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仓院正仓再者,现在东京国立博物馆所管理的法隆寺献纳宝物也是代表飞鸟至奈良时代(7—8世纪)的作品。明治十一年(1878)由法隆寺向皇室献纳,昭和二十二年(1947)移交至国家的300件作品,法隆寺献纳宝物被认为是与正仓院宝物合为“双璧”的文化财。在这两批宝物的同时展示之下,本展将以更广阔的视野来介绍围绕正仓院宝物的造型文化世界。本展是正仓院宝物与法隆寺献纳宝物,两项代表日本的文化财齐聚一堂的难得机会,同时也是适合在令和元年,向世界发送日本文化的展览——由皇室守护传递、不可取代的日本之美,与今后也将继续流传下去的悠久之美。
★
代表作一举公开!
由约110件作品来多方介绍正仓院的世界,借由皇室守护传递的正仓院宝物与法隆寺献纳宝物,纪念日本天皇即位。
法隆寺献纳宝物与正仓院宝物的梦幻共演
代表7世纪美术的法隆寺献纳宝物与代表8世纪美术的正仓院宝物同时公开。借由将漆胡瓶(正仓院宝物)与龙首水瓶(法隆寺献纳宝物)等依据同样用途所制作的作品并列展陈,观众可以近距离仔细观赏不同时代与素材的各式各样、各具特色的造型之美。
体验正仓院的规模
除了历经1260年以上、传承守护约9000件宝物的正仓院宝库,为了将珍贵的文化财传递至更遥远的未来,本展也将焦点放在至今依旧实施的保存、修复、复制等工作。此外,会场内将再现一部分原尺寸大的正仓院宝库,可让观众在此感受宏大规模的空间。
第一章
光明皇后的追忆
《东大寺献物帐(国家珍宝帐)》
局部,奈良时代,天平胜宝八岁(756),正仓院藏。前期展示为光明皇后将圣武天皇的遗物为主的宝物献纳东大寺大佛时的目录。18张白麻纸相继拼贴的纸上,以墨色鲜明的端庄书风记录,全篇盖上“天皇御玺”之印。从卷末趣旨“宝物是圣武天皇的遗物。回首过往,每每触景伤情,感到伤心欲绝。虔谨地献纳于卢舍那佛”,能看到光明皇后每当见到宝物便回忆起与圣武天皇相处的时日,身心几乎难以承受之悲伤,向今人传达了光明皇后的深挚爱情。
镶嵌南海的闪亮之镜
海矶镜
8世纪,唐,正仓院藏。后期展示《东大寺献物帐(国家珍宝帐)》中记载的20面镜子之一。在如同花形凸起的铜镜背面施作装饰,是宝饰镜的代表作。镜背面布满属于天界的幻想花朵“宝相花”,由琥珀与螺钿(夜光蝾螺的珍珠层)组成,布满整个背面,并在间隙中镶嵌绿松石。充分活用素材本身的美感,营造出令人屏息的华丽效果。
第二章
华丽的染织美术
正仓院的染织品如同法隆寺献纳宝物,都以世界上最古老的传世品而广为人知。在东大寺大佛的开眼会与圣武天皇驾崩一周年忌法会中,大量作为法会必需品的幡、天盖与褥等,在仪式之后被奉纳于东大寺,现在被视为正仓院宝物而流传至今。本章中,代表正仓院的染织品将齐聚一堂,呈现为天平文化增添华丽色彩的染织美术的世界。
翱翔于苍穹的菩萨
墨画菩萨像
8世纪,奈良时代,正仓院藏。前期展示
菩萨乘坐卷曲的云朵,宽大天衣随风摆荡,以水分饱满的墨色笔触绘于麻布上。菩萨厚唇与宽大的肩膀、较大的手掌表现得富有肉感,是可以窥见受中国盛唐时代影响的奈良时代样貌的魅力之作。
色彩缤纷的水鸟乐园
绀夹缬絁几褥
8世纪,奈良时代,正仓院藏。后期展示
此为在佛前献上供物时,铺在桌上之物。所谓夹缬是指在两片木板上刻以对称的纹样,再以布帛紧密强固地系上,作为防染技法的步骤。在广布大片枝叶的果树下,乘坐莲花座的水鸟以左右对称表现,搭配鲜艳的色彩,是正仓院夹缬的代表作品之一。
第三章
名香的世界
在佛教的仪礼中,会使用贵重的焚香在佛前供养。以东大寺的大佛开眼会为代表的各礼仪场合,总是充满着浓郁的香气。本章以正仓院的代表香木黄熟香为主,并介绍作为法隆寺献纳宝物而流传下来的沉水香香木、香炉、熏炉等用于焚香的道具。
圣武天皇使用的异国风情水瓶
龙首水瓶
7世纪,飞鸟时代,日本国宝,东京国立博物馆藏(法隆寺献纳宝物)。后期展示
在铜上施作镀金、镀银的华丽水瓶。不仅表现出西亚传来的器型,在瓶身也刻画希腊罗马神话中的有翼马或是注口的龙等。是将经由丝绸之路传至日本的各地造型表现集结于一件作品,亦是足以代表法隆寺献纳宝物的古代金工美术之杰作,体现了古代壮阔的国际交流传递至今。漆胡瓶
8世纪,唐或奈良时代,正仓院藏。后期展示
《东大寺献物帐(国家珍宝帐)》中记载为圣武天皇遗爱物的水瓶。下腹部膨大并附有把手的形式被称为胡瓶,由波斯萨珊王朝传来。瓶盖的形状如同鸟头,通过银链连接把手。黑漆的表面镶嵌银薄板作为装饰,华丽地表现出鹿群奔驰、鸟儿飞舞于花草茂盛原野的样貌。
织田信长也渴望的名香
黄熟香“兰奢待”
东南亚产,正仓院藏。通期展示“兰奢待”这个名字是广为人知的天下名香,在此美名中含藏着“东”“大”“寺”三个字。足利义政与织田信长等都十分希望可以得到此香木,他们截取一部分的事迹也是十分有名的。在近代,明治天皇巡幸时也曾截取一部分。瑞香科沉香属植物的树脂累积形成的沉香,至今仍香气馥郁。
第四章
正仓院的琵琶
正仓院也是古代乐器的宝库。其将在中国与朝鲜半岛已失传的乐器传承下来,在世界的音乐史上值得大书特书,其中以富有华丽装饰的琵琶最为著名。本章以代表正仓院古代乐器的两把琵琶为中心,同时也介绍本年度完成的复制计划成果,让观众能尽情享受这堪称“天界乐器”的极致造型美。
传递丝路音色的至高之美
螺钿紫檀五弦琵琶
8世纪,唐,正仓院藏。前期展示本作是起源于古印度的五弦琵琶存世的唯一实例,将紫檀木挖空后覆上其他媒材作腹板,琵琶整体以玳瑁(海龟壳)与螺钿施装饰,特别是背面表现的宝相花纹为其精华。拨弦部分表现出骑乘骆驼演奏琵琶的人物,仿佛象征着通过丝路传递的遥远异国音乐。螺钿紫檀五弦琵琶属于《国家珍宝帐》中记载的品项,可说是古代东洋工艺史上最高杰作的至宝。紫檀木画槽琵琶
8世纪,唐或奈良时代,正仓院藏。后期展示四弦琵琶为起源于古代波斯的乐器,其与五弦不同的特征是在颈部后端直角弯曲。本体为挖空紫檀木再以别的素材贴上腹板,背面借由象牙、黄杨、锡等镶嵌木画的技法施作华丽的装饰。覆手部分贴上皮革,极具色彩地表现出策马狩猎的人物与山中酒宴。
第五章
工艺美之共演
酒宴中跳舞的异国之王
伎乐面“醉胡王”
所谓伎乐,是起源于中国南部(吴)的无台词音乐剧,飞鸟时代从朝鲜半岛的百济传入日本,在佛教法会中表演。这件面具是在酒醉的胡国(波斯为主的西亚)国王跟随侍者跳舞的剧目中所使用的醉胡王伎乐面具。在正仓院收藏的众多伎乐面中仍可说是出众之作,特别是冠帽上的唐花纹饰,表现出奈良时代的华美。伎乐面“醉胡王”
7—8世纪,飞鸟时代至奈良时代,日本重要文化财,东京国立博物馆藏(法隆寺献纳宝物)。前期展示
寺史可溯及圣德太子的法隆寺所传承的伎乐面。夸张地表现出西亚的高鼻人物,以及其酒醉脸红的样貌。大眼瞠目与厚唇的表现充满了威严感,应有胡须之处植入动物的毛。高大的冠帽两侧遮耳,正面则饰有虎皮装饰,将西域服饰传递至今。
第六章
守护宝物
历经1260年的岁月,将宝物传递至今的正仓院,能保存漆器与染织品等脆弱素材制作的文物,绝非偶然之事。正是有当时皇室的保护,在人与人之间守护传递,从而使此传承在世界文化史上有着不可取代的意义。本章聚焦明治时代以来正式启动的正仓院宝物调查与修复作业,并介绍帝室博物馆时代以来的东京国立博物馆与正仓院之间的关系。《正仓院御物修理图》
稻垣兰圃,明治二十二年(1889),东京国立博物馆藏。通期展示描绘宫内省图书寮至当时的赤坂离宫修复正仓院宝物情景的作品。作者稻垣兰圃当时供职于图书寮,应负责仿造正仓院宝物的稻生真履之要求而绘制。传递了当时修复工作的样貌,是十分珍贵的作品。修复正仓院裂与圣语藏经卷的记录照片
约大正四年(1915),宫内厅正仓院事务所藏
江户时代后期开始进行的正仓院宝物修复,随着进入明治时代开始规范化。首先是被称作“正仓院裂”的染织品因数量过于庞大,至今仍在持续修复中。从唐柜取出的染织品在水中拉伸,再用和纸作衬底,是大正时代的修复风貌。在第6章也公开展示此时修复的“古裂帖”。
正仓院的世界——皇室守护传递之美
前期:即日起—11.4
后期:11.6—11.24
休馆日:每周一、11月5日
*入馆截止至闭馆前30分钟
门票:一般1700日元
地点: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平成馆(部分展品为限展品,观展前请确认官网信息)
译|郭懿萱
编辑整理|赖奂瑜
图|东京国立博物馆
本文刊载于《典藏·古美术》中国版2019年11月刊。原标题为《传承至今悠久之美东京国立博物馆特展“正仓院的世界——皇室守护传递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