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博物之旅赋能美好生活央视网才艺专栏

观众参加三星堆VR多人大空间沉浸式探索体验。本报记者李韵摄/光明图片

展示博物馆发展新态势

开幕式上,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用一组数字介绍了近年来博物馆行业取得的新进展。

我国博物馆年均新增约300家,截至2023年年底,全国备案博物馆总数达6833家,场馆建设实现广覆盖;全国博物馆年举办陈列展览4万余个、教育活动38万余场,年接待观众突破12.9亿人次。今年1月至7月,全国博物馆精心策划推出多个重磅大展,接待观众7.8亿人次,博物馆已经成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内蒙古博物院的“流动数字博物馆”累计展出400余场,行驶里程达4万多公里,服务公众21万余人次。呼和浩特博物院进行总分馆制改革,将昭君博物院、将军衙署博物馆、五塔寺博物馆等6家博物馆作为分馆,实现资源、人员、资金、运营一体化,6家分馆接待观众人次由2019年的65万人次增加至2023年的124万人次,成为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生动实践。

全国文博企业发展成果展示区聚焦优秀文博企业在文物保护、展览展示、公众服务、考古发掘等方面的科技研发、设施设备制造等内容,全面展现企业助力博物馆高质量发展所做出的积极探索与尝试,共有158家企业参展,包括科技类40家、文保装备类35家、展览展示类32家、照明类17家、图像出版类8家、文创类7家、文化旅游服务类6家、专业玻璃类6家、运输类4家、建筑工程类3家,体现了文化产业发展的多样性和良好势头。

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刘曙光说:“本届博博会全面、系统地展示了近两年来博物馆行业的新动向、新理念、新创意、新技术、新成果。”

数智帮博物馆更生动

数字孪生、虚拟现实(VR)、裸眼3D……这些数智时代的代表性技术,如今已成为推动中国博物馆发展的重要力量,运用数智技术已成为博物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甚至成为头部博物馆的标配。

本届博博会设置博物馆数智化专题展示区,汇集全国24个头部博物馆的数字展示和智慧化建设项目,如南京博物院的“物华天宝——数字文物之美”、敦煌博物院的“数字敦煌”、三星堆博物馆的“寻觅三星堆——祭祀坑考古发掘现场”VR沉浸式探索体验、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运河上的舟楫”沉浸式数智展览、浙江省博物馆的“云上浙博”……不仅在专题区,展区里每一处有数智化技术体验的区域,都会出现观众排队的情况。

在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展区的元宇宙博物馆体验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大报恩寺琉璃塔曾被誉为“天下第一塔”,但不幸毁于战火。“我们基于海量的数据,用数字孪生技术,复刻了一个琉璃塔模型,并应用在虚拟现实中。观众在VR体验里不仅可以看到当年的琉璃塔,还可以了解琉璃塔当年是如何建造的、为什么建造等知识。”

陕西历史博物馆展区里,放着三个小小的玻璃盒。每个盒子里都有一位唐朝的小姑娘,在挥着手跟观众打招呼。这是陕西历史博物馆研发的“文博精灵”。工作人员介绍,在博物馆里,它像一个同行的伙伴,不仅可以提供讲解,而且还可以进行互动,解决了讲解员人力不足、讲解器内容固定单一的缺陷。比如观众想看某处的展品,就可以跟文博精灵说,它就会带路,找到那件文物。但它并不只是一个讲解器,把它买回家,就如同为孩子找到了一位具有丰富文博知识的玩伴。

爱心让博物馆无障碍

近年来,建设无障碍博物馆成为一种共识,更多的群体能够了解、体验博物馆。

故宫博物院办公室主任果美侠介绍,为了让更多的孩子了解故宫文化,故宫出版社即将推出盲文版《了不起的故宫宝贝之神韵匠心》。她指着封面上的小点点表示,为了确保盲文的准确性,编辑们作出了巨大努力。出版盲文书的成本很高,但“这种付出是值得的”。

苏州博物馆的展台上,有一些特殊的拼图玩具,这是为视障孩子设计的。通过或大或小,或长或短不同形状的点,引导孩子们拼成颜色形态均不相同的文物。苏州博物馆公众教育部教育员张晨莉介绍,他们还为听障人士设计了手语讲解。记者戴上了一个特殊的眼镜,看到文物的同时,眼前还出现了一位手语解说员。张晨莉指着一边的几张照片介绍,该馆还专门针对老年人的需求,对展厅的灯光、字号等进行了适老性调整。

THE END
1.让博物馆高质量发展成果赋能人民美好生活——全国政协“推进新调研过程中,委员们深刻感受到,推进新时代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非常必要、正当其时。 调研组指出,对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我国博物馆无论从服务文化强国建设、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看,还是从行业自身建设发展看,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比较突出,博物馆办馆质量普遍有待提高。 http://www.cppcc.gov.cn/zxww/2021/05/31/ARTI1622425634042188.shtml
2.让博物馆赋能美好生活——陕历博“流动博物馆”文化惠民纪实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记者 赵争耀)连续开展活动12年,行程超过9000公里,受众超过6万人,送展览百余场……12年来,陕西历史博物馆“流动的博物馆”不但拓展了博物馆文化服务的覆盖面,达到了让公众在“家门口”赏文物、学历史的目的,更是打通了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将文化惠民落到实处。 https://www.sanqin.com/2024-05/13/content_10690881.html
3.面向未来,博物馆如何更好赋能美好生活旅游频道博物馆热的持续升温,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让更多人深切感受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也鞭策着博物馆人进一步思考:面向未来,如何更好满足观众的多元化需求?昨天,来自全国近200家博物馆的“掌门人”齐聚上海北外滩世界会客厅,深度探讨博物馆赋能美好生活的路径和方式。 http://tour.youth.cn/xw/202411/t20241115_15650383.htm
4.让博物馆为美好生活赋能添彩“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从历史文化中汲取前行的精神力量,博物馆的价值才能不断显现,为人们带来知识与文化的滋养。期待各地博物馆坚持守正创新,让更多人与优质文化资源相遇,让博物馆为美好生活赋能添彩。https://m.gmw.cn/2023-05/18/content_1303376768.htm
5.宜鉴古”:以文化赋能——现代建筑中的美好生活同济大学博物馆展出的是古代建筑、古代园林,但是对于今天来说,这些展品仍有以文化为建筑赋能的功能。建筑的实质是空间,空间的本质是为人们的生活服务。现代建筑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对现代人类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无疑,与古代建筑相比,在现代建筑下的生活更加便利与舒适。并且,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寻https://www.lib.tongji.edu.cn/index.php?classid=12413&newsid=33391&t=show
6.江苏扬中:乡村博物馆集群焕活出圈为美好生活赋能添彩不仅是依托历史文化底蕴押中了“流量密码”,也是不断挖掘自身特色的错位竞争形成了“独特优势”。陈履生乡村博物馆刷新了文博新概念,通过融入村民生活与乡村发展之中,培育了乡村新看点,弘扬了人文情怀,推进了文旅融合,赋能了扬中乡土的美好未来。 “这里真的很特别,很吸引人,像我们这样的门外汉都能有收获。”一位来自http://city.ce.cn/news/202405/20/t20240520_7384871.shtml
7.国际博物馆日走进博物馆,遇见深圳龙岗美好生活!博物馆为龙岗美好生活赋能 博物馆以藏品为基、文化为魂、体验为核,为美好活动注入了丰厚的历史意蕴与文化内涵,让人们在参观中得到了心灵的熏陶与滋养,并通过内容与形式上的不断创新,更好地服务和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开展龙岗公共文化空间艺术周活动。 https://www.hubpd.com/hubpd/rss/zaker/index.html?contentId=1152921504608988960
8.群英荟萃话VR汇智聚能谋发展如今,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又有新的突破:首先,在VR技术应用方面,展陈设计实现新的突破,我们完成了数字产品保护项目,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数据资源库,借助智能设备,让游客参与互动;其次,在VR技术服务方面,社教服务实现了新突破,在博物馆展示体验区,大家可以通过VR技术,社教服务对象可以更直接了解陶瓷文化。再次,在VR技术赋能https://www.ncnews.com.cn/xwzx/ncxw/jrnc/202211/t20221114_1896701.html
9.沉浸博物之旅赋能美好生活我国博物馆年均新增约300家,截至2023年年底,全国备案博物馆总数达6833家,场馆建设实现广覆盖;全国博物馆年举办陈列展览4万余个、教育活动38万余场,年接待观众突破12.9亿人次。今年1月至7月,全国博物馆精心策划推出多个重磅大展,接待观众7.8亿人次,博物馆已经成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http://www.xinhuanet.com/ci/20240827/5db13939feb64f49883b41ce1ed36dda/c.html
10.智慧博物馆,赋能美好生活!央视网 北京 上海 天津 广东 广西 四川 河北 湖南 内蒙古 河南 海南 云南 新疆 江苏 安徽 浙江 湖北 福建 江西 中央媒体 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 新华网 新华网贵州频道 中国新闻网 中国网 国际在线 中国日报 中青在线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台内媒体 动静新闻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Copyrighthttps://www.gzstv.com/a/36bd4ed4657b49cebd79a9645bbb86fa
11.国际博物馆日“美术馆与城市的美好生活”主题分享回顾(一)2023年5月17日由上海市美术馆协会牵头主办的5·18国际博物馆日“美术馆与城市的美好生活”主题活动在浦东碧云美术馆顺利举办,本次活动分为主题发言+圆桌论坛两种形式,旨在分享不同类型美术馆运营过程中的实践案例和相关的经验,推进艺术展览、公共教育、品牌、文化等方面的联动,促进全市美术馆之间的交流和破圈发展,探究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3297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