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新时代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一座桥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各地考察时经常将参观调研博物馆作为重要行程,并就博物馆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博物馆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探索新时代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是每一位文博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使命。

博物馆助力文化强国建设

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抓手。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刘曙光提出,博物馆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集中体现,是跨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作为文明殿堂,博物馆具有崇高性和知识性,作为文化桥梁,博物馆具有亲民性与传播性,这两种看似不同的禀性在博物馆中有机融合,使其具有其他文化机构所没有的独特优势和能力。在新时代建设文化强国的背景下,我们应该认清博物馆在建设、展示与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方面的光荣使命,并树立文化外交框架之下的博物馆外交理念,从事业发展顶层设计和工作措施上给予高度重视和科学谋划,做好中国故事的国际表达。

把握数字时代发展机遇

“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文物活化利用的重要性。近年来,我国博物馆在盘活馆藏文物资源上持续发力,积极探索数字时代的发展路径。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党委副书记、副主任周宇认为,数字时代为以文物和文化遗产为载体的文化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拓宽了传播路径和展示手段,将文博领域与各行各业融会贯通。博物馆作为文博领域面向公众的重要场所,其数字化建设中同样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中国文博界在数字化发展建设中,始终坚守自身社会责任感,以文物和文化遗产为载体,以传播历史文化知识为己任,以科学技术赋能文化内核,以互联网思维催生中华文化的创新表达,让物与网、网与人、人与物交互连接,让中与外、古与今、旧与新穿越时空、永恒互联,创新传播文物价值,实现“多内容形态”的表达呈现,助力活态化保护传承。

发挥高校博物馆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实际上,博物馆与学校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国第一座公共博物馆南通博物苑就是因通州师范学校的教学需要而创建。进入新时代,高校博物馆将在我国博物馆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壮阔蓝图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秘书长艾静芳表示,从我国文博事业发展历程来看,博物馆事业起源于高校博物馆,文博事业发展动力源于高校培养的文博人才,因此,要充分认识博物馆对一所大学的重要意义,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建设好、发展好高校博物馆事业。何晓雷认为,与其他类型的博物馆相比,高校博物馆在博物馆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国际交流合作方面,具备不可比拟的优势潜力和条件,应当突出特色,实行错位发展,互补互利。

在国际博物馆协会大学博物馆国际委员会主席安德鲁·辛普森看来,高校博物馆在高等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数字时代,藏品可以被复制成“数字化身”,这对高校博物馆来说具有特别的价值,它有助于提升高校工作的重点,开启新的教学方式、提出研究问题,并以新的思维方式与社会接触。据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副馆长倪婉介绍,该馆举办的“万里千年——敦煌石窟考古特展”就运用了大量数字技术,展品中包括许多高保真数字化敦煌壁画复制品。展览展出期间,武汉大学的古典文献学、生物基因学、壁画绘制艺术、遥感测绘技术等专业课程皆在展厅授课,让高校博物馆成为高校师生的融课堂。

高校博物馆是实现大学文化艺术繁荣的重要载体。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常务副理事长钱岳林认为,办好高校博物馆,提升高校博物馆科学化管理水平对促进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提升科普教育综合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意义重大而深远。中国传媒大学校长张树庭表示,高校博物馆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更好地发挥在服务高校、传播知识、促进科研、弘扬文化、培育精神、社会服务和国际交往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唱响新时代博物馆人奋进之歌。

THE END
1.培育世界一流博物馆,如何坚持中国特色?“博物馆热”为何持续升温? “博物馆频频出圈,日益走入大众生活,这说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了强大的活力。”马萧林认为,“博物馆热”持续升温的原因,一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各地博物馆建设方兴未艾,成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路径;二是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等多方面因素推动了人们文化艺术精神需http://www.cppcc.gov.cn/zxww/2023/05/19/ARTI1684464855251334.shtml
2.圆桌面向未来,博物馆如何创新发展古代艺术澎湃新闻罗丹艺术文化发展中心内部广场 近年来,上海一直在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博物馆之都,拖着拉杆箱来观影看展已经成为上海都市旅游的一道特别的风景,源源不断的文博大展和特色活动正推动文博场馆成为上海流量型城市的入口、服务型经济的引擎。比如以上博新的展览标杆“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为例,开展100天,接待观众90万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342969
3.建设完善博物馆体系积极发挥博物馆教育功能习近平总书记曾叮嘱广大文物工作者:“要把博物馆事业搞好。博物馆建设要更完善、更成体系,同时发挥好博物馆的教育功能。”绵延五千年不断流的中华文明,塑造了我们伟大的民族,我们应当重视建设完善博物馆体系,积极发挥博物馆教育功能,让子孙后代继续传承好中华文明。https://www.jiceng.org/xyxx/188091.html
4.促进博物馆文创产业发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我国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文化自信日益提升、文旅深度融合的大趋势下,博物馆文创产业发展及其突出的社会效益日渐显现。但目前,我国的博物馆文创产业发展还存在政策支持有待进一步明确、文创人才匮乏、文博文创知识产权(IP)体系建设不完善等问题,有待进一步加强。 http://dzb.rmzxb.com/rmzxbPaper/pc/con/202411/09/content_69791.html
5.专家呼吁加快建设长江文化主题博物馆5月18日是“5·18国际博物馆日”。连日来,重庆日报记者走访了我市主要文博单位,了解他们如何保护和利用长江文化遗产,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讲好新时代的长江故事。 老人指引,发掘船棺 规划建设冬笋坝遗址公园 376件(套)巴文化文物、9处艺术场景、8个多媒体展示和互动项目……5月5日,重庆中国https://www.cqcb.com/hot/2021-05-18/4143918_pc.html
6.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案例.ppt(三)着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 1.加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力度 2.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举措 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加快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文化建设的帮扶力度,继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 ——十八大报告 一是在推进省博物馆新馆、渤海上京遗址博物馆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7/0215/91822066.shtm
7.推进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西安智慧博物馆之城建设如火如荼西安新闻网西安多个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积极尝试,涌现出了众多优秀数字文创产品,让彩绘胡人俑、少女俑等文物与小雁塔、长安108坊等情境在3D空间中“复活”的“西博×元镜博域元宇宙”,利用MR混合现实技术让观众可以与文物全息影像进行手势交互、视线交互、语音交互的西安市羊文化博物馆MR数字藏品……多种数字技术正在突破时空限制,https://www.xiancn.com/xzt/content/2023-11/20/content_6805560.htm
8.每日热点05225月19日上午,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所(职业病门诊部)党支部前往西藏文化博物馆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支部党员分别参观了“丰功伟业—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特展”、“藏传佛教活佛转世专题展”和“雪域星光—传统文化艺术展”三个展览。在讲解员栩栩如生的解说和引领下,支部党员深入了解了西藏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https://www.sccdc.cn/Article/View?id=31040
9.打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阵地——文化部国家文物局为充分发挥公共文化设施在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中的阵地作用,稳步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志愿服务站点建设,推动文化志愿服务广泛深入开展,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文化部等7部门近日印发《关于公共文化设施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的实施意见》。 文化部、国家文物局、中国科协有关负责人表示,在公共文化设施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延续了中华民族https://news.cctv.com/2016/12/05/ARTIXL3nB0CBob8sjGzBsnlI16120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