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展陈丰富体验,沉浸式展览——科技点亮“趣”与“美”

北京世园公园植物馆的“沼泽秘径”场景。北京世园公园供图

上海天文馆“家园”展区。高千峻摄(影像中国)

游客在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内参观。孟德龙摄(影像中国)

核心阅读

近年来,各地沉浸式文旅项目不断涌现,给人们带来全新的游览体验。其中,使用新型数字展陈技术的沉浸式展览,把知识的传递与获取,变成了可观、可感、可参与、可互动的沉浸式体验。

新技术加持下,科学文化知识与新潮视听形式结合,观展愈加新鲜有趣,也进一步推动了文旅深度融合。

沉浸式展览将给观众带来怎样的新体验,又如何促进文旅深度融合?记者进行了采访。

北京世园公园植物馆——与白垩纪动植物来个“亲密接触”

58种古今动植物、50台投影设施营造震撼沉浸感、1000余个动画效果通过互动触发……走进位于北京世园公园植物馆内的“亿年进化——植物历险记”探索体验展厅,一个由远古植物、动物以及水生动植物组成的奇幻光影世界扑面而来,观众仿佛置身于白垩纪时期,沉浸在好玩、好看又长知识的“植物历险记”中。

“植物历经亿万年的进化,才成为今天的模样。然而,植物不会说话,怎么面向儿童开展生动的科普教育,我们一直在探索。”北京世园公园植物馆馆长刘英凯说,1000平方米的沉浸式空间,呈现了重大考古发现——辽宁热河生物群。通过互动式、情境化的参与,将白垩纪前后中国北方的丰富植被和生态环境以数字化形式展现在观众面前。

两年前,展览首次亮相就吸引了不少小朋友,“沉浸式、交互化”成为这个展览的鲜明标签——地面、墙面感应雷达系统,能针对观众的动作,实时给与视觉和声效反馈,可让观众充分与场景内各处角色和物体对象互动,从而获得独特的反馈体验。

记者在现场看到,孩子们置身其中,用手碰一碰、用脚踩一踩、用智能道具贴一贴,就能变身为探险队员穿越到白垩纪,与喜欢的恐龙和远古植物“零距离”接触。

“整个历程可游、可触、可观、可听,而且整体的故事场景呈现出独特的艺术美感,通过趣与美的体验来激发好奇、引导探索、学习知识,让化石和植物科普知识活起来。”刘英凯表示,体验展实现了技术创新与文化创意的深度融合,受到观众普遍青睐。未来,该展览还将开放场馆合作,启动全国巡展,继续扩大影响力。

上海天文馆——以沉浸式场景感受宇宙之美

满天繁星笼罩下,硕大的地球和月球呈现眼前。地球表面上演着四季交替、风云变幻,月球表面则仿真显示坑洼不平的场景。不远处,巨大的投影屏上有一个红彤彤的大火球,靠近时,能感受到热浪扑面而来……在已开馆两年的上海天文馆(上海科技馆分馆)“家园”展区,参观者宛如置身浩瀚宇宙。

通过宏大的沉浸式场景设计、3D打印高仿真立体模型、极具视觉冲击的视觉影像、AR互动及大型OLED曲面交互媒体等技术手段,“家园”展区生动展现了日、地、月的关系,带领观众从宇宙视角重新审视地球家园。

“我们是在创造一段体验。”上海天文馆天文研究中心主任林清说,天文馆设计建造之初就秉持这样的理念,更重视观众的体验感,因此沉浸式体验项目比比皆是。

充分体现流线之美的建筑,充满宇宙元素的展区展品……上海天文馆巧妙运用环境氛围、灯光音效和高仿真场景模拟手段,全景展现宇宙浩瀚图景;采用体感互动、数据可视化、AR、VR等先进展示手段,集视、听、触于一体,充分调动观众的情绪和感官,从而带来全新的游览体验。

林清列举了一些很受观众喜爱的沉浸式体验项目:在“天象厅”,躺在沙包上,仰望璀璨星空,静听蛙声蝉鸣,仿佛置身野外;在动感剧场的科幻影片“飞越银河系”里,坐上自动驾驶的“太空飞船”,体验驾船升空场景,模拟进行宇宙探索。

除了常设展览,临展也时常带来惊喜,比如情境式原创展览“生活在火星”,以未来人类的火星生活为主线,带领观众沉浸式体验火星上的衣、食、住、行。当前正在展出的“拾光寰宇”展览,则让观众置身如梦如幻的光影世界。

林清表示,今年底,上海天文馆将与敦煌研究院合作,推出临展“敦煌的星空”,运用科学与艺术手段,呈现一场以星空为主题的古今对话。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用层层解谜的方式来观展

“在一路通关中,我不知不觉就了解到许多运河文化知识。”不久前,江苏南京的初一学生刘思遥和同学一起到扬州玩,第一站就参观了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其中,最让他感到惊喜的,是“运河迷踪”的沉浸式展厅。

展厅以游历大运河为背景,在剧情及道具的引导下,用层层解谜的方式来推演答案、推进情节。在这个过程中,刘思遥和小伙伴们需要梳理大运河简史,了解与大运河有关的知识,感受因运而兴的城市发展,在展厅中学习知识、回答谜题,最终通关。

“在其中一个单元,我们通过大运河从码头进入扬州城,街景、市集,一一呈现在眼前,身临其境解答关于驿站、码头的谜题;在‘逆水行舟’单元中,我们结合视频,还学习到了简单的物理学知识。”刘思遥说,当最后一块证据终于拼上、使命完成时,他们都激动极了。

刘思遥母亲姚女士告诉记者,儿子在“解谜”时,她参观了“运河上的舟楫”等其他几个沉浸式展厅,留下了深刻印象。“当我们站立在实景的沙飞船上,感受潮流涌动,看着眼前的视频影像,听着两岸的说书声、叫卖声,那一刻,仿佛置身于大运河上,切身感受着运河生活。”

在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沉浸式展览随处可见:“河之恋”展览以“水”“运”“诗”“画”四个章节,运用“科技+艺术+文化”,将写实的自然人文风光与抽象的视觉艺术融合,体现“流动的文化”这个主题;“运河上的舟楫”展览结合实体体验和数字虚拟体验,讲述运河舟楫的演变、运河生活的变迁。

“通过大家喜闻乐见的方式,如互动游戏、数字化表达等,润物细无声地传达展陈知识,很受参观者欢迎。”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馆长郑晶告诉记者,文化场所知识点多、信息量大,分众化、差异化、轻松愉快的沉浸式展陈不仅可以缓解视觉疲劳,还能让不同年龄段的参观者愿意来、待得住、印象深、有收获。(记者贺勇黄晓慧姚雪青)

THE END
1.文化中国行丨VR体验智能复原博物馆的高科技带你沉浸式考古第十届中国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 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举办 这场“盛会”吸引了394家博物馆参展 三星堆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 大报恩寺博物馆等 都带来了最新的数字智能技术 不仅能让观众体验沉浸式考古 还能看到已经消失的“文物的一生” 跟随小鹿姐姐一起去穿越体验吧~ https://content-static.cctvnews.cctv.com/snow-book/index.html?item_id=1722366797891694304&track_id=24d9e903-9f51-43d1-aaeb-937ca4ba1792
2.文化中国行丨VR体验智能复原博物馆的高科技带你沉浸式考古第十届中国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 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举办 这场“盛会”吸引了394家博物馆参展 三星堆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 大报恩寺博物馆等 都带来了最新的数字智能技术 不仅能让观众体验沉浸式考古 还能看到已经消失的“文物的一生” 跟随小鹿姐姐一起去穿越体验吧~ http://news.cnr.cn/native/gd/20240828/t20240828_526875536.shtml
3.博物馆实景复刻:开启沉浸式文化体验的新篇章博物院数字营销发展背景博物馆实景复刻:开启沉浸式文化体验的新篇章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博物馆的展览形式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3数字博物馆和3D线上展览,这种创新的展览方式不仅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更让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本文将深入探讨博物馆实景复刻虚拟展厅的兴起背景、技术实现、优势应用以及https://blog.csdn.net/jimumeta/article/details/143803957
4.博物馆展示沉浸式互动体验空间应用新起典文旅认为当前国内的博物馆沉浸式投影越来越受公众喜欢,越来越多的博物馆以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全息投影、多点触控等数字化技术为基础,对文物藏品等内容进行三维建模、还原相关历史场景、开发博物馆馆藏资源的文化体验项目,为游客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科技观感。 https://www.cqcb.com/dyh/live/dyh7989/2021-06-22/4228868.html
5.博物馆沉浸式互动体验成风尚!多媒体优势在哪目前,越来越多博物馆依托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全息投影、多点触控等数字技术,对文物藏品等内容进行三维建模,复原相关历史场景,开发基于博物馆馆藏资源的文化体验项目,从而给游客营造一种视听觉上的全新科技体验。游客在沉浸式投影巨幕、虚拟现实头盔、体感动作捕捉设备、可触摸屏等智能化装备的辅助下,进入三维动态的沉浸https://www.gzgjkj.cn/bwg.html
6.创造沉浸式体验:博物馆设计中的空间利用2. 情境还原:通过情境还原的方式,可以将观众带入到历史场景中,体验历史的真实性和感人之处。可以通过模型、场景再现、影像投影等手段,将历史场景还原到博物馆中,为观众展示历史的细节和氛围。 博物馆设计中利用空间来创造沉浸式体验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展厅布局与空间分区、灯光与声音设计、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以及http://www.gzdecor.com/zixun/zgzt/202406252347.html
7.虚拟现实+沉浸式交互技术→让博物馆文物“活”起来虚拟现实技术 赋能博物馆沉浸式体验 随着VR、AR、5G等前沿技术的进步,新兴的视觉主导的文化传播形式逐渐应用到博物馆的建设当中。基于新技术的导览方式新颖且直观,使得博物馆观众得到耳目一新的观展体验,并且在原有的平面化观展体验基础上,发展为虚实结合的“3D”立体观展方式。 http://www.kltsa.com/Case-10747.html
8.上海博物馆消失的法老VR沉浸式体验购票指南地点: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二楼,消失的法老VR沉浸式体验须独立购票。 ?「消失的法老」是一场 45 分钟的大空间沉浸式虚拟现实体验,通过大空间虚拟现实(VR)技术,以沉浸式探索(Immersive Expeditio )的游览方式,带领观众探究世界七大奇迹之一——胡夫金字塔。 ?观众除了可以近距离了解金字塔的内部构造和历史脉络https://m.dianping.com/ugcdetail/258278027?sceneType=0&bizType=29&msource=baiduappugc
9.穿越古代遨游敦煌,多个沉浸式VR体验项目分享近期,有多个博物馆以及景区开始设立沉浸式VR体验空间,让游客们不仅能够了解到当地深厚的文化历史,还可以“置身其中”来一探究竟,下面就来详细了解一下! 01 《奇遇三星堆》VR沉浸探索展 2024年7月9日,由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官方授权,中国文物交流中心、首都博物馆指导的《奇遇三星堆》VR沉浸探索展在北京大运河博物https://www.urbanlight.cn/newsdetail/8aea2fa5-f853-b6c2-edd4-8da417ae2e90
10.广东省博物馆升级上线后的广东省博物馆(广州鲁迅纪念馆)官网,特点鲜明,实现各个板块智能关联,为用户提供更周到、更贴心、更便捷的使用体验。 一、虚拟现实看展,足不出户获得沉浸式体验 (虚拟看展) 无论你是周末宅家躺平族,抑或是想重温曾看过的展览,动动手指,即可在官网里的“虚拟展厅”中穿梭各个展览。利用虚拟现实技术,通https://www.gdmuseum.com/cn/col48/1416
11.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沉浸式体验博物馆在《“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中提到要助力发展沉浸式体验项目,支持文化文物单位结合文化资源开发沉浸式体验项目,当印象中刻板的博物馆碰上全息投影、虚拟现实、多媒体数字艺术等沉浸式科技又会给游客带来一场怎样的体验。 三星堆博物馆 三星堆奇妙夜把三星堆博物馆变成了一个沉浸式的夜游剧场,游客身在其中不仅能https://www.douban.com/note/807516482/
12.VR技术重现中华文明的辉煌,穿越千年探索古迹之美——顶端新闻《消失的圆明园》基于空间计算技术,使用跨平台实时3D互动内容创作引擎开发,可以实现逼真的视觉效果和流畅的交互体验。通过选择强大的硬件设备、优化算法和用户体验设计,让观众如身临其境般“回”到毁灭前的圆明园。 作为一个基于空间计算技术的大空间沉浸式VR项目,“消失的圆明园”在沉浸式虚拟体验中,将带领观众穿梭时空https://www.dingxinwen.cn/detail/1C58D5ED47B14F70B8639464CB9653
13.沉浸式体验物联网时代下虚拟现实技术在博物馆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空间设计;沉浸式体验中图分类号:TN915.03文献标志码:A0 引言物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产生和发展在带来第三次信息化发展浪潮的同时,还引发一场改变现代社会活动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技术变革,通过现代网络、智能感知和自动化聚合与集成技术,将互联https://www.fx361.com/tags/9/9/c93102ed16bfe429/3398762.html
14.亚洲首秀,“生命的纪元——沉浸式探索体验”亮相兴业太古汇博新全宇宙正式引入的第二部大空间虚拟现实体验——“生命的纪元——沉浸式探索体验”进入中国市场,昨天在上海兴业太古汇与观众见面。 该沉浸式探索体验由“消失的法老”制作方——法国Excurio,携手拥有逾230年历史的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Muséum national d’Histoire naturelle (France)联合出品,带观众领略地球诞生至https://www.jingan.gov.cn/rmtzx/003008/003008006/20240426/75b4cc71-1844-464b-bea4-0a5471c1d62e.html?type=2
15.虚拟现实博物馆体验设计方案元居科技一、虚拟现实博物馆的体验设计方案 1、博物馆空间场景设计 虚拟博物馆的搭建方式有很多种,可以直接把线下的实体博物馆全景实拍复刻搬到互联网,也可以利用三维建模技术创建一个全新的线上云博物馆,就像实体建筑的设计,甚至自由度更高,因为不用考虑实际占地面积,可以展开想象,将场景适应于展品,让参观者更有沉浸感,打造https://www.mvpmeta.com/newdetail/661.html
16.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推出沉浸式虚拟艺术游戏体验湖南博物院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推出了“The Met Unframed”(大都会无限游)沉浸式虚拟艺术和游戏体验。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简称the Met)和威瑞森(Verizon)公司在2021年1月21日联合推出了“The Met Unframed”(大都会无限游)沉浸式虚拟艺术和游戏体验。该游戏由Verizon提供5G超宽带网络,包括https://www.hnmuseum.com/zh-hant/node/8730
17.在陈家祠玩VR!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数字体验馆带你穿越时空▲参观者通过虚拟现实(VR)技术了解陈家祠百余年历史 整个数字体验馆分虚拟现实体验区、主题AR明信片、三维数字沙盘和数字多宝阁区四部分,参观者不仅可通过手机“扫一扫”与AR卡牌互动,还能使用虚拟现实设备沉浸式感受100年前陈家祠的生活图景。在观看之余,参观者可前往数字多宝阁区对馆藏文物进行360°旋转、缩放观赏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1812/28/c1801587.html
18.沉浸式VR党建馆,打造“党建历史+廉政教育”主题党员学习基地依托先进的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技术,通过视觉、听觉等全方位立体化运用,打造沉浸式、可互动的学习体验。 打破传统体验式红色教育的时空限制,真实再现红色革命场景,为党员干部们提供体验式参观游览、革命历史知识学习、革命传统精神教育等。 可设计党员全年体验学习计划,将VR体验式党员红色教育与常规党员教育相结合,https://product.11467.com/info/70291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