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何不爱去博物馆原来问题在这儿北晚新视觉

2017年6月1日讯,带孩子去哪儿过“六一”?不少家长把目标锁定在了博物馆。“边玩边学,寓教于乐,既长知识又长见识,多好。”不过,家长们的想法却似乎引不起孩子们的兴趣,“没意思”、“没劲”成了孩子对一些博物馆的评价。

本报记者近日走访了几家博物馆,发现有的馆内展品陈旧、内容过时,有的设施损坏严重、解说词太过专业让人难以理解。一些孩子走马观花草草馆内逛上一圈后,就聚在一起掏出手机打起了游戏。连有些家长都认为,孩子们来这儿“看热闹多过长知识”。博物馆该如何与时俱进,才能抓住孩子的心呢?

“海战模型拍摄”维修中、儿童区互动项目有破损……中国电影博物馆号称世界上最大的国家级电影专业博物馆,但记者参观了七八个互动项目,其中只有一半能参与,其他都处于维修或停止状态。

电影博物馆分为展览区、博览区和影院区三部分,影院区每天上映当季热映的电影;展览区介绍电影发展史以及儿童电影、美术电影等历史资料;博览区应该是最吸引人的,这里不仅可以展示电影制作技术、揭示电影制作的奥秘,参观者还可以亲自动手做录音、拍短片、体验电影制作过程。

然而记者观察发现,这些本应最吸引孩子的互动项目大部分都在“沉睡”。

让小游客同样的失望还发生在“战火模型”、幻影成像等展区。目前全馆惟一能让游客参与互动的项目只有“蓝幕拍摄体验”,每天上下午各一次,游客可以体验拍电影时的合成效果。“好多项目都停了好多年了,就2007年刚开馆那一两年能用。”一位工作人员回忆。

除了硬件设备有不少损坏,展览区有的信息还都停留在2007年开馆之前,却不见更新;参观者周先生曾在展览区发现一位老导演的信息,掏出手机上网一搜,那位导演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去世了。另外,《黑猫警长》、《三个和尚》等动画片设计原稿被放在玻璃柜里,虽然旁边写着禁止使用闪光灯,但由于没人管理,有些游客照用不误……

记者游览展馆发现,由于展品旁的解说词不够通俗易懂、部分设施损坏无法正常使用等原因,前来参观的一些学生对于科技馆内的展览似乎兴趣不大,在馆内草草浏览了一圈,便三五成群地聚集在一起,掏出手机等电子设备玩起游戏来。

在一台可以制造出“丁达尔现象”的展品前,一名学生摆弄了两下展品,又看了看旁边贴着的解说词,摇了摇头说“不知道这是干什么的,解说词没看懂”。而在另一台模拟钢铁冶炼的展示机器前,一个孩子正反复上下扳动机器上的操纵杆,显示屏里的画面不停闪动、变换。记者伸头看到,操纵杆的上面贴有一张大大的警示牌,上面明确写有“选好节目静静看,莫将摇杆反复扳”的提示语,但几乎没有一个孩子遵守,甚至没人有耐心将显示屏里的节目看完,几秒钟后便将操纵杆丢下,转移向了其他展品。

“没劲,玩别的去吧。”记者在展厅内发现,不少孩子对于展品完全是抱着“图新鲜”、“看热闹”的心态,发现展品能动、能变换图案,就上手玩两下,但对于背后蕴含的科学知识却完全提不起兴趣了解。不少学生三五成群地聚集在一起,有的靠着展柜,有的索性席地而坐,从书包里掏出手机或是ipad等电子产品,围在一起玩游戏。很快,空荡荡的展厅里,便响起孩子们大呼小叫联机玩游戏的嬉笑声,身边的展品再没有一个学生愿意看上一眼。

上小学四年级的牛牛参观完了说,解说词太难了,比课本还难,认真看了也看不懂。要是有人能在旁边像老师一样给讲解一下,就好了。

“解说词有点太难理解了,我作为一个成年人,看完这些解说词都不明白什么意思,觉得大学简直白念了。”母亲石女士表示,科技馆是否可以考虑将展品分级,就像电影分级一样,使展品适合不同年龄段的人群,让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都有能看懂的内容。另外,解说词其实可以更浅显易懂一些,大段大段专业术语,很容易拒人于千里之外,让人看几句就觉得枯燥无味,不愿意再看下去。

位于天桥地区的北京自然博物馆,是一家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老字号国家级博物馆,馆内不乏稀有珍贵的历史藏品,但一些硬件和基础服务设施却不太便民。

过了安检进入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古爬行动物厅”。其中一架高3米左右的巨大恐龙化石矗立在大厅中央,进来参观的小朋友们一看到便止不住发出惊呼,纷纷跑到围栏边仔细端详。“妈妈,这个化石是真的还是假的啊?”一位五六岁的小姑娘带着困惑的表情仰头问。这位母亲仔细查看了下恐龙化石的介绍牌,但一无所获,“这上面也没有写,估摸着是真的吧。”

记者还发现,参观者中不乏有坐婴儿车的小朋友,但地上三层地下一层的整个场馆里并没有电梯,家长们只能抬着婴儿车上上下下。年轻家长还好,遇上带着孙辈前来参观的大爷大妈们,抬着婴儿车走一层楼,都得歇半天。除了上下楼方面没有便利设施,记者还发现馆内的休息座椅也很少。一楼的过道两侧各有四五个座椅,二楼过道上有七八个。下午3时左右,馆内已有不少游客脸上露出倦容,但逛累了又没地方歇脚,有的直接坐在了楼梯台阶上。

8岁的鑫鑫从小就爱逛自然博物馆,“有些展品很有意思,但又没有更详细的介绍,我就只能记下来,回家让大人帮我查。”鑫鑫记得,他第一次来自然博物馆的时候,就对大厅中央的大北极熊特别感兴趣,但是就没有介绍资料,还是回家之后妈妈通过查阅资料告诉他北极熊是体型最大的陆上肉食动物等等。

而母亲刘女士则对场馆的空气质量有些意见,“馆里的通风条件不太好,人多的时候感觉空气挺污浊,都不敢带着孩子多待。”关于展出的藏品部分,刘女士也表示想看到更丰富的介绍内容,“如果配上深入浅出的文字介绍,会更有科普价值和故事性,要不这样优秀的展品无法被人了解赏识,就白白放在这儿了。”

THE END
1.多让孩子走进博物馆每个月带儿子至少去一次博物馆这件事,刘静琪坚持了很久,被疫情中断后刚刚恢复。因疫情防控需要,现在的博物馆依然限流,“这让博物馆在这个夏天显得更加火爆,不少热门博物馆预约门票要靠抢”。她笑着说。的确,越来越多的家长愿意和孩子一起,花时间和精力走进博物馆、探索博物馆、爱上博物馆。(8月10日《经济日报》http://www.sdzzwm.com/mobile/news/show-12197.html
2.课堂之外有更广阔的教育天地培养中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孩子的视野,有什么高效、易行、低成本的方式?笔者曾就这一问题咨询一位知名教育学者,得到的答案是:常带孩子去博物馆。 就这么简单?初听之下,笔者未免有些讶异,但细细想来,才觉得这实在是高见。尤其是最近教育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要求http://hongwenxx.fanedu.net/templ4/view.php?CODE=20120711154944168692&id=20241128093058323654
3.课后哪里去?到博物馆去,到野外去!到博物馆去,到野外去! 通过“财经小报进小学”“商学宣讲进课堂”“商学文化展览进校园”的进阶式教育活动,引导广大青少年“跟着文物学财经”;博物工坊、博物剧场、博物市集等更是为中小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课后服务资源……在上海财经大学商学博物馆的展位前,工作人员花老师向记者介绍了高校博物馆如何与中小学校对接,为https://www.jfdaily.com/sgh/detail?id=1478194
4.孩子每天阅读的好处相反,父母几乎每天都给孩子读书、经常带孩子去博物馆等其他选项则对孩子的成绩没有那么大的影响。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这两组结果就会发现其中暗藏着一个规律:那8 项影响孩子成绩的因素,表述的都是父母本身的特点,即“父母是一个怎样的人”;而其余的8 项因素则指向了父母的行为,即“父母对孩子做了什么”。 https://www.wenshubang.com/shenghuo/421865.html
5.带孩子去博物馆的三大好处!要想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人的审美能力是从长期的美感熏陶中培养的,而博物馆恰恰是孩子们熏陶美感的首选之地。 无论是中国古代的书画、瓷器、玉器,还是西方的绘画、雕塑,这些艺术品均体现着当时那个年代的审美极致。 孩子只有多和美的事物打交道,才能知道什么是丑,从而建立起自己的审美感知。 https://www.jianshu.com/p/b6d06aee8d38
6.《为什么要和孩子一起去博物馆》三宽家长学习心得—新城实小一带着对逝去记忆的尊崇,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博物馆。我们希望通过博物馆让孩子明白些什么,收获些什么呢?带着这样的疑问,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和巨芸老师学习《为什么要和孩子一起去博物馆》,共同探寻博物馆带给我们的精神财富。 孔子曰:“吾听吾忘,吾见吾记,吾做吾悟”。麻省理工学院的校训是:“知行合一,手脑并用创https://www.meipian.cn/3bnfbaal
7.宁波图书馆出版过《考古与文化》、《考古与文化》(续编)、《文物与文化》、《博物馆与文化》、《考古学:追寻人类遗失的过去》、《记忆现场与文化殿堂:我们时代的博物馆》、《踏古寻幽:一个考古人的穿越之旅》等,发表过百余篇考古、文博、文化遗产方面的学术论文。https://www.nblib.cn/information/3771
8.如何提高孩子的想象力2、模仿游戏。同孩子一起观察小动物、老爷爷老奶奶、亲人朋友,甚至大树、路灯等静物,引导孩子列出模仿对象的特征。同孩子一起模仿的过程既滑稽又有爱,还可以增加亲子交流,一举多得。 3、拓展孩子的视野,丰富孩子的阅历。经常带孩子走出家门,走进大自然和社会。蓝天下、人群里,课堂无处不在。既可以选择博物馆、动https://m.jy135.com/edu/304730.html
9.二十四孝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郭巨思供给,埋儿愿母存。黄金天所赐,光彩照寒门。 埋子赡亲不得法,儿幼何辜难成牙。奉天幸得釜金下,母活子存团圆家。 卖身葬父 汉董永,家贫。父死,卖身贷钱而葬。及去偿https://baike.sogou.com/v180709341.htm
10.重庆日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部分父母和孩子们在节日“去哪里玩”“怎么玩”的问题上总是无法达成一致。博物馆去研学、看动物要写游记、户外徒步也要画画写生,“有仪式感”的过节游玩方式受到家长们“追捧”,而孩子们却只有最“朴素”的愿望,比如“希望能在家看一整天动画片”。 “希望参加同学聚会”“希望能跟同学一起组https://www.cqrb.cn/PCruiping/2024-05-31/1944372_pc.html
11.十一亲子旅游好去处带孩子去博物馆参观永远都是亲子活动中重要的环节,它不仅丰富了孩子的知识,还让孩子开拓思维,养成主动思考的习惯。平时周末虽然也可以带孩子去博物馆参观,但是毕竟时间有限,参观的不够充分。十一期间有七天假期,不如索性来个博物馆探索活动吧。可以提前和孩子规划好一个系列,在家就做足功课,把要去的博物馆里相关的知https://www.yjbys.com/lvyou/chuxing/712887.html
12.中国最适合带孩子去的十大博物馆国内10家适合带娃去的博物馆说到博物馆,人们或许会想到什么大英博物馆、卢浮宫博物馆之类,似乎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离孩子的世界就更遥远了。其实在国内,就有许多适合带着孩子一起去参观的博物馆。本文MAIGOO网小编就为大家罗列中国十大适合带孩子去的博物馆,包括北京自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上海https://m.maigoo.com/top/409774.html
13.我们为什么要去博物馆?这篇文章说清楚了每个历史美术博物馆都有自己最重要的馆藏作品,这些重要馆藏往往能够代表一个时期最重要的审美和历史价值。 大都会博物馆埃及厅。 五、规模较小、不太拥挤的博物馆 去参观一些不太出名的博物馆,这样就可以避免展厅内人员拥挤所带来的压力和喧嚣。另外,这些博物馆的收藏,一般围绕某一话题、文化或具体领域而展开,有助https://www.kankanews.com/a/2017-05-18/0037994985.shtml
14.艺术启蒙书单孩子的艺术启蒙,看这些大师作品就够了!这套的风格是我喜欢的那种简洁风,画风干净整洁,小小的开本,拿在手里也不沉重,文字也恰到好处不罗嗦。 总之是我的菜。清淡不浓郁。 《你好艺术》 适合年纪:3-6岁 据说是日本小学馆镇社之宝,4岁小小孩也能听懂的艺术课!风大的不得了。 一幅大师名画配简单的解说文字。 https://m.xiaohuasheng.cn/blog/e7a7bc0a6464d80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