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与火之歌一座景德镇,半部陶瓷史瓷器摄影

▲景德镇的瑶里古镇游客不多,十分适合懒散的度假。图/图虫·创意

不过是习以为常的日用品

为什么会被欧洲人称为china?

今天,我们来说说china与陶瓷的关系

这一切

要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说起

▲田野中的古代匣钵。摄影/程井

这里拥有天造地设的制瓷资源。

这里以一镇之力改变了中国乃至世界的陶瓷历史。

这里生产了明清两代99%以上的皇家陶瓷。

这里的产品曾远销亚非欧美

特别风靡于欧洲皇室

这里是名扬世界的陶瓷之都——景德镇。

为了将这里的杰作与一般porcelain区分开

欧洲人给这种精品瓷器起名为

▲景德镇的精美陶瓷。图/图虫·创意

一座为瓷而生的城市

很多人都听过景德镇的大名,但恐怕多数人不知道景德镇在哪里,甚至不知道景德镇究竟是镇还是市。有幸去过景德镇,则会发现,这座偏处江西东北一隅、赣皖浙三省交界山区中的小城,偏僻、闭塞,飞机一天不过几班、铁路是时速200公里的伪高铁、高速公路因地处山区也大量限速在80、100公里。

▲瑶里古镇中的孩童。图/图虫·创意

▲清晨,薄雾笼罩着瑶里古镇。图/视觉中国

但初次到访景德镇的游客不会想到,这座青砖黛瓦、烟雨朦胧的江南小镇地下,蕴藏着无数的珍宝。不起眼的丘陵中埋藏的是瓷石、高岭土、釉果、釉灰、耐火土等40余种制瓷原料。一市之内,仅瓷石、高岭土的采矿点就达169处之多。

▲高岭石。图/视觉中国

▲已有千年历史的瓷石矿至今仍在小规模开采。摄影/高心源

其中高岭土就是大名鼎鼎的观音土。这种在别处用来充饥的白色粘土在陶工手中化为了瓷器的筋骨。元代,蒙古人信奉“大就是好”的审美原则,阿拉伯顾客则有使用特大瓷盘的需求。为此,景德镇陶工将高岭土混入制瓷原料,创造出陶瓷史上的“二元配方”,解决了生产超大瓷瓶、超大瓷罐与超大瓷盘的棘手问题。

▲相对于实行分餐制的古代中国人,阿拉伯人习惯十数人共聚一桌、共同食用一道主菜。这一饮食习惯对餐具的尺寸提出了巨大挑战。上图/故宫博物院下图/Wikipedia

▲土耳其托普卡比皇宮收藏的元代青花瓷器,盘子直径可达0.4至0.6米。摄影/周昭辉

穿镇而过的昌江与南河、小南河等众多支流是景德镇制瓷业的不竭动力,一座座水碓的昼夜摏捣,将深山中坚硬的瓷石碾为粉末,造就了瓷器光洁细腻的坯体。

▲至今景德镇仍保留有多座水碓,人们相信只有用水碓摏捣的瓷石才能最完美地复刻古代瓷器的风韵。图/图虫·创意

对大山中的景德镇来说,陆路崎岖、昌江就是这里的交通命脉。昌江上游的祁门瓷土、徽州松柴源源不断地为景德镇供应工业原料。顺昌江而下入鄱阳湖,北出湖口,内务府会负责御窑瓷器的进京之路。南入赣江,跋山涉水,则有一批批中外商人接力,将景德镇瓷器由河海联运销往全球。

▲鸟瞰景德镇。图/视觉中国

在景德镇,一草一木都在为制瓷服务。

走出城市核心区,很容易在路边邂逅狼萁草。将狼萁草与石灰石混合、铺叠、偎烧,再加水与尿液陈腐至少两个月,就是景德镇人制作釉润如玉青白瓷的独门秘诀。宋人将这种瓷器称为“假玉器”,相信他们一定不清楚制瓷的工艺细节。

▲瓷窑内部。图/视觉中国

山间的松木是这座城市的火种。烧窑耗柴,自古窑业有“一里窑、十里焦”之说。而景德镇地处亚热带山区,植被茂密、树木生长迅速,窑火延烧千年后的城市森林覆盖率仍高达66%以上。而根据台湾媒体的说法,今天景德镇山区的森林中还有又长又粗尾部会喷火的圆柱体对着他们。

左右滑动查看

▲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从左至右:1.明代御窑。图/视觉中国;2.清代镇窑。摄影/吴其平;3.宋代龙窑。摄影/吴其平

一家欢喜几家愁

一座城市的命运啊,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景德镇的崛起的主要因素是本土技术的不断发展创新,但不可否认,竞争者先后暴卒也为瓷都上位铺平了道路。

▲浮梁古城。直到1949年之前,景德镇只是浮梁县下属的一个市镇。图/图虫·创意

五代时,这里还叫昌南镇。为了补贴家用,昌南人从山寨越窑开始了亦农亦陶的制瓷历程。不过这时的昌南镇只是南方众多窑场中平凡的一处。

▲景德镇进坑村的北宋瓷窑遗存。摄影/程井

转机是青白瓷的诞生。中国瓷业自南北朝以来,南方多烧青瓷,北方多烧白瓷。而北宋时昌南镇独辟蹊径创烧釉色介于青白之间的青白瓷。对于丝路不通、玉石原料断绝的北宋来说,这青白瓷器是玉石的完美替代品,因而赞颂青白瓷是“饶玉”,认为“其视真定红磁,龙泉青秘相竞奇矣。”传说正是由于景德镇生产出精美的青白瓷器,宋真宗将自己的年号景德,赐名给这座市镇,从此昌南镇改名景德镇,迈入中国第一流陶瓷产区之列。

▲青白瓷,被宋人称为“饶玉”。图/大肉庄

这时北方的定窑、磁州窑、耀州窑,南方的龙泉窑、吉州窑是景德镇的主要竞争对手。不过,对于景德镇来说,两宋的失败史就是一部景德镇竞争对手的遭难史。靖康之变,让景德镇的北方竞争对手定窑、耀州窑、磁州窑,绝迹于南方市场。

▲北方磁州窑系的瓷枕。图/大肉庄

很快,景德镇的南方竞争对手们也要倒霉了。宋蒙战争爆发对南方无疑是一场浩劫,龙泉窑所在地浙东、吉州窑所在地吉安先后成为战场。尤其是吉安,作为抗元领袖文天祥的家乡曾有被元军屠城的记录。龙泉窑、吉州窑同遭大难。

▲南宋时期,龙泉窑瓷器行销海内外,是景德镇产品的劲敌。图/大肉庄

唯独偏处赣东北一隅的景德镇,由于地处山区、远离交通要道,平安度过了这场大战。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南宋尚在广东进行最后的抵抗。元世祖忽必烈就已迫不及待地下令在未受战火波及的景德镇设立浮梁瓷局,在此烧造专供官方使用的枢府瓷器。

▲吉州窑以黑釉瓷器独辟蹊径,南宋时一度跃居国内重要窑口之一。图/大肉庄

也正是在元代,景德镇创烧了影响世界的青花瓷。作为世界上唯一能烧造高质量青花瓷的城市,景德镇从此走上镇生巅峰,中国制瓷业由百花齐放变为景德镇一枝独秀。元末乱世,景德镇再次躲过战乱。大明洪武二年,明太祖在景德镇设立御器厂,从此确立了陶瓷之都的绝对地位。

▲大维德花瓶,可能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一件青花瓷器,是BBC评选的100件代表世界历史的标志物之一。瓶颈“至正十一年”的题记证明景德镇人在元代创烧了青花瓷器,此前学者们普遍认为青花瓷始于明代。图/大英博物馆

洪武釉里红是朱元璋最得意的杰作。“奉天靖难”的朱老四与他的好圣孙则最偏爱青花,后人称永宣青花为“发旷古之未有,开一代之奇葩”。刘益谦2.8亿拍下的成化鸡缸杯则代表着景德镇明代彩瓷技艺的一座高峰。

▲洪武釉里红缠枝牡丹纹执壶。图/故宫博物院

▲成化斗彩鸡缸杯在古代就颇为名贵。明万历年间《神宗实录》载“神宗时尚食,御前有成化彩鸡缸杯一双,值钱十万”。由于鸡缸杯的名贵,引来仿制不息。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各代无不仿烧。图/故宫博物院

清代,康雍乾盛世也是景德镇瓷业的盛世。爱好西洋文化的康熙帝引进欧洲技术,创造出珐琅彩,将中国彩瓷工艺提升到新的高度。

在仿古小达人雍正帝的直接督促下,景德镇先后仿烧成功龙泉瓷、定瓷、汝瓷等,“宋以来名窑均可逼真仿制”。中国历史上所有知名窑口的精品,从此成为了景德镇千百种产品中的普通一员。

▲在通讯手段落后的清代,皇家制瓷需要在北京绘制好画稿,交皇帝审定后由专人人肉送往一千多公里外的景德镇依样烧制。图/故宫博物院

“十全老人”“史上最高产诗人”“题词爱好者”更是对景德镇情有独钟,通过画样、木样、瓷样、通信等多种手段,亲自指导御窑陶瓷生产。对于未按其要求生产的产品还会禁止督陶官报销费用,自行赔钱。

▲曾经登上《国家宝藏》的各种釉彩大瓶代表了景德镇御窑的最高水平,以及乾隆帝让人一言难尽的审美品位。图/故宫博物院

一座让世界剁手的城市

仅仅是“窝里横”远不足以让景德镇成为世界瓷都。作为18世纪中叶以前,世界上唯一的高档青花瓷产地。幽蓝神采对世界各国有着难以抗拒的诱惑。

▲巴尔的摩华尔特斯美术馆收藏的中国外销青花瓷器,中国式装饰与西洋油画风格的主画面生动诠释了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右图为放大细节图。图/Wikipedia

据《朝鲜王朝实录》记载,1428年,宣德皇帝赐给朝鲜世宗青花大盘5个、青花小盘5个。朝鲜世宗洋洋洒洒写了几百字的谢恩表,表示“何期使命之至,又荷天贶之加?……青花满盘,光照弊邦之陋!揆分踰望,举国腾欢!”并为这几十件瓷器上供了“黃細苧布、白細苧布、黑細麻布各五十匹、白細緜紬三十匹、人参一百斤、松子二百斤、杂色馬十六匹。”更夸张的是,据《明实录》记载,正统时光禄寺招待女真使者时,竟被窃走580多件青花盘碗。

▲朝鲜在15世纪中期开始用进口的中国釉料生产青花瓷器。图/Wikipedia

随着海道大通、大航海时代的到来。青花瓷更为狂热的欧洲私生饭也登上了历史舞台。1497年,达·伽马驶过好望角。欧亚大陆两端,开始了直接贸易往来。葡萄牙以澳门为据点,经印度洋、好望角跨越半个地球将景德镇瓷器运回欧洲。而西班牙人则以马尼拉与阿卡普尔科(在今墨西哥)为据点,跨越另外半个地球定制景德镇陶瓷。有学者估算,三个世纪中,大约有3亿件景德镇瓷器销往欧洲。

▲16世纪西葡两国的海洋贸易路线。蓝色为葡萄牙航路,白色为西班牙航路。图/Wikipedia

欧洲人有多疯狂?在国王们看来,只要有瓷器,天天都是双十一。法国太阳王路易十四修建了一座中国风格的宫殿用以展示他的陶瓷收藏。萨克森选帝侯、波兰国王奥格斯特二世不但斥巨资建立工厂、仿制瓷器,还以600名龙骑兵为代价,换来了151个景德镇青花瓷瓶。销售中国陶瓷的瑞典东印度公司则是一夜暴富。仅第一次航行,公司就赚了90万克朗,而那时瑞典整个国库只有100万克朗。

▲太阳王路易十四以青花瓷为主要装饰元素建造的瓷特里亚农宫,以法国仿制的青花陶器为外立面装饰。因法国青花陶器质量堪忧,瓷特里亚农宫建成十余年后即因外观破损严重而被拆除。原址改建为保存至今的大特里亚农宫。图/Wikipedia

景德镇的影响也渗入了欧洲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当时的欧洲家庭眼中,景德镇瓷器就像是来自地球另一端的极品盲盒;画家会在作品中把景德镇陶瓷作为异域珍宝摆放到显著位置;景德镇陶工所绘制的图案甚至被欧洲建筑、壁纸、家具所模仿。

▲意大利画家乔瓦尼·贝利尼所绘《诸神的盛宴》中,神明使用的正是青花瓷器。图/Wikipedia

这一切造就了景德镇的全球市场。赣东北山区的这座市镇,同时与江户、马尼拉、巴达维亚、德里、伊斯法罕、开罗、威尼斯、阿姆斯特丹和巴黎等地进行贸易,根据各国需求制作符合当地品味和需求的瓷器。

为了进一步窥伺景德镇的隐私,1709年,一名天主教传教士殷弘绪费尽心机,凭借与江西巡抚的私人关系来到景德镇,在发回欧洲的书信中相近描绘了这座18世纪国际城市的图景。他在信中写道,为了满足全球陶瓷市场需求,三千座窑炉遍布全镇,烧造着各式瓷器。近百万居民每天需要消耗超过一万石白米和一千多头猪。

▲德国迈森瓷厂是欧洲最早成功仿制青花瓷的工厂,殷弘绪来信为瓷厂破解中国青花瓷的秘密提供了巨大帮助。图/Wikipedia

景德镇的产品“传播世界各地、博得人们高度赞赏”,“事实上,其他省,如福建、广东等地也制作瓷器。但是,即使是外国人也绝不会把它们同景德镇的瓷器加以混淆。”信中说,在这座山中市镇,人们熟悉皮阿斯特尔,这种欧洲银币可以在景德镇的市场上直接流通。

21世纪的手工业城市

1949年后,为扩大陶瓷生产规模、提升机械化水平。政府曾将景德镇民营手工业作坊合并为建国、人民、艺术、光明、新华、景兴、红星、红旗、宇宙、为民、雕塑、曙光等十几家大型工厂,景德镇人一直习惯统称“十大瓷厂”。

▲解放后新建的一个机械化瓷厂——宇宙瓷厂。图/人民画报

现代工业在大批量生产工业化产品的同时,也在摧残着景德镇的手艺传承与艺术创造。值得庆幸的是,十大瓷厂时代,景德镇传统手工艺虽然在国内没有市场,却依然在国际上拥有一批拥趸。国家出口创汇的需要为景德镇保留下一大批制瓷艺人。

▲2011年9月7日,江西省景德镇市,古窑民俗博览区“清代四大名瓷作坊”,手工技艺传承人冯绍华正在表演青花玲珑瓷技艺。图/视觉中国

上世纪90年代景德镇国营瓷厂经营不善、先后破产,对景德镇人来说无疑是一段灰色的回忆。因祸得福的是,经过下岗潮的阵痛,景德镇人自发回归传统组织起各式私人手工作坊,这座城市重现出其手工业城市的本来面貌。其他地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被保护起来的“传统工艺”,被这座城市的人们当做是日常谋生之道。

▲陶工正在把坯和模具分离,这道工序在景德镇被形象地称为拍“死人头”。摄影/程井

得益于遍布街巷里弄的专业作坊,在这个后工业时代,景德镇保留下了最完整的手工艺生态圈。手工艺基因为这座城市吸引到无数艺术“景漂”。今天,在总人口160万,市区人口仅40万的景德镇,有着超过4万名外来艺术家、设计师作为景漂在这里创作,其中国际艺术家就达5000多人。

▲艺术家在自己的工作室内创作。图/庞思建

据统计“景漂”们在这里开设了4000多家创意工厂、艺术工作室,仿古专家、非遗传承人、工艺美术大师、当代陶艺家、创意设计师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的创作空间。这里有传承千年的手工技艺,也有最为先进的3D打印,一切技术在这座城市只为制造陶瓷服务。

▲景德镇传统制瓷业有七十二道工序之说,今天在这里仍然有很多专业作坊。图为一家专门供应绘瓷画笔的毛笔店。摄影/夏韬钦

山谷中的三宝国际陶艺村,曾种下景漂最早的种子。由留美归国的陶艺家李见深改造而成的这个艺术聚落,是中国最早开展艺术家驻留项目的区域。从2000年正式对外开放以来,已有几百名外国陶艺家来这里创作、交流、访问。三宝目前有陶艺博物馆、陶艺研修院、餐饮旅舍、画廊等几部分,组成了一个自给自足的完整艺术空间。

▲李见深在三宝端着自己刚做好的陶碗。图/视觉中国

▲景德镇御窑厂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图/图虫·创意

十大瓷厂已经消失,但遗留下了包豪斯风格的老厂房。在原宇宙瓷厂改造的陶溪川文创街区,保留着工业时代的煤烧圆窑包、煤烧隧道窑、十大瓷厂公章墙。

▲景德镇陶溪川文创园区,陶溪川梦瑶广场。图/图虫·创意

园区中的陶溪川美术馆,不经意间就会邂逅一场顶级陶艺展览。得益于严谨的学术研究与国内外收藏家的支持,由独立学者黄清华开办的唐英学社,是了解中国陶瓷历史的绝佳窗口。几百米外的3D打印实验室则在用最先进的工艺重复着土与火的试验。

▲景德镇陶溪川的各种陶瓷创意市集。

由陶溪川再东行数公里,雕塑瓷厂中由乐天陶社组织的乐天创意市集代表着中国青年陶艺的最高水平。周日,在厂内一街之隔的明清园,也会举办明清园市集。顺着雕塑瓷厂的主路走向后门,两旁陶艺小店以外人难以想象的底价销售各式陶瓷文创产品。

▲今天,景德镇仍完整保留着手工制瓷的传统技艺。图1、5、6摄影/吴其平图2、3、4图/视觉中国

如果说

要通过一个小城市来了解中国、对话世界,

那么,景德镇会是第一选择。

这个坐落在江西省,

看似平平无奇的小城市,

却是一个有文化、有历史、有故事的地方。

2000多年的冶陶史,

1000多年的官窑史,

600多年的御窑史,

这个曾经震撼过世界的小镇,

将我们中国与世界连接。

以一种产业,撑起一座城市

历经千年,经久不衰

昨天的工艺在这里传承

明日的创意在这里迸发

土与火之歌

是这座城市的昨天

今天

也是明天。

景德镇,

是值得每一个孩子都去一次的地方。

当孩子问起,

为什么我们要去景德镇?

不妨这样告诉他:

景德镇不仅可以看到“匠心独运”的瓷文化,

这里更是中国文明符号的代表,

是了解中国历史文明的“活教科书”。

这里更是搭建中国与世界的桥梁,

几百年前的黄金时代,

很多国家通过一件景德镇的瓷器才认识中国。

并逐渐影响了世界的生活方式与审美。

这个假期,

我们再次出发景德镇!

这一次,我们不妨带着问题出发:

景德镇瓷器是如何影响世界的?

经过过历史的潮起潮落,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

景德镇该如何守住它的价值?

景德镇的未来又将走向何方?

01.

项目优势

本次游学营,我们将抵达“世界瓷都”景德镇,进行为期7天的游学探索。通过对景德镇一系列的“任务式探索”,实现调研与考察,并全程体验和揭秘72道工序的制瓷工艺,穿越时空,探索陶瓷的“前世今生”,制作青花大器,感受瓷器的艺术审美价值。

同时,我们将以“一件瓷器影响一个世界”为主题,围绕“古今中外的景德镇”四个维度,开展一系列的PBL项目式探索课程,从瓷器看世界,从世界看中国。化身“小小宣传大使”,向更多人展示中国瓷器的魅力,让更多人了解和保护中国传统的手工技艺,以及景德镇改变世界的力量。

点击视频:了解我们如何在景德镇办一场展览吧!

关闭

观看更多

更多

正在加载

退出全屏

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

刷新

视频详情

02.

游学亮点

A.

任务探索:瓷器的发展之路

中国陶瓷博物馆是中国国内首家大型陶瓷专题艺术博物馆,收藏陈列瓷器品达40万件,集中国古瓷之精华,汇天下名瓷之大成,全面展示古今中外的陶瓷文化。回眸景德镇"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的陶瓷发展历程,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学习中国陶瓷和千年瓷都的历史辉煌。

▲课程地点:中国陶瓷博物馆

我们的探索将从这里开启。在这里,我们将带着我们的游学手册,通过问题互动与任务式探索,了解瓷器发展历史,对比各类瓷器之间的不同,进行项目前期的信息收集和知识搭建。

B.实地调研:瓷器的前世今生

为什么高岭土适合制瓷?传说中的“二元配方”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去一探究竟吧!

什么形态的泥土更适合制作瓷器呢?不妨一起脱掉鞋子,亲自体验一下“练泥”,感受一下泥土的温度和神奇:

C.诞生记:制瓷的72道工艺

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写到制瓷工序“共计一坯之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其中微细节目,尚不能尽也。”在这个后工业时代,景德镇仍保留下了最完整的制瓷手工艺。

古窑名俗博览区,作为全国唯一一家以陶瓷文化为主题的国家级旅游景区,历代古窑展示区内有古代制瓷作坊和世界上最古老制瓷生产作业线,向我们展示了古代瓷业建筑,明清时期景德镇手工制瓷的工艺过程以及传统名瓷精品,我们将在这里共同探索中国千年陶瓷文化的脉络。

▲古窑民俗博览区

什么是狮子窑?什么是馒头窑、龙窑?烧制瓷器需要用到什么条件?我们都将在这里找到答案。

D.走向世界的“青花瓷”

元代时期,景德镇创烧了影响世界的青花瓷。作为世界上唯一能烧造高质量青花瓷的城市,景德镇从此走上镇生巅峰,中国制瓷业由百花齐放变为景德镇一枝独秀。而景德镇得以从中国走向世界,也要从“青花瓷”说起。

作为18世纪中叶以前,世界上唯一的高档青花瓷产地,幽蓝神采对世界各国有着难以抗拒的诱惑,景德镇成为了一座让世界“剁手”的城市。在欧洲的国王们看来,只要有瓷器,天天都是双十一。这也是间接加速了大航海时代的到来。有学者估算,三个世纪中,大约有3亿件景德镇瓷器销往欧洲。

“青花瓷如何改变世界”?我们将在营期里开展一系列的探索课程。

E.特色课程体验

我型我塑

体验拉坯、泥条盘筑

了解拉坯的原理,泥巴重心的掌握,拉出自己想要的器形进行再创作。学习传统的技法,泥巴和石膏的关系,更加的了解陶泥的性质。

美丽的意外

参与坑烧过程见证窑火的奇妙

现场学习感受陶瓷的烧成方法之一坑烧,因为它独特的烧成方法,造就了乐烧作品的缤纷美丽,越来越广泛的被人们所接受、追捧。

青出于蓝

绘制青花大器

景德镇的青花瓷艺术凝聚了千年的文化与匠心,深入的了解青花瓷的历史和“苏麻离青”发色原理,运用灵活多变的表现技法创作自己的青花瓷作品。

艺术再创造

瓷板画体验&碎瓷吊坠DIY

瓷板画是指在平素瓷板画是指在平素瓷板上使用特殊的化工颜料手工绘画、上釉,再经高温烧制而成的一种平面陶瓷工艺品。瓷板画是第一批南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入选省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给你一块儿瓷板,开始尽情地创作只属于你的“艺术品”吧!

F.PBL项目展

PBL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在项目式学习过程中,学生会积极地收集信息、获取知识、探讨方案,以此来解决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因此在项目式学习过程中,不仅仅要求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的学科知识,还要懂得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将这些知识学以致用。

如何分工?谁来设计?谁来负责文字稿?谁来负责绘画稿?如何布展?需要哪些展品?分为几个展区?展览地点选在哪里?谁来讲解?都需要团队成员共同商讨,来完成本次艰巨的任务。

03.

往期营员风采

04.

行程安排

1

集合开营日

晚上:开营仪式,PBL主题导入

2

中国瓷器发展之路

上午:南昌-景德镇(车程2.5h)

烧瓷体验(坑烧)

下午:中国陶瓷博物馆探究

【探究主题】:中国瓷器的发展

晚上:PBL课程

3

制瓷的72道工艺

上午:古窑民俗博览区探索探索

【探究主题】:制瓷72道工艺

下午:制瓷体验:拉坯、泥条盘筑

4

瓷器的“前世今生”

上午:瑶里古镇古窑主题探索

【探究主题】:瓷器和古窑址的秘密

下午:绕南古窑旧址调研

5

走向世界的“青花瓷”

上午:御窑厂国家考古遗迹公园探索

【探究主题】:青花瓷的外贸之路

下午:绘制青花大器+釉下瓷板画+DIY碎瓷吊坠

晚上:PBL项目展讨论与准备

6

PBL项目展

上午:PBL项目备展

下午:项目展览+结营仪式

晚上:景德镇-南昌(车程2.5h)

7

返程日

全天:返程回家

注:以上行程仅供参考,以出发时行程为准,我们保留因天气、交通、不可抗力等原因对具体行程进行适当调整的权利。

05.

生活保障&安全保障

提供高标准的住宿营地、健康餐饮、安全保障等硬件设施与服务,让孩子拥有安全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让父母放心!

营地住宿

景德镇市区携程4钻或同等级标准酒店住宿,2人标准间,中途不换房。每晚3次查房,保障孩子住宿安全。

营地餐饮

依据营员年龄及发育阶段健康需求,科学匹配健康饮食。干净整洁的餐厅为孩子们提供均衡营养、美味健康的菜品,可以满足不同地区的饮食习惯,还可以品尝到当地特色美食。

安全保障

A健康服务:每日健康记录及体温记录

B保险服务:购买全程意外险

C生活服务:同性别成长陪伴师负责生活管理,每晚3次查房

D家长沟通:全天群直播营员动态,保证24小时可沟通

交通服务

营会前将发送详细交通指引,并为无成人陪伴的营员提供接送机服务。营期中使用正规大巴公司汽车,以保障出行安全。

更多贴心服务

06.

报名信息

【集合解散】江西·南昌

【适宜年龄】8-14岁(9岁及以上可单飞,如孩子独立能力强可放宽年龄限制)

【报名咨询】

【报名方式】

【费用说明】

包含:营期内住宿、餐饮、专属教室、大巴车费、授课教师、课程教具、营服、学具包、门票、保险等;

07.

妈妈的疑问

2、如何保障营员的安全?

我们注重每一个管理细节,在营员的身体健康、物品管理、整理归纳、就餐就寝方面都有严格的执行要求。营期会严格要求导师按《新豆·成长营地8+8项安全卫生管理措施》进行团队管理。

4、烧瓷体验安全吗?

安全是我们设计课程的第一考虑要素。现场除了带队的老师,还会聘请专业且经验丰富的老师进行指导,确保营员的安全以及课程的顺利进行。

THE END
1.“千年瓷都”景德镇活力焕新“只有让文物‘活起来’,才能让游客沉浸式体验悠久陶瓷文化的魅力。”景德镇御窑博物院院长翁彦俊说。缠枝莲纹被印上雨伞,鸭型香薰外观被做成公仔,瓷器器型被做成冰箱贴……一件件从古瓷中研究得来的成果,被做成文创产品,让陶瓷文化既能看得见,更能摸得着。为提升陶瓷文化活化利用效率,景德镇实施国家级非物质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8309790548926176&wfr=spider&for=pc
2.景德镇博物馆:厚重的历史鲜活的记忆为国内外朋友、陶瓷爱好者和参观者提供一个高品位的参观、鉴定、交流平台;厚森青花瓷博物馆,以“收藏、研究与展示景德镇青花瓷”为宗旨,专门就景德镇青花瓷所具有的民族特色、工艺技术等进行综合展示;景德镇御窑博物馆,经十多年的艰辛整理,修复官窑精品千余件。该馆的藏品大多为孤品、绝品,为海内外罕见。其中元青花http://m.taoci52.com/t/822.html
3.故乡的容颜2022——再访景德镇御窑厂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近40年来,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对明清御窑遗址的考古发掘,发现了诸多遗迹,出土了数以吨计的明清御窑瓷器残片标本。经过不断的整理,拼对,修复,一大批御窑瓷器得以“活化”。 小楼一边有一明窑遗址 公园进门的左手边沿着坡道 来到南麓遗址——明代中期马蹄窑炉群遗址。在这个遗址处共发掘清理出17座窑炉。窑前的工https://you.ctrip.com/travels/jiangxi100054/4071638.html
4.联合共鉴:宋元时期景德镇窑装烧工艺的研究上述的研究文章虽然也比较深入,但都基本局限在对器物及装烧工具方面考虑,没有跟窑炉和装烧工艺联系起来,本文将通过上述窑址发现的窑炉遗迹和装烧窑具,探讨宋元时期景德镇地区装烧工艺的变化流程。 图一 景德镇地区瓷窑遗址分布图 1.南窑 2.丰旺 3.宁村 4.朱溪 5.南市街 6.西溪 7.寿安 8.柳家湾 9.大屋https://zhuanlan.zhihu.com/p/56878908
5.中国渊源(精选十篇)因此在这个意义上, 与其说《中国孤儿》以《赵氏孤儿 》为蓝本, 不如说是伏尔泰是借 《 赵氏孤儿》 的结构框架添入本国的文学因素, 以宣扬自己所崇尚的启蒙思想, 更确切地说:理性和人道主义。 可见, 中国的文化因素已经在传播的过程中无形的发生了变异。 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t53pvyv.html
6.“明代晚期瓷器研究”学术研讨会召开明晚期瓷业生产在品种、纹饰、工艺、装饰风格等方面均发生了变化。在瓷器综合研究专题,故宫博物院吕成龙重点关注了嘉靖朝景德镇御窑的瓷器品种;故宫博物院孙悦通过梳理嘉靖《江西省大志?陶书》中的有关资料,总结出了嘉靖御窑的时代特征;首都博物馆龙霄飞从瓷器的色彩、纹饰、寓意、造型等方面,以实物为例分析了明代晚期https://www.chnmuseum.cn/yj/kydt/202211/t20221104_257687.shtml
7.国社解码“千年瓷都”景德镇的文化自信样本澎湃号·政务国社解码“千年瓷都”景德镇的文化自信样本 “匠从八方来,器成天下走。”延绵千年的窑火,孕育瑰丽陶瓷文化;碧海帆路,远播璀璨中华文明。 2000多年的冶陶史,1000多年的官窑史,600多年的御窑史……成就“千年瓷都”景德镇。 这是航拍的景德镇御窑博物馆(受访者供图)。新华社发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3552600
8.北大考古与“百年百大考古发现”——景德镇明清御窑厂遗址在御窑厂遗址考古发掘不断取得重要成果的同时,北京大学充分发挥学科与资源优势,积极参与到御窑厂遗址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工作中,为御窑厂国保单位保护规划的制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御窑厂遗址申遗、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等国家和地方文化战略献策献力。主持了龙珠阁保护规划的制定,合作编制了御窑厂大遗址http://archaeology.pku.edu.cn/info/1030/3492.htm
9.明代官窑制度与实际应用在景德镇御窑遗址珠山北部明早期窑炉填土中,出土一件洪武时期刻“厨”字铭白釉盘,此盘是为宫廷御膳房烧制的。 晚明时期,皇室及士大夫阶层追求精致风雅的生活情调,为满足这种需求,瓷器种类不但有日用的碗碟、锺盏,祭祀用的笾、豆、盘等器,还有各类尽显工巧的文房、陈设、娱乐用瓷。其中文房瓷有笔架、笔管、挝笔http://lishisuo.cssn.cn/zsyj/zsyj_whsyjs/201506/t20150630_205573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