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新黄河记者:石晓丹摄影:黄中明郭尧
5月18日,一年一度的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今年的主题是“博物馆、可持续性和美好生活”。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组织济南各大博物馆共推出90余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线上线下展览活动,邀请大家一起来感受博物馆的魅力:既了解这片土地的过去,又让我们接受新的知识,进而赋能未来的美好生活。
市集、游园会、研学
从单一展示到时空交融
“陈冕的字真不孬!”5月18日,《金榜名传四海知——馆藏科举文化与明清状元主题文物展》在济南市博物馆开展,站在一幅《清陈冕行书联》前,“老济南”王立以前只知道济南有陈冕状元府,却对陈冕本人再无更多了解,“之前的陈冕,更像是一个符号,如今看到他的字,才仿佛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人”。
博物馆,是岁月的沉淀,是历史的珍藏,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它用一场场展览记载着一代又一代逝去的光阴,呈现着一方土地的宝贵文化,浸润着当代人们的生活。
随着国际博物馆日的到来,济南各大博物馆内主题展览精品荟萃:除《金榜名传四海知——馆藏科举文化与明清状元主题文物展》外,济南市博物馆还有《闲事长物——馆藏明清文人生活用品展》《烟云含逸趣——馆藏香炉精品展》、馆藏精品绘画夜间特展等。
长清区博物馆推出了《文物与美好生活》,展示馆藏精品文物中的美好生活元素,介绍古人的生活习俗;平阴县博物馆举办了“黄河岸边我家乡”青少年美术作品展和“陶启文明”馆藏陶器陈列展……徜徉其间,是一场又一场与中华文化、济南文化的最美奇遇。
不只有厚重的历史,也有当下的生活。为了让博物馆、让文物、让文化走进市民生活,济南的博物馆各有巧思。
馆长们也卷起来啦
从高冷小众到催生创新
“2000年前的艺人天团公演现场是什么样”国际博物馆日前夕,济南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国宝级文物——西汉彩绘乐舞杂技陶俑登上央视新闻《文博日历》,刷屏朋友圈。
西汉彩绘乐舞杂技陶俑的火爆出圈不是个例。近年来,济南市各大博物馆主动与先进科技接轨、与日常生活相连,不断创新博物馆打开方式,通过“博物馆+文创”“博物馆+科技”等方式,让文物说话、让历史流动,让以往“高冷小众”的博物馆热情洋溢地“奔”向大众。
5月18日,济南市博物馆打造升级的文创空间正式揭开面纱,吸引不少文创爱好者前来打卡种草。据济南市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新开放的文创空间融入传统、现代、科技元素,突出展示济南及周边地域特色的文创产品,汇聚了黄河五彩陶、济南兔子王、淄博琉璃等文创品牌和非遗产品以及众多受人追捧的济南元素“网红产品”。此外,文创空间还设有茶歇区,以吸引更多观众走进博物馆,近距离感受济南地域特色历史文化的创意。
值得一提的还有,各博物馆馆长们也纷纷使出浑身解数,充分利用新媒体力量讲好博物馆故事。在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开展的“百名博物馆长讲宝藏”主题短视频征集评选中,济南共有17个短视频在全省获得展播宣传,其中济南市博物馆副馆长刘小漪、历城区博物馆馆长张婷、济南宏济堂博物馆馆长郑晓燕,分别凭借讲述“西汉彩绘乐舞杂技陶俑”“青铜函和鲁伯大夫簋”“石碑牌匾”荣获十佳讲述人;山东泰顺斋南肠博物馆馆长刘锋通过讲述“老店遗址和南肠至尊”荣获优秀讲述人。
“博物馆之城”加速前进
济南博物馆再添新成员
5月18日,济南再有两家博物馆正式揭牌,分别是济南市市中区天成观赏石博物馆和济南市历城区文史哲阅读博物馆。
天成观赏石博物馆是一家奇石主题博物馆,收藏和陈列着近500方来自全国各地的奇石,包括画面石、造型石、结构石、图文石、矿晶类等。
文史哲阅读博物馆共有藏品330件/套,主要为文史哲类图书、资料、书信、历城地方文献等内容,集展览、阅读、研讨等功能于一体,设有《<文史哲>70年成就展》,可让普通市民走进学术期刊《文史哲》的世界。
在济南,像这样各具特色的国有博物馆、非国有博物馆、乡村博物馆等正像雨后春笋一样不断涌现,一个主体多元、类型多样、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博物馆体系正在加速形成中。
自2022年提出打造“博物馆之城”后,济南便开始大力实施类博物馆培育计划,加大博物馆培育力度,截至目前,共新增设立备案博物馆14家,包括商河县中医药文化博物馆、莱芜区山楂之恋博物馆、历城区南部山区野风酥煎饼博物馆等。章丘区三涧溪博物馆、平阴县玫瑰文化主题博物馆、济南葫芦博物馆等12家乡村(社区)博物馆通过山东首批乡村(社区)博物馆的备案认定。
当下,济南正式登记备案的各级各所有制博物馆、纪念馆共计80家,其中,国家一级博物馆4家、二级博物馆2家、三级博物馆6家。涵盖文物、非遗、民俗、革命、钱币、汽车、书信、匾额、玉器、钟表、奇石、陶瓷、红木、年画雕版等各类主题。下一步,济南将抢抓黄河国家战略、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等重大机遇,加快推进济南市博物馆新馆的规划建设,持续发展一批行业博物馆、非国有博物馆、乡村(社区)博物馆等,力争到2025年,全市博物馆、类博物馆数量超过150个,全面开启济南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