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文/图羊城晚报记者许悦实习生陈莲周兰青
6月29日在广州花园酒店举办的一场慈善拍卖会上,一张谢楚余的限量版画《素池》拍出了17万元的高价。而在今年年初广州华艺国际的拍卖会上,一批赵无极、朱德群、杨培江的限量版画也全部成交。
特邀嘉宾
杨尧
(广州美术学院教授、中国油画学会理事,曾任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广东油画学会副主席)
谢楚余
(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副教授、广东美术创作院画家)
梁庆强
(采堂画廊负责人)
叶光华
(策展人,广州东涞艺术中心创办人)
嘉宾主持
赵利平
限量版画为何不同于普通印刷品?
赵利平:既然是限量,仿数越少,价格肯定越高。按照国际惯例,每款架上雕塑的数量都控制在10件以内,以保证其具备稀有性的收藏特质。限量版画在数量控制上有没有类似的国际惯例?作为收藏者,我还担心这批限量版画售完后,还会被第二次复制。
梁庆强:限量版画的印量,并没有什么国际惯例,但印多了肯定影响价格,所以国际上很少有超过500件的。印多少,我们跟画家签约的时候就已经商量好了,主要参照的是市场的需要,白纸黑字写入合同中。比如我们跟谢楚余老师的合作,每幅作品的印量都控制在130件以内,30件是留待送给博物馆专用,真正流入市场的只有100件。在题材的选择上,我们的签约画家,也不是所有的作品都适合做限量版画的,一定要雅俗共赏,不一定要具备学术性,因为我们必须考虑它的受众面。限量版画的尺寸也是视市场需求而定的,可能比原作略大,也可能略小,但一批限量版画只有一个固定尺寸,所以不用担心不同尺寸有不同印量。
限量版画是把双刃剑
赵利平:杨尧老师、谢楚余老师,我知道你们每年的作品都非常少,但不卖画也不行,不卖就没有市场流动,就没有更多的人认识你,现在有了限量版画这条路,你们如何看待这种新型版画的运用?
杨尧:限量版画什么时候进入中国我不清楚,但上世纪90年代丁绍光来中国办展览的时候,就已经带来了限量版画,当时我还买了两张。由于是装饰性的,所以当时的限量版画印在纸上而非布上。丁绍光在美国家喻户晓,他的知名度之所以那么高,限量版画的推广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叶光华:我记得丁绍光的画作,上世纪90年代已经达到了60万元人民币,但他的限量版画只是3000美元,销售非常好。我们可以算一下,他卖版画的收入,比卖原作的收入还高。
谢楚余:我们更看重的是限量版画这种推广手段。因为珍贵的原作都是“独生子”,很多我都不舍得卖,但我又想自己的作品能够被更多的人欣赏,所以经常都是忍痛割爱。
杨尧:毫无疑问,限量版画就是现代商业社会的产物。但我觉得它也是一把双刃剑,若商家把握得当,复制的量恰当,对艺术的推广是非常有好处的。但若乱用,也会自己毁了自己,关键看是谁来操作。所以我对合作伙伴的选择比较严肃,复制的量等具体内容,应该用合同的形式固定下来。
赵利平:现在很多画家以画作进入博物馆、艺术馆为荣,但好的画作进入博物馆、艺术馆后,往往被束之高阁,甚至作者本人也未必能看到,林墉就很反对这种做法。收藏级的限量版画出现以后,也能解决这个问题。
梁庆强:现在已经有不少画家将自己早年捐给博物馆的代表作,专门借出来让我们进行复制。但这一类的复制不用于商业,量不大,只有十张八张,多是画家自己留念或是用来送人。
赵利平:谢楚余老师估计是画作被盗版最多的画家了。你的《陶》我几乎在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咖啡馆、高级餐厅甚至是街边地摊、洗手间里面都有,被侵权这么多,是不是你支持限量版画的一个原因?
谢楚余:有人做过统计,我的《陶》起码被盗版了1000万次。我最无法接受的是,他们不但盗版,还篡改,我画的是裸女,但经常可以看到她穿上了各式各样的衣服,手中的陶罐也被换成其他各种物品:电饭煲、口服液,甚至西瓜,我想可能很多人连真正的《陶》都没看过。最搞笑的是,几年前热播的《金粉世家》,戏讲的是民国时期的故事,但墙上挂的却是我1998年画的一幅画。现在有了限量版画这种东西,我觉得非常好,能起市场推广的作用。普通印刷品跟原作差别很大,达不到相应的艺术效果,从而影响他人对你作品的评价。但限量版画却可以非常接近原作,如果限量版画足以起到市场推广的作用,我以后就不用卖原作了,哈哈。
限量版画升值潜力大不大?
赵利平:在此之前,中国一些机构也尝试过限量版画,但市场反应并不是很热烈。虽然目前中国的艺术品市场空前繁荣,但以中国藏家现阶段的鉴赏水平,能否接受得了限量版画?
梁庆强:我最近几年在美国市场考察也发现,目前美国艺术品收藏的高端和低端市场份额正在下降,但限量艺术品的收藏市场却在上升。有统计数据显示:西方国家的艺术品市场70%是有限印刷品市场,原作市场只占到三成。但国外的限量版画还分有多种级别,有收藏级的,也有普及型的。在这方面做得最成功的是美国画家ThomasKinkade,他的普及型版画,几乎每20户美国家庭中就有一幅。他甚至把限量版画做成了一个产业,最高峰的时候,一个小时的网上订购量就达到了100万件。
我觉得,随着艺术品市场的繁荣,限量版画自然就受欢迎。因为名家画作都成为了艺术爱好者趋之若鹜的收藏对象,但原作动辄上百万上千万元的高昂价格,令一般藏家难以承受。而限量版画平易近人的价格,则使这个问题迎刃而解。艺术应该停止孤芳自赏而走向民众。如果艺术品只能成为少数人的玩意,那么对艺术家本人和整个艺术市场的发展来说都不是件好事情。家里挂一张名家的应酬之作,还不如挂一幅限量版画,能够欣赏到原汁原味的艺术精髓。
赵利平:我们知道,传统的版画也是限量的,但通常印数较为靠前的画印制的质量也比较高,印数靠后的画会因为翻制时的磨损而影响质量,所以编号1/99的版画,会比编号99/99的版画贵得多。限量版画是否也是这样?
梁庆强:限量版画因为借助的是计算机手段,能够保证每一幅画的质量相同,所以每一张画的价格是相同的。
赵利平:应该说,限量版画的确是有投资收藏价值的,但升值潜力有多高,我还是打个问号。
叶光华:按照国际惯例,限量版画的定价一般是原作价格的1/20左右。不过,除了原作价格作为版画价格的衡量标准外,版画的价格还受其他因素影响。比如不同类型版画的价格有所不同,一般有珂罗版画和丝网版画两种,前者价格偏低,最低可能三五千元,而丝网版画价格从三五万元到20万元不等。这个价格,也为日后的升值留下了比较大的空间,因为版画的价格会随着原作价格的上涨水涨船高。
限量版画与原作价格对比
作品名称原作成交价(元)版画成交价(元)
杨培江2011年6325004025(华艺国际2012-04-08,印数69)
作《朝山放歌》(中国嘉德
2011-11-15)
吴冠中1981年40700000161000(北京容海2011-10-24,版号2/99)
作《交河故城》(北京保利64960(浙江骏成2011-01-09,版号13/99)
2007-05-31)
无112000(北京保利2010-12-02,版号59/166)
冷军《蒙娜丽莎—关于微笑的设计》98400(融德国际2012-05-20,版号18/166)
38500(上海国拍2007-06-01,版号77/166)
30800(北京匡时2007-06-02,版号38/166)
20160(北京荣宝2008-05-09,AP艺术家自存版)
部分限量版画拍卖成交记录
吴冠中2007年作《一九七四年·长江》(印数10)575000北京传是2012-05-16
赵无极2000年作《四季———春夏秋冬》(一组四件,印数150)460000中国嘉德2012-05-15
朱德群版画(全套六幅,印数150)143000保利上海2005-07-03
冷军版画(五件套,印数68)126500广东衡益2012-03-04
知多D
版画上的艺术家签名格式
版画因为复制的特点,在签名上是有一定的格式的。
限量版画会在作品的左下角标明印数和印张,一般是用阿拉伯数字的分数形式写成的,如32/99,即此画共印制了99张,这一张是第32张。右下角是作者的签名和制作年代。
另外,有些版画左下角没有注明印数和印张,而是写上A.P、P.P、H.C等字样的缩写:
A.P=ArtistProof,艺术家自存(作家自己保留的试印制作品,法语缩写为E.A);
P.P=Printer’sProof,技师保存(请技师印制的作品,印制完成后移居一定的比例留给技师的);
H.C=HorsCommerce(法语),印制样品(技师制作前用来对版或试版的作品)
B.N=BibliothqueNatioale(法语),是艺术家存放于国家档案室的作品;
L.C=LibraryofCongress(法语),是艺术家存放在图书机构的作品;
ATL=Atelier(法语),画室、版画工场的缩略语,是留在版画工场的版样。
许悦、陈莲周、兰青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