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博物馆:用文物讲好文化故事

110多年历史,143万件藏品,中国国家博物馆代表国家收藏、研究、展示、阐释中华文化代表性物证,为国护史、为国藏史、为国弘史是国家博物馆的重要使命。近日,记者走进这座历史文化艺术殿堂,探寻它如何用文物讲好中国文化的故事。

精彩展览呈现历史长卷

一厅之内,纵览百万年。走进国博“古代中国”基本陈列,琳琅满目的文物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生动呈现。展厅中,北京周口店出土的石锤、石砧,距今约42万年,是旧石器时代先民智慧火花迸发的见证;四五千年前的良渚文化玉琮,器身阴刻的日月纹图案诉说着史前区域文化交流融合的壮丽篇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出土的唐代饺子、点心及食具,讲述着各民族往来互动的生动故事……

“感觉很震撼,像在跟隔着久远时光的文物对话。”北京市顺义区第八中学初二学生张竞文说。她的同学代梓程也深有同感:“这些文物上面精美的花纹,让我感受到古人对美的追求。”

“我爱中国”“我也爱中国”“我非常爱中国”,3位年轻观众看完“复兴之路”基本陈列后,在留言本上接连写下了观后感。

“风展红旗如画——馆藏红色经典文物展”展厅里,在天安门广场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前,观众纷纷与这抹“最美中国红”合影。

近年来,随着“文博热”持续升温,越来越多年轻观众走进国博,领略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据统计,截至11月底,国博今年累计接待观众630余万人次。其中,35岁以下年轻观众占比达62.09%。

如何将展览办得有新意、有活力,以吸引、满足更多年轻人?国博用现代技术激活展览的全新活力和无限可能。国博的首个数字展览“数说犀尊”80%以上的展览内容基于数字技术获得,并以数字化的手段进行呈现。“它还是国博的首个智慧展厅,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三维高清采集、环境监测、人工智能、增强现实等技术,在提供全新观展体验的同时,让观众走进幕后,全面了解博物馆智慧化的技术路线和最新成果。”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数说犀尊”展策展人朱晓云说。

博物馆虽不可移动,但博物馆可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送到全国乃至世界各个角落。国博积极打造巡展品牌,2024年在全国11个省区市及海外举办巡展,落地巡展项目14个,在海内外讲述一个个动人心弦的文物故事。

专属讲解满足不同需求

文物无言,讲解员们就是“代言者”。在国博,人们经常能看到讲解员们声情并茂地讲述着一个个鲜活有趣的文物故事,带领观众奔赴一场场历史文化之旅。据统计,截至10月底,国博讲解员今年累计服务观众约35万人次。

有许多“文博迷”“历史迷”不满足于普通的讲解,期冀在博物馆学到更具专业深度的内容。为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国博提供了分众化、特色化的讲解内容和服务。他们邀请策展人等专家学者进行兼具学术性、趣味性、教育性的专场讲解。截至10月底,国博今年共聘请馆内外专家45人,举办“专家讲解周”10期97场次,围绕各类展览推出49个讲解专题。

国博还积极建设研学教育品牌,深化馆校合作。国博面向中小学生开设了涵盖“古代中国·通史”与“古代中国·通识”两个系列20门课程,并承接北京市教委委托的“七个一”活动,今年以每天接待400至500人次的频率,为海淀、丰台、门头沟等6个区的中学生提供“古代中国”研学教育服务一千余场,服务学生3万余人次。

个性文创激发文物活力

冬日清晨,国博开门没几分钟,排队购买凤冠冰箱贴的观众已在国博大厅内“甩”出一条望不见尽头的长龙。截至11月27日,“木质凤冠”和“AR金属凤冠”两款冰箱贴自今年推出以来共计销售超53万件,成为国博近20年来当之无愧的“销冠”。这款文创产品不但销量惊人,而且形成文创产品与展览的良性互动。“古代中国”基本陈列内,明孝端皇后九龙九凤凤冠前,拿着精美典雅的凤冠冰箱贴等着与“原型”合影的观众也排起了长队。

有人说文创产品销售区是博物馆的“最后一个展厅”,国博对待这一“展厅”丝毫不懈怠。“爆款是‘无迹可寻’的,我们能做的是对每一件产品精心打磨。”廖飞说。今年以来,国家博物馆累计推出各类文创产品200余款,涉及350余个品类,凤冠系列、机甲拼插玩具、AR考古盲盒等都受到观众的好评。

舞台上,一位“汉代说唱者”神态诙谐。他头戴帻巾,左臂环抱一扁鼓,右手举槌,满脸笑容拖着长音说:“这里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基本陈列中的明星文物——击鼓说唱俑,在舞台上“活”了: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中国传媒大学联合出品的原创舞台剧《盛世欢歌》是国博馆藏文物舞台活化的首次尝试。这部剧以汉代击鼓说唱俑为主角,融合话剧、音乐剧、戏曲、歌舞、中国古代音乐、诗歌等多种艺术形式,生动再现汉代社会底层俳优的命运起伏。

国博通过匠心独运的展览、生动有趣的讲解、巧思设计的文创,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编织成一个个动人心弦的故事,让更多观众在这里读懂中国,体悟历史。

(本报记者李韵王笑妃)

北疆新闻: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闻网站(客户端),内蒙古出版集团新华报业中心旗下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网站(客户端)。

THE END
1.海外近200多个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竟是漂泊在外的华夏文物不少父母,暑期都会带孩子去博物馆。用认识国宝文物的方式,给孩子开眼界、涨知识~好多人可能不知道——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近1700万件中国文物流失海外。而现在,它们成为海外近200多个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如果不曾走进美国纳尔逊艺术博物馆,穷极一生也无法想象:辽代木雕彩绘水月观音,究竟有多么精湛华美,气场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07605256208267403&wfr=spider&for=pc
2.国宝排队回家,刺痛了多少中国人的心!《中国博物馆全书 十大博物馆篇》(全10册) 10大博物馆,220件镇馆之宝 682件文物,2196张彩图 完整呈现8000年中华文明史 老实说,知道它会爆,但没想到它会这么爆。 首发限量5000套,上架3小时销售额就已破50万,一天内全部售罄。不得不说,但凡看到实物的人,我想都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4NTM4MDQ3Mg==&mid=2247538408&idx=2&sn=9dae03759873a7cb04c21e74dcc5c595&chksm=ea1adbc6fe07091fa241e6055c1d5b573dafc9d449a9da4764e554ee940d9ebdd591eff47949&scene=27
3.这些藏在国外博物馆里的中国文物你见过吗?这些藏在国外博物馆里的中国文物 你见过吗? 南宋绘画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1/ 7 这些藏在国外博物馆里的中国文物 你见过吗? 罗汉 南宋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2/ 7 这些藏在国外博物馆里的中国文物 你见过吗? 出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第三世纪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https://m.cngold.org/cang/img5568670.html
4.为什么中国的博物馆没有外国的藏品?博物馆藏品文物新浪收藏我们到中国的各大博物馆参观,大部分藏品都是中国自己的艺术品,而没有外国的文物,即使有,也不过自鸣钟之类,外国送给中国的“国礼”。而且,其本身没有什么价值,在本国多得很,一点不被重视。无非因为作为“国礼”送给了中国,中国才把它保管下来。至于今天的私人美术馆,或有收藏外国名画的,则多为私人藏家斥重金到外国https://collection.sina.com.cn/plfx/2017-08-03/doc-ifyitapp0238679.shtml
5.乾隆玉玺在法国拍卖那些藏于国外的中国文物新闻频道近年来,中国大量文物在国外被发现。今天,多彩贵州网小编和大家一起来看看那些藏于国外的中国文物: 大势至菩萨像青铜镀金隋朝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一组青铜器 商周时代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唐代佛造像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出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第三世纪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https://news.cctv.com/2016/12/15/ARTIeLOf2kZlsrD86vXI68TB161215.shtml
6.美国大都会博物馆里:令人赞叹的中国文物大都会博物馆所收藏的中国历代瓷器陈列在二楼亚洲馆大厅四周。藏品从早期青瓷、白瓷,唐代长沙窑、三彩,宋代定、官、哥、钧五大名窑,到元代青花、釉里红,明、清之际的景德镇青花、红釉、黄釉、斗彩、五彩、墨彩等等应有尽有。 在那里几乎可以看到完整、详尽的中国瓷器史。大都会博物馆的藏瓷不只是瓷的种类全、数量https://www.360doc.cn/article/9165926_1134232094.html
7.皇家安大略博物馆中国展厅值得一看中国文物的陈列,几乎要占去主层展厅的近半面积。四个中国展厅包括:古代艺术、佛教艺术、建筑艺术和雕塑造像。 几十年来,皇家安大略博物馆一直收藏着世界顶级的中国古董。从玉器到陶器,从寺庙壁画到青铜器,皇家安大略博物馆的藏品令人叹为观止,有“海外中国文物大本营”之称。 http://www.ccbestlink.com/static/content/LY/2022-08-20/1010483967906164736.html
8.盘点安徽省各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安庆市博物馆 安庆博物馆(新馆效果图) 安庆市博物馆始建于1978年,与安庆市革命文物陈列馆暨黄镇生平事迹陈列馆、安徽中国黄梅戏博物馆为三块牌子一个机构,是以地方历史文物,尤其是以近现代革命和戏剧文物为主体的综合性博物馆,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熊范二烈士专祠”为馆址,现为国家二级博物馆。新馆正在建设中https://m.mafengwo.cn/gonglve/ziyouxing/43321.html?ivk_sa=1024320u
9.金属器物修复中国国家博物馆金属器物修复研究所于2018年组建,最早可追溯到1952年中国历史博物馆的文物修整室,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同时,不断与现代保护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相结合,具有良好科技背景和传统技艺优势。 金属器物修复研究所主要从事金属器物的日常维护、保护修复和复制工作,为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与展览提供保护修复技术支撑,如《友好往来http://m.chnmuseum.cn/zp/cpbh/jsww/
10.中国文物追讨纪实!2016年11月23日,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获赠的10件海外文物。图|新华社 对于流失文物,许多中国人都抱着这样的态度:一种是义愤填膺,强烈要求西方归还所掠夺的中国文物,认为回来就好,哪怕斥巨资回购;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流失文物在西方受到了良好保护,对弘扬中华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继续留在国外也不失为一种处理方法https://www.meipian.cn/3dilkwgv
11.海外博物馆里的中国艺术卢浮宫,如何寻找3万中国文物的展出新公元前5世纪的青铜器 现藏法国吉美博物馆 那么,是卢浮宫不重视中国艺术,不愿携手中国举办展览吗? 从现状来看,似乎也并非如此。早在2011年,卢浮宫联合北京故宫推出“重扉轻启——明清宫廷生活文物展”,展出故宫院藏130件(套)文物。此外,卢浮宫也曾引起中国非遗展、东方文化展,都为联合主办,且策展都带有浓浓的东方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0023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