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王世贞策划,钱榖、张复合绘的山水巨构《水程图》册,是一例几乎表现了大运河全线各地景观的明代绘画作品。“澄怀观道卧以游之”让我们走入四百多年前的明朝,和赶京赴任的王世贞一同遍历大运河胜景。小Tips:记得点击彩色手绘图案有彩蛋哟~
“卧游”
大运河之旅.
图册描绘了从当时苏州府太仓州的王世贞宅邸“小祗园”,至北京通州的大运河沿途地景,共84帧。其中的风景与奇观可读可解,十分有趣。翻看这一图画式纪行录,我们得以有机会跟随古人开启一段奇妙旅程,从南到北、图游明代的大运河与沿线景观。
万历二年(公元1574年),王世贞接到朝廷通知,上任太仆寺卿,好友钱榖与他沿运河一路北上到广陵(今扬州),绘画了32幅运河图景。抵达广陵后,钱榖的学生张复与王世贞一同北上,又作图景50幅。此后钱榖将张复所作图画加以润色,与之前32幅图画一同构成了《水程图》。
《水程图》中的
小
祗
园
这幅画作是《水程图》的起始之作,绘制于王世贞北行的起点,小祗园。小祗园即是弇山园,是王世贞家的私人宅邸,被美誉为“平地起楼台,城市出山林”,“东南第一名园”。王世贞曾在读《南华真经》时读到“大荒之西,弇州之北”,后来他又从《山海经·大荒西经》中读到:“弇州之山,五彩之鸟,……,有轩辕之国,南栖为吉,不寿者乃八百岁”,于是他认定“弇山”是天帝、神仙居住的地方,便把自己的私家园林命名为“弇山园”,还自号为“弇州山人”。
太
仓
太仓是王世贞的家乡,明代太仓隶属苏州府,境内水域丰富,河流稠密。太仓志概括为“七里纵一浦,十里横一塘,纵连海势,横贯支脉,水性然尔。”从此处开始,王世贞向北而行,踏上了自己的旅途。
阊
门
枫
桥
枫桥是苏州市内的著名古桥,位于上塘河上,以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闻名。桥长39.6米,宽5.7米,跨径10米,为单孔石拱桥,《吴郡志》卷十七记载:“枫桥,在阊门外九里道傍。自古有名,南北客经由,未有不憩此桥而题咏者。”
浒
墅
关
浒墅关,是漕运江南段上最重要的钞关,也是一个庞大的水利控制中枢,管理远近大小港口达二十余处。运船商客在此停泊缴税,是继苏州城后又一商旅聚集地。浒墅至枫桥二十里长堤为旅客提供了悠然独赏的沿途风光。
天
宁
寺
常州天宁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是佛教音乐梵呗的发源地之一,与镇江金山寺、扬州高旻寺、宁波天童寺并称为中国禅宗“四大丛林”。原名光福寺,唐末更名为齐云寺。到了北宋又改名为万寿崇宁寺,政和元年,徽宗皇帝下诏,才更名为天宁寺。到南宋年间,又被叫做报恩广孝寺、光孝寺、崇奉徽孝道场。元朝时寺舍尽毁,重新建寺后又被称为天宁寺,自此后寺沿袭至今。
瓜
洲
古
渡
瓜洲古渡口是长江和京杭运河的交汇口,“瞰京口、接建康、际沧海、襟大江,每岁漕船数百万,浮江而至,百州贸易迁涉之人,往还络绎,必停泊于是,其为南北之利”。宋代王安石《泊船瓜洲》正是在瓜洲渡口所著。瓜洲最早位于江中心。后来由于江中的流沙不断淤积,到唐代中叶,瓜洲已与北岸相连,北至扬子津渡口。
扬
子
扬子桥即扬子津渡口,是长江古渡口,位于扬州城南二十里。到这里,钱榖的北上旅程告一段落,他以年事已高不宜北上为由不再陪同王世贞,而是由他的学生张复继续同行,绘制了后续的《水程图》。对那些准备继续北上的江南士人来说,这里是亲朋好友送别的最后一站,是开始真正的运河之旅——漕河本就指“南极江口(京口对岸的长江口岸),北尽大通桥(北京城东便门外)”的运道——前的最后一处欢愉之地。过了淮河口,就进入到水患频发的黄、运相叠河段。
吕
梁
洪
吕梁洪(位于铜山伊庄吕梁村凤冠山下)湍急险恶,相传春秋孔子曾驻足于此,留下“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千古浩叹。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黄河夺泗入淮,吕梁洪成为黄河上的险滩。明代“借黄行运”,现存的黄河故道徐州至淮安段,也就是古运河,吕梁洪成为南北大运河的咽喉命脉,每年约有400万石漕粮经此北上运入京师。由于吕梁地势险恶,许多船只在此触礁翻沉,船夫们到此总要祈求河神保佑。1855年,黄河北徙后,吕梁洪完全湮废于黄河故道。
南
旺
南旺镇,隶属于山东省济宁市。明朝初期,工部尚书宋礼和汶上民间水利家白英经过勘察,在戴村筑坝建分水工程,使汶水西行,从南旺入运河,七分向北流,进入漳、卫;三分向南流,进入黄、淮,称为南旺分水枢纽,起到分水补源的作用。
德
州
德州段运河原为汉屯氏河,隋之永济渠。永济渠的开通,使得整个华北大平原贯穿起来。永乐九年(1411年),会通河通航后,德州成了通往北京的水陆要冲,为全国四大粮仓之一。是“车舟所会,食货集散”,运河码头上“漕粮船挤、游人如织”。当时,因河南、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等九省,其进京的水路、旱路均需经由德州,是九省进京之要道故称“九达天衢”。在明初,德州米市和西关(现桥口)之间的运河古桥(广宁桥)边,修建了“九达天衢”牌坊。
通
通州,今北京市通州区,为水陆进京必经之地,是通惠河的北端起始点,也是王世贞北上旅途的终点。抵达通州后,王世贞被任命为督察院右佥都御史督抚郧阳,《水程图》的故事也到此终止。
【参考文献】
王世贞.《弇山堂别集》[M].中华书局.1985年
孙卫国.《王世贞史学研究》[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
梅韵秋.《明代王世贞〈水程图〉与图画式纪行录的成立》[J].《台湾大学美术史研究集刊》第36期.2014年
叶雅婷.《明代的宦游文化——谈院藏<水程图>的纪实特色及其观众》[J].台北故宫博物院《故宫文物月刊》432期.2019年
课程开发:契阔,陈音课程研究:姚思颖元素设计:王妤文音频:郭亚统筹:吴文化博物馆技术支持:苏州多棱镜网络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