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戏文化数字化艺术创作路径探究

相较其他戏剧,南戏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由于其自身缓慢的发展步调而并未受挫严重,相反可以说,此时恰好是赛道归一的有利契机。效仿英国国家剧院现场(NationalTheatreLive)近年来的戏剧传播项目,能够为南戏艺术创作的长足发展营造更为广阔的空间。在疫情发生前,英国国家剧院现场的戏剧传播项目已经形成令人瞩目的文化现象。该项目由专业拍摄团队对现场话剧演出进行录制,通过特写镜头,引领主视角拍摄,为观众营造身临其境的观感。原本只能通过身体感受到的“现场性”,经由媒介技术实现转移,甚至放大,强化观众对剧情的认知。南戏从民间而来的题材、近乎生活实录的剧情、感动的结局、娱人大于教化的初衷、评点人的设计均自带流量,故事性、音乐性和戏剧性浓郁,容易引发观众共鸣,借由媒介技术凸显南戏的表演亮点——如《张协状元》中扮演小二的角色,不仅扮作门,也扮作桌子等道具,滑稽可笑的氛围有利于突破观众眼中对于传统戏曲认知的刻板印象,这些恰好与戏剧上线的内在需求互为匹配。

在一定程度耗损的基础上,“复刻”一场南戏演出,其难度系数非常大,温州在地瓯剧团多年磨一剑才能携作品《杀狗记》《荆钗记》北上,那么这就为大众接触南戏最为本质的演出造成难点。利用“戏剧上线”的概念可以有效打造跨时空、交互性、多视角的戏剧体验,观众不仅能够沉浸式体验南戏本体,还能够借用媒体技术实现与业界、学界的对话,利用南戏云端演出,形成南戏文化在“民间”与“文人”的再次连接,这也是南戏传播趁勝追击的利器。在此基础之上,南戏线上线下剧场互文、异地异时在线剧场互文、虚拟文化与实物文化互文等经由媒介技术,实现“互联网+”时代下剧场文化的创新与转型升级。

从现实意义上来说,实现云端南戏的构建,是借鉴了疫情防控期间的“戏剧上线”模式,然而从长远角度来说,这可以激活传统戏曲生命力,实现传统戏曲的重生、再生,与具有强大文化品牌效力的乌镇戏剧节形成线上线下的有力呼应,为本国传统戏曲的传承提供新思路,为南戏文化的复苏抢占时机。

二、开设虚拟南戏博物馆

同样受到疫情冲击的还有实体博物馆。这两年内,全球范围内的博物馆不仅出现财政停滞,更是达到以周为计量单位的百万美元亏损。而当疫情成为持久战,博物馆从业者不得不在当前的困局中突出重围——一系列“云展览”应运而生。

“云游敦煌”小程序为访者提供足不出户便能探视石窟中珍贵壁画的功能;故宫博物院利用小长假在线直播故宫经典游览路线以及由专人讲解来自路线上的特色建筑、宫廷礼仪等,全网总浏览量超过4.3亿;上海博物馆开启数字博物馆专题,珍藏馆品展出逾500件;腾讯博物馆更成为一个独有的互联网平台,服务400多家国内外博物馆,包括故宫博物馆、敦煌博物馆、法国吉美博物馆等,将文物、博物馆等信息服务整合于线上。因此,除在线展览,更多的博物馆将现有资源通过新媒体技术进行转换,从而在网络平台进行全新、全方位、立体化地再现。

南戏博物馆虽在温州建馆多年,基于新媒体技术而开发的新馆也将在温州大学校园内落成,但其辐射范围始终有限,其传播过程由于物理化的空间距离被阻断。而南戏虚拟博物馆的开发,不仅能够弥补温州之于南戏在地理位置上的弱势,而且恰好能够把南戏近年来的研究成果与活化过程集中性地在虚拟馆内呈现,区别于目前300个全国博物馆网上展览项目,“百戏之祖”南戏的地位得以彰显。

南戏虚拟博物馆可利用当下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为访者了解南戏文化信息提供超时空再现,不但有利于现有资料的留存,而且有利于实体博物馆不断更新最新研究,动态化、影像化、场景化、交互性呈现南戏文化,帮助访者沉浸式、全面跟踪学习南戏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切实响应国家的政策号召——“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2016年,腾讯深度挖掘故宫IP价值,《穿越故宫来看你》将故宫形象与互联网流行元素深度结合,引发全网热议;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近距离展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技艺,完整呈现国宝文物的原始状态和收藏状态,推动全民自发观看;2020年,“专家云讲座”“云春游”进一步完善故宫数字化工作与故宫文化推广工作。基于数字数据的整合,经由数字多媒体技术与网络平台的共创,戏曲文化内涵更易得到大众接受,与大众之间形成了更为紧密的互动关系。通过接受数字艺术资源,用户跨时代、跨地域、跨类型、跨学科的进行作品的连接与比对,在思考的过程中进行再创新与演绎,进而促成全民文化氛围,以取代“全民娱乐”。河南系列出圈作品《洛神水赋》《唐宫夜宴》“以小见大”“以点带面”,挖掘中国传统文化魅力所在,这一出出视觉盛宴引发中国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强大共情,也向世界输出中国文化“难以置信的美”,其成效可谓一举两得。有故宫博物院、河南卫视率先引领传统文化风潮,南戏文化数字化艺术创作之路有迹可循。

数字图像、数字数据、学术研究和教育材料等多种多媒体资料形成数据库,整合于虚拟博物馆之下,将云系展览转变为“南戏发展史”,从局部到整体的呈现南戏文化,强化案头接受所包括的舞台艺术之外,和书面文学的交融与渐离,用户则完成由单一性到总体艺术领域的主动式学习与探究。这一方面丰富馆藏资源、功能和特色,另一方面,与用户形成基于多媒体平台的互动,将博物馆资源有效维系至下一代,是国家文化战略输出的重要一环。

参考文献:

[1]俞为民.南戏通论[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8:97.

[2]王良成.南戏接受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15-16.

[3]韩方正.新冠肺炎疫情下博物馆建设发展刍议[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10).

[4]叶茜.南戏文化基因在城市中的文创应用与传播[J].中国皮革,2021(08).

[6]李茜.“现场性”与“媒介化”:媒介时代的剧场[J].文艺理论研究,2020(03).

[7]中国新闻网.南戏研究亟待深入更多考察南戏表演形式问题[DB/OL].2011-12-28.

[8]中国青年网.绝美出圈的《洛神水赋》[DB/OL].2021-06-14.

[9]温州旅游.寻梦九百年醉忆是瓯韵——我市两大瓯剧剧目献演京城[DB/OL].2019-07-10.

THE END
1.虚拟博物馆有几种表现形式一、虚拟博物馆有几种表现形式? 虚拟博物馆是一种通过互联网等虚拟技术手段来展示文化遗产、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博物馆。虚拟博物馆的展示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三维交互式展示 虚拟博物馆的三维交互式展示,是指通过三维建模和VR等技术手段,将博物馆内的展览内容呈现在计算机屏幕上,让观众可以在虚拟空间中进行互https://www.mvpmeta.com/newdetail/1376.html
2.这个“奇妙的网上博物馆”是我国最大的虚拟博物馆群,涵盖了天文“中国科普博览”这个“奇妙的网上博物馆”是我国最大的虚拟博物馆群,涵盖了天文、地理、生物、数学、物理、化学、历史等各大主题,以科学系统的内容、生动有趣的表现形式吸引了众多青少年的目光,成为互联网上独树一帜的科普阵地。这表明( ) A.网络交往无所不能、无处不在 B.网络提升了我国经济发展水平 C.任何https://www.jyeoo.com/shiti/6476a105-1597-15cc-ba56-e1302146255d
3.网络虚拟现实技术(精选十篇)它综合了计算机图形学、智能技术、传感技术、网络技术等多门科学, 将计算机处理的数字化信息变为人们所能感受的具有各种表现形式的多维信息。虚拟现实技术使用虚拟现实建模语言VRML, 它是一种用于建立真实世界的场景模型或人们虚构的三维世界的场景建模语言, 是HTML的三维模拟, 主要用来建立Internet上的交互式三维多媒体,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2gmxwl3.html
4.上海自考数字媒体艺术概论(14265)自学考试大纲1.领会虚拟博物馆的发展背景、意义,识记典型作品。 2.领会数字化的动态展示与体验设计的应用领域、意义、关键技术。 3.领会数字体验、文化、旅游和产品设计的应用、主要软件。 (十一)数字影视与动画 1.领会数字影视与动画在电影、电视、动画和广告中的应用,以及与建筑表面交融的空间艺术形式,识记典型艺术家和作品。https://www.zikaoben.cn/n/e-9719833081.html
5.网络中心该部分规定了职业教育中使用的三类数字资源的要求,包括课堂与实训室数字化教学资源(媒体素材、试题、试卷、课件、案例、文献资料、网络课程、教学工具软件APP、常见问题解答和资源目录索引等)、仿真实训资源(仿真实验软件、仿真实训软件和仿真实习软件等)、数字场馆资源(职业体验馆、数字博物馆、数字艺术馆、数字科技馆、http://www.xtzy.com/wlzx/detail.jsp?public_id=153330
6.凭一张图就能生成3D世界,空间智能时代来了?在已经开放的即时演示中,用户可以在浏览器上直接操控,感受World Labs塑造的世界。如输入一张博物馆取景照片,AI会帮你设想出入门,下一间相邻的展馆、展品;输入世界名画《夜晚露天咖啡座》,就可以走进画中,感受完整的街区环境…… 那么,“大型世界模型”有何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3ODg3ODc0Ng==&mid=2247491211&idx=2&sn=a1620a58a4bf6d7c70775ca90fd4cdff&chksm=eaa6bea05669275c2651ccdbf0955324351e171f45ac95c8dc95fe388de57911610b847c9c4d&scene=27
7.平潭博物馆提升改造工程该功能提醒用户进行参观博物馆是需要注意的事项,对藏品进行拍照时需要注意的事项,配合安检工作时需要主要的事项还有寄存物品时需要注意的事项。8、交通路线:支持以在线地图的直观形式显示博物馆交通信息。9、周边信息:周边信息包括参观服务、位置服务、商业服务。其中参观服务包括展厅、讲解服务、其他;位置服务有出入口、https://zfcg.pingtan.gov.cn/upload/document/20220707/26aa62ad37a1451dbafba608a1355991.html
8.高中音乐教案(必备15篇)(三)形式语言审美 建筑空间的经营 1.展示苏州博物馆的图片和内部空间的细节图,并提出问题: (1)建筑的美感是如何通过外形体现的?(建筑外形有明显的高低起伏,内部的结构面积也有大有小) (2)与传统建筑相比,空间布局有何不同?(打破传统建筑的中轴对称布局,将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 https://www.fwsir.com/jiaoan/html/jiaoan_20240515141933_3840679.html
9.红色革命网上虚拟博物馆>2.广西红色革命博物馆虚拟仿真实验可提供了几大类实训功能1)红色旅游景点浏览学习:通过基于地图的景点浏览,选择不同的景点进行浏览,景区相关内容的漫游,在景观漫游过程,配合图文解说,讲述广西以上地区的红色故事。 2)实时导游解说:景区漫游过程中,进行相关配音解说。 3)在线考核:通过考核模块,进行相关知识点学习后的http://www.xinghy.com/HSGMWSXNBWG
10.博物馆沉浸式互动体验成风尚!多媒体优势在哪目前,越来越多博物馆依托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全息投影、多点触控等数字技术,对文物藏品等内容进行三维建模,复原相关历史场景,开发基于博物馆馆藏资源的文化体验项目,从而给游客营造一种视听觉上的全新科技体验。游客在沉浸式投影巨幕、虚拟现实头盔、体感动作捕捉设备、可触摸屏等智能化装备的辅助下,进入三维动态的沉浸https://www.gzgjkj.cn/bwg.html
11.新媒体环境下传统绘画艺术的传播虚拟博物馆是借助数字信息技术,参照传统博物馆形态样式,将绘画作品加以数字转换后,予以储存展示的数字虚拟空间[2].绘画艺术虚拟博物馆采用建模技术、数字拍摄技术及三维技术等多种技术形式,具有浏览自由、互动简易的特点,为传统绘画艺术作品的广泛传播创造了新的条件。 https://biyelunwen.yjbys.com/fanwen/meishuxuebiyelunwen/619777.html
12.无锡博物院虚拟西方艺术馆无锡博物馆有一个单元,名为虚拟西方艺术馆,把世界各国收藏的精品以艺术仿制品的形式展示出来,让我们不出国也能看到这些高超精美的艺术品。 断臂维纳斯 蒙娜丽莎像 《大卫》米开朗基罗 《掷铁饼者》米隆.古希腊 《朱里亚诺.美第奇》米开朗基罗(大理石) 阿波罗 https://www.meipian.cn/4yz9fzvj
13.2024年艺术品的发展趋势2024一、博物馆规模现状分析 二、博物馆经营指标分析 三、文物商店经营分析 四、群众艺术馆数量 第二节 艺术馆改革创新分析 一、艺术馆发展要素分析 二、公众满意度因素分析 三、岗位管理与制度创新分析 四、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创新分析 第三节 艺术馆可持续投资策略 一、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艺术馆发展实践 二、艺术馆要树立https://www.cir.cn/1/28/YiShuPinDeFaZhanQuShi.html
14.中国虚拟博物馆的实现模式及发展前景的中期报告.docx2. 展示形式更加多元化:从最初的简单展示到今天的多媒体演示和虚拟现实展示,中国虚拟博物馆的展示形式将会更加多元化和丰富。 3. 文化产品开发初步成果:以虚拟博物馆为基础,推出的多种文化产品已经初步形成,未来将会更加丰富多彩。 4. 用户体验不断提升:虚拟博物馆不仅为公众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同时也为用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3/0831/6135110022005222.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