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博物馆:做文物的守护者文化的传播者展览历史

渭南市博物馆是一座集文物收藏、保护研究、陈列展示、宣传教育和考古勘探、学术交流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博物馆。2016年2月正式对外开放。博物馆位于乐天大街中段南侧,总占地92亩,建筑面积35874平方米,展厅11个,展厅面积11576平方米。库房面积1770平方米,实验修复室面积115平方米。藏品总数3050件(组),其中三级以上珍贵文物9件(组)。截至目前,全馆游客总人数达15.2万人次。

市博物馆常设陈列

《与华相宜——渭南故事》基本陈列按照“人物+文物+历史事件”的展陈思路布展,共分8个单元,每个单元以历史时代为背景,选择渭南著名人物、代表性事件、重大成就作为节点,以“点”串“线”,以“线”构“面”,突出各个时代渭南人文特征。

《百年沧桑——渭南记忆》陈列展览是渭南市博物馆自主策划并实施的原创性展览,主要展现渭南近代以来的社会发展变迁,展示百年渭南的重大事件、主要成果,重点表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渭南的发展实践与辉煌成就。

《奋斗之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展》陈列展览以“奋斗之路”为主题,布展面积为480平方米,分为“确立初心—开天辟地”“秉承初心—打倒军阀”“坚守初心—土地革命”“涵养初心—抗战救国”“砥砺初心—解放全中国”“践行初心—为富起来、强起来而奋斗”6个单元,共展出了120多名革命代表人物的300多张图片、5万余文字资料。

《清风弥万世廉韵润秦东——渭南廉政文化主题展》陈列展览以渭南籍或者在渭南为官的廉政人物和廉政事迹为切入点,采取场景、微缩、视频等多种展览语言,全方位、多角度展现富有渭南地域特色的廉政文化,共分为三个单元:秦东廉事、家风家训、时代新风,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渭南廉政文化史教材。

博物馆数字化建设

一是藏品数字化进程明显加快,逐渐从二维向三维进化,对部分藏品数字化采集,三维扫描,应用于展览多宝阁装置。观众可以放大多维观看,清晰的可以看到纹饰细节。

二是建设线上数字展览,通过三维全景技术搭建线上实景展馆7个,让临时展览成为常设展览,观众可通过官网和公众号进入数字展厅观看。

三是数字化传播,尝试对渭南著名历史人物视频线上导赏,如司马迁、张仁愿、白居易、寇准、王鼎、阎敬铭、南大吉等10位人物。

四是在线下展厅数字技术,更加注重交互性、沉浸式游览体验,如在“古国觅踪——关于刘家洼和古芮国的故事”展览中,引进机器人讲解。在基本陈列展柜上标注讲解二维码,观众通过手机扫码聆听对文物的详细讲解。

积极发挥宣教功能

一是在“我们的节日”举办丰富多彩的公益社教活动,吸引周边群众、团体机构特别是亲子家庭走进博物馆,通过形式多样的免费体验活动,来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文物中蕴含的艺术之美以及科技知识。例如:2021年开始连续举办的上元踏歌、2022年中秋节铜镜灯,2024年春节推出的上元寻龙、上元制灯、上元对诗、上元灯谜系列活动等。

二是面向青少年开展研学实践活动,从2023年春季开始至今,有近4万多名学生走进博物馆开展研学实践活动,策划了钻木取火、投壶、射箭、沃盥之礼、草颜花色、考古公开课等十余项课程。除了本地的青少年,2023年暑期来自多个国家的华裔青少年也走进博物馆,体验优秀传统文化项目。

三是“流动博物馆”走进乡村、社区、学校、军营等,把文物仿品、先贤历史讲解等送到大家身边,给那些离博物馆较远的公众介绍博物馆,给那些青少年种下博物馆的种子。

四是公益讲解。从2019年奋斗之路到2020年的奋斗和廉政主题教育展,再到现在所有展览面向团队免费讲解,面向散客定时公益讲解,免费讲解展览越来越多,次数也越来越多。

保护和弘扬本土文化

一是逐步征集反映本地历史的、具有文化和艺术价值的文物藏品。如:去年征集到53件汉代瓦当。

二是调查和发掘重要历史意义的历史遗迹。2021-2024年,对秦岭北麓和北洛河流域进行旧石器调查,考古发掘梁带村、刘家洼芮国遗址,富平朱黄堡旧石器遗址、长春两周遗址、白水杜康沟遗址等,

三是编辑《渭南文博》馆刊,研究本土文化。

四是策划和展示具有本地特征的陈列展览。

五是开发反映本地特色的文创产品。

六是通过多种形式宣传传播本地历史文化等。

近期展览计划

陈列展览是博物馆重要的文化产品之一,近期正在筹划《志壮河岳——渭南不可移动革命文物调查成果图片展》《扬鬃奋蹄歌大风——韦江凡捐赠作品展》展览。

渭南市博物馆今年的亮点工作

今年的亮点工作任务主要有五项:

一是全面加强网络宣传。要通过媒体尤其是网络新媒体,讲好渭南文物故事,对外提升渭南“文化软实力”,下一步,加强同权威媒体和网络媒体的合作,从全馆一、二级讲解员中选拔人才,注册抖音账号,打造渭博网红,以“文物里的渭南”为主题,持续推出系列视频,不断提升渭南文物的知名度和渭南市博物馆的影响力。

二是精心加快新展策划和布展。今年要完成《韦江凡书画作品展》策划、布展等系列工作。同时联系市作协,开展《韦江凡生平传记》的撰写工作。

三是创意开发文创作品。今年,加大文创产品开发力度,要在东厅一楼恢复重建我们的文创超市,以“宝莲灯”“仓颉造字”“龙纽玉印”“陶鹰鼎”等文物文化元素为核心,推出系列文创产品。

四是创新开展社教活动。深入挖掘馆藏文物中可开发的节日内涵,策划实施相应的节日社教活动,提升“我们的节日”社教活动的知识性、趣味性,力求出新出彩。要加大“六进”活动力度,主动加强与辖区社区、企业、军营等各类机构的联系,积极为群众提供更便捷的公共文化服务。

五是大力开展研学活动。发挥“一所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作用,开展馆校合作,以博物馆藏品和衍生文化资源为主线,依托“陕西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基地”优势,针对不同学段特点和教育目标,设计突出地域特色、参与度高、新颖性和趣味性兼具的体验式教育实践活动,助力学生增强文化自信。

朋友们,欢迎大家来到渭南市博物馆,开启精彩的文化之旅吧!

THE END
1.国博重点实验室研究成果获评2024年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创新示范案例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 2024 年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创新示范案例中,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资源活化技术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研究成果“‘数说犀尊’智慧展厅”成功获评。 实验室以“一物一展”的形式打造“数说犀尊”智慧展厅。展厅集成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三维高清采集、AOA定位、环境监测、https://www.chnmuseum.cn/zx/gbxw/202412/t20241216_270723.shtml
2.入选“2024年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创新示范优秀案例”湖南博物院此次征集工作中,183个基于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在文化和旅游领域创新应用的案例报名参与评选,最终“国家自然博物馆数字人及AR导览”等10个案例入选2024年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创新示范十佳案例,29个案例入选2024年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创新示范优秀案例。 本次公布的示范案例聚焦文化数字化、数据要素赋能文化和旅游行业发展共性https://www.hnmuseum.com/zh-hans/node/10363
3.全国24个“头部博物馆”展示数智化成就这几天,第十届“博博会”正在呼和浩特市敕勒川国际会展中心举办。本届“博博会”的一项重要展示内容就是“博物馆数智化”,在展览现场有着怎样的数字智能化呈现,我们一起去看看。 已关注关注重播分享赞关闭观看更多更多退出全屏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刷新视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OTQ2NjQwMA==&mid=2650378358&idx=4&sn=3b5c1eb9daf747dade333ac991afb19d&chksm=bf3634b98841bdaf79b72d12242c3d2c4fbd40716bce17c302521e2170ad2630562318ab55e4&scene=27
4.博物馆如何实现数字化1990年,美国国会图书馆成功开启美国数字图书馆时代 ;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世界记忆”工程,将数字技术带入全球文化遗址的保护工作中;1995年,欧美区域的多家博物馆已经开始着手开展数字化存储项目,进一步将数字技术的应用扩大化。 世界数字技术在文化领域的应用日益成熟,也为我国博物馆数字化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http://www.sanyamuseum.com/a/chenliexuanjiao/2024/0407/6315.html
5.博物馆中的数字化展览及展示技术研究学位博物馆是文物保护与文化研究的产物,是一个地区甚至国家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数字时代,这对博物馆的发展是一次深刻的社会变革,当代世界博物馆的发展趋势表明,数字化、集成化、网络化、智能化将是博物馆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展览方式和展示设计而言,更具多样性和设计性。展览https://d.wanfangdata.com.cn/thesis/Y1399165
6.浅谈数字化技术在博物馆展览中的作用文化博物馆是文物储存、展览、研究的重要场所,是国家上下五千年华夏文明的重要体现,通过文物展览,博物馆可以让人们感受到传统文化和历史发展的真实感。在新时代背景下,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为博物馆展览带来了全新的变革。将数字技术融入博物馆展览中,文物将有效避免因外部因素导致的无端损耗,最大程度地提升文物管理水平,还https://www.zzqklm.com/w/sklw/34971.html
7.2023博物馆数字化展博物馆技术产品展览会2023中国国际数字化博物馆建设展览会 时间:2023年12月20-22日 地址:广州琶洲-保利世贸博览馆 新技术拉近了博物馆与观众、文物之间的距离,改变着博物馆与观众的关系。博物馆的展品“只能看不能摸”,而新技术的出现让文物变得更“接地气”,也逐渐消除了观众与文物之间的距离感。博物馆通过数字技术和虚拟技术制造很多https://shanghai.11467.com/info/14506987.htm
8.博物馆展览的智慧应用与实践——以“苏州博物馆”数字化建设为例从博物馆展览数字资源的管理与共享为切入点,整合博物馆展品信息、基本陈列信息、临时展览信息和虚拟展览四大方面的内容,呈现课题组团队成员的做法和构想。从而实现博物馆陈列展览的智慧化、实现博物馆展览服务的时空延展、实现博物馆展览信息知识方面的共享等目标,并促进博物馆陈列展览资源的社会性积累。作为全国智慧博物馆https://www.szmuseum.com/AcademicResearch/Detail/bfc8da6e-ad06-4ac2-be53-1681fcd2909a
9.博物馆的力量丨数字化让文物“活”起来在重庆,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对渣滓洞、白公馆、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旧址等多处革命旧址进行了3D虚拟建模,还开发了“巴渝往事”“红岩记忆”等AR程序;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馆藏11万套28万件文物已实现了数字化,线上虚拟展览以及游戏、动画等场景得以开发运用。 https://www.cqcb.com/kandian/pinwei/2022-08-03/4978060.html
10.河南洛阳:博物馆迈向数字化,让文物“活起来”“近年来,洛阳市非常重视博物馆数字化的建设,基本实现了网络化、电子化的发展。”洛阳师范学院社会学者安锋说,现在洛阳市的很多博物馆里都能看到三维技术、沉浸式体验等数字化项目,这些新技术的运用能真正达到“让文物会说话”的效果。 推出博物馆“云展览”,数字化赋能文物衍生项目做“加法” http://news.hnr.cn/djn/article/1/1559140830067843074
11.数字化媒体技术在博物馆的应用论文在传统博物馆展览过程中,观众主动性通常都比较差,往往都是被动接受相关信息,一些相关图片信息及视频信息能够进行阅读与收听,然而实际上也是信息单向传播方式,观众很少参与反馈。而通过对数字化媒体技术进行应用,可使观众与博物馆之间互动性得以有效增强,使观众积极性得以有效提升,使观众接受及处理信息质量与效率能够得以提升https://www.yjbys.com/bylw/qitaleilunwen/146270.html
12.数字化展览︰云端一览敦煌莫高窟文物数字化展览︰云端一览敦煌莫高窟文物 腾讯携手敦煌研究院和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以下简称“吉美博物馆”)宣布启动“数字藏经洞”项目,探索敦煌莫高窟文物数字化保护与弘扬的新路径。 这项举措将让更多人通过数字导览欣赏现存于吉美博物馆的莫高窟字画、雕刻以及经文,部分文物珍宝甚至早于马可波罗的丝绸之路探险。未来https://www.tencent.com/zh-cn/articles/2201156.html
13.文物保护与数字化技术的结合研究中国陈列展览网 | 企业博物馆 | 陈列展览设计_CD&E中国陈列展览网官方网站,创立于2016年8月,依托多家优质的装饰企业会员、众多建材企业会员、以及大量的设计师资源、数百位最权威的专家智囊和全方位的媒体资源,倾力打造最专业的行业资讯平台、最实用的行业数据库、最具效https://www.chinaclzl.com/jtzx_1/945.html
14.智慧博物馆数字化解决方案国华文旅提供全面的智慧博物馆数字化解决方案。首先,其技术实力得益于一支拥有丰富经验的技术团队,掌握了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先进技术,为智慧博物馆提供全面、高效的数字化服务。其次,国华文旅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已成功为多个博物馆、景区、城市提供高质量的数http://museum.gdghwl.com/
15.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意义9篇(全文)馆为保护展品采取的各种限 制措施也使参观者在浏览时产生不适(光线太暗或温度太低),甚至有些古文物必须隔离保 护,参观者无法近距离观看,甚至无法拍照“采用数字化方式存储和展览则可突破这样的限 制,参观者可以坐在家中,非常舒适地从任意角度近距离观察物品”博物馆也无须担心展品 的安全.在实体博物馆中,由于https://www.99xueshu.com/w/filebu7no481.html
16.博物馆数字化建设:馆长驾驶舱博博会2021博物馆数字化建设:馆长驾驶舱 三维空间可视化系统是以三维可视化技术为基础,融合物联网、大数据、BIM 建模等新技术,实现场馆地理环境、建筑体、展厅、公共空间等的全景立体呈现,实时监测展厅客流、空间利用状况、设施设备运行状态等,使国博管理者通过数字孪生透彻感知国博,实现全方位、全天候的把控国博运行状态。http://www.expo-museums.com/exhibitor/post/id/1251.html
17.常朝科技数字化博物馆数字化展陈文物活化公司数字化博物馆|数字化展陈|文物活化|文物数字化保护|重庆常朝科技有限公司-为全国近百家博物馆提供数字智慧化解决方,9年数字化博物馆技术支持,核心产品包括博物馆管理、文物保护修复、观众服务、陈列展览、大数据分析以及数字化应用等在内的70余套系统!!!https://www.chinamuseum.cn/quoteOnline.html
18.故宫博物院携多项数字化成果亮相数字中国建设成果展览会2024年5月23日至27日,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成果展览会在福州举办。故宫博物院作为“数字文化”展区中的重要参展单位,以“文化传承·数字共享”为主题,携多项数字化成果与观众见面。 本次“数字故宫体验专区”位于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10 号馆,占地面积 234平米,为此次展会面积最大的博物馆展位。在这次展览会上,故宫https://www.dpm.org.cn/classify_detail/262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