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

认证主体:宁夏凯米世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宁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640100MA774ECW4K

1、课程论发展的历史前科学时期古代中国的课程在孔子的教育生涯中,一项重要的贡献就是表现在课程方面。他所整理的诗、书、礼、乐、易、春秋,即后来所说的六经,不仅是他自己从事教学活动所用的教材,而且在后来的两千的封建社会中,长期成为儒家教育的经典教材。中国古代著名教育文献学记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力而不返,谓之大成。”这段话是对考试和考试制度的论述,同时也表现出了对课程的考虑:在不同的教育阶段,设置不同的目标和内容。在南朝时期,开始出现了分科分馆的教育。到了唐宋,课程继承和巩固了以四书五经

2、为核心的儒家经典课程,还确立了专业课程。主要表现在唐宋的各种专业学校及相应课程的设置。到了宋代,还开设了武学、画学这样的专业。古代西方的课程作为西方教育源头的古代希腊的教育,在斯巴达和雅典是两张截然不同的教育体系,当然产生了不同的课程。斯巴达教育的主要课程是围绕军事体育教育设置的。而雅典教育,课程充分体现了和谐教育的思想,在各个教育阶段都分别设置文化、艺术、体育方面的课程。柏拉图被普遍认为是西方第一个提出系统地教育理论的人。在他的教育理论中,提出了各级各类学校的课程设置。古罗马的学校教育,面向平民子弟的初等学校,设有读、写、算和十二钢表法为主的课程;面向贵族和富家子弟的文法学校有希腊文、

3、拉丁文以及包跨文学、历史、地理等方面知识为主的课程。古罗马教育家西塞罗西欧你过培养演说家的教育目的出发,不仅提出了以文学、修辞学、历史、哲学和法学为主的课程,还论述了这些课程对于实现教育目的的作用。之后,昆体良提出和讨论了课程的一个重要问题:课程应单科独讲还是多科并经?中世纪教会学校中,主要的课程是七艺,其中三艺地位最突出,四艺的受重视程度较低。文艺复兴时期,教育努力摆脱宗教的束缚,开设了一些前所没有的课程,如:物理、历史、自然等。1、丛立新著:课程论问题,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6页。2、丛立新著:课程论问题,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9页。形成系统理论的时期夸美纽斯的课程

4、论夸美纽斯提出了关于课程的比较系统地理论。他的教育理想是“把一切只是交给一切人”,为了实现这个理想,他主张改革旧的教学内容,增设新课程,编写新教材。在教学内容方面,他要求删减不必要的、不合适的内容,只教真正有用的科目,增添新兴的自然科学知识的教学。在国语学校她还主张以民族语文代替拉丁语,增加自然、历史、地理常识;在拉丁语学校增开物理、地理、历史等学科。在大教学论第三十一章“论大学”中,他认为大学的课程应“真正是普遍的,应为学习人类知识的每一部门的做准备。”赫尔巴特的课程理论赫尔巴特将心理学和课程连接起来,使课程获得了重要的理论基础。赫尔巴特以兴趣为依据,比较早地对课程进行理论研究。他认为兴趣

5、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引向自然地认识,一类引向对社会的认识,每一类又分别各含三种兴趣。教育就要引起和培养这样一些兴趣,为此需要开设各种课程。斯宾塞的课程理论斯宾塞(1820-1903),英国哲学家、社会学家、教育学家。他从个人生活和发展的需要论述教育和课程的目的。他认为:“为我们的完满生活作准备是教育应尽的职责,而评定一门教学科目的唯一合理办法就是看它对这个职责尽到什么程度。”他认为教育应该从五个方面为人的生活做好准备,而个人生活的五种活动及其应当学习的课程如下:(1)、直接保全自己的活动。(2)、从获得生活必需品而间接保全自己的活动。斯宾塞列举的学科有:逻辑学、数学、力学等。(3)、目的在抚养教

7、立新著,课程论问题,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1页。3、转引自英斯宾塞著,胡毅译: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62年版,第23页。是课程的出发点。(2)、提出了经验为本质的课程观。(3)、提出了实施课程的新方式。教师讲、学生听一直成为课程实施的最基本形式。在杜威的教育试验中,产生了彻底的改变,课程是通过学生自主性活动展开个完成的,教师的角色从课程内容的传递、解释、说明者变成了学习课程的组织者、引导者。成为独立专门学科时期博比特的课程理论博比特是美国课程理论家,他的课程理论主要反映在他的课程、怎样编制课程等著作中。1918年博比特的课程出版,作为课程成为专门研究领域诞生的标志,这本书被认

8、为是第一本专门讨论课程的书。博比特的课程理论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强调课程目标,强调目标应当是来自社会。他还认为,为了使课程科学化,必须将目标具体化,而且将目标的精确、具体上升到科学时代的要求。在他的怎样编制课程中,把课程编制过程归纳成以下几个步骤:1、对人类经验的分析。即把广泛的人类经验划分成一些主要的领域。通过对整个人类经验领域的审视,了解学校教育经验与其它经验的联系。2、工作分析。即把人类经验的主要领域再进一步分析成一些更为具体的活动,以便一一列举需要从事哪些活动。3、推导出目标。目标是对进行各种具体活动所需要的能力的陈述,同时也旨在帮助课程编制者确定要达到哪些具体的教育结果(博比特在怎样编制

10、步之处。查特斯主张应该把理想作为课程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不同于博比特的。此外,查特斯还提到应当接受和1、丛立新著,课程论问题,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5页。2、丛立新著,课程论问题,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1页。成为独立专门学科时期考虑各类社会人士对课程目标的意见,应当调查学生的需要。1924年查特斯出版了课程编制一书。对于课程编制他提出了七个步骤:(1)、通过研究人在社会背景中的生活,确定教育的主要目标;(2)先把这些目标分析成各种理想与活动,在把分析继续道教学单元层次;(3)、按其重要次序加以排列;(4)、把那些对儿童有很大价值但对成人价值低的理想和活动,提到到较高

11、的地位;(5)、确定在学校教育期间能够完成的最重要的项目的数量,将在校外能学的更好的删除去;(6)、收集处理这些理想与活动的最佳做法;(7)、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按适当的教学程序安排上述获得的材料。泰勒的课程理论泰勒,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课程理论家,被称为“课程评价之父”。泰勒的课程理论生成的直接基础和原因便是“八年研究”。“八年研究”结束时,以泰勒为首的学院追踪研究组,对“八年研究”的结果进行了评价。评价所采用的方法是挑选1475组大学生,每一组两个学生,一是实验学校的学生,一是其他学生的毕业生。在挑选时尽可能地考虑到这两个学生在性格、年龄、学习能力、家庭状况及社会背景等方面情况的相同

13、题,因为正通过这些经验,才会产生学习行为,从而实现教育目标。”可见选择学习经验的重要性。如何选择学习经验呢?他提出了选择学习经验的一般原则,还举例说明了有助于实现各类目标的学习经验的特征。(3)、如何有效的组织好这些教育经验?他提到了组织的标准、组织的原则、组织的结构等等。1、丛立新著,课程论问题,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4页。2、美ralphw.tyler,罗康张阅译,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年版。3、美ralphw.tyler,罗康张阅译,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年版,第55页。(4)、我们如何才能确定这些教育目标正在得以实现?

14、他认为评价也是课程编制的一项重要的步骤。他说:“评估,正是一个发现这些已经制定和组织好的能在多大程度上产生期望结果的过程,同时,评估的过程也包括指出该方案的长处和弱点。”在这里他还阐述了评估的需要、评估的基本观念、评价的程序等。最后,他阐述了学校和学院教师如何进行编制课程的工作。当代课程论的发展要素主义的课程理论1、产生背景:来自对于杜威为代表的实用主义儿童中心课程的反思,在杜威的儿童中心课程尚未受到大规模的评判时,已经有人对其合理性产生了怀疑并进行联网思考。2、主要观点:课程应当以文化要素为基础,而不是以儿童的生活经验为基础。要素主义的课程论重视系统知识的传授,重视传统的学科课程。结构主

15、义的课程理论1、主要观点:结构主义课程论是以结构主义心理学基础的课程理论,是自本世纪中叶至今具有广泛而深刻影响的课程理论。2、主要代表人物: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美国教育家布鲁纳。3、皮亚杰最早提出了儿童心理按结构发展的思想,并且就结构的形成、变化、机制、阶段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建立了结构主义心理学。同时,他也从结构主义心理学出发对于教育问题进行了诸多研究,但真正以结构主义心理学为基础全面探讨课程问题,并且建立起比较完整的结构主义课程论的人物是布鲁纳。4、布鲁纳领导了美国60年代的课程改革运动,编写了一批教材并进行实验,主要代表作有教育过程、教学理论探索。布鲁纳的课程论包括课程的内容教什

16、么、课程的设置什么时候教、课程的实施怎么教几个方面。他强调课程内容应当是学科的基本结构,强调基本结构要与学生的认识水平发展水平相一致。他认为基本结构是不能简单地靠教师传授的,因为学习是主体认识结构的构造过程,基本结构也只能通过学习者对它的主动作用才能获得,他提出了著名的发现法。1、美ralphw.tyler,罗康张阅译,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年版,第96页。2、丛立新著,课程论问题,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4页。当代课程论的发展人本主义课程理论人本主义课程理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发展的结果。人本主义课程论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课程的目的。人本主义者认为

17、,课程的目的就在于满足学生个人自由发展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人本主义课程就是要鼓励学生的自我实现,允许学生的自由表达、做实验、犯错误、获得反馈、发现自我。(2)、课程的组织。人本主义课程论最为人们肯定的是在课程上注重整合。人本主义者批评传统课程的学科逻辑,认为没有与学生的心理建立联系,同时,从个性的完整出发,主张课程的综合。(3)、课程的实施。人本主义课程要求在学生和教师之间建立起感情关系的背景中实施课程。(4)、课程的评价。人本主义另一个特别值得称道的主张体现在关于评价的林论中。他们反对各种测量和考试,因为这些手段本身与个人自由发展的理想是冲突的。人本主义注重过程,注重教师和学生对课程的主观评估

18、。实践性课程理论1、实践性科学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施瓦布。施瓦布(1909-1988)是美国著名的课程理论专家和生物学家。他曾经是泰勒的学生,有曾经参加了结构主义课程改革运动,并被认为是这场运动的第二号旗手。结构主义课程改革运动遭遇挫折以后,施瓦布进行了深入的思索。作为这些思索的结果,施瓦布建立了他的实践课程论。2、从1969-1983年,施瓦布陆续发表了题为实践1:课程的语言、实践2:折中的艺术、实践3:课程的转化、实践4:课程教授要做的事情,建立了他的课程论思想,并且引起了十分强烈的反响。施瓦布的主要思想是,过去的课程研究室“理论的”,而一味追求理论的研究往往是不能切合课程实际的,因此

19、课程论应当实践取向的。他认为,所有的理论甚至最好的理论,都不可能完整的反映具体课程的全貌,这是因为理论会将具体的课程抽象化。而现实中的课程总是一个个具体的个案,并不是严格按照某种理论展开的实例。因而,施瓦布主张课程研究应立足于具体的课程实践状况,从课程实践的各种事实出发,而不是用现成的所谓普遍、科学的课程原理出发。施瓦布还提出了研究课程独特的方法:课程审议。1、丛立新著,课程论问题,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51页。2、丛立新著,课程论问题,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53页。斯滕豪斯的课程理论斯滕豪斯是英国著名的课程理论家。在1975年出版的课程研究与开发导论中,他对于形成于美国、并且

20、对欧洲乃至世界产生广泛影响的以泰勒为代表人物的行为目标模式的课程理论进行了分析批评,以此为基础,提出了自己的过程模式的课程理论。斯滕豪斯的重要贡献在于他对目标模式进行了系统的批评,以下是重要的几点。(1)、根据研究,学校中的课程实践并不是按照目标模式所提出的程序展开的。(2)、目标模式误解了知识的本质,这是对目标模式最重要的批判。(3)、目标本身具有模糊性。(4)、目标的确可以使教育者的实践意图明确,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对于教育活动的认识能够得以提高。(5)目标模式限制了评价的范围。概念重建主义课程理论概念重建主义课程理论是美国70年代出现的一个课程理论流派,是一批不满于传统课程理论,试图对课程领域进行概念重建的学者们的课程观点的总称。组织松散,学术观点分歧较多,但他们在课程价值观的总体倾向上具

THE END
1.招教考点:教综历史上的那些“第一”,你知道多少?6.“综合课程”一词最早出自怀特海 7.“隐性课程”一词最早出自杰克逊 《班级生活》 8.“班级”一词最早使用者:埃拉斯莫斯 NO.2 著作篇 1.世界第一部教育专著:乐正克 《学记》 2.西方第一部教育专著:昆体良 《雄辩术原理》 3.近代第一本教育著作: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 https://www.163.com/dy/article/F7QBALP10518CF5K.html
2.课程与教学论发展历史(精选8篇)篇2:课程与教学论发展历史 3、历史课程与教学论要解决哪些问题?P32 0-4如何理解课程与教学之间的关系呢?P11 1-1确定历史课程目标的依据P39 1-4中学阶段的历史学科人文教育的目标是什么?P43 1-5 历史课程公民教育目标:P44 4-1试述中学历史教科书的主要功能。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q122n2pb.html
3.课程与教学论历史发展演变课程与教学论历史发展演变思维导图,主要分为西方(早期萌芽阶段、确立形成阶段、分化和多元化阶段)和中国两部分。 亿图脑图MindMaster原创思维导图社区提供海量优质的思维导图模板资源,一个各类脑图创意思维绘制,整理知识学习与交流的平台 - 用思维导图来表述课程与教https://mm.edrawsoft.cn/template/306428
4.《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发展历史沿革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发展历史沿革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研究语文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的科学,属于现代教育科学的范畴。它是以语文教育为认识客体,以正确的语文教育观和科学的语文教育方法论构成完整的认识体系,其独特的教育价值决定了它在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中占有重https://www.mayiwenku.com/p-5940639.html
5.课程与教学论(历史)课程与教学论(历史):立足辽宁,面向全国,为国家和辽宁地区历史教育发展培养具有高尚师德、育人情怀、创新意识、奉献精神,精通教育学理论和方法,熟悉历史学、历史教育学科知识,具有探索求真的历史学科素养、扎实的历史学科理论知识体系、终身学习的思维,能够胜任历史教育教学教研以及管理工作的专业人才。 https://ly.synu.edu.cn/2024/0415/c1052a93013/page.htm
6.课程课程与教学论的历史发展 韩美荣 第二章 理论基础:课程的基本理论 ● 2.1 课程概述 ● 2.1.1 课程概念的词源分析 韩美荣 ● 2.1.2 现代课程内涵的理解 韩美荣 ● 2.1.3 小学课程的类型 韩美荣 ● 2.1.4 基础教育课程结构改革 韩美荣 ● 2.2 课程的表现形式 ● 2.2.1 课程文本形式:课https://higher.smartedu.cn/course/62354d399906eace048f6cf6
7.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论的历史沿革伴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职业教育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期,因此职业教育的课程与教学论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历史为人们了解当前的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提供了重要的背景信息。开展对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论的历史研究,就是要探明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轨迹,总结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特点,展望职业教育课程与https://wap.cnki.net/touch/web/Dissertation/Article/1015352773.nh.html
8.2023中央民族大学考研847小学课程与教学参考书目一览2.正确开发、组织和设计课程与教学。 3.能够运用课程与教学评价理论分析课堂的教学情况。 【考查内容】 一、课程与教学论的历史发展 (一)课程与教学的涵义 (二)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历史发展 (三)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二、课程与教学政策 (一)课程与教学政策概述 https://www.gaodun.com/kaoyan/1285946.html
9.2023考研大纲:江西科技师范大学833课程与教育学论自命题专业课2.理解并掌握课程、教学、管理等教育活动的任务、过程、原则和方法。 3.能够结合本学科专业特点,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和实践问题。 考试内容: 一、课程与教学论的历史发展 课程与教学的涵义;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历史发展;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http://jx.kaoyan365.cn/dongtai/dagang/29908.html
10.课程与教学论重点整理(全文)课程与教学论重点整理 第一章 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历史发展 1918年,美国著名教育学者博比特出版《课程》是课程成为一个独立研究领域的标志。 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泰罗主义诞生的社会背景:20世纪美国发生的“社会效率运动”。 特征“效率取向、控制中心,把科学等同于效率,把人视为生产工具" 拉尔夫泰勒的贡献 https://www.99xueshu.com/w/biskwn1xig1k.html
11.青海师范大学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简介本专业在培养方案制订密切结合中学语文教学的实际、强调吸收中学教学一线优秀教师参与人才培养教育的全过程,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培养体系。本专业开设主要课程有语文教育史、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语文教材研究、语文教学设计、语文教学经典案例、语文教学发展前沿专题、语文教学技能训练等。https://www.yzw.org.cn/bk/qhsfdx/6924.html
12.课程与教学论第三章课程与教学发展历程在线免费阅读第一节 我国课程与教学的发展历程 一、我国古代的课程与教学 (一)我国古代的课程 中国有着悠久的学校教育历史,根据史籍记载,我国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就有了学校的雏形——五帝时代的“成均之学”,虞舜时代的“虞庠之学”。我国最早有史可考的学校见于夏朝,《孟子》说:“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者三代共之,皆所明https://fanqienovel.com/reader/7331571672404724773
13.课程与教学论练习题现代教学内容构成观的内涵包括“三要素说”认为,教学系统由下面三个要素构成的 A.教师、学生、课程 B.教师、学生、教材 C.教师、教材、教学手段 D.教师、学生、环境 答案:A 标准答案:A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0.0 2.第2题 课程与教学论的产生和发展可以分为 https://blog.csdn.net/qq_67692062/article/details/129569441
14.课程与教学发展史.doc第八章 课程与教学发展史 回顾漫长的历史进程,课程与教学论的起源、发生和发展可以划分为萌芽期、建立期和繁荣期三个时期。 一、萌芽期 从课程与教学产生到公元16世纪的数千年中,课程与教学理论经历了漫长的萌芽时期。在这一时期,学校教育规模比较小,为社会的统治阶层强权垄断,主要是上层社会的贵族教育和宗教教育。https://m.book118.com/html/2022/1003/8022110023005000.shtm
15.宁波大学2009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硕士学位点介绍课程与教学论学位点是 2003 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点,现已发展成为浙东地区具有较高知名度并在浙江省具有一定影响的硕士学位点。它以 服务地方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培养创新型高层次师资人才为己任,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基本理论研究、学科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成人教育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该点所https://yz.kaoyan.com/nbu/zixun/28/203850
16.中学历史课程与教学概论简介,目录书摘第一节 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一、课程与教学的含义 二、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第二节 中学历史课程与教学论的理论基础、研究对象与学科属性 一、中学历史课程与教学论的理论基础 二、中学历史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 三、中学历史课程与教学论的学科属性 第三节 国内外中学历史课程与教学的发展 https://www.jd.com/hhyx/ebf5f97e5bd6bb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