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致知|“要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

我国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作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展示和宣传主体,博物馆连接着国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博物馆建设要更完善、更成体系,同时发挥好博物馆的教育功能。他特别强调,要把博物馆事业搞好。

2014年2月,总书记来到首都博物馆,参观了解由670多个文物组件展现的北京历史画卷。在“燕蓟神韵”“国际都会”等展区,他认真仔细观看一件件实物、一幅幅图片,并不时同专家交流讨论。

总书记强调,搞历史博物展览,为的是见证历史、以史鉴今、启迪后人。要在展览的同时高度重视修史修志,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017年4月,在广西合浦县汉代文化博物馆考察时,总书记步入青铜之光、土火之韵、碧海丝路等展厅,察看合浦汉墓出土的我国古代和域外文物,了解汉代北部湾地区对外通商交往史。

在这里,总书记强调,博物馆建设要注重特色。向海之路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途径,这里围绕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陈列的文物都是历史、是文化。要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

2022年7月,在给中国国家博物馆老专家的回信中,总书记鼓励文博工作者们加强历史研究和传承。他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深化学术研究,创新展览展示,推动文物活化利用”。

…………

在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的基础上,使其所蕴含的时代价值更好地发挥作用,走向人民、融入国家建设和发展之中,这正是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叮嘱的题中之义。

早在2014年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指明了“要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的方法路径。他提出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等一系列思路,强调“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近年来,我国各地博物馆在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科技手段,使很多馆藏珍品、经典巨著、历史遗迹等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马王堆复原动态展《一念·辛追梦》自2022年初在湖南省博物馆试运营起,就引起热烈反响。该动态展以三维建模方式复原历史文物,通过独特的舞美设计和艺术表演,生动重现西汉初年长沙国丞相轪侯夫人辛追秉承夫志,教子成才、保家卫国的故事。

当无声的历史文化遗产在澎湃热烈、鲜活动人的生动场景里“活”了起来,人们对于中华文明、传统文化的伟大和精髓便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看完《一念·辛追梦》后,有长沙市民感慨:“无论什么时代,爱国、爱家都是最宝贵的品质。”还有观众称:“现场看完,现场写观感,怕回去忘了此刻的震撼。”

“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总书记用一个“活”字,道出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的方向和目标。

新时代,国风浩荡,文脉不息。

放眼全国各地,博物馆“科技+文物”沉浸式体验赢得叫好声不断,舞台剧等艺术创作热潮迭起;文旅文创产品频频“出圈”……“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的新形式、新探索不断涌现。

在敦煌莫高窟,游客拿起手机,打开AR地图,便能看到九色鹿从壁画中“飞身而下”;在春晚舞台,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完美激活古老画卷《千里江山图》与现代人物之间的情感连接,再现祖国锦绣山河;在故宫博物院,文具、日用品、服饰、包袋等文创产品,带着故宫文化,从馆舍天地走进千家万户……

“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要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用好考古和历史研究成果”“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我国文博事业必将“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在感悟中华文明中澎湃文化自信,为赓续中华民族历史文脉、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更大贡献。

THE END
1.人民日报整版关注:博物馆正变得更加开放多元博物馆还将古蜀文明的思想内涵和自然教育相融合,充分利用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资源优势,在园区开展“夜探金沙”“金沙观鸟”“我的新朋友——蚕宝宝”等课程,让青少年穿梭在金沙自然环境之中,探古今之变,感生态之美。 “跨界”早已成为博物馆的热门词语。馆校合作等跨界现象,实现了博物馆教育价值的最大化。 https://www.icppcc.cn/newsDetail_1137459
2.人民日报文物里的生态智慧陕西历史博物馆的文物彩绘雁鱼铜灯,是西汉的“黑科技”环保灯; 北京中轴线参照天地宇宙秩序而建,体现出人对自然的认识和思考; ……… 与文物对话,我们不难发现,顺天造物、和谐共生、天人合一,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态理念,贯穿其中、赓续延绵,融入一代代人的生态保护实践。 顺天https://www.peopleapp.com/column/30047220018-500005888251
3.博物致知“要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总书记强调,搞历史博物展览,为的是见证历史、以史鉴今、启迪后人。要在展览的同时高度重视修史修志,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图为广西合浦县汉代文化博物馆内收藏的东汉晚期的波斯陶壶。 2017年4月,在广西合浦县汉代文化博物馆考察时,总书记步入青铜之光、土火之韵、碧海丝https://www.jfdaily.com/staticsg/res/html/web/newsDetail.html?id=751114&sid=300
4.聚焦2014两会高等教育话题(一)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和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将分别于3月5日和3月3日在北京开幕。全国人大代表、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光明日报)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财大校长王广谦:制定大学章程需要集体智慧 “大学章程”是高校具有宪法性的文件,有“大学宪章”之誉。要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不http://zhongwen.hytc.edu.cn/info/1061/3783.htm
5.中国国家博物馆创建110周年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参观国家博物馆饮食文化展给我带来很强的情感体验,它形象地表现了中国人对美食和生活的美好追求,涌动着历史底蕴,潜藏着古代人民在朴实的生活中最珍贵的智慧沉淀。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丰富的饮食文化。 凝望着久远的文明,感到一颗心跨越时空@国家博物馆 看过国博后,再看其他博物馆,真就差点意思。https://www.chnmuseum.cn/portals/0/web/zt/110years/
6.两会建议提案汇总:文旅博物馆文物文化遗产2023年全国两会已经开启,本文汇总40多条此次两会涉及到的有关“博物馆、文物、美育、文化遗产、文旅” 相关提案建议及相关新闻报道,供大家学习参考。 编审| 时光 编辑| 半岛 来源| 博物馆头条 2023年全国两会已经开启,本文汇总了此次两会涉及到的有关“博物馆、文物、美育、文化遗产、文旅” 相关提案建议及相关新闻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6844081.html
7.陈燮君:古琴的智慧与万象/刊于《人民日报海外版》2024年1月15日《陈燮君:古琴的智慧与万象》/刊于《人民日报海外版》 陈燮君,1952年生,研究员,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上海中国书法院副院长。曾任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党委书记,上海博物馆馆长。上海市第十四届人大http://www.jdflyishu.com/h-nd-2838.html
8.人民日报重磅发文:“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回望百年,救亡图存之际,马克思主义一来到中国,就开启了与中华文化相结合的进程。登上历史舞台的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着全新的政治力量和革命方向,也代表着崭新的文化力量和文化方向。 山东曲阜,孔庙南门的万仞宫墙前,天南海北的游客慕名而来,聆听千古颂传的人文故事,感受时光淬炼的先贤智慧。 https://www.1921.org.cn/jrgz/2023/06/05/detailed_2023060535269.html
9.专题10现代文阅读(选自2023年4月29日《人民日报》,有删改)1.联系上下文,请你说说第④段画线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这么有创意作品,应该出自某位艺术家之手,但画上的①南通博物苑镇馆之宝——越窑青瓷皮囊式壶,属于国家一级文物,1973年出土于南通市区人防工地,为我国晚唐到五代时期越窑青瓷产品,被列为江苏省24件国宝之一https://www.0516ds.com/69295.html
10.202210期馆藏电子图书推荐∣∣点亮阅读之灯,开启智慧之门。莎士比亚说过:“生活里没有了书籍,就像没有了阳光;智慧里没有了书籍,就像鸟儿折断了翅膀”。让我们点亮阅读之灯,开启智慧之门。为此,书香君带你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 1.书名:《传奇校长张桂梅和1804个女孩的故事》 作者:任仲文 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https://www.bhzyxy.net/tsg/info/1093/16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