.6cm

明成化斗彩宝相花纹盖罐通高19.7cm,口径7.9cm,足径8.4cm

明成化斗彩鸡缸杯高3.4cm,口径8.3cm,足径4.3cm

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国家有关部门拨交、个人捐献、出土流散文物征集等方式,使故宫博物院的陶瓷收藏日益丰厚,并弥补了原清宫收藏品在某些年代方面的欠缺。

明嘉靖五彩鱼藻纹盖罐通高33.2cm,口径19.5cm,足径24.1cm

黄地红彩缠枝莲纹葫芦瓶高45.1cm,口径5.1cm,足径13.4cm

清乾隆粉彩壁瓶

清乾隆青花转心瓶

清康熙胭脂红地珐琅彩开光花卉纹碗高7cm,口径14.8cm,足径5.7cm

清雍正斗彩如意耳蒜头瓶高26cm,口径5.2cm,足径11.8cm

清乾隆青花八宝纹双耳宝月瓶高34.5cm,口径5.8cm,足径8.5×12.5cm

如今,故宫博物院所藏中国古代陶瓷可谓自成体系,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中国陶瓷生产八千年延绵不断的历史。特别是所藏宋代五大名窑及明、清官窑瓷器,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在世界上均堪称首屈一指。

THE END
1.文化中国行走进国博感受中华文化魅力在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基本陈列,有北京周口店出土的古人类用火遗迹,这是世界直立人遗址中发现的最丰富的用火遗迹。这件良渚碧玉玉琮共19节,为目前国内所见最高,上面雕刻的日月纹图案在大汶口文化大口陶尊上常见,直观地体现着良渚文化与其他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的交流融合。后母戊大方鼎素有“青铜之王”的美誉,是https://www.jfdaily.com/news/detail?id=828604
2.“武义宝贝”亮相故宫!澎湃号·政务澎湃新闻县博物馆保管部主任徐若楚介绍,武义是婺州窑的生产中心,县博物馆馆藏精品瓷器数量多,品质好,类型全,丰富的釉色和多样的造型,充分展示了婺州瓷器的品类之盛、装饰之美和堆塑之奇,“因为地缘和历史的原因,武义的瓷器包括了龙泉窑和婺州窑,且都是本地出土有据可考,比较受外地博物馆的欢迎。”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652320
3.越窑(东汉浙江省博物馆藏 东汉越窑黑釉熊形灯盏 浙江省博物馆藏 东汉越窑青瓷长颈瓶 三国越窑青瓷人物堆塑罐·慈溪市博物馆藏 嵊州市文物管理处藏三国吴越窑青瓷蛙形水盂 嵊州市文物管理处藏三国吴越窑青瓷猪圈 嵊州市文物管理处藏三国越窑青瓷堆塑罐 嵊州市文物管理处藏三国越窑青瓷双口罐 https://www.360doc.cn/article/31718185_1085065798.html
4.观展寻宝系列游记之十:西安博物院兰州市博物馆西安博物院位于碑林区友谊西路,由小雁塔、荐福寺古建筑群和博物馆三部分组成,总占地面积245亩,是一座集文物展陈、社会教育、园林休闲为一体的国家一级博物馆、4A级旅游景区。 2024年5月下旬,陪同父母来到古城西安,在游览了钟鼓楼、兵马俑、陕历博、广仁寺、大唐不夜城等地后,利用小半天时间参观了西安博物院。这座历史https://you.ctrip.com/travels/gansu100060/4142376.html
5.寻访在澳中国文物大英博物馆中国文物笔者早知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珍藏有一批太平天国原版刻书和原版布告,但详情不清。2003年5月,笔者应该馆之邀,有幸成为被该馆誉为是馆外全面接触这批已列入特精美绝伦的唐朝出土文物,如两手平举、双口略张、向上咏歌之俑,则是典型的宫女形象,这组女俑构建出一派歌舞升平之盛世。同时排列的还有武士俑,生动地显https://wenku.baidu.com/view/8d52b8fc00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3f.html
6.景德镇窑青花果树纹双管瓶——每月一珍上海博物馆正在上海博物馆第二展厅举行的《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明清贸易瓷展》中有一件造型奇特的双管瓶,这是一件清代康熙年间生产的外销瓷器,由景德镇制造,销往遥远的欧洲大陆。 双管瓶是一种造型非常特别的器物,双口连体,器腹中间隔断不通,可以同时盛放两种液体(图1动画) https://www.shanghaimuseum.net/resource/museum_files/show_files/20150818153552837/index.html
7.江西省博物馆有什么特别的展品?现藏江西省博物馆。出土于陕西铜川黄堡镇的黑釉塔式罐,罐形作翻沿唇口,短颈,溜肩,圆腹,腹下部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37560539/answer/2529028616
8.青海省博物馆参观记之一对称圈纹彩陶壶(同仁县保安遗址出土)/叶纹彩陶壶(循化县旦麻墓地出土)。蛙纹彩陶壶(民和县山城遗址出土)。十字纹双联彩陶罐(民和县大塬遗址出土)。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馆藏。 葫芦纹彩陶壶。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距今约4700-4300年,馆藏。 菱形纹带盖彩陶壶(民和县山城遗址出土)。四圈纹长颈彩陶壶(民和县新民阳https://www.meipian.cn/56p2hc5g
9.去青浦寻上海6000年之源:那人那琮那墓那塔11:10分,研学队伍来到距福泉山遗址景区700米的发掘工地,上海博物馆考古部的柏哲人在围墙口早早迎候。发掘区域内的四壁和地层表面都用防雨布遮盖着,退休财务孙佐英不小心踩了两脚烂泥,她牢牢记住来现场才可知道的知识,“田野考古是看天吃饭的,天太热会把挖好的土层晒裂,而大雨又容易造成塌方,因此我们都会盖上防雨https://www.whb.cn/commonDetail/93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