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博物馆丨数实融合沉浸重构博物馆文化交互叙事体验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让博物馆文化活起来,让观众与博物馆文化遗产互动,从“以物为本”走向“以人为本”的沉浸式体验,是如今博物馆文化发展的最大议题。博物馆学专家科特勒在研究博物馆的发展轨迹时这样认为:传统博物馆是“收藏导向”,重视文物本身,现代博物馆是“教育导向”,侧重观众的学习;后现代博物馆是“体验导向”,除了收藏和教育功能外,更多研究观众参观的动机、需要、期待和体验。

“沉浸式体验”是当下博物馆行业流行词之一。观众的期望不断增长,他们要求更多的情境互动,与文化对象有情感性的交流,创造自己的体验。新媒体影像技术使沉浸式体验更加丰富,通过叙事性故事,创造身临其境的沉浸式体验,是博物馆体验的关键。

摘·要

一·沉浸式技术:新媒体影像技术

博物馆叙事媒介主要通过新媒体技术将静态图像、动态影像、声音和文字等跨媒体叙述有机组合,通过互动性、参与性来加强博物馆文化沉浸体验感。计算机算法、移动智能手机、投影互动技术、全息影像技术、裸眼3D光影技术、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混合现实,各种新媒体技术无不与艺术、博物馆密切结合。根据美国博物馆联盟报告,2017年美国博物馆文化机构每年访问超8.5亿次,超过大多数体育赛事,直接经济活动约210亿美元。这些显著的数字可能还会有所增长,因为博物馆在移动应用和丰富展品繁荣期间提升了技术实力,博物馆正转向虚拟现实、应用程序APP、人工智能等方式开启文化体验之旅,旨在增强技术精湛的访客体验。

VR技术、AR技术是最新的“沉浸式”媒体技术,可以产生最强烈的沉浸式体验。对于博物馆而言,利用VR、AR等新媒体技术最关键是帮助博物馆给观众讲故事,用叙事故事使观众和虚拟的文物、文化遗产、遗址进行交流与互动,完全沉浸其中。虚拟现实技术具有一种天然的优势,为博物馆拉近与观众的距离提供了有效的途径。VR技术,是利用计算机模拟产生的三维空间,营造出虚拟现实世界的一种新媒体技术。用多源信息融合的交互式三维动态视景和实体行为的系统仿真,作用于用户的视觉、听觉、触觉、力觉、动觉等多种感觉通道感知并产生身临其境的沉浸式体验。利用虚拟技术的叙事性和情境性设计将文物知识和信息融入到故事情节中,提升故事性、戏剧性和逼真性,使得博物文物更加丰富有趣。故宫博物院着手的“端门数字虚拟体验馆”项目,构建了一个数字化虚拟平台,线上和线下的活动,让观众成为博物馆的双重互动“作品的创作者”和“观众互动者”身份。

虚拟现实等新媒体技术在博物馆文化展示上的应用,主要利用了以下关键支撑技术:数据可视化技术、交互技术、虚拟场景绘制与渲染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三维跟踪技术、云储存技术、360成像和显示技术、全息投影、裸眼3D光影等。交互技术为博物馆文化数字化的文化内容可以多感官、多维度的数字化娱乐体验。360成像和现实技术为博物馆文化叙事空间和虚拟场景沉浸体验提供无缝对接实时融合。AR、VR虚拟场景绘制和三维跟踪技术为博物馆文化内容表现出丰富和逼真的视觉呈现。博物馆未来研究中心断言,在博物馆文化体验上将有一个结构性的转变,那就是对于30岁以下的消费者,以叙事性情景式故事为主驱动文化消费的模式,并预测“沉浸式身临其境的交互式项目和一个新兴“以游客作为主角的概念”的消费需求将呈现一个上升的趋势。

二·沉浸式体验:感官体验与交互体验

沉浸式体验重在感官体验和交互体验。感官体验主要指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五种感官的刺激,让观众完全沉浸其中的体验。在感官体验方面,为了创造一种完全沉浸的感觉,五感官必须感知数字环境是物理上真实的。使用沉浸式技术让感知体验出现:全景3D显示、环绕声声学、触觉和力反馈、气味复制、味觉复制,体感复制。目前在博物馆文化展示、传播上一般融合“五感官”感官体验,并加入体感。

感官沉浸可以吸引观众和提高情感的概念由来已久,在文化仪式和宗教仪式上利用多感官沉浸体验已有几千年历史。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粹主义博物馆常使用透视、电影放映、声音效果、声音轨迹,偶尔使用烟雾和镜子,使文化文物和历史物品栩栩如生。1980年,加利福尼亚州奥克兰博物馆举办了一个现实主义展览,其中包括电影制作人莱斯·布莱克的《像十个好母亲的大蒜》纪录片的首映式。在首映式上导演建议,当电影被展示时,在不为观众所知时,偷偷打开放在博物馆剧院后面的烤大蒜头的面包机烤箱,结果整个剧院充满了大蒜气味,创造一个超现实的经验,一边目睹著名厨师爱丽丝·沃特扒大蒜和一个香肠制造商正粉碎数十个辛辣丁香味肉,一边嗅到烤大蒜的气味,这种体验是一个非常长的记忆缓存。毫无疑问,整个展览创造情境和叙事性故事的多感官沉浸体验成功地提高了与观众的连接。

交互体验,也叫互动体验,就是人行为上的交互体验。观众感觉达到数字环境是真实的充分信念,能够以自然,直观的方式与环境交互人与人交互、人与作品人机交互,各种人机交互沉浸式技术(例如手势控制,运动跟踪和计算机视觉)响应观众的动作,移动脑控制接口响应观众的脑波活动,从而进行一系列的交互。传统博物馆交互很少,随着技术发展,艺术、人物、文物与观众的交互性越来越强。当沉浸理论延伸搭配人机互动媒体上,就出现了沉浸媒体。所以在沉浸式体验含义上也理解为数字技术或图像、影像等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改变人的心理状态及心流;总结就是沉浸是让人专注在当前情境下感到愉悦和满足,而忘记真实世界的心理状态。

许多研究表明,多感官浸入和互动沉浸可以增加感情参与,激发丰富的想象力,创造更深刻难忘的体验。加州科学中心的“GooseBumps:TheScienceofFear”的展览研究表明:博物馆体验可以深深植根于游客,是最具潜力的学习记忆,体验和感受加强人的知识和认知情感。约翰富沃克在他所著《博物馆体验》一书中说:“沉浸式的情绪可以唤醒人的认知和记忆。虽然认知过程中,情绪被认为是独立的,但是这个体验过程,多感官是不可分割的。情绪、记忆与决策紧密联系,他们的体验记忆可能最终影响参观者的选择,而最终影响学习。”在今天信息重叠的时代,身临其境沉浸式的博物馆环境提供了另一个引人专注的优势,即不受外部干扰的聚集体验,使访问者能够完全沉浸在当下的内容。沉浸式体验的价值越来越彰显在博物馆文化活动中,一切文化艺术与科学技术的联姻故事正在演绎文化体验的各种可能性。全面式的沉浸文化体验时代已经到来。

三·沉浸式博物馆案例

(一)江苏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

“运河上的舟楫”“河之恋”是博物馆中两大数字化沉浸展览,通过互动屏、AR增强现实、360度环幕讲述中国大运河的舟楫文化及运河人家的生活状态。其中,“运河上的舟楫”展览是以舟楫实体展览与多媒体虚拟体验相结合的方式,讲述大运河千百年来的舟楫变迁故事。该展厅采用流线型参观模式,利用层高创造不同视角的体验感。是1∶1复原一艘康熙时期20米长的沙飞船,进行实体游览和虚拟游船体验。为营造沉浸感,在沙飞船的内部设置运河饮宴互动投影、民间曲艺互动媒体、运河地图互动卷轴、平衡舵操作杆等装置增强游客体验;在沙飞船外侧甲板周围布局360°环幕,通过将古画中运河沿岸城市名胜建筑、人文风貌等进行三维立体场景重构,给观众带来游历古运河盛世图景之感。

(二)浙江杭州:中国江南水乡文化博物馆

中国江南水乡文化博物馆,位于余杭区临平南苑街道人民广场北侧。它是一座既反映余杭历史,又以闻名于世的良渚文化为切入点展示中国江南水乡文化和民俗风情的博物馆,是人们了解良渚文化、余杭历史,解读余杭和整个江南水乡文化现象及其成因的重要窗口。该展馆通过突破传统模式的展览设计和最新的科技手段,为我们从地域、经济、生活、文化与变革五个方面展示江南水乡文化,还原一个生动、立体的“江南印象”。

此次展厅内及公共区域饰面大量使用了U型玻璃幕墙,形成了通透均匀的光晕感,柔和,静美。展厅的整体空间大量使用纯白色的金属铝板作为墙面基础饰材,结合青绿色系的版面,视觉雅致、高级感,平面的处理,看的出设计师特意加强扁平化的形式,减少对大空间的干扰,为视觉减负。

(二)广东中山:中山市博物馆

中山市博物馆,位于广东省中山市石岐区,是中山市一所地方综合性博物馆。1932年,侨立中山公医院由旅美华侨肖悔尘创办,海外华侨及各界人士捐资兴建。1984年9月28日,中山市人民政府同意成立中山市博物馆,把原侨立公医院首层拨给市博物馆使用。2004年,侨立中山公医院被公布为中山市不可移动文物。

中山市博物馆新馆基本陈列包括“风起伶仃洋——中山历史陈列”和“沧海之阔——中山华侨历史陈列”。其中“风起伶仃洋——中山历史陈列”展厅面积3200多平方米,展线850多米,展出文物资料800多件,讲述中山5000多年的发展历史。展览分为“海上香山蛮烟雨”“安民易俗成村聚”“渔户田庐水城国”“镜海扬帆立潮头”“近代中山开风气”五个部分,各部分内分别有许多沉浸式艺术投影,以及文化场景的搭建营造,内容以中山人的历史为主体强调中山人民的历史,,表现中山人的生存空间和历史活动,表达中山人的观念意识与情感,展现中山人的日常生活和风习的演变,凸显中山人的精神。

(四)巴西里约:明日博物馆

当年伦佐·皮亚诺和理查德·罗杰设计蓬皮杜时,只用了一半场地来建艺术中心,而将另一半场地空着作为巴黎的城市广场。在巴西里约,卡拉特拉瓦设计的明日博物馆,同样的,除了一个5000平方米的展览空间外,还提供了一个7600平方米的广场。该广场创造了一个更具凝聚力的城市空间。

博物馆的设计灵感来自里约文化,通过建筑探索城市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广场围绕着建筑,沿着码头延伸。建筑面向广场的一侧长75米,面向大海的一侧长45米,这些特点突出了博物馆从码头到海湾的延伸。永久性展览位于楼上,屋顶高10米,可以看到瓜纳巴拉湾的全景。建筑的总高度被限制在18米,这保护了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圣本托修道院湾的视野。

带有大型活动翼的悬挑屋顶和立面结构几乎扩展了整个码头的长度,强调延伸到瓜纳巴拉湾,同时最小化了建筑的宽度。建筑外围有一个倒影池,用来过滤从海湾抽上来的水,然后从码头的一端放回去,给游客一种博物馆漂浮在水面上的印象。

该建筑以可持续设计为特色,融合了自然能源和光源。来自海湾的水被用来调节建筑内部的温度,这个水源也为博物馆周围的倒影池提供水源。博物馆还使用了光伏太阳能电池板,可以通过调整太阳能电池板来优化全天阳光的角度,并产生太阳能为建筑提供能源。

展示内容上,这座梦幻般的明日博物馆专注于回答五个关键问题: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在哪里我们要去哪里在接下来的五十年里我们想要怎样一起生活

(五)赫尔辛基:“AmosRex”博物馆

AmosRex起源于阿莫斯·安德森艺术博物馆(AmosAndersonartMuseum),自1965年以来,它一直是赫尔辛基首屈一指的私人博物馆。为了适应21世纪当代艺术实践和展示的变化,博物馆决定开发一个更适合提供新的艺术体验的新场地。

由于城市规划不允许将建筑延伸到地面之上,博物馆和JKMM商量决定,将建筑延伸到以前用作公交车站的庭院之下。整个改造项目真正的看点就在这个作为屋顶的公共空间。大大小小的一系列结构穹顶,让整个广场看起来趣味十足。倾斜的投射天窗为地下展厅带去自然光,而在地面上又像是一个个露出头的潜望镜一般,创造了一个独特的形状的公共空间。超过2200平方米的画廊空间由一系列的地下穹顶空间组成。弧形的屋顶让空间呈现出流动性,也让有些特定形式的展览在这里格外出彩,比如teamLab。

THE END
1.博物馆展品的沉浸式设计智慧博物馆设计方案智慧博物馆的沉浸式展品设计方案旨在通过数字技术和互动体验,让观众更深刻地了解历史、艺术和文化等内容,提升博物馆的参观体验。智慧博物馆将传统展品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利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全息投影、人工智能等技术,使参观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展品的故事和背景。 https://www.cdhannuo.com/news/1973.html
2.创造沉浸式体验:博物馆设计中的空间利用博物馆作为文化传承和知识传播的场所,如何通过设计创造沉浸式体验,使观众能够更好地融入展览内容中,深度参与并亲身体验文化和历史的魅力,是博物馆设计的重要课题。本文将探讨在博物馆设计中如何利用空间来创造沉浸式体验,以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展厅布局与空间分区 http://www.gzdecor.com/zixun/zgzt/202406252347.html
3.博物馆室内展厅设计为参观者带来沉浸式体验走进各大博物馆的时候,人们总是不期然的放慢脚步减小音量,流连在各个展览品之间,有时大家在参展之后会回味无穷,这不仅仅是因为展品的魅力,也跟展厅的布置和氛围有关。所以博物馆室内展厅设计是重要的工作,设计不仅应该合理,也应该能够调动人们的情绪,最好是给大家带来沉浸式的体验,豪禾就专注于此。 https://www.haohead.com/special/2020/1111/5654.html
4.基于全景视角下的博物馆导览沉浸式体验设计研究——以苏州博物馆苏州博物馆馆址太平天国忠王府,1999年邀请世界华人建筑师贝聿铭设计新馆,新馆建成后总建筑面积达26500平方米,造型提取苏州灰瓦白墙城市元素,与所处自然环境、光线融合及空间感层叠推移,材料运用原木、原石、竹林和水景,最大限度地把自然光引入室内。“云”看展的蓬勃发展催生了对虚拟全景的理论研究,数字博物馆导览跨越https://www.depthlink.com/news_279
5.沉浸式农业博物馆设计方案体验馆解决方案、VR内科科普馆建设公司、创意校史展厅建设方案、安全实践馆设备供应商、智慧国企体验馆设计方案、高科技研学体验馆平面图、AI智能国防宣教馆施工图、多媒体军史体验馆设备厂家、数字化武器体验馆建设方案、沉浸式畜牧业展馆施工图、互动节水教育展馆效果图、创意警史科普馆设计方案、创意家风家训展览馆施工https://www.cqdashuju.com/news/newsinfo/10085.html
6.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沉浸式营造策略P.M.视点资讯中心本篇以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为例,分析其在设计打造沉浸式博物馆营造中的策略与理念。http://www.pmmarket.cn/zxzx/P_M_sd/2022/0913/25477.html
7.“深蓝宝藏——南海西北陆坡一二号沉船考古成果特展”新闻发布会沿着这条线路,您可以走进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沉浸式体验沉船出水文物的震撼物件,实地了解我国南海深海考古及成果,了解考古背后的考古精神及文化。来到潭门小镇,到海鲜一条街品尝马鲛鱼、石斑鱼、石头鱼、彩眉鱼,以及虹口螺、白脸螺、梅花参、琵琶虾等多种最新鲜的生鲜海货,还可以选购琳琅满目的海产品伴手礼,将“https://www.hainan.gov.cn/hainan/zxxx/202409/783f6549014145e78cb3666475f699cb.shtml
8.博物馆沉浸式互动体验成风尚!多媒体优势在哪目前,越来越多博物馆依托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全息投影、多点触控等数字技术,对文物藏品等内容进行三维建模,复原相关历史场景,开发基于博物馆馆藏资源的文化体验项目,从而给游客营造一种视听觉上的全新科技体验。游客在沉浸式投影巨幕、虚拟现实头盔、体感动作捕捉设备、可触摸屏等智能化装备的辅助下,进入三维动态的沉浸https://www.gzgjkj.cn/bwg.html
9.穿展品“同款”沉浸式看展渐成潮流,博物馆能拥有穿衣自由吗?人头攒动的上海博物馆古埃及文明展上,不时出现身着具有埃及风格元素盛装而来的观众,文创商店的文博剧本游活动也推出换装体验,观众可以更沉浸地参观展览。 早些年穿着汉服走进博物馆还会被部分观众视作“异类”,如今配合展览主题穿着打扮沉浸式看展已渐渐成为一些年轻人走进博物馆的“潮流密码”。 https://k.sina.cn/article_5953189932_162d6782c06702dw3w.html
10.博物馆创造沉浸式体验除了投影如何融入照明?博物馆在创造沉浸式体验时,除了投影技术外,照明设计也是一种重要的手段,能够通过光影变化、色彩氛围以及与展品或空间的互动,为参观者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官体验。照明不仅能突出展品本身,还能增强空间的情感共鸣与故事讲述效果。以下是博物馆如何通过照明设计来融入和增强沉浸式体验的几种方式: http://www.ice-light.com/design-life/5924.html
11.博物馆空间叙事设计思维博物馆空间叙事设计思维 通过空间叙事设计塑造具有历史文化个性的展陈空间,提升观众观展的沉浸式体验。运用空间叙事理念,总结空间叙事的重要意义与空间叙事的关键要素,并以河西画像砖展为例,通过对空间结构、层次、形态、展品组合、色调情感、科技叙事等方面应用进行分析。运用空间叙事理念,完成展览整体空间设计工作。空间https://www.chinaclzl.com/jtzx_1/728.html
12.博物馆展柜设计的标准是什么博物馆展柜设计规范→MAIGOO知识博物馆展柜的设计首先要做到统一性。这包括色调、风格以及特性和技术的统一。统一的色调能够营造出整体和谐的展示环境,避免观众在视觉上产生混乱。例如,在某些历史类博物馆中,采用暖色调的展柜可以与古老文物的色调相协调,为观众营造一种沉浸式的历史氛围。风格的统一则要求展柜的设计应与博物馆的整体风格保持一致,无论https://m.maigoo.com/goomai/727310.html
13.中国工业设计博物馆民族工业发展史亲子寓教于乐手工体验??中国工业设计博物馆沉浸式感受中国工业发展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整个博物馆以科学技术发展和工业设计成果为主线位于逸仙路3000号 上海国际工业设计中心2-3楼 ?展品集中在二楼 三楼 分为“萌芽民族工业” “振兴工业大国” “崛起智造强https://m.dianping.com/ugcdetail/227053667?sceneType=0&bizType=29&msource=baiduappugc
14.美育主题参观走进“荆楚文创设计”成果巡展湖北大学站今日,我作为楚才学子身份前往图书馆参观——荆楚文创展览,办展导师万小妹老师不仅亲自给我们讲解,还邀请了展品设计学姐为我们现场分享了湖北大学入围作品——围绕荆州博物馆精美文物设计出的文创成品与创新灵感。展馆内对应展示的馆藏文物真迹图片与文创的成品图片深深地吸引着我们,其中不乏首饰、水杯、文具(中性笔、荧光笔https://ccxy.hubu.edu.cn/info/1008/1022.htm
15.CaseLab元世界福尔摩斯沉浸式主题展在河北博物院开展12月23日,“Case Lab元世界福尔摩斯沉浸式主题展”在河北博物院开展。图为展览现场。河北博物院供图 “Case Lab元世界”选择国内国际知名文化元素作为主题,通过空间设计、道具、展品、光影、声音等多维方式呈现,使观众获得全方位沉浸式体验。英国作家阿瑟·柯南·道尔笔下的福尔摩斯,是世界文学史上最著名的侦探形象之一。https://i.ifeng.com/c/8Vp16PNdOJI
16.博物馆展示设计12篇(全文)其具体体现在:博物馆不再单纯使用文字、文物等章节式的、呆板的展示形式, 而是以有形有色的展品以艺术的表现形式来传递信息。当今科技高速发展, 在博物馆展示中大量地运用科技手段来提高博物馆对大众的吸引力, 从而达到教育和娱乐放松的效果。展示设计是博物馆事业发展和传播文化至关重要的一环, 因此, 展示设计并非https://www.99xueshu.com/w/ikeyw0tzgchp.html
17.行业动态我国诸多自然博物馆在展览内容设置上,都采用了一种大而全的教科书式的方式进行了普适化的展览内容的设置,这种类型的展览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但当太多的自然博物馆都以这样的方式进行展览构建时,会导致我国自然博物馆同质化现象的出现。空间叙事作为激活展品、观者与场所之间关联的新路径,为自然博物馆的展示空间设计https://www.nnhm.org.cn/kxyj/bwgxdt/bwgxdt/4028c1088e3440af018e3698c8a3000d.shtml
18.有趣的沉浸式会展活动装置设计,你值得一战到底大型沉浸式展览|北欧博物馆 如何修复人与环境之间的裂缝?设计师索菲亚·海德曼和塞尔日·马丁诺夫设计了此次展览。展览空间占地2000多平方米,是北欧博物馆、来自极地地区的40名研究人员和专家与展览设计者密切合作的结果。北欧博物馆的大厅被用来展示北极地区的生活和不断变化的环境。在北极,当碰到冰正在融化的时候,参观https://www.ccasy.com/exhibition/59007.html
19.博物馆展陈方面有关论文例文与博物馆展陈设计对参观者情绪与行为展品都具有各自的意义, 脱离时空概念的展陈设计只能传达片面的信息,容易造成单调枯燥的情绪感受.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 现代的博物馆展陈设计已经成为一个集文字、图形、音乐、视频等于一体的综合产物.利用多样化的展陈设施进行造景,可使展品的历史情境及自然原理得以再现, 并增强博物馆空间的趣味性,为观众带来沉浸式体验https://51elaw.com/lunwenfanwen/43031.html
20.博物馆设计案例调研分析.pptx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了自然光与通风的利用,以及绿色植物的引入,旨在为参观者创造一个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环境。设计理念 上海博物馆定期举办主题展览,如古代玉器、古代青铜器、古代陶瓷等,每个展览都有详细的策展方案和展品选择标准。主题展览运用AR、VR、全息投影等现代技术,为参观者提供沉浸式的展览体验,https://m.book118.com/html/2024/0218/7013166112006042.shtm
21.参观成都博物馆,沉浸式感受AR新体验ar沉浸式博物馆展览AR研学互动:滴答星球以AR赋能定制化的游学路线,根据博物馆研学课程,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研学问答、研学迷宫、挑战任务及奖品等,还能触发不同的剧情任务,让小朋友们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还能享受在游戏中畅玩的乐趣,实现真正的沉浸式体验。 总的来说,滴答星球除了拥有AR导览的基础功能外,还可以根据景区、个人的不同需要和兴趣https://blog.csdn.net/fenggu1024/article/details/140350268
22.8周时间,做一崇感官的博物馆沉浸式交互体验!沉浸式体验设计究竟如何结合博物馆设计?来,我们举个栗子 ■ 二维码扫描 二维码扫描技术在博物馆中的运用丰富,观者利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就可以出现展品的历史背景故事。但是二维码扫描技术仅仅取代了讲解员,一个个进行扫描同样会对消耗游客大量的精力与时间。 https://www.d-arts.cn/article/article_info/key/MTE5OTYwNjIzNzmFuY1jsJmgc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