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址博物馆在中华文明探源中的作用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是迄今规模最大、参与学科最多、科技含量最高的有关古代文明的大型综合研究项目,经过几代学者的努力,成果丰硕,实证了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和五千年文明史。遗址博物馆的建设发展与中国百年考古发展紧密联系,是阐释和展示中国百年考古、中华文明探源成果、实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重要载体。

回顾遗址博物馆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开创期,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半坡遗址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明确考古发掘的史前遗址,半坡遗址以前,1953年的时候,中国社科院曾经拨款给周口店遗址,遗址曾经挂牌过中国猿人陈列馆,当时未挂遗址博物馆之名,所以共识的第一个国内史前遗址博物馆是半坡。半坡之后,1959年定陵博物馆开放,再之后还有乾陵、茂陵等。1978年,广西桂林甑皮岩遗址也成立了博物馆。

第二,发展期,1979年至2004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各项事业包括文博事业的发展都回归正轨。当时有一个重大事件——1979年秦始皇兵马俑开始边发掘边展示,1989年、1994年、1998年前后三个阶段的发展,陕西省政府决定整合博物馆和兵马俑,设立统一的机构,也就是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即现在的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之后,西汉南越王博物馆、余姚河姆渡博物馆、广汉三星堆博物馆陆续挂牌开放。

第三,飞跃期,2005年至今。2005年是中国博物馆发展史上的重要年份,是博物馆百年诞辰,也是稳步迈向第二个百年的起始。到目前为止,博物馆总数已有6000多家,整个遗址类博物馆的总数和占比还很难统计,因为遗址博物馆名称很不一致,有墓葬、馆、所等,有些遗址博物馆没有“遗址”两个字。2005年以后,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对大遗址保护专项经费进行投入,国家大遗址保护的申报和建设对遗址博物馆发展注入了强心剂。到去年年底,全国一共有建设批复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55处。遗址公园和博物馆逐渐成为考古遗址博物馆的升级形式和模式。同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让遗址博物馆和考古学的关系更加紧密。

众所周知,遗址博物馆是与遗址有着密切关联、以全面保护、管理、展示和诠释遗址文化面貌和内涵为目的、具有博物馆主要功能的非营利社会教育机构。除了要反映该遗址的历史、现状和考古成果,展示该遗址出土的可移动文物外,还应该保护和管理该遗址,研究和阐释所保存的遗址,并向公众全面地展示、诠释这个遗址。

首先,考古先行,各地区遗址博物馆对中国百年考古、中华文明探源成果的吸收和展示,已取得了十分骄人的成绩:

第一,史前遗址博物馆或遗址保护单位,展现了距今10000-4000年前后区域文化的连续性发展和早期社会生活样态。以贾湖、仰韶、庙底沟、半坡、大河村、平粮台、石峁等为代表,展示了中原地区距今9000-4000年前后的文化面貌。其中,贾湖骨笛将人类音乐史向前推进了3000多年,甲骨契刻符号则为探索中国文字的起源提供了实物资料。平粮台、石峁古城的发现,开中国史前城址之先河,具有里程碑式意义。以凌家滩遗址为代表,大量精美的玉器,显示出距今5000年左右淮河流域的繁荣之态。以上山、跨湖桥、河姆渡遗址为代表,展现了环杭州湾地区距今10000-5000年前后的文化面貌。上山遗址发现距今万年的水稻遗存、世界上最早的彩陶等,证实以金衢盆地为中心的钱塘江地区应是世界稻作定居农业的重要起源地。跨湖桥遗址发现距今8000年的独木舟,是萧山八千年“勇立潮头”的记忆。河姆渡遗址带榫卯的干栏式建筑,是中国现已发现的古代木构建筑中最早的榫卯之一。屈家岭,上承油子岭,下启石家河,实现了长江中游史前文化的空前统一和繁荣。以甑皮岩、昙石山等为代表,展现了华南地区、闽江流域距今12000-4000年左右的文化面貌。

第二,夏商周三代遗址博物馆或遗址保护单位,展现了中华早期文明和国家的形态特征。距今3800年左右,中原龙山社会在剧烈动荡中完成了一系列重组整合,并在广泛吸收周围文明先进因素的基础上,诞生了一个新的文化,即二里头文化,如今已经证实就是夏文化。二里头文化立足中原,辐射四方,改变了中国文明进程的格局,开启了以中原为主导的、整合其他区域文明的政治和历史进程,中华文明进入新的阶段——王朝时代。夏都二里头,堪称“最早的中国”。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等考古遗存与文献记载相互印证,又使商代历史成为信史。郑州商城,对认识和研究商代早期都城有重要意义。

第三,以湖北黄陂盘龙城、四川广汉三星堆、四川成都金沙为代表的遗址博物馆或保护单位,揭示了以夏商王朝为中心的中原与周边地域的政治、文化关系,深刻证明了自古以来中国文化的“多元一体”。盘龙城的发现,揭示了夏商文化在长江流域的传播与分布,明确了夏商王朝的政治版图到达了长江流域。三星堆、金沙遗址,揭示了中原王朝政治疆域以外另一个高度发达的文明实体——古蜀国。三星堆、金沙遗址改变和重绘了中华文明的知识图谱,古蜀先民们采用夸张的艺术形式,为中国青铜时代增添了丰富的内容,也为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其次,各地区遗址博物馆对遗址保护和管理的认识也愈加深刻:

一是遗址博物馆对自身的认识更加全面、立意更高——不仅仅局限于收藏、展示的功能,更是考古工作的重要支撑和落脚点,还应在研究挖掘遗址内涵价值并进行解读阐释上下功夫。

二是馆舍规划与建设方面更具系统性、科学性。很多博物馆对其与遗址环境(遗址公园)的关系定位非常明确,对自身的馆舍、道路、公共服务等方面有了明确的规划与设计,体现了遗址保护管理和遗址博物馆整体水平的提升。

三是兼顾室内陈列和露天展示,将两者有机融合,更好地展示可移动的“遗物”和不可移动的“遗迹”“堆积”,讲好遗址故事。

四是开展院、校、所的科研合作,重视遗址和文物的科技保护,避免暴露在外的土构遗迹被暴雨冲刷、冰冻冻融、植物滋生等情况。诸如半坡、金沙等遗址博物馆已经走在前列。这既是遗址博物馆自身朝着更高水平发展的表现,更是在中国百年考古、中华文明探源成果转化与诠释中发挥出更大作用的表现。

五是重视科普宣传,拓展更多形式的成果转化,如讲解服务、研学、讲座、宣传片、文创、跨界艺术活动等。比如屈家岭博物馆打造“龙魂屈家岭”的品牌,在全球征集屈家岭文化文创,积极建设文创研究院,更好地将屈家岭文化宣传出去。再如三星堆博物馆,以讲座、新媒体等形式不断跟进最新考古成果,实时更新讲解词,开辟文物修复馆,让观众近距离了解最新成果。这些尝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从我国第一座遗址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到今天全国范围内遗址博物馆百花齐放,这65年所取得的成绩,是所有从业人员的努力和奋斗的结果。未来,在“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重要指示精神指引下,遗址博物馆也必将站上新的历史起点,为中华文明探源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THE END
1.博物馆的意义和作用博物馆的意义和作用 一、有利于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博物馆作为民族文化和世界文明的集中表现,作为精神文明、物质文明传承的载体,肩负着弘扬民族文化,振兴民族精神的艰巨使命。 通过这些文化展示,能够使人们了解祖国的历史和辉煌成绩,并且以此作为激励,不断约束自己的行为,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与社会理想,从而为中华崛起而奋勇https://www.hanzeo.com/news/112.html
2.为什么我们需要博物馆?我们为什么需要博物馆博物馆,作为人类文明的记忆库和历史的见证者,自古以来便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们不仅仅是存放文物的场所,更是连接过去与现在、传统与现代的桥梁。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我们为何仍需要博物馆?这背后蕴藏着深刻的意义和价值。 传承历史文化 博物馆的首要功能是保存和传承历史文化。历史是人类文明的积淀,文化则是https://blog.csdn.net/weixin_49106920/article/details/136312504
3.博物馆的社会意义(通用10篇)博物馆意义有不同层面的表现;在最一般的博物馆与社会的关系层面上,博物馆要满足社会通过博物馆藏品、博物馆业务达到自我认识、延续和发展的要求;对于处在特定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中的博物馆事业来说,博物馆要注意满足由传统、政治、经济、文化、价值观和发展构想等因素构成的现实的社会需求,要为维护社会安定,促进社会发展https://www.360wenmi.com/f/fileilknwk6w.html
4.博物馆在全民思想道德建设中的意义和作用摘要:加强全民的思想道德建设,对进一步提高全民道德素质、构建和谐社会,培育良好的道德风尚,提升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博物馆 全民 思想道德建设 加强全民的思想道德建设,对进一步提高全民道德素质、构建和谐社会,培育良好的道德风尚,提升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https://www.unjs.com/zuixinxiaoxi/ziliao/20170805000008_1416217.html
5.2023年浅析地质博物馆开发及建设的作用与意义.docx该【2023年浅析地质博物馆开发及建设的作用与意义 】是由【hh思密达】上传分享,文档一共【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3年浅析地质博物馆开发及建设的作用与意义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https://www.taodocs.com/p-937590329.html
6.“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的社会功能与文化意义社会功能和文化意义 1.唐代陆羽《茶经》中有多处关于茶有益于身心健康的记述。饮茶具有止渴、提神、解腻等功效,也有舒缓压力、调理身心的作用,已经成为相关社区、群体和个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 2.传承人和实践者在制茶、泡茶、品茶的过程中,增加了生活情趣,培养了平和包容的心态、形成了含蓄内敛的品格,提升了精https://www.ihchina.cn/news_1_details/28509.html
7.顶岗实习报告(精选16篇)观察了解动物的分布属性、生活习性;认识环境对动物生存的影响;加深理解动物形态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意义;学会识别与分类动物。 二、实习时间: xx年xx月xx日至xx年xx月xx日 三、实习地点: xx海洋大学水生生物博物馆、xx硇洲岛、xx森林公园、xx香江野生动物世界、xx长隆夜间动物世界。 https://m.ruiwen.com/gongwen/baogao/872578.html
8.中国儿童中心中国校外教育博物馆美育的多元途径与多元形态文化社会公众文化艺术素养的提升不但对个体全面发展至关重要,更关乎整体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博物馆是重要的社会教育场馆,能够发挥社会美育功能,开展全民艺术普及。引入文化资本理论视角,对博物馆美育的途径及功能进行研究,具有理论建构性和较强的现实意义。 一、建立博物馆美育与文化资本的理论链接https://www.ccc.org.cn/art/2023/5/6/art_52_47675.html
9.走进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逸夫博物馆光明日报大学博物馆一般对社会的开放程度较低,基本处在一个自我封闭的环境。而科技现代化、经济全球化的浪潮,要求博物馆通过加强自身的建设与宣传,走彻底开放的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 4、博物馆学研究不够 大学博物馆的陈列展示一般体现了本校的学科优势和特色,比较注重专业研究,而博物馆学研究则显得薄弱,这对博物https://www.gmw.cn/01gmrb/2006-03/12/content_387594.htm
10.更好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更好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 在江西,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与20多家学校建立了馆校合作机制,该馆的社教人员每周都会走进学校,开展瓷文化系列课堂,系统介绍景德镇陶瓷发展历史,寓教于乐,让学生们动手体验,感受陶瓷文化的魅力;在天津,天津博物馆结合自身丰富的馆藏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博物馆教育职能和力量,为学生们http://www.xinhuanet.com/comments/20240328/6e066d3f07fa4dfb9278095c9a64b6f6/c.html
11.遗址类博物馆范文10篇(全文)其次, 文化产品的问题, 它不仅包含我们传统所说的经济文化产品, 如博物馆展览的复制品、音像、书刊等文化衍生品, 这些文化衍生品不单单具有商业上的盈利意义, 也是继续向观众展示和宣传博物馆文化的重要途径。包含一种文化意识的输出, 输出博物馆特有的文化和内涵, 如“金沙文化”品牌的营销。最后, 在与国外交流https://www.99xueshu.com/w/ikeyem13x5fn.html
12.如何发挥博物馆社会教育的功能博物馆教育比起普通学校教育有明显的灵活性,它提供的教育方式往往难以在学校里简单的复制。以实物为基础是博物馆社会教育的基本特征,博物馆的社会教育正是建立在运用陈列、展览或实物、模型、标本、图片、资料的基础之上的教育活动,具有强烈的说服力和震撼力。而以人类文明和大自然的科考见证为基础,博物馆教育功能的https://www.jy135.com/edu/283737.html
13.用生活美学推广历史,用文化创意振兴东北现代意义上的博物馆首先在西方出现,所以西方对博物馆的相关研究理论一直处于前沿位置。其中西方对于革命历史博物馆的研究重点在其功能方面,他们认为革命历史博物馆的主要职责是让公民了解革命历史,尊重革命事件与英雄,进而接受合理的爱国教育。Pablo Alonso Gonzalez以古巴社会主义革命为例,讲述了古巴革命博物馆通过陈列不同时https://www.openwhy.cn/article/detail/1112330147916128256
14.博物馆调研报告(精选19篇)博物馆的文物是靠陈列、展出、宣传、服务等,达到历史与现在人的对话,它已成为城市文化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对人类文化遗存、自然遗存管理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博物馆如同历史长河,源源地将过去的故事输送。 二. 实地调研 调研目的:通过实地调研,主要把握博物馆建筑设计的主要特征及设计要素,功能分区功能,切身了解https://www.wenshubang.com/diaoyanbaogao/107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