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operHewitt——设计博物馆的叙事语法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CAFAArtMuseum

库珀·休伊特史密森尼设计博物馆(CooperHewittSmithsonianDesignMuseum)是美国唯一一座国家性质的设计博物馆,位于纽约上东区。它创建于1897年,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的设计博物馆之一,以装饰艺术和设计艺术为主要特色。该博物馆聚焦于美国设计史和当代设计生态的研究与呈现,传播美国设计精神及设计文化。

设计博物馆与其毗邻的古根海姆博物馆(GuggenheimMuseuminNYC)、大都会艺术博物馆(MetropolitanMuseumofArt)、纽约新画廊(NeueGalerieNewYork)和纽约犹太博物馆(JewishMuseumofNewYork),共同构建了一个区域视觉艺术群落。设计、现当代艺术、古代艺术、种族艺术,这些差异化的学科内容,使得这个艺术群落的成员间彼此形成紧密的学术关照和对话语境;加之纽约这个城市独特的经济身份、文化个性和社会语境,以及设计博物馆隶属的史密森尼学会的政府官方性质,使得库珀·休伊特史密森尼设计博物馆有着独特的机构叙事语法,成为一个耀眼的美国设计生态样本。

形象:“名字”与品牌重塑

在塑造博物馆品牌形象的语境中,一个辨识度高的代名词是公众认知的关键元素。无论外界如何评价托马斯·坎贝尔(ThomasP.Campbell),我们都无法否认他为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选定“TheMet”作为新的形象识别的智慧和成功,就像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用“MoMA”做为其形象识别,英国泰特现代美术馆(TateModernandTateBritain)用“Tate”做为其对外宣传的代名词一样,库珀·休伊特史密森尼设计博物馆(CooperHewittSmithsonianDesignMuseum)选用简称“COOPERHEWITT”做为其形象代名词致力于品牌推广,同样获得了成功。

CooperHewitt品牌Logo

COOPERHEWITT这个名字来自于它的两个创建人:实业家PeterCooper的两个孙女:莎拉·库珀·休伊特(SarahCooperHewitt)和埃莉诺·加尼尔·休伊特(EleanorGarnierHewitt)。设计博物馆共历经了三次更名,建立之初名为“库珀联盟装饰艺术博物馆”(CooperUnionMuseumfortheArtsofDecoration),1969年改为“库珀·休伊特装饰艺术与设计博物馆”(Cooper-HewittMuseumofDecorativeArtsandDesign),1994年又改为“库珀·休伊特国家设计博物馆”(Cooper-Hewitt,NationalDesignMuseum),2014年定名为库珀·休伊特史密森尼设计博物馆(CooperHewitt,SmithsonianDesignMuseum)。三次更名不仅可以看出设计学科自身的发展推进,也让人观察到设计博物馆自身属性的更迭升级。

博物馆创建人EleanorGarnierHewitt与SarahCooperHewitt

用“COOPERHEWITT”作为形象代名词除了体现对博物馆创建人的纪念之外,这个名字非常容易让人对博物馆的历史和文化产生想象与期待,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让人主动去探究名字背后的信息。当然,这种用创建人的名字来做馆名的做法,也与美国博物馆主要由私人捐建,有悠久的慈善传统和捐赠意识有关。

视觉:为“设计”的设计

为设计博物馆的品牌形象进行设计,是一个有趣而有挑战的命题,因为这是为传达“设计”[1]而进行设计。为此,设计博物馆委托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品牌设计公司——美国五角星设计公司(PentagramDesign)来为其做品牌识别设计,同时还邀请字体设计大师切斯特·詹金斯为博物馆量身打造了一款字体,以字体的性格凸显设计博物馆的专属性,这是一款开源的自定义字体,任何一个想用“COOPERHEWITT”字体的人,都可以从设计博物馆的官方网站免费下载,字体的开源性体现了博物馆开放共享、期待公众参与的理念,而伴随着“COOPERHEWITT”字体的广泛使用与传播,“COOPERHEWITT”的专业机构形象也深入人心。

CooperHewitt视觉识别系统设计

五角星设计公司为CooperHewitt提供了一套专业而完备的视觉识别系统设计,一共包含5个部分:视觉形象系统准则(VisualIdentitySystemGuideline)、应用准则(ApplicationsGuideline)、展览平面准则(ExhibitionGraphicsGuideline)、设计杂志准则(DesignJournalGuideline)、数字准则(DigitalGuideline)。

开放:“通过设计来教育、启迪、鼓舞公众[2]”

“通过设计来教育、启迪、鼓舞公众”是设计博物馆2014年经历整修后,新定义的使命。从中可看出:“设计”定义了博物馆的属性与角色;“教育”、“启迪”、“鼓舞”,层层递进地阐释了设计博物馆的价值取向。“公众”是对象,也是目的和结果。馆长卡罗琳·鲍曼女士这样解读博物馆的使命:“我们要打开公众的眼睛,让设计博物馆成为公众理解设计思维和设计问题的新途径,不仅让公众理解今天的设计,还要他们看到设计的未来。”

建筑:戏剧化的空间

CooperHewitt位于纽约第五大道的91街,其建筑由三部分组成:安德鲁·卡内基宅邸(CarnegieMansion)、亚瑟·罗斯阳台花园(ArthurRossTerraceandGarden)和博物馆办公楼,共占地1.2英亩。

CooperHewitt建筑外观

与伦敦设计博物馆的专属博物馆建筑不同,CooperHewitt的建筑是典型的替代性空间(alternativespace)。1970年设计博物馆从库珀联盟一个基金会大厦的四层,搬进了安德鲁·卡内基宅邸。这座宅邸曾是美国钢铁大王、慈善家安德鲁·卡内基的私人住宅,建于1899-1902年间,是美国第一座拥有钢框架结构的私人住宅[3]。建筑表皮是砖、石材质,有着折衷主义的格鲁吉亚复兴风格[4],北门的主入口,是铁艺与玻璃结合的屋檐和大门。观众还未走进建筑,就被一股自然主义的气息所感染。建筑内部古典、华丽,色调沉稳,橡木的天花以雕刻工艺镶板;木制地板虽是新做,但图案样式完全尊重原建筑的风格,墙体覆盖古典主义风格的定制墙纸,另有一间帕拉第奥风格的玻璃温室,温室的玻璃全由蒂凡尼玻璃(TiffanyGlass)工作室设计制作,该空间连接了展览区域与艺术品商店,舒缓的风格与通透的采光,是公众观展情绪与节奏的调节区。

CooperHewitt室内空间

CooperHewitt展览空间

为了使空间最大限度的服务于设计博物馆的功能诉求,2011年至2014年,设计博物馆邀请格鲁克曼·梅纳建筑师事务所(GluckmanMaynerArchitects)对建筑内部进行了重新改造,拓展了约60%的展示空间,并将空间功能进一步优化,以空间需要充分诠释和传达作品为出发点:公共空间的改造在维持原有的建筑结构和室内装饰基础上,以满足公众活动为主;展示空间的改造是在古典与现代之间找到平衡点,在充分尊重建筑自身的审美风格上,运用了简洁而当代的室内设计元素,在对比中寻求契合的旋律。

博物馆一层和二层内部空间平面图

博物馆的一层有多个独立空间,主要举办主题性设计展,比如展览:“途径与才能”(ACCESS+ABILITY)就是在一层三个贯通的空间内呈现的。一层西部另有三个贯通的空间,被设定为方法实验室(Processlab),专用于灵活多变的偏实验性的小型设计展览,一层东部是艺术品商店和咖啡厅;博物馆的二层也是由多个大小不一的独立空间构成,主要用来做馆藏长期陈列设计展,比如展览:“邪恶之美德”(TheVirtueinVice)就在二层最大的空间中展出,展期6个月;展览“穆思捷”陶瓷(MoustierCeramic)在一个精致的小空间中展出的。博物馆三层空间通透、相对开阔,可在其中自由搭建展墙,使用弹性相对较大,主要用来做比较大型的当代设计临展,比如以推介全球顶尖3d打印实验室的展览:“约里斯·拉曼实验室:数字时代的设计”(JorisLaarmanLab:DesignintheDigitalAge)、前方道路:重新想象流动性(TheRoadAhead:ReimaginingMobility)等展览。

设计博物馆对每个展览空间的改造,都充分考虑了光对空间的塑造与影响,灯光的可变度、功能性展墙的位置、高度、厚度,与原有墙面的贴合关系等等。博物馆地下一层由一个小型通道展厅、学术报告厅、工作坊空间构成,主要用来做设计工作坊、讲座、论坛和会议使用。四层空间(或者说三层半)主要用于博物馆部分藏品的保存、修复以及办公和行政。

博物馆三层和底层内部空间平面图

宅邸(Mansion),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们都这样指称这栋有魅力的建筑,建筑自身就像其藏品一样,既有气息浓郁的古典装饰风格,又容纳了新鲜的当代设计气息。改造后的新空间,伴随探索性主题展览的动态呈现,造就了库珀·休伊特设计博物馆独有的视觉秩序——一个随时等待展览上演的戏剧化空间。

CooperHewitt内部楼梯

展览:历史研究+实验探索

CooperHewitt的展览类型主要分为特展和馆藏展两种。其中特展(当代设计展)约占60%,馆藏展约占40%。博物馆的策展机制采用年度主题式,即每年会有强调的展览主题。2018年,主要集中于三个关键词:自然、感知和无障碍设计。年度主题式的展览呈现即清晰的表达了博物馆的设计价值观、学术立场和社会责任意识,也在一定程度上表征了美国当代设计的潮流与风向,在强化设计博物馆的学术引领同时,吸引更多潜在的机构和个人捐赠。

以下是对设计博物馆展览策划的特点归纳:

“邪恶的美德”展览

“JorisLaarman实验室:数字时代的设计”展览

“途径与才能”无障碍设计展览

“听,看,玩:用声音设计”展览

4-注重实验性。当代设计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探索实验性,CooperHewitt的一层有一个叫过程实验室空间(ProcessLab),在笔者访问博物馆期间,正值展出“听,看,玩:用声音设计”实验展,该展览以声音交互设计为主,邀请观众成为街头清洁机器TrashBot的音效设计师,用乐曲的旋律,环境声音和特殊音效进行创作,观众创造的每段声音都会传达垃圾箱的动作并表达机器的个性和情绪,此时,机器转变为具有吸引力的人性化存在。

参与:“一支笔”的策略

“如何让参观者参与到博物馆活动中去,而不仅仅是围观?如何让参观者成为主动的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消费者?”带着这样的问题,库珀·休伊特设计博物馆经过三年的不懈研发,给出了一个独创性的答案——库珀·休伊特笔。使用这支兼具交互与存储功能的触控笔,参观者可以在交互桌(interactivetables)的屏幕上,根据馆藏作品进行天马行空的设计,交互软件将设计创意完美呈现为家居产品、首饰、工业产品、海报等等,不仅体验了设计创作过程;同时还可以将自己的设计作品,以数据的方式传输到触控笔内存储。

库珀·休伊特笔

观众在交互桌面上使用库珀·休伊特笔

库珀·休伊特笔自推出以来,很快成为设计博物馆的互动明星。调查数据显示,99%进入博物馆的参观者会用到库珀·休伊特笔。借助这只笔,博物馆网站有了15万件次作品信息被下载的记录。据馆长卡罗琳·鲍曼女士介绍,未来,博物馆还要扩展库珀·休伊特笔的功能,将使用范围扩展到有视听障碍的公众。库珀·休伊特笔是开发博物馆公众参与项目的重要部分,也是博物馆为公众提供智能化定制化服务的成功探索,对设计博物馆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档案:国家设计图书馆

博物馆和图书馆都属于公共服务体系的一部分。在美国,大多数博物馆内,都有一个图书馆或者档案馆。对比来看,博物馆给公众提供的是实物型信息,立体、直观而形象;图书馆提供的则是记录型信息,多为平面、纸质的呈现形式。博物馆和图书馆二者是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互为表里的关系。在CooperHewitt办公楼的二层,有一个国家设计图书馆(NationalDesignLibrary),它也是史密森尼学会图书馆的一个分馆。

位于CooperHewitt办公楼二层的国家设计图书馆

图书馆资料区

国家设计图书馆包括亚瑟罗斯阅览室、书房、弗雷德和拉里弗里德曼稀缺图书室三个部分。一共收录了80,000余册图书,内容涵盖美国和欧洲的装饰艺术和艺术设计,主要书类有:建筑设计、平面设计、室内设计、装饰图案、家具设计、壁画、纺织品、金属制品、玻璃、陶瓷和珠宝。图书馆的特别收藏部分还包括设计研究的书刊、书籍样本和材料类作品等有关物质文化的资源。图书馆对所有公众开放,施行预约制。国家设计图书馆为公众,特别是设计师、设计研究者、设计爱好者提供了优质的设计资料与设计素材,也是设计博物馆发挥社会教育功能的另一种彰显。

(作者:纪玉洁,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设计部主任/总监,中央美术学院展览策划与视觉传播研究方向在读博士。)

注释:

1此处"设计"是指设计博物馆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活动安全免责协议书

第一条

本次活动公平公正、自愿参加与退出、风险与责任自负的原则。但活动有风险,参加者应有必要的风险意识。

第二条

第三条

参加本次活动人员应该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18周岁以上)未成年人必须在成年人的陪同下参观。

第四条

第五条

参加活动者在此次活动期间应主动遵守美术馆活动秩序、维护美术馆场地及展示、展览、馆藏艺术作品及衍生品的安全。活动中一旦因个人原因造成美术馆场地、空间、艺术品、衍生品等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破坏。活动中任何非事故当事人及美术馆将不承担相应的责任与损失,应由参与活动者根据相应的法律条文、组织规定进行协商和赔偿。并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

第六条

参与活动者在参与活动时应当在美术馆工作人员及活动导师、教师指导下进行,并正确的使用活动中所涉及到的绘画工具、创作材料及配套设备、设施,若参与者因个人原因在使用相应绘画工具、创作材料及配套设备、设施造成个人受伤、伤害他人及造成相应工具、材料、设备或设施的故障或损坏。参与活动者应当承当相应的全部责任,并主动赔偿相应的经济损失。活动中任何非事故当事人及美术馆将不承担人身事故的任何责任。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肖像权许可使用协议

一、一般约定

(1)、甲方为本协议中的肖像权人,自愿将自己的肖像权许可乙方作符合本协议约定和法律规定的用途。

(2)、乙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是一所具有标志性、专业性、国际化的现代公共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与时代同行,努力塑造一个开放、自由、学术的空间氛围,竭诚与各单位、企业、机构、艺术家和观众进行良好互动。以学院的学术研究为基础,积极策划国际、国内多视角、多领域的展览、论坛及公共教育活动,为美院师生、中外艺术家以及社会公众提供一个交流、学习、展示的平台。作为一家公益性单位,其开展的公共教育活动以学术性和公益性为主。

(3)、乙方为甲方拍摄中央美术学院公共教育部所有公教活动。

二、拍摄内容、使用形式、使用地域范围

(1)、拍摄内容乙方拍摄的带有甲方肖像的作品内容包括:①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②中央美术学院校园内○3由中央美术学院公共教育部策划或执行的一切活动。

(2)、使用形式用于中央美术学院图书出版、销售附带光盘及宣传资料。

(3)、使用地域范围

适用地域范围包括国内和国外。

使用肖像的媒介限于不损害甲方肖像权的任何媒介(如杂志、网络等)。

三、肖像权使用期限

永久使用。

四、许可使用费用

带有甲方肖像作品的拍摄费用由乙方承担。

乙方于拍摄完带有甲方肖像的作品无需支付甲方任何费用。

附则

(2)、本协议自甲乙双方签字(盖章)、勾选之日起生效。

(3)、本协议包括纸质档和电子档,纸质档—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THE END
1.博物馆的藏品,著作权归谁所有?如拍照后打算用于出版,应该如何著作权也称版权,是指作者及其他权利人对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享有的人身权和财产权的总称。根据相关法律https://www.findlaw.cn/wenda/q_40083614.html
2.很多博物馆对馆内藏品文物照片有版权,请问这–手机爱问文物本身没有版权,别人拍的文物照片是有版权的。 如果你要使用某个文物的图片,用于商业用途,比如写书或者设计文创产品。那么可以选择去博物馆自己拍摄,也可以选择通过合法的渠道获取别人的照片的使用权,这个就有很多的来源了,你可以从一些图片网站购买,或者获得文物图录出版方的同意,在网上也有一些属于可以免费使用的图https://m.iask.sina.com.cn/mib/newqpv9epW2U65.html
3.免费开放博物馆和图书馆藏品图像资源版权一是将各级博物馆和图书馆收藏的藏品数字化图像版权免费向公众开放。 二是数字化藏品除了能免费下载,还应提供开放版权艺术品的关键信息和相关介绍,包括名称、艺术家、创作日期、媒材和尺寸等,有利于网络用户探索藏品的广度和深度。 三是除了在官网下载外,将开放资源,与其他网站合作,就能在一些平时访问更频繁的网站中http://www.ncha.gov.cn/art/2018/3/8/art_2064_147521.html
4.国内首份博物馆版权指南发布本报深圳5月25日电(记者易运文 通讯员杜艳)国内首份《博物馆、美术馆版权管理工作指南》日前在深圳首发,对博物馆资源的使用、藏品的版权责任等作出具体指引。 中国版权协会副理事长、深圳市版权协会会长陈一丹表示,近年来,企业化管理的画廊、拍卖行、私人博物馆涌现,但缺乏相应规则。同时,很多政府拨款的美术馆、博物https://news.ifeng.com/c/7fcFHx0E0OI
5.韬安荐案博物馆运营中的著作权问题为使得历史文化的生命力得以延伸,充分发挥馆藏文物资源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同时调动博物馆文化产业创新的积极性,博物馆亟须重视从馆藏资源管理到开发利用全过程中对包括著作权在内的知识产权的保护。①就著作权维度,博物馆的馆藏资源及衍生品的可版权性、权利归属、权利范围的确定,以及据此有权采取的自行使用和https://www.taoanlaw.com/news/detail?id=506
6.从故宫到大英大都会,爆款频出的博物馆IP运营持续升级从故宫到大英博物馆,再到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这些天生带有超级IP特质的博物馆都在尝试将“藏品”变“商品”,从衍生品设计、销售平台的改变、静态的文物被赋予了潮流的思维,并以新零售的形式垂直链接客户端,最终产生效益。 数据显示,故宫博物院的文创产品收入在2017年就已达15亿元;去年7月1日上线的大英博物馆天猫旗舰https://www.yicai.com/news/100207112.html
7.收藏中的嘎拉哈:老赵闲聊俗称羊拐的嘎拉哈下篇收藏中的嘎拉哈,也是丰富多样,其品种、材料、造型、工艺之丰富,远胜博物馆藏品。呈现了一种奇特的景观。这既说明嘎拉哈与银器、花钱、辽金铜人一样,都是博物馆所忽视,而民间收藏所重视的领域类别,同时,由于收藏的嘎拉哈中,尤其是辽金时代呈现出来的丰富性,远远胜过考古资料,也由此可见,嘎拉哈本身的丰富性,不少都存https://www.360doc.cn/article/13020443_1134408329.html
8.中国(哈尔滨)森林博物馆中国(哈尔滨)森林博物馆志愿者协会荣获第十届“母亲河奖” 2021-11-25 中国(哈尔滨)森林博物馆举办“躬身力行生态文明,携手共建美丽中国”公益活动 2024-07-09 走进馆藏 查看更多 动物藏品 植物藏品 化石藏品 木材藏品 文物藏品 昆虫藏品 土壤藏品 模型藏品 https://cfm.nefu.edu.cn/
9.部门规范性文件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激发博物馆创新活力,盘活用好馆藏文物资源,推动博物馆逐步开放共享文物资源信息,规范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工作中馆藏资源授权,国家文物局组织编制了《博物馆馆藏资源著作权、商标权和品牌授权操作指https://www.xaippc.com/html/zhuanli/1864.html
10.博物馆数字藏品博物馆数字藏品是数字藏品的进一步细分,狭义上是由博物馆藏品的部分或全部信息衍生而成的非同质化通证,广义上可以是博物馆任何信息、权益的部分或全部衍生而成的非同质化通证。 其核心是在区块链上记录博物馆提供的特定信息,或通过编程制定博物馆认可的智能合约。智能合约,可理解为能够通过代码自动执行的协议或合同,https://www.chinaclzl.com/jtzx_1/722.html
11.博物馆物件与藏品与此同时,考古学家开始积累大量的博物馆藏品,并得到了来自于皮特·里弗斯(根本上是来自于18世纪生物学)的类型学关系的解释思想,以及来自于戈登·柴尔德(Gordon Childe)的关于物质证据和人类“文化”之间关系的解释思想的支持。从概念上讲,物质文化研究和博物馆在本世纪中叶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处于低迷状态,直到1975年左右https://m.douban.com/note/849478188/
12.泉州市博物馆泉州博物馆藏品展示https://www.qzbwg.cn/
13.浅谈博物馆藏品登记著录相关法律规定具体如下:“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非盈利性的常设机构,向公众开放,为研究、教育、欣赏的目的进行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有形和无形的财产。”从该定义可以看出,博物馆藏品是人类的财产,而博物馆藏品档案可以看作是国家文化财产清单,应受国家法律保护。http://www.namoc.org/zgmsg/qknrlj/201307/27b6ab11d906410e829fed6aaf1e00ef.shtml
14.无讼阅读浅析博物馆馆藏品衍生品的知识产权保护藏品复制品、仿作品(包含博物馆数字化) 保护原有物品不受人为破坏,满足人们历史文化需求。 对藏品进行复制、仿制等不属于再创作行为,一般不具有独创性;此类行为在博物馆中大多用于保护原藏品,抑或者为了让更多的人欣赏到藏品的需要。 数字化博物馆是指采用技术手段,将实体的博物馆藏品、信息以及所能提供的服务以数字https://victory.itslaw.com/victory/api/v1/articles/article/0a7d101c-d36d-46a6-b036-1ab371d10367
15.中国民族博物馆《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修订工作座谈会在郑州召开 2024年10月17日 10月16日,国家文物局在河南郑州召开《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修订工作座谈会,北京、上海、江苏等省级文物行政部门、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重点博物馆、省市县级博物馆代表参加会议,对《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修订研… https://www.cnmuseum.com/
16.董其昌莫奈在列,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3万件藏品数字版权开放目前,在博物馆的61328件永久藏品中,约有30000件被认定为是公共领域的资源,博物馆选择放弃这部分藏品的数字版权。公共领域资源通常是指逝世至少已满120年的艺术家所创作的作品。 梵高《大梧桐树(圣雷米的修路者)》,1889,油画,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品。 https://news.sina.cn/2019-04-22/detail-ihvhiewr7498315.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