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博物馆(徐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走进青铜时代”馆校合作系列课程

项目名称:“走进青铜时代”馆校合作系列课程

项目负责人:闫雨卉

联系方式:13952157606

一、内容说明

1.主题展品或主要场馆

主要场馆:徐州博物馆主陈列楼一楼特展厅“吉金怀古——淮海地区的青铜时代”展览。

主题展品:来自苏鲁豫皖四省13家博物馆,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展览展现淮海地区商周时期独特的历史地位以及由夷到夏的融合过程。展出的80件商周青铜器,器型丰富,涵盖了鼎、鬲、簠、甗、铺、簋、爵、斝、盉、卣、壶、匜、盘、奁等,体现了古代青铜器作为炊器、食器、酒器、水器等多种功用。

淮海地区位于苏鲁豫皖四省交接的黄淮海平原,这里北接齐鲁、南望江淮、东濒黄海、西临中原,沂、沭、泗河穿流其间,黄运交汇四通八达。自古以来,这片区域山水相连、习俗相似、人缘相亲、商旅相通,区域之间保持和延续着密切的人际交往、经济贸易、文化往来和社会联系。

2.诠释角度

(1)必要性:让青少年通过此次活动在参观时学习青铜时代和青铜器的基本知识,近距离地接触和体验青铜模范的制作过程,激发了学生的爱祖国、爱家乡、爱历史的情感。《礼记·王制》:“东方曰夷”。在蛮夷戎狄当中,东夷民族的发展水平煊赫一时,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地域文明,称之为东夷集团。商周时期,中原王朝不断加强对东方的控制和管理,与东夷民族之间由对抗而交流,由接触而融合,最终在战国末年,东夷基本融入到了华夏民族多元一体的大格局。

(3)主题性:“吉金怀古——淮海地区的青铜时代”展览在徐州博物馆一楼临展厅开展,徐州博物馆从“走进青铜时代”这一主题出发,针对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儿童开展了一系列社交活动,并与学校深入合作,不仅让学生了解淮海地区的青铜文化,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对历史文化的兴趣。淮海地区是东夷文化的主要分布区,文献记载及考古发现证实,商周时期,这一区域部族林立、古国众多,是商文化、周文化与东夷文化、淮夷文化演变与融合的重要区域,徐、薛、滕、郳、邾、小邾、滥、莒、邳、彭、司吾等国融合发展,鲁、宋、齐、楚、吴、越等国争霸其间。青铜器作为国之重器,在政治活动、祭祀仪式、军事战争等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演绎了波澜壮阔的淮海地区青铜文明史。

(4)体验参与性:此次系列课程通过在徐州博物馆参观展厅,让青少年可以深切的了解灿烂的青铜文化。博物馆教育员更是走进学校,在教室中通过讲解青铜器的由来、种类、纹饰、用途、艺术特征等等青铜知识,还准备材料让学生动手体验制作青铜模范的过程,孩子们轻松愉快的完成了与青铜历史的会晤,也增强了孩子们的文化自信。

二、受众与时长

1.年龄段(受众群体)

7—12岁青少年群体

2.项目时长

每个课程40分钟左右

三、目标设定

1.知识目标

2020年徐州博物馆举办“吉金怀古——淮海地区的青铜时代”展览,并组织策划“走进青铜时代”系列课程,极大丰富了青少年的文化生活,普及了青铜文化,让古老的青铜器不再厚重,在寓教于乐中让学生们了解了青铜器的分类、器型及纹饰等,拉近了学生与文物间的距离,让历经了千年沧桑的青铜器变得鲜活。

2.能力目标

此项系列课程让青少年了解青铜器的发展历史、铸造过程、文物意义等知识,也融合了趣味性和学习性,将展览中学到的文物知识融入到制作青铜模范的活动中,既发挥了学生的创造力,也锻炼了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同时也让学生们感受了文物的魅力和中华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此项目的开展更好地弘扬传统文化,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职能,培养青少年对博物馆产生更多兴趣,增强对文物的认知,让文物“活”起来。让学生在参观学习和体验中感受到青铜器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项目过程设计

一、主要流程

“走进青铜时代”课程一:带你认识青铜器上生僻字;

“走进青铜时代”课程二:青铜器与“模范”;

“走进青铜时代”课程三:古代食器与粮食节约;

“走进青铜时代”课程四:青铜上的纹饰美学;

“走进青铜时代”课程五:青铜时代的礼仪;

“走进青铜时代”课程六:“奇形怪状”的青铜器们有什么用处?

“走进青铜时代”课程七:龙纹与兽纹——对称的美;

“走进青铜时代”课程八:壶中日月——探索青铜酒器的奥秘;

“走进青铜时代”课程九:妇好鴞尊的“秘密”。

二、项目要点分析思考

中国青铜器种类繁多,制作精美的器件更是浩瀚如星辰。徐州博物馆结合“吉金怀古——淮海地区的青铜时代”展览,举办“走进青铜时代”青少年系列课程通过多种角度带领学生认识青铜器,了解青铜时代的基本信息。徐州博物馆更是与学校深入合作,开展成体系的博物馆课程,更好的开展优质教育,激发学生对博物馆的兴趣,教育不再只发生在教室,博物馆“第二课堂”的重要性已愈发明显。此项目的课程设计中,既要保证所讲知识的专业性,又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特点,保证课程的趣味性。

三、案例分析

青铜器一直被认为是国之重器,比如我们熟知的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莲鹤方壶”以及“曾侯乙编钟”等等都是国宝级的文物。可是这些精美的造型和纹饰古人是怎么做出来的呢?原来青铜器的造型和纹饰与“模范”还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此次课程就让大家一起来学习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制作工艺流程,学习采用范铸方法铸造青铜模范。

第一次课程由博物馆教育员精心制作PPT走进大马路小学,给学生讲解青铜器与“模范”。以图文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青铜器,了解青铜时代的基本信息,并了解“模范”一词的由来。课程以铜镜为例详细介绍它的制作过程。

第三次课程大马路小学学生走进博物馆参观博物馆“吉金怀古——淮海地区的青铜时代”展厅,一进入展厅,同学们马上被丰富多样的青铜器所吸引。参观中,同学们好奇的看着青铜器,问出一个个小问题,通过听、看、画、写和与博物馆教育员的互动,及小组合作体验,初步了解研究青铜器的基本技能,感受古人的聪明智慧。

THE END
1.多国专家业者共论博物馆助力文化遗产活态传承文娱匈牙利国家博物馆驻华代表贝思文介绍,成立于1802年的匈牙利国家博物馆,职责是收藏和展示匈牙利历史文物,文物数量超过300万件。走进博物馆,观众将穿越时光,探寻匈牙利从史前时代到现在的历史。 随着科技的发展,匈牙利国家博物馆积极推动文化数字化的工作,通过高清3D扫描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将重要的展品和展览内容搬上数字https://www.workercn.cn/c/2024-09-21/8356260.shtml
2.博物馆概论3这也就是现在所说的藏品保护的原真性原则,或称真实性原则。原真性原则在某些藏品必须进行保护处理时,对于保持藏品原有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至关重要。 (三)可逆性原则 不少博物馆藏品,尤其是历史文物、化石标本等,具有不可再生性,即损坏以后,不可能再制造或获取与之同样的藏品。因此,对于藏品的保护处理应极为https://www.jianshu.com/p/c706d4bad0d0
3.关于博物馆的小知识——为什么博物馆展厅灯光“昏暗”利用时间或空间关系对游览路线进行梳理,让观众对馆内的文物所在的时间或地点有更清晰的了解,更能沉浸式观展。 05照明设计的重要性 大多数博物馆都会注意展览中的光线使用,而光线设计主要是作为展览中最终完成的附件,精心设计不同的展品,运用展厅照明原则。https://www.zhuhai.gov.cn/hd/cjwtjd/ztfl/lywh/content/post_3628034.html
4.佛山市博物馆一、文物藏品原始记录的重要性 文物藏品的原始记录,或说是原始的历史记录,按照国家文物局编制的《博物馆藏品保管工作手册》要求,搜集来馆的文物标本在没有决定是否作为藏品及入藏之前,所有入馆藏品都必须办理的登记项目,这项工作不应该是人们有意识编写、加工的,而是在征集工作时必须根据客观实际准确、真实的记录。对于https://www.foshanmuseum.com/learning/detail.html?id=9465
5.研究杨红张烈:非遗专题展览的叙事方式研究?一、展览叙事的重要性 策展领域引入“叙事”概念的时间并不长,上世纪90年代才开始产生这种应用研究视角。但在博物馆展陈、教育及服务理念不断转向“以参观者为中心”之下,展览的策划也呈现出越来越注重“叙事”的趋势。 “叙事”在展览中可发挥的功能是多元的。从参观者视角出发,观展过程应是连续的,展项与展项之https://www.cnacs.net.cn/14/202204/4211.html
6.博物馆文物保护修复博物馆文物保护修复 文物藏品是博物馆业务活动的物质基础。文物保护修复是博物馆的基本业务, 与博物馆其他业务密切相关。那么,一个博物馆如何从零基础起步,开展文物保护修复业务呢?本节将从文物保护修复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工作条件、工作管理、业务开展和相关政策法规等六个方面,探讨这一问题。https://www.chinaclzl.com/jtzx_1/456.html
7.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文化遗产对文物的细心呵护,其目的无疑是为了“人人共享”。科研也是文物修复的重点工作。在修复工作中,我们会开展文物保护修复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包括文物制作工艺、文物腐蚀原因分析、文物保护修复相关技术方法、材料等方面的研究,努力向公众阐释和展示更多关于文物的信息。中国国家博物馆作为金属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https://www.cacta.cn/DSJ/HTML/20220610101553.html
8.贵州博物馆概况鸟居龙藏在调查中,还致力于少数民族的刺绣、蜡染以及生活用品等文物的搜集。这些珍贵的文物现大多保存在日本大阪民族学博物馆中,成为研究百年前西南民族社会文化的重要实证材料。 鸟居龙藏西南行中征集的文物(现存大阪博物馆) 四、影响 (一)学术史上的影响 https://www.gzmuseum.com/gbjt/202204/254.html
9.斑点试验在纺织品文物保护程序中的作用与意义本文主要列举了污染物清洗前对织物进行斑点试验的案例,通过对多个案例的介绍,说明了斑点试验在纺织品文物保护过程中的重要性,并且针对目前文物保护过程中斑点试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丝织品文物、科学保护、清洗、斑点试验、污染物 前言:纺织品文物尤其是出土纺织品,由于长年埋藏于地下,饱受水、泥土https://www.kzbwg.cn/xueshu/chengguo/282.html
10.浅谈博物馆藏品登记著录相关法律规定对各该管辖范围内的历史文物,要认真建立严格的统计制度、档案制度、保管制度。”1981年1月15日,在国务院转批的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关于加强文物工作的请示报告》中提到,当前存在博物馆藏品管理不善、重要文物流失等不良现象,要求健全藏品管理体制,这意味着当时的政府已经意识到对藏品进行严格登记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http://www.namoc.org/zgmsg/qknrlj/201307/27b6ab11d906410e829fed6aaf1e00ef.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