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未来,博物馆如何更好赋能美好生活文博文物副馆长全国博物馆

如今,"到博物馆去"正从新风尚逐步进阶到"精神刚需"。以上海为例,截至9月30日,上海全市已备案的博物馆共计166家,今年前三季度接待观众2873.47万人次,举办临时展览352个,策划社会教育活动32074场,共吸引276.2万人次参加,源源不断的文博大展和特色活动推动文博场馆成为上海流量型城市的入口、服务型经济的引擎。

博物馆热的持续升温,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让更多人深切感受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也鞭策着博物馆人进一步思考:面向未来,如何更好满足观众的多元化需求?昨天,来自全国近200家博物馆的"掌门人"齐聚上海北外滩世界会客厅,深度探讨博物馆赋能美好生活的路径和方式。

与人建立深度链接

"什么样的博物馆才是一个好的博物馆?只有人们热爱这个博物馆,把它作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休闲的时候想来,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再来。"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副馆长钟瑞滨如是阐释她心中的好博物馆模样。基于此,地处上海黄金地段的上历博不断尝试着与生活建立深度链接,继开放庭院,引入海派咖啡馆后,今天又将开放24小时不打烊的历博生活馆。这是该馆打造的全新跨界合作的现代生活空间,人们可以在此休闲简餐、购买文创商品,还能在小型的会议室里办公,组织各种有趣的活动。"期望来上历博参观的人不仅感受到上海这座城的变迁,体会历史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还能直接触摸到生活的脉络和足迹,以此增进公众对城市文化的认同,对城市精神的理解,和对城市生活的热爱。"

当天举行的中国博物馆协会城市博物馆专业委员会、展览交流专业委员会2024联合年会上,融合和跨界成为高频词。长沙博物馆馆长周慧雯透露,该馆在跨界融合上做了一系列探索,比如,与陕西省合作法门寺的展览,采用地宫探宝以及剧本游的方式对展览进行推荐;与图书馆、音乐厅合作,推出带本书看展览,将文物和交响乐、戏剧演出相结合;与航空公司合作开设主题航班,让人们云端遇见博物馆;与外卖公司合作,将博物馆门票送进千家万户……当然,前提是基于两个坚守:城市属性和公众意识。"我们做的‘我与长沙火车站的故事’,以及‘我与长沙湘江大桥’记忆征集与展示项目,得到了市民的广泛呼应,因为他们寻找到了与博物馆的链接。"

博物馆不仅是城市记忆的守护者,也是推动城市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与生活在其中的人们紧密相连。这样的理念,在国内博物馆界渐成共识,其背后是各地博物馆从以藏品为中心到以观众为中心办馆理念的转变。

以会场所处的虹口区为例,这里是海派文化的发祥地,是先进文化的策源地,也是文化名人的聚集地。在2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云集了中共四大纪念馆、鲁迅纪念馆、左联会址纪念馆、李白烈士故居、中国证券博物馆、中国邮政博物馆等20多家文博场馆。整个区域就像一个没有围墙的博物馆,人们通过与各个博物馆的链接互动,感知历史,认识现在,探索未来。

为城市和消费引流

"头部博物馆在业界起到引领作用,也提升了行业品质,这是毋庸置疑的,但这些场馆的数量不足国内博物馆总量的10%,希望能替中小博物馆多发一些声音。"中国博物馆协会展览交流专委会秘书长冯雪坦言,因地区发展不平衡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大量中小博物馆办展非常困难,即便为了生存努力挣扎,但大家依旧保持着对文博事业的热爱,期待同行们的携手同行。

THE END
1.让博物馆高质量发展成果赋能人民美好生活——全国政协“推进新调研过程中,委员们深刻感受到,推进新时代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非常必要、正当其时。 调研组指出,对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我国博物馆无论从服务文化强国建设、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看,还是从行业自身建设发展看,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比较突出,博物馆办馆质量普遍有待提高。 http://www.cppcc.gov.cn/zxww/2021/05/31/ARTI1622425634042188.shtml
2.让博物馆赋能美好生活——陕历博“流动博物馆”文化惠民纪实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记者 赵争耀)连续开展活动12年,行程超过9000公里,受众超过6万人,送展览百余场……12年来,陕西历史博物馆“流动的博物馆”不但拓展了博物馆文化服务的覆盖面,达到了让公众在“家门口”赏文物、学历史的目的,更是打通了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将文化惠民落到实处。 https://www.sanqin.com/2024-05/13/content_10690881.html
3.面向未来,博物馆如何更好赋能美好生活旅游频道博物馆热的持续升温,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让更多人深切感受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也鞭策着博物馆人进一步思考:面向未来,如何更好满足观众的多元化需求?昨天,来自全国近200家博物馆的“掌门人”齐聚上海北外滩世界会客厅,深度探讨博物馆赋能美好生活的路径和方式。 http://tour.youth.cn/xw/202411/t20241115_15650383.htm
4.让博物馆为美好生活赋能添彩“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从历史文化中汲取前行的精神力量,博物馆的价值才能不断显现,为人们带来知识与文化的滋养。期待各地博物馆坚持守正创新,让更多人与优质文化资源相遇,让博物馆为美好生活赋能添彩。https://m.gmw.cn/2023-05/18/content_1303376768.htm
5.宜鉴古”:以文化赋能——现代建筑中的美好生活同济大学博物馆展出的是古代建筑、古代园林,但是对于今天来说,这些展品仍有以文化为建筑赋能的功能。建筑的实质是空间,空间的本质是为人们的生活服务。现代建筑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对现代人类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无疑,与古代建筑相比,在现代建筑下的生活更加便利与舒适。并且,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寻https://www.lib.tongji.edu.cn/index.php?classid=12413&newsid=33391&t=show
6.江苏扬中:乡村博物馆集群焕活出圈为美好生活赋能添彩不仅是依托历史文化底蕴押中了“流量密码”,也是不断挖掘自身特色的错位竞争形成了“独特优势”。陈履生乡村博物馆刷新了文博新概念,通过融入村民生活与乡村发展之中,培育了乡村新看点,弘扬了人文情怀,推进了文旅融合,赋能了扬中乡土的美好未来。 “这里真的很特别,很吸引人,像我们这样的门外汉都能有收获。”一位来自http://city.ce.cn/news/202405/20/t20240520_7384871.shtml
7.国际博物馆日走进博物馆,遇见深圳龙岗美好生活!博物馆为龙岗美好生活赋能 博物馆以藏品为基、文化为魂、体验为核,为美好活动注入了丰厚的历史意蕴与文化内涵,让人们在参观中得到了心灵的熏陶与滋养,并通过内容与形式上的不断创新,更好地服务和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开展龙岗公共文化空间艺术周活动。 https://www.hubpd.com/hubpd/rss/zaker/index.html?contentId=1152921504608988960
8.群英荟萃话VR汇智聚能谋发展如今,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又有新的突破:首先,在VR技术应用方面,展陈设计实现新的突破,我们完成了数字产品保护项目,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数据资源库,借助智能设备,让游客参与互动;其次,在VR技术服务方面,社教服务实现了新突破,在博物馆展示体验区,大家可以通过VR技术,社教服务对象可以更直接了解陶瓷文化。再次,在VR技术赋能https://www.ncnews.com.cn/xwzx/ncxw/jrnc/202211/t20221114_1896701.html
9.沉浸博物之旅赋能美好生活我国博物馆年均新增约300家,截至2023年年底,全国备案博物馆总数达6833家,场馆建设实现广覆盖;全国博物馆年举办陈列展览4万余个、教育活动38万余场,年接待观众突破12.9亿人次。今年1月至7月,全国博物馆精心策划推出多个重磅大展,接待观众7.8亿人次,博物馆已经成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http://www.xinhuanet.com/ci/20240827/5db13939feb64f49883b41ce1ed36dda/c.html
10.智慧博物馆,赋能美好生活!央视网 北京 上海 天津 广东 广西 四川 河北 湖南 内蒙古 河南 海南 云南 新疆 江苏 安徽 浙江 湖北 福建 江西 中央媒体 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 新华网 新华网贵州频道 中国新闻网 中国网 国际在线 中国日报 中青在线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台内媒体 动静新闻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Copyrighthttps://www.gzstv.com/a/36bd4ed4657b49cebd79a9645bbb86fa
11.国际博物馆日“美术馆与城市的美好生活”主题分享回顾(一)2023年5月17日由上海市美术馆协会牵头主办的5·18国际博物馆日“美术馆与城市的美好生活”主题活动在浦东碧云美术馆顺利举办,本次活动分为主题发言+圆桌论坛两种形式,旨在分享不同类型美术馆运营过程中的实践案例和相关的经验,推进艺术展览、公共教育、品牌、文化等方面的联动,促进全市美术馆之间的交流和破圈发展,探究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3297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