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弋湖湘美术文化创新输出机理

湖湘美术文脉是三湘四水的美学灵魂。湖湘美术文化影响力创新输出的传播力、影响力与凝聚力,可视化彰显了湖湘地域人文自信。而随着美术文化输出的数字化、智能化、公共化等发展诉求形成新态势,探析引领新时期湖湘美术文化影响力创新输出的机理、视觉形态、传播特质刻不容缓。需要研究者在新兴的湖湘美术影响力输出状态中,洞见影响力输出本质、彰显区域性美术文化立场与兼容度,为塑造湖湘美术文化新质感,促进跨界融合发展,开拓湖湘美术文化创新输出效能提升新境界,提供有全景视域、有思辨力、有文化格局的学术研究参考。

为此,本专题把握湖湘美术文化创新输出的变数与常数关系,辩证地探寻其本质及机理,解析湖湘美术数字化创新传播、湖湘汉字文创设计新语境中区域性文化内驱力特质和创新运行规律,将湖湘区域性奋进精神特质和人文价值关怀与现代个体成长、时代建设需求同频共振,将湖湘美术人文精神融通于人类文化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大格局。

湖湘美术文化创新输出机理

肖弋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摘要:从源头探寻湖湘美术文化创新输出机理,解析新语境中区域性文化内驱力特质和创新运行规律。湖湘美术文化创新输出本质,是区域性精神特质和人文价值关怀与现代个体成长、时代建设需求的同频共振。融入时代精神的审美阐释,湖湘美术文化创新输出机理是以湖湘学养教化为基底;以湖湘生命美学理念为创意内质;以实现生命成长深度链接的融新美术语言表达和展现形式为实现路径;以强韧而坚定的创新探索意志为输出驱动力;以“参与文化强国建设、赋能民族复兴精神”为文化创新输出工作的高远信念;多方协同化用湖湘地域奋进特质,将湖湘文化气质过渡和传递至当代,形成关照生命成长的美感和精神力量,汇聚为社会文化精神正能量。

关键词:湖湘美术文化;湖湘区域性;创新输出;机理;自主性

把脉湖湘美术文化输出机理,激活区域性文化创新内驱力。伴随着美术文化输出的数字化、智能化、公共化等发展新态势,判断新语境中湖湘美术文化创新输出是否具有生命力,标志在于其呈现的内在精神探求和人文价值关怀,是否适应并引导个体的审美精神成长,为民众提供持续生长空间,汇聚为现代社会美术文化建设的正向效力。

一、湖湘区域性底蕴是美术文化创新输出源泉

湖湘美术文化创新输出价值在于对现代社会美术人文意义提升的独特影响力。湖南美术文化体系中蕴含的审美精神、创造力品性,滋养形成的璀璨成果是湖湘文化智慧的鲜明表达。湖湘美术文化姿态各异的学术形态后蕴藏着相通的学术旨趣及结构,实为支持创新输出的本质。

1.湖湘区域文化底蕴支持湖湘美术文化形成

苗蛮文化与南楚文化盛行于湖湘文化成型之前,民风强悍,习俗上“信鬼而好祠”。舜文化是湖湘文化形成的重要源头,农耕文化、礼仪教化融入生产生活。作为湖湘人文地理概念的“湖湘”在唐代出现,盛行于宋代。唐朝设湖南观察使,始为湖南建置名。初唐四杰之一王勃记录“湖湘盈舜之歌”;狄焕、杜牧、郑樵、朱熹等文人学者均曾在诗作中运用“湖湘”概念,并赋予其丰富人文意义。两宋时期中原文化南下、儒学地域化发展,为湖湘文化形成创造了契机,充盈并升格了湖湘本土文化内涵,湖湘文化因而崛起于两宋。湖湘学者在文化融合中更新认知,建构了以儒家价值体系为主、以佛、道文化为辅的理学思想体系。湖湘理学自宋至清代经历兴盛起伏,实现文化精英阶层文化与多民族的民间文化互动、融汇。北宋周敦颐顿悟正人心的《拙赋》,守拙则风清、风清则气正的清流理想影响湖湘文化发展。作为湖湘文化的分支系统,湖湘美术文化一脉相承湖湘文化主旨,同时作为艺术发展自成体系,具有不囿于陈见的创新精神,艺术成就在中国美术文化史中熠熠生辉。

2.瑰丽变幻的自然物象构成湖湘视觉经验的重要意象

3.地域环境灵秀,奠定自然诗意表达基调

人与自然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关系紧密,人们在探究自然奥妙,顺应自然规律,从自然关系的动态和谐中认识世界,从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人们以万物有灵的观念将自然人格化,将湖湘湖泊草木丘陵繁盛状态、动物奔走跳跃姿态、多雨温差产生的氤氲应创作主题之需赋予了多维象征意义和情感内涵。从商周时期对虚拟超人格化自然神的崇敬肃穆之情,楚汉时期通神瑞兽的俊逸仙气、逐渐延伸至唐宋时期人与自然朝夕相处悉心观察滋生的亲昵情感,艺术表现中烟火气息渐浓,造型风格不拘一格,无论是工巧构勒渲染抑或意笔洒脱涂抹,皆神情灵动、动态矫健、生机盎然,以无穷的艺术想象力畅叙自然美的无限性。以自然为镜,湖湘美术家在创作自然物象中感悟“一切景语皆情语”,感知四时更迭,体悟万物生生不息中蕴含的生命哲理,在云气迂回流动形成的气场中顿悟宇宙气息,在接纳生活世界广袤的“真实”中寄情抒怀,以开放的自然胸怀迎接心性自由,在美术创作中“立象尽意”(《易传·系辞》),由衷赞颂自然的人格力量,自发地成为湖湘自然意境的歌者,在创作中尽情抒发自然诗意,弦歌不辍。

二、湖湘美术文化输出以融新为常态

湖湘美术文化的递相传承与输出,在融合个人、群体、时代的体验中不断更新阐释湖湘文化气象,呈现了区域性文化模塑自我、适应社会并积极作用于社会,创生美术文化融新常态的主体性。

1.文化交流中融新,实现技术和题材地域性转化

2.智性建构美术语言,追问生命精神

湖湘美术创作理念清晰,实现路径体系化。湖南出土的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被誉为我国最早的绘画作品。该作品线条运转具韵律感、以线造型、形象流畅优美、画面动静相宜,作品中线描勾勒和平涂渲染成为我国工笔画的基本语言。相对于战国帛画尺寸小、内容简练、以墨色勾勒渲染画面深浅层次的面貌,西汉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作品尺寸更大、布局繁复奇特、造型精妙绝伦、色彩赤朱丹彤[4],以赤红和青色为主体,白、银、黄、粉等色点缀其间,画面尽显雍容华贵气象。从战国楚墓帛画到汉代马王堆帛画,创作内容从简约单个主体发展至叙事复杂结构多主体,想象能力和艺术表现力呈现质的飞跃,洋溢着奇异华美的浪漫主义;构图保持疏朗大气的审美格调,视觉节奏层次趋于丰富又暗藏玄机;延续并发展了以线造型方式、平涂和渲染技法、色彩对比的美学风格;画面中的人、动物、神(怪神)等内容有着人神通达的象征意义,图像符号承载追问死亡与重生的生命轮回使命,作为特定仪式的功能朝向一致;艺术上体现了湖湘美术臻于完善的发展脉络,思想上呈现了人们对超越有限生命的精神永恒的探索,以美载道,以追天问。

3.探析民间美术创意,沦肌浃髓认知生命自由

湖湘民间美术有着活泼、自信的群体特征,这源于生活劳作付出后“人勤地不懒”朴素信仰的笃定,也是倾情烟火生活的艺术性表达。盛行于晚唐的长沙窑是湖南民间美术对外输出的佼佼者。作为9世纪印度洋—中国海域地区全球型海上贸易的典型商品[5],长沙窑与岳州窑隶属于同一窑口[6],一脉相承湖湘民窑的器物造型、彩饰工艺、装烧方法,器型丰富适用于日常所需,向世界输出了湖湘民间美术创意。长沙窑以釉上彩和釉下彩结合为装饰特色,色釉浸润,为明代斗彩开了先河。工匠们用软笔醮彩釉洒脱书画于坯体,线条和色彩造型看似信手拈来、粗放旷达,实则技艺娴熟,寥寥几笔将对象动态和特征勾勒得惟妙惟肖,在写实与写意、点彩或诗文间切换自如;题材涵盖花鸟小品、人物走兽、山水木石、神怪等,把握同一类形象的神韵进行变幻无穷的创造;以形抒情,尽情抒发悲欢离合、祈福虔诚之情,豁达面对世态炎凉。自由心灵外化表达为艺术语言的奔放,源于生活的艺术体验赋予长沙窑灵动的意象美学和人类共通情感价值,从而跨越文化和地域限制,飘洋过海,走向全球。

作为湖湘生活的组成部分,巫学是一种湖湘传统文化。“巫学不是今人所讲的装神弄鬼,它是一种原生态的学术”[7],具有神秘而强大的超自然能力。而通行于乡土世界的民间神明,寄托了人们追求幸福和道义的生活理想,实质是人们以自主精神力量超越现实禁锢,奋勇探求生活理想路径的变通方式。人们作为审美主体,在日常生活、民间习俗仪式中以不拘形式的造型风格塑造民间神明形象,还原人文关怀本质,为民间神明的审美价值正名。湘中地区滩头木版年画和纸马、湘南木雕、湘西织锦、湘西南壁画等民间美术中塑造的神明形象[8],由辟邪祝福、虔诚的信仰力量逐渐转为歌颂撼动天地的英雄人格力量,往往以坚贞的信念和勇气克服艰难险阻,形成一种强韧的湖湘民间精神,信奉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湖湘美术文化在创新输出格局上,有着从“小我”至“大我”的磊落。从适应生活的功能性至引导生命成长的精神性,如湘中民居建筑雕刻不仅营造空间美感,也镌刻伦理精神主题传家;从区域性价值转化为家国情怀精神价值,如滩头年画制门神纳福范式广受大众欢迎,同时通过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的苦难唤起爱国志气。理学重义轻利的思想深刻地影响湖湘美术文化,影响其爱憎分明的创作立场、明朗热烈的表现方法,崇尚以情动人的诗性意味、朴素真挚的人文情怀,这些构成湖湘美术风格的内在品质,据此巧妙化用湖湘美术文化,在文化输出中肯定美的意义。

三、湖湘美术文化创新输出特征昭彰

湖湘美术文化成为湖湘文化精神的独特印记,链接湖湘血缘、地缘、业缘关系的社会各界群体。“以文化之光,扬振兴力量”是湖南省文化建设十年回眸小结[9]。有了举全省之力建文化强省的意识和团队力量,湖湘美术文化探析与时俱进地创新输出,勇于在动态的社会发展中积极寻求活态传承湖湘美术文化精神基因路径,不断提升美术文化服务丰富人民精神生活,探索塑造湖湘美学新风貌。湖湘美术文化创新输出实践特征趋于清晰:

1.激励创新输出的实践机制常态化

政策制度保障趋于完善。作为地域性文化创新输出的源头活水,湖南省委、省政府以及省委宣传部等文艺工作主管部门高度重视文艺创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奖励措施:《湖南省艺术创作三年规划(2019—2021)》开展湖南文艺重点创作项目计划,推出湖南省文艺人才扶持“三百工程”,评选推介新文艺群体领军人才,在全国率先开展艺术系列新文艺群体职称评审等,激励国有文化企业、国有文艺院团美术创作重视内容品质和人才培养质量。与此同时,围绕湖湘文化重大主题和习俗节点,不断完善“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探索构建制度保障,明确企事业单位扎根湖湘文化艺术创新输出研究的导向性。

深植湖湘自然人文内涵,规划创作工程。2021年,湖南省文联策划了倡导“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新时代潇湘山水“大美潇湘”大型系列中国山水画创作工程,把“锦绣潇湘”的文化品牌上升到新时代“大美潇湘”的高度,组织全省展示湖南“一江一湖三山四水”恢宏气象[10]。这是第一次整体为潇湘山水画像立传的创新之举,努力打造彰显湖湘特色、具有史诗品质的新时代“大美潇湘”美术创作品牌。融入时代新注释,探析升格湖湘自然人文品牌,赋予为新时期湖湘山水立传的内涵探索。

2.跨界、跨学科模态化融合新视角

社会各界跨界、跨学科以创新导向引领,从视觉形象展示、审美体验导向、输出结构建设等方面赋能湖湘美术文化;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域成果转化,集聚创新机构资源,以数据驱动、科技支撑,助力湖湘美术文化内涵提升,实现社会资源融合发展、开放共享,聚力湖湘美术文化输出。

社会各界联合开展的湖湘美术文化输出跨学科融合实践,以多视角探析湖湘美术内容的文化属性,以科技手段加持创新方式,加强湖湘美学深度解读的原创能力建设,协力建构适应现代情境中人民文化生活的多样化体验需求,成为增强人民湖湘审美精神力量的路径。

3.湖湘美学理念输出公共性

通过美术名家推介工程,发挥本土美术家榜样影响力。2020年,由湖南省委宣传部指导,湖南省文联开启“湖南著名美术家推介工程”。该项工程以湖南美术馆为基础平台,以构建新中国湖南美术史为主要目标,推出集展览、收藏、研究、出版、宣传推广于一体的系列展览与学术研究计划。从2020年至2023年间,该项目已推介了陈白一、王憨山、钟增亚等数位湖湘美术家,从立意格局、题材、审美风格、笔墨精神、文化底蕴等方面梳理美术名家的湖湘地域人文特色;有组织地吸纳全国美术研究优秀学者群体参与专题深化研究,挖掘内涵品质;同时举办参与度高的公共美术教育活动,生动解析湖湘美术创作特征,以湖湘美术名家的艺术个性表现张力吸引公众参与美学体验。

四、以内生动力构建湖湘美术文化创新输出自主体系

1.提炼湖湘美术文化精神特质,理顺创新输出的内生动力机理

湖湘美术文化有一种“无所依傍,浩然独往”而不囿于陈见的创新精神,源于湖湘人刚烈、独立的地域化精神气质。据西汉纪传体通史《史记》记载,楚人“轻利剽遫,卒如熛风”,以轻剽、敏捷形容楚人气质;唐代魏征主编的纪传体史书指出:“其人率多劲悍决烈,天性然也。”(《隋书》)民国学者钱基博从地理环境、现代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从蛮族血缘、张伟然从社会条件分析湖湘人气质成因,湖湘文化学者朱汉民从自然条件(血缘与地理)与社会条件结合考察湘人气质、民性形成。综合历代学者评析,朱汉民归纳湖湘士人群体有地域特色的士风、士气“也就是那种既具有楚蛮遗风、又具有斯文关怀的精神气质”[11]。这种看似作风剽悍实则底蕴深沉的湖湘士气精神,可以解析湖湘美术作品中鲜明的思辨精神、生命崇敬之情、自我觉醒意识、社会担当使命感的复杂内涵。

淬炼湖湘美术文化精神特质,弘扬湖湘地域强悍、劲直民性中的自主性,弘扬尊重个性创造表达的创作态度、尚美求真的湖湘美学追求、心系苍生的艺术格局,探求与中华美术文化恒常价值的一致性原则,把握具有人文普遍价值的中华美术文化主体性建设节奏。

湖湘美术文化建设群体积极响应时代文化发展需求,理顺创新输出内生动力机理,与时代同频。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致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的贺信指出“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注入强大精神力量”[12]。

置身文化强国、民族复兴的现实情境,赋予湖湘美术文化创新输出内生动力新内涵。近代湖湘文化史研究学者唐浩明认为湖湘文化精神特点为“忧患意识、死硬作风、定力坚固、崇尚血性”[13],这些精神力量激发湖湘人奋发有为。联系现实,以“参与文化强国建设、赋能民族复兴精神”为文化创新输出工作的高远信念;以湖湘学养教化为基底;以湖湘生命美学理念为创意内质;以实现生命成长体验深度链接的美术语言表达为实现路径;以强韧而坚定的创新探索意志为输出驱动力;以与时俱进的美术输出创新形式呈现为链接大众的纽带;以自信、开放文化心态,笃定湖湘美术文化精神传递的使命感和荣誉感,将湖湘文化气质过渡和传递至当代,形成观照生命成长的美感,汇聚为社会精神正能量。

2.以湖湘美术文化赋能行业提质,构建可持续发展机制

湖湘美术文化数字化、智能化激发数据资源要素潜力,丰富文化旅游、文博场馆云展览业态,提升美术文化输出的普及性、便捷性。通过美术展品数字化采集、图像呈现、信息共享、按需传播、智慧服务等云展览共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推进文化会展行业数字化转型,引导支持社会各界举办线上文化会展,实现云展览、云对接、云洽谈、云签约等,探索线上线下同步互动、有机融合的办展新模式。2023年,湖南美术馆、北京画院、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有限公司主办的“客中月光照家山——北京画院藏齐白石精品展”在湖南美术馆展出,与精品原作展示了全球首个齐白石沉浸式数字光影艺术展。“数字化内容运用全新的技术手段与场景复原,通过‘万竹山居’‘五出五归’‘一花一世界’‘白石画屋’‘白石花园’五篇剧情,实现了一场时光的回溯。”[14]360沉浸式数字光影剧场再现湖南人齐白石对家乡的视觉记忆、AR互动复原写意画虾步骤。现场体验者云集,反响热烈。与此同时,以齐白石回乡展开启“纪念齐白石诞辰160周年全球系列活动”序章。湖湘美术数字化孪生催生新型展陈媒介方式,为区域文化走向全球铺陈便捷通道。

以美术大文化视野,构建湖湘区域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共同体工作机制。揭晓湖湘美术文化与社会发展的紧密关联性,以团队联动实现输出宣传共赢。2021年,《王者归来——中国古代青铜器巡礼》湖南博物院联合中国国家博物馆、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等多家博物馆展示典藏青铜瑰宝[15]。

将湖南本地青铜器置于中原体系内,体现青铜器作为文化标志性物证,见证中国礼仪制度文化及中华文明变迁历程,以艺术形制流变展示“继承中创新、流变中赓续”华夏文明文化特性,凸显了中华文明共同体特征。展览配套开发商周主题“考古现场”体验箱系列文创产品,举办系列学术活动。虽受疫情限流影响,但该特展参观门票及文创产品收入仍近500万元。该展览入围第二十届(2022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活动终评。以湖湘美术文化输出为文化联动契机,为大众打开理解中华文明发展脉络的窗口,激发行业重研究内涵提质。

3.着眼发展新格局,培育湖湘美术文化输出研究的拔尖创新人才

社会多方协同培育有湖湘美术文化情怀的拔尖创新人才,增强湖湘美术文化影响力输出的后继力量,探寻文化交融时代的地域文化基因活态传承方式,构建全民参与文化建设与输出的新格局。

呵护少年儿童灵性,激发湖湘生活美学活力,培植湖湘文化根基。以湖湘美术家亲身经历,讲好“我本民间”湖湘美术故事,拓展个体成长的想象空间。被大家称为“绘本奶奶”的77岁美术家蔡皋投身于少儿美育普及工作多年。她曾为中国绘本获得首个国际大奖——“布拉迪斯拉发”国际插画双年展“金苹果奖”;她创作的绘本被选入日本小学教科书。她认为优秀绘本如“一泓清水,照见天光云影,照见生活”[16],童年养成良好的审美意趣,有着将生活的一地鸡毛织成锦绣的创造潜力。在出版社、电视台、教育自媒体的联动支持下,她进入中小学教育现场、博物馆公教讲堂、接受《一席》《十三邀》等文化节目组采访,结合少儿绘本赏析与创作指导、亲子美育实践,以源于湖湘生活体验的美学元素提炼转化,助力少儿养成生活美学态度;以质朴勇敢的民间本真精神力量,激励少儿走出成长困惑,引发师生、家长情感共鸣,家校联动参与绘本赏析与创作。中国优秀少儿报刊金奖期刊《小学生导刊》开设绘本专题栏目推介儿童优秀原创绘本,为儿童创造力表达构建全国输出平台。将湖湘美学种子种在少儿生活沃土中,以鲜活的个体成长认识动态更新湖湘美术文化内容。

大力扶持青年群体,完善人才产出机制,保持文化输出活跃度。扎根并服务湖南地方文化和经济建设,成为湖南高校美术专业办学目标重要组成内容。湖南高校组建美术教育育人联盟,同频时代需求,在课程实施中更新青年人才培养内涵。2018年,湖南省文化厅主办“湖湘风华”文化海报设计大赛面向全球征稿,湖南高校师生结合大赛湖湘主题开展课程教学创作,为育人注入湖湘地域发展建设新内涵,产出获奖作品有青年创意新气象;2023年,由湖南省教育厅、湖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湖南美术馆、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湖南省美术家协会、湖南省书法家协会承办的“第四届湖南高校毕业季美术作品展”在湖南美术馆开展[17],延续往界展览的优良传统,向社会展示湖南18所高校专业办学水平,积极弘扬青年学子健康向上的艺术价值追求和坚定的文化自信。通过专业大赛和场馆展示、媒体宣传、优秀作品收藏、就业推介等渠道,促进人才培养提质,引导大学生群体对湖湘美术文化认知与创新转化的育人与展示机制趋于一体化。

湖湘美韵、楚地风骨,历久弥新。发挥区域性美术文化特色,适应个体成长精神需求、契合文化强国建设目标,奠定湖湘美术文化输出机理格调。湖湘美术文化创新输出工作运行,需要人们以人本意识深度诠释湖湘美术文化行为方式、理念维度、心理表征内涵,提炼湖湘生命美学的人文普适价值;与时代同频,化用湖湘地域奋进特质,升格为振奋现代人成长的精神力量;从民族复兴高度,以自信、开放的文化态度传递和发展湖湘美术文化气质;以共建共赢的文化共同体意识,多方协同制定育人规划,长期推进创新拔尖人才培养,让文化创新输出后继有力;以数字化、智能化探索城乡美育资源一体化,优化目前较为薄弱的乡村美育,培育乡村少儿美术创造力,为乡村美术文化振兴注入延展活力;扩展交流与合作,鼓励并促进美术与人工智能等跨学科交叉渗透研究,工作系统运行追求多层次目标发展的综合效应,以期更好服务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秉承湖湘文化中笃定、强韧的工作作风,理顺机制,潜心研究打硬仗,自主推出一批体现国际学术地位的标志性成果,提高国际学术对话能力,增强湖湘美术文化输出研究的学术国际话语权。

注释

[1]徐哲、宏立:《丘陵上的湖南——人间烟火正浓时》,《中国国家地理》2021年第2期。

[3]傅聚良:《盘龙城、新干和宁乡——商代荆楚青铜文化的三个阶段》,《中原文物》2004年第1期。[4]李蒲星:《湖南美术史》,湖南美术出版社2010年版,第54页。

[5]赵冰:《长沙窑瓷器:9世纪印度洋—中国海域地区全球型海上贸易的典型商品》,《文物》2020年第11期。

[6]李建毛、张艳华:《长沙窑再认识》,《文物天地》2016年第12期。

[7]张正明、刘玉堂:《荆楚文化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53页。

[8]左汉中:《湖湘图腾与图符——一个刚刚开启的命题》,《民艺》2018年第1期。

[9]刘瀚潞:《以文化之光,扬振兴力量——湖南文化建设十年回眸》,《湖南日报》2022年10月12日。[10]陈薇:《“大美潇湘”大型系列中国画创作工程采风写生活动启动》,见湖南文艺网2021年12月10日。[11]朱汉民:《湖湘士人的精神气质与文化基因》,《求索》2014年第1期。

[12]习近平:《习近平致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的贺信》,新华网2023年6月7日。

[13]唐浩明:《湖湘文化及其当代价值》,《求索》2004年第12期。

[14]王亚楠、王晓桐:《数字媒介赋能传统中国书画:“客中月光照家山——北京画院藏齐白石精品展”综述》,《美术观察》2023年第5期。

[16]陈娟:《“绘本奶奶”蔡皋,带着童年一起奔跑》,《环球人物》2023年5月2日。

[17]湖南省教育厅网:《第四届湖南高校毕业季美术作品展在湖南美术馆开展》,2023年5月15日。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图像识读的乡村儿童美术创造力培养研究”(项目编号:BLA210218)的阶段性成果。

THE END
1.2025上海公务员考试面试每日一练模拟题及参考答案2024.12.11由于我单位实行免费政策而导致的人流量大增以及参观效果不理想等问题,我会这样来解决:首先,考虑到博物馆所承担的文化传播和普及的功能,我仍然会坚持实行免费政策,但我会要求游客在参观前提前预约,预约步骤可以在博物馆官网、微信公众号和现场进行,同时为了游客的参观体验,我们还会实行人数限定政策,即对每天参观博物馆的https://www.eoffcn.com/kszx/detail/1534173.html
2.在当下,公共性成了博物馆美术馆最重要的性质之一,一场大展能更多“在当下,公共性成了博物馆、美术馆最重要的性质之一,一场大展能产生踏破门槛、万人空巷的盛况。这是”相关的问题 第1题 艺术的存在方式是() A.艺术创造→艺术接受→艺术品 B.艺术品→艺术接受→艺术创造 C.艺术接受→艺术品→艺术创造 D.艺术创造→艺术品→艺术接受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瓷器原是一https://www.educity.cn/souti/F2396B4A.html
3.优质试题在当下公共性成了博物馆美术馆最重要的性质之一一场【优质试题】在当下公共性成了博物馆美术馆最重要的性质之一一场大展能产生踏破门槛万人空巷的盛况这是现代人的正确答案和题目解析https://m.12tiku.com/newtiku/919885/41264983.html
4.文化立法(精选十篇)3.公共文化服务保障。关于天津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方面的立法包括:地方性法规无;地方政府规章无;地方规范性文件4件, 比较重要的即天津市人民政府制定的《天津文化中心管理办法》、天津市财政局制定的《天津市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天津市财政局、市文化广播影视局制定的《天津市农村电影公益放映场次补贴专项资金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qlgy2nh.html
5.专题10现代文阅读边上的另一张照片里,叶阿公正用一双苍老的手,把蘸满灰蓝色颜料的茶叶压在赭色的画纸上,那种自如、随性、胸有成竹的样子,俨然是一位不折不扣的乡村艺术家。⑥出门时,我看见叶奶奶充满意趣的拓印画被印在松阳白老酒的包装盒上。这对老人来说是莫大的幸福。我想,创造美的人是幸福的。在这小山村里,老人们老https://www.0516ds.com/69295.html
6.博物馆艺术经典(海南大学知到)这篇文章详细介绍了卢浮宫、大英博物馆、奥赛博物馆、乌菲兹美术馆等世界级博物馆的馆藏珍品,包括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梵高的《星夜》等著名艺术作品,涵盖了文艺复兴、印象派、立体主义等多个艺术时期,展现了丰富的艺术历史和文化内涵。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https://blog.csdn.net/m0_64529004/article/details/129868926
7.在当下,公共性成了QZZN公务员考试论坛1在当下,公共性成了博物馆、美术馆最重要的性质之一,一场大展能产生踏破门槛、万人空巷的盛况。这句http://m.qzzn.com/thread-16304545-2-1.html
8.朝鲜油画展所以,作为中朝贸易最前沿,丹东的优势得天独厚。今朝美术馆自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成为朝鲜艺术国际交流、推广的平台。尤其在馆藏方面,我们一直在做半岛战争停战以来朝鲜艺术的梳理和收藏,并陆续整理出收录的作品。作为推广朝鲜艺术的机构之一,我们始终和朝方有非常好的合作。并且这一合作也延伸到中朝边贸的很多领域。https://www.meipian.cn/17t0lhgh
9.自述(第五章探寻中国的现代性与艺术的未来形态)对20世纪中国现代美术的反思性研究是从80年代中期开始的,海内外研究的侧重点各有不同:大陆美术界的研究主要从史学的角度对重要画家和主要流派作偏重于史料梳理的研究,台湾的研究侧重于30年代的早期油画家,近些年欧美对此项研究兴趣日增,尤其关注85新潮以后的艺术探索。这些研究已经为当下的思考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史实基础。https://www.gdmoa.org/Exhibition/Exhibitions/2007/xgwd_2007/200703/t20070307_6412.shtml
10.华裔艺术史学家方闻:中国艺术即历史,眼见为实—新闻—科学网回顾这一博士研究生培养课程,方闻曾说:“最重要的是,那些年凭借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与课堂教学的亲密关系,东亚艺术在整个美国公共博物馆项目中赢得了重要地位。这种密切关系促进了对艺术品真伪的研究,由此建立起中国与日本艺术史研究的基准作品。若用自然科学研究作个比较,艺术博物馆对我来说就是实践艺术史与艺术理论学术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1675.shtm
11.建筑学院?访谈吴大羽美术馆项目工地 乌镇 他将自己对“地方文化”的理解融入其中,把江南的诗意,转化为建筑语言。 吴大羽美术馆项目工地 乌镇 乌镇吴大羽美术馆借鉴了江南园林的动线设计,改变了时空原有的状态,让人在有限中体会无限。宁波华茂教育论坛项目里,江南建筑显著的符号——房梁,被设计为“步道”,让人化身为《水浒》中的http://www.archcollege.com/tag/%E8%AE%BF%E8%B0%88/feed
12.观念艺术范文8篇(全文)美术馆的体制与功能还具有着传统意义的优势吗?这些艺术的疑问和转向使得艺术开始孕育着新的变革,一场新的艺术革命正在悄然而来。正如索·列维特所提出的那样“艺术家的核心观念是在于创造观念,观念是生产艺术的机器”。观念艺术家以前所未有的态势席卷着整个艺术创作的局面。观念艺术家彻底放弃了博物馆和画廊体制下的https://www.99xueshu.com/w/file53rlx1r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