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沉浸式营造策略P.M.视点资讯中心

千年的运河、活着的遗产、流淌的文化,以新唐风建筑风格设计的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是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标志性项目。它将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相融合,再现了饱经沧桑历史的中国大运河的前世今生。大运河博物馆馆内运用NEC投影机打造的沉浸式数字展厅,更是通过亦真亦幻的影像,为游客留下了一段难忘的运河文化之旅。在2022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上,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荣获“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精品奖”,其将展览展演、沉浸式体验、景观重现及游戏动线融为一体,形式新颖。而在第11届艾蒂亚奖评选当中,大运河博物馆还荣膺“最佳历史文化旅游项目奖”。

本篇以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为例,分析其在设计打造沉浸式博物馆营造中的策略与理念。

一·运河博览: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项目总体定位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是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标志性项目,是集运河文物展示、研究、教育于一体的专题性博物馆。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现馆藏自春秋始至当代的古籍文献、书画、碑刻、器皿、杂项等各类展品1万多件,馆内展览则以“运河带来的美好生活”为总体定位,设有“大运河——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因运而生——大运河街肆印象”2个基本陈列,及“运河上的舟楫”“河之恋”“大明都水监之运河迷踪”等9个专题展览,运用传统及数字等多样化的展示形式,对大运河的历史、文化底蕴、生态环境及人文面貌进行了全方位地展现。其中“运河上的舟楫”“大明都水监之运河迷踪”“河之恋”三大展厅由AlexanderBrandt团队Xenario飞来飞去(上海飞来飞去展览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整体策划设计,通过打造“全域投影实时渲染+720度沉浸式场景交互剧场+实景游戏解谜”来活化大运河文化。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外景

二·城市地标: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建筑设计营造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坐落在三湾古运河畔,被生态文化公园环抱,有湿地风光与文化底蕴作为依托,建筑与人文景观浑然一体。博物馆由展馆、馆前广场、内庭院、今月桥及大运塔五个部分组合而成,展馆之外的空间设有浅水面,使得展馆在不同的角度都能形成临水倒影的景观。大运塔为游客提供了极好的观景点,游客可以登上高塔俯瞰运河智慧的结晶——“三湾抵一坝”景观,博物馆大运塔与在背面的文峰塔、南面的高旻寺天中塔在空间上构成了“三塔连一线”,在这特定的情境下与“三湾抵一坝”营造出了别样的意趣。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鸟瞰图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展厅高度设计不像传统博物馆那么“规矩”,它层高划分成7、11、14米不等,以满足不同展厅的功能设计,例如为了营造“因运而生”的沉浸展示氛围,将展厅层高设计成11米,可容纳下三层高的复原建筑,利用不同高度的空间整合方式使得博物馆空间层次感更为丰富。场馆内也利用14米层高创造了三个不同的游览视角,游客在沙飞船内部透过窗格看外景,走到船头置身于沉浸全景,仿佛穿回了古代,在观景台上则能观赏到沙飞船在展厅内的整体效果,游客将思绪慢慢从历史中抽离出来,仿佛经历了一场奇妙旅行。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多视角图示

为了保证游客获得舒适的观赏体验,连接各展厅的公共长廊都是呈“回”字形排列,展线整体排列疏密有致,十分注重流线变换的顺畅感,保证游客的观览路线不重复重叠,历史展、活态展示及数字展等不同类型的展览相互穿插,让游客在观赏途中无意识地调整身体感知,延缓观展的疲惫,提高游客整个旅程的舒适度。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效果图

三·沉浸营造: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沉浸体验设计

(一)数实融合:沉浸式体验运河盛景

Xenario飞来飞去在打造了“运河上的舟楫”及“河之恋”这两大展览时都应用了互动屏、360°环幕辅以AR增强场景现实感等数字技术方法。其中,“运河上的舟楫”采用了虚实结合的展示方式,从“缩”和“放”这两个不同维度来打造别样体验。舟楫展品展示参观坡道如河流般蜿蜒曲折,各类舟楫位列两旁,利用图文、模型、触摸屏与AR互动装置相结合的方式展现运河上的千帆白舸,游客可以通过与AR显示屏互动,将运河的动态场景进行眼前再现,进一步了解运河舟楫的船体设计优势。

舟楫展品展示空间

通过AR技术实现知识点的趣味性传播

展厅还1:1复原了一艘20米长的沙飞船,游客穿过一道神秘走廊就能直达沙飞船内,像经历了一次时空穿梭,一恍惚就已经置身于画卷中。

沙飞船体验空间

在沙飞船内部设置诸如运河饮宴、民间曲艺等媒体互动投影,还安插平衡舵操作杆、运河地图互动卷轴等装置,增强游客的观览体验。

运河饮宴互动展项

民间曲艺互动展项

沙飞船

三维立体场景

“河之恋”展览分成“水”“运”“诗”“画”四个篇章,整个展厅被打造成一个540°全沉浸式、全媒体互动影院,顶部悬挂有半透明古代凉亭轮廓造型装置,河水从四面八方倾注而下,汇入游客脚下,与360°巨型环幕、地面互动投影共同营造幻象空间。

环幕互动空间

展厅共使用14台投影,投影面积高达1200平方米。为了获得更棒的互动效果,设计团队采用了“预制影片+实时渲染”的方式,展厅配备了8个红外图像采集设备辅以30声道音响播放系统,设备采集空间中观众的位置,水波可以随着游客的脚步荡开,游客可以尽情感受水的千姿百态,获得别开生面的沉浸体验。

(二)场景交互:沉浸式感知运河生活

1.复原街景,展现运河风土人情

“因运而生——大运河街肆印象”展览采用“古街巷实景复现+虚拟科技体验+经营性业态”的模式,展厅复原了中原、燕京齐鲁、江淮、江南四大运河流域的街巷空间,整条街区100多米长,主要呈现运河时期的书访、茶馆、工艺、美食等业态。LED天幕每二十分钟循环播放阴晴变幻的运河景象,场景还会配合天幕飘下雨滴,雨滴汇集到场景特设的小河中,游客可坐在河岸商铺里,触摸雨滴,感受运河风光。该展览通过调动游客多重感官的参与,以达到让其更沉浸的效果。

2.游戏互动,次元体验运河生活

“大明都水监之运河迷踪”展览则是基于古风二次元沉浸场景的打造,开展互动解谜游戏的展厅,运用图像识别、电子机械、网络等前沿交互技术,打造虚实结合的“密室解谜”场景。

原创IP设计

场景内含50多处的互动体验点,游客可化身成为监水司使者,跟随“卷宗”《监水司密案》的指引,操作各个机关获得各种道具及通关线索。

卷宗引导体验

寻找通关线索

Xenario飞来飞去环境氛围及机关设计都是基于扎实的故事背景以及现实比例,叠加虚拟媒体,创造空间的延伸感,实现了让游客获得“不跳戏”的沉浸体验。该展厅还将运河航运、船只驾驶、漕粮仓储、运河水利等知识融进互动解谜游戏里,寓教于乐,玩中带学。

体验空间

探索大运河H5程序

四·沉浸启示: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沉浸设计特色

(一)文旅动线趣味性沉浸感营造

传统博物馆往往只注重整个参观动线的安全性和功能性,却忽略了它的趣味性及游戏性,所以博物馆将高趣味性的沉浸体验展厅与传统的静态展览相结合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动线设计上,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对常设展览、专题展览、数字化沉浸式体验展、临展展览及虚拟展厅进行交叉布局,其富有节奏感的游览路线给观众带来情绪上的起伏,它还对“大明都水监之运河迷踪”主题展厅进行了个性故事设计,以故事线索为引,用数字媒体技术打造出极具沉浸感与互动性的参观动线。

流线型参观模式

(二)数实融合交互式体验感设计

Xenario飞来飞去团队请了专业非遗造船团队来复原康熙时期的沙飞船,不管是内饰还是外形,都是根据史料进行了最高程度的还原,力图给游客最贴近现实的沉浸空间。沉浸式展览想让游客身临其境,可以尝试“实景复现+虚拟技术”作为主要的设计方法。实景复现要力求还原最真实的历史场景,进行或整体或局部的再现,通过活化那一时期的经典遗址或场景,给观众打造穿越时空之感。虚拟技术则是联通观众与文物、历史之间的桥梁,博物馆设置虚拟展览、虚拟游戏等场景,让文物及其承载历史可以突破时空限制,增强了博物馆的收藏、展示、体验及教育等功能。

真实复原建造古代沙飞船

结语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建设、展览与运营体现了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不仅协调了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还服务于国家文化建设的总体发展规划,成为沉浸式城市更新过程中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博物馆+”模式的发展,有针对性的交互设计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如何更好的实现人、情感与交互技术融合,提高展览时空效果丰富度,获得更优质的沉浸体验,仍需文博单位进一步实践与探索。

THE END
1.国家博物馆持续推出精品展览 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文博热’下,观众对博物馆的热情,对在博物馆里了解中华文明、学习历史文化艺术知识的需求,是爆发式的增长。”国家博物馆社会教育部副主任王溪说。 国博相关负责人介绍,国家博物馆将持续推出精品展览、持续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持续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加强文化供给力度,让更多优质巡展直达基层,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https://www.mct.gov.cn/whzx/zsdw/zggjbwg/202412/t20241210_956782.html
2.文博空间沉浸焕新,创意营造文博新嘲新模态新社交如今,数字技术的应用为文旅产业带来了全新生产力,博物馆也通过高科技手段为游客提供了全新的沉浸式体验。解谜“剧本杀”、沉浸式剧目不断融入博物馆活动,并且,随着VR、AR、AI等数字技术的发展,让“文物活起来”,博物馆“永不闭幕”成为现实。 INTRODUCTION 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23687077.html
3.大鱼云展线上虚拟展览平台大鱼云展专注于提供线上虚拟展览创展服务,依托于及目科技深度自研的Web3D技术和美术设计能力,以多样化的三维艺术空间为载体,包含丰富的3D交互功能体验,突破时间、空间、线下场馆风格等限制,提供一种全新的数字化线上展览解决方案。帮助艺术机构,艺术馆,美术馆,艺术家,少儿画https://gfishow.com/news
4.博物馆沉浸式互动体验成风尚!多媒体优势在哪目前,越来越多博物馆依托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全息投影、多点触控等数字技术,对文物藏品等内容进行三维建模,复原相关历史场景,开发基于博物馆馆藏资源的文化体验项目,从而给游客营造一种视听觉上的全新科技体验。游客在沉浸式投影巨幕、虚拟现实头盔、体感动作捕捉设备、可触摸屏等智能化装备的辅助下,进入三维动态的沉浸https://www.gzgjkj.cn/bwg.html
5.藏在校园里的博物馆——“沉浸式”博物馆课堂助力孩子多元成长让每一名正如顾明远先生为学校亲笔题词所写:“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教书育人在细微处,学生成长在活动中。”陕师大陆港小学正在致力于细微处育人,通过博物馆开展特色教育,激起学生兴趣,让学生沉浸式地体验中国历史文化,感受美的教育。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佳玥 https://www.xiancn.com/content/2023-05/31/content_6736296.htm
6.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沉浸式体验如何赋予传统文化新生?带着这三个问题,Xenario飞来飞去以日前开馆的设计施工一体化项目之一: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为案例进行解答。Xenario飞来飞去应用全域投影实时渲染、720°沉浸式场景交互剧场、实景游戏互动解密等高难度复合型展示手段,打造国内独具创新性和互动性的文化教育体验,讲述运河千年史诗,献礼党建百年华诞。 https://www.d-arts.cn/article/article_info/key/MTIwMTMxODA5MjSDuY1osIbOcw.html
7.沉浸式体验“有声”思政课!博物馆红色思政大课堂体验剧场在团一大5月4日晚,“赓续红色血脉 激扬青春华章——博物馆红色思政大课堂体验剧场”五四晚会活动在广州团一大纪念馆广场举行。 本次活动由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指导,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主办。活动将红色思政课堂搬上舞台,以讲、展、演等表演形式为青年人奉送了一堂有情怀、有温度、有深度的红色思政课。据悉,晚会分三个篇章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305/04/c7644312.html
8.数字技术构建传统文化沉浸式博物馆体验关于我们数字技术正在重塑博物馆的参观体验,通过构建传统文化的沉浸式博物馆,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重现历史场景,展示文物背后的故事,增强观众的参与感和沉浸感。数字技术的应用使传统文化https://datacenter.isbcyz.com/post/8459.html
9.基于全景视角下的博物馆导览沉浸式体验设计研究——以苏州博物馆“云”看展的蓬勃发展催生了对虚拟全景的理论研究,数字博物馆导览跨越了时空界限,对于分流看展、让观众提前获取信息大有裨益。 一、沉浸式体验设计实践——以苏州博物馆为例 根据导览系统作用的不同,可分为几类:一是定位类,这一类标识系统能够帮助使用者确定自己在环境中所处的位置;二是信息类,能够提供详细的信息https://www.depthlink.com/news_279
10.创造沉浸式体验:博物馆设计中的空间利用博物馆作为文化传承和知识传播的场所,如何通过设计创造沉浸式体验,使观众能够更好地融入展览内容中,深度参与并亲身体验文化和历史的魅力,是博物馆设计的重要课题。本文将探讨在博物馆设计中如何利用空间来创造沉浸式体验,以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展厅布局与空间分区 http://www.gzdecor.com/zixun/zgzt/202406252347.html
11.蓝眼泪5日4晚看非遗掌上木偶表演·沉浸式体验非遗+非遗博物馆+梧林古村落时光的印记与文化的传承拥有丰富的华侨文化,被誉为"华侨建筑博物馆"村落内保留有完整的百年建筑群包括闽南官式大厝中西合璧民居哥特式建筑以及古罗马式建筑等两百多幢梧林古村落是闽南最具代表的侨乡 14:00 蟳埔村 地道的渔村,这里以盛产红蟳、蚵虾而闻名,蟳埔村有两大特色文化,蚵壳厝建筑和头戴簪花的https://www.mafengwo.cn/sales/13026792.html
12.福清市侨乡博物馆打造沉浸式参观体验福州新闻福建台海网8月28日讯 据福州日报报道 与大师“面对面”打宗鹤拳、身临其境感受宋代交通发展、隔空翻书探寻历史发展轨迹……走进即将开放的福清侨乡博物馆,如同步入一个现代的科技体验馆,人工智能、AR互动、声光电结合等技术,打造出的沉浸式交互体验,让城市的历史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 http://m.taihainet.com/news/fujian/szjj/2021-08-28/t_2546594.html
13.博物馆沉浸式体验如何彰显文化价值博物馆游客文化传播价值近日,博物馆围绕剧本开发的全新体验项目引起了业界和公众的关注,彰显了新时代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的新价值。许多博物馆的沉浸式体验以角色扮演和情节推理为基础,以体验为核心,以历史为主线,让游客充分感受文化的魅力,享受沉浸式体验的乐趣。 随着观众的审美兴趣不断提高,尤其是追求个性化的新一代高品质生活消费者,喜欢尝https://blog.csdn.net/hanzhi88/article/details/123184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