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保护与传承

《世界遗产》杂志是中国唯一一本图文并茂对全球世界遗产事务进行全方位深度报道的专业性科技期刊。

廊桥,有廊有桥,

巧匠们把廊屋架在拱桥上,用数十米长的拱桥,

连接一座山和另一座山,一条水和另一条水;

拱桥上面更有一间长长的廊屋,飞檐高挑,华拱绽放,

遮挡风霜雪雨,供人歇脚打尖,可以集市贸易,可以供奉神灵,

更是人约黄昏后的不二选择……

2009年,中国木拱桥营造技艺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政府和当地民众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经过多年的努力,使古老的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得以活态传承。

▲北涧桥,叠梁式木拱廊桥摄影/季海波

木拱廊桥是中国福建、浙江山区大量使用的传统木结构桥梁。这种北宋盛行的虹桥技术,是我国古老造桥术的尾闾,是国内桥梁建造史中最后的罕见的活化石。在现代文明的语境下,木拱廊桥作为交通工具的身份已经式微,但这种长虹饮涧般的美丽建筑,桥上有着长长的廊屋,可以遮风挡雨,可以集市贸易,可以供奉神灵。人们在集资修建的廊桥上,度过每个隆重的节日,祈求人世的现世安好,铭记各自的欢乐时刻。

如今,宋元明清古廊桥的身后,新廊桥依然是红漆黑瓦的古意,依然是飞檐高挑的华美,依然被唤着阙桥、厝桥、彩虹桥、风雨桥、蜈蚣桥、喜鹊窝桥、蝦蛄桥的小名,那一座座青山绿水间的惊艳,是技艺,更是不灭的精神。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李白吐槽: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山路险阻,被一语登顶,轮到晚唐的罗隐到了浙江,只好老老实实说“遥闻前山相对语,跨绕溪谷数里程”。当时泰顺、庆元一带,着实是峰峦叠嶂、溪流纵横、坡陡涧深,更兼山雨无常,行走何其艰辛。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廊桥于是横空出世。

古老的廊桥散布在浙江的庆元、泰顺,福建的屏南、寿宁,有宋代的双门桥、万安桥,明代的如龙桥、兰溪桥、升平桥,清代的文兴桥、水尾桥、三条桥等一众名桥。其中,明朝天启年间的如龙桥,是全国迄今有确切纪年、现存寿命最长的木拱桥。有别于木质廊桥在所难免的重修再建,它以不朽为梦,一直保持明代真身,巍然200年,桥上亭台楼阁,桥边绿树成萌,任时光凋零了万物,兀自擎举着天空的日月,静静地伫立成历史的书签。

▲仙居桥

廊桥广渡一切,到了清代,行道难换成了“高低岭尽见清溪,长空一道飞虹度”“凌虚千尺架飞桥,势控长虹挂碧宵”的赞叹。廊桥虽好,工程浩大。然而纵然耗费巨资,历代的廊桥,大多由民间筹资建造,看那桥头的碑文上,刻着“勒石骈书垂之永久”“喜助钱文者,祈各子孙昌盛”这样的落成感言。民间最朴素的善行,就是修桥铺路,捐修廊桥,庇护众生,就是最真挚的广种福田。于是,当地望族中的能人,出面担任“首事”,奔走于写缘筹资,呼吁乡人捐木出工,最关键的,是要找到一位高明的“主墨师傅”,施绝技,架长虹。

寻找主墨师傅

木拱桥不用钉不用铆,越过三四十米宽的水面,桥中间也不用桥柱支撑,只用传统榫卯,把相同规格的杆件,别压穿插:上面的一条纵梁压在横梁上,下面的两条纵梁夹牢横梁,这样的许多“纵横”编织在一起,桥梁固若金汤,承重奇强,越压越牢。桥面上再加廊屋,雕梁画栋,飞檐重阁,非但不增加桥的负担,反而平添稳妥,因为这重量,正好压制了拱桥结构特有的反弹力,于是廊屋和拱架珠联璧合,浑然一体,方得“廊桥”的深意。

▲修建廊桥最初搭建的拱架与桥屋

廊桥营造神技,今安在?2000年以来,泰顺的廊桥虽在,营造技艺却只留遗梦,直到在民国年间泰福桥的大梁上,发现“绳墨董直机”几个大字,于是,寻找董直机!2004年9月,80岁的董直机担任同乐廊桥主墨师傅,去完成他阔别了66年的造桥梦。

造桥,是盛事,何况廊桥。庄重,从选桥址开始,首事、风水先生、主墨师傅一起,在村庄溪流的下游,选一个地方,既方便交通,又节省跨度,关键还要留住风水。之后,砌桥台、起拱架、铺桥面、造廊屋。其中起拱架堪称核心技艺,包含了许多高难度步骤,是拱桥坚固的关键。而漫长的工序中,任何一个重要环节,都少不了“择吉”。祭河开工、发锤起拱、伐梁、制梁、上梁都有选定的日子时辰,也都有各种神秘的讲究。

▲国家级传承人董直机在木拱桥模型上演示传统木拱桥建造过程摄影/季海波

伐栋梁,吉日农历十月十八、辰时,主墨师傅拿起“七宝袋”,抡起“七星锤”上山去。七宝袋里面装着金、银、铜、铁、米,外面写着“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缝袋子的姑娘,父母健在,待字闺中;栋梁立在山上,长在洁净之地,笔直,根部有长势良好的嫩枝——此树后代兴旺;树主人父母健在,合家太平。七天来,首事每天祭树,时针正对8点,他砍下第一斧。鞭炮声中,廊屋中最高贵的木材被抬下山,之后,永不着地。

历时1年,同乐廊桥终于完工,却不等于完成,直到择吉日“圆桥”。圆桥是盛大的节日,从吉日前夜起,全村锣鼓喧天,灯火通明:请来四方亲友,八方客人,上演木偶戏、舞龙灯、八仙戏、布袋戏,祭拜各路神仙,祈求接纳新桥,如待新人。最后,首事和主墨把桥上最后一块空缺的桥板钉上,众人先后上桥“踏桥”,圆桥结束,廊桥竣工。

一个个吉日,一道道仪式,人们一往情深,赋予廊桥生命和灵魂。

木头挽着木头,过去连接未来

在廊桥上遥望高速公路,那飞驰的车辆,忙碌的交通,更衬出这里古老的寂静。

这里没有车马纵横,也不再商贾云集,虽然桥上的神龛依然香火袅袅,但新世纪以来,新桥造得越来越少,不要说主墨师傅难找,山上可以胜任一座桥拱架的老杉树,也渐渐难得凑齐。就像溪水快要流到尽头,大雨降临:2009年,木拱桥入选《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世界的彩虹,这种社会认同和价值重估,让在廊桥上行走几百年的人们,更加专注于廊桥的复兴,为古老技术的恢复传承,奔走呼号,团结所有力量,利用一切平台,如同历代先贤们造桥时的殚精竭虑,群策群力。

主墨师傅是廊桥的灵魂人物,造桥的绝技都从桥上来:修一座老桥,是百年前的主墨师傅向今人昭示秘技;造一座新桥,更是一步一步带出一批新人。

▲2010年1月,泰顺又一座木拱桥落成,至此,泰顺木拱桥传承人一共建造了6座新的木拱桥,木拱桥传承技艺趋于活态

在非遗保护的旗帜下,建桥不再只是民间的盛事,当地政府与企业都给予了资金与技术支持。泰顺县更是出台了《泰顺县廊桥保护工作实施方案》《泰顺县木拱廊桥营造技艺保护实施方案》,明确各种扶持政策和具体措施。近年来,泰顺县完成了仙居桥、文兴桥2座木拱桥的修复,新建造木拱桥12座;庆元县完成如龙桥等9座木拱桥的维修,重建和新建木拱桥8座。2010年,受丽水市援建汶川地震灾区指挥部邀请,庆元县的主墨师傅吴复勇,来到四川省青川县石坝乡,成功建造了丽石廊桥。这座廊桥,在异乡升起古老造桥术的复兴旗帜,联结了两地的文化,更联结了廊桥的过去与未来。

廊桥的崛起,带来了木拱桥传承人群的壮大,庆元和泰顺两地,掌握核心技术的主墨师傅由3位发展到15位,参与的传承人群更扩大到近60位。专业的木拱桥施工队萌生发展,各类传承机构正式挂牌:庆元县虹景廊桥传统营造技艺传承基地、泰顺县董直机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工作室、曾家快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工作室、温州市木拱桥营造技艺传承基地,都成为新桥和新人的摇篮。

越走越远的筷子戏

廊桥故乡的“筷子戏”,从来没有像今天走得这么高、这样远。细木搭建的木拱桥模型,是一座真正的桥梁,沟通了主墨师傅与徒弟的传承,更联结了历史与当下、梦想与现实、廊桥与世界。曾经,传承人制作的仿真木拱桥模型打动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被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央美术学院、南京大学等机构收藏展出;泰顺县应邀参加美国历史学会举办的“第二届美国廊桥学术研讨会”,送给美国俄亥俄州历史桥梁学会、美国哈佛大学的礼物,就是溪东桥的逼真模型。

在泰顺、庆元的中小学校,都开设了廊桥普及课程,主墨师傅和学校老师一起,编制各式廊桥文化和营造技艺的教材。由筷子戏发展出的木拱廊桥模型,可繁可简,是慕名前来一睹廊桥风采的游人最喜欢带走的念想:一根根木头,经自己的手变成一座美丽的桥,这过程,就是一座廊桥通往人心最温暖柔软的所在。越走越远的筷子戏,走进了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高地,与浙江大学、南京大学高校,建立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研究与调研基地,开展木拱桥保护的学术研究。在数字技术和学术力量的支持下,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项目要素、工艺流程、技艺特点、民俗禁忌、工具实物的真实记录与保存,都得以实现。

▲庆元廊桥成为互助、友谊使者,见证浙川对口援建深情。图为庆元传承人吴复勇远赴四川省青川县石坝乡所援建的廊桥

当年,南宋时的庆元才俊、礼部尚书陈嘉猷赞叹家乡的廊桥:“长桥高阁一时胜,巨碣雄篇众口夸”,如今,这诗句如同预言——那桥头的题词,梁上的题诗,廊间流传的故事,都通过各式媒介,向全国乃至世界传播,展示长桥高阁的精美与繁盛。泰顺县连续举办了6届中国廊桥文化保护论坛,围绕“廊桥文化的当代传承与木拱桥营造技艺活态传承实践”,探寻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的传承、保护、发展和可持续利用。2011年,中国庆元廊桥博物馆开馆,2015年泰顺县的“中国廊桥博物园”完成廊桥博物馆主体工程,而“泰顺廊桥”的网上博物馆,早已在向人们展示木拱桥的前世今生。

从古到今,廊桥不仅连接了山道和水涧,更沟通了群山和外面的世界。

我们的风水桥

今天,廊桥不再是重要的交通工具,却依然是乡间的风水桥,桥上多设神龛,所谓“长桥崔巍千仞上,佛灯明灭一龛中”。不止佛,各方神明如观音、门神、文昌君、财神爷、斩白蛇救乡亲的临水夫人陈十四、桃园三结义的刘关张,都在不同廊桥的神龛上,接受俗世的香火和祈求。在神的俯视中,人们在桥上唱过年的戏,舞元宵的灯,纳长夏的凉,许四季的愿。这里是戏台,也是书场,更是家族会场,村规民约最先贴在廊桥的风雨板上,买卖人的生意在这里开张,连“夜哭郎”的纸条也必须先贴在廊屋的柱子上——俗世的烟火,在廊桥上化作祈求与布施,信仰与包容,坚忍与希望。

世事,于年迈的古桥,不过是时光的新陈代谢,就像那如龙桥上的对联:古事现今朝今朝过去皆古事,虚华当实境实境已往亦虚华;而年轻的新建廊桥,是要与人们一起,为廊桥自己遮挡岁月风霜,通往不朽。

看,那神龛前双手合十的老人,脸上苍老的沟壑里,是满满的虔诚,你会相信这种不朽的可能:纵然深山更深处,都已经天堑变通途,人们还是依恋这清水更清处的廊桥,这不仅是遮风挡雨的美丽建筑,更是安放人世的家园……

本文来自《世界遗产》

尊敬的用户,您未能注册“中国数字科技馆”账号,请重新注册!

THE END
1.承载厚重历史展现璀璨文明冬日北京,天安门广场东侧,中国国家博物馆(以下简称“国博”)游人如织。走进这座国家最高历史文化艺术殿堂,一件件精美藏品、一段段珍贵记忆、一个个动人故事,蕴藏着中华民族的智慧、精神、文化,饱含着生生不息的力量。 国家博物馆平均每天接待观众2万余人。“来国博,看中国,读世界”,已经成为越来越多观众的文化选https://xcb.hgnu.edu.cn/2024/1216/c1397a110166/page.htm
2.聚焦时代之变,共话文博未来——M20+全球顶尖博物馆大会演讲回顾英国维多利亚与艾尔伯特博物馆副馆长兼首席运营官、东岸委员会主席蒂姆·里夫,以及上海博物馆馆长褚晓波,围绕本次大会“变与不变”的主题,从各自博物馆发展实践展开,分享了在全球化与科技发展背景下,博物馆如何以守正创新应对新时代的挑战,提升观众体验和公众参与,以更好地发挥博物馆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桥梁作用,与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642447
3.博物馆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甚至未来的桥梁。的翻译是:MuseumisaDid not need to raise the LV pocket.[translate] a我会拥有一切. I can have all.[translate] ayour partners come here 您的伙伴来这里[translate] a博物馆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甚至未来的桥梁。 The museum will be connects the past and the present even future bridge.[translate]http://nuoweiyu.zaixian-fanyi.com/fan_yi_27484
4.汉译英博物馆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甚至未来的桥梁。它们所提供的【题目】 【汉译英】博物馆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甚至未来的桥梁。它们所提供的信息可谓包罗万象。 搜题找答案>00602口译与听力试题答案>试题详情 【题目】【汉译英】博物馆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甚至未来的桥梁。它们所提供的信息可谓包罗万象。 纠错 查看答案 查找其他问题的答案?https://www.zikaosw.cn/daan/1278766.html
5.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也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也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A.正确B.错误的答案是什么.用刷刷题APP,拍照搜索答疑.刷刷题(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职业搜题找答案,刷题练习的工具.一键将文档转化为在线题库手机刷题,以提高学习效率,是学习的生产力工具https://www.shuashuati.com/ti/de479a7ce0cd4b3c94f274d3dc9f0ab2.html?fm=bd3e721e9c504d4c7f3e9d4621ef30efc6
6.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北京拥有故宫、国家博物馆等综合性博物馆,自然、天文等专门博物馆,钱币、戏曲等内容专精的博物馆以及众多的名人故居。依托丰富的博物馆资源,北京市提出要建设布局合理、展陈丰富、特色鲜明的“博物馆之城”。打造“博物馆之城”( ) http://mtiku.zujuan.com/map/question-55946250.shtml
7.参观黎族文化展览馆博物馆是一座桥梁 在历史的长河中 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 各个城市的文化都魅(mei)力无穷 博物馆独具特色 让我们在空余时刻 来一场博物馆文化之旅 期待下一次下下次的游览之旅 体验文史的美妙之处吧!https://www.meipian.cn/50w5uuyr
8.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北京拥有故宫、国家博物馆等综合性博物馆,自然、天文等专门博物馆,钱币、戏曲等内容专精的博物馆以及众多的名人故居。依托丰富的博物馆资源,北京市提出要建设布局合理、展陈丰富、特色鲜明的“博物馆之城”。打造“博物馆之城”( )①旨在恢复传统https://zujuan.xkw.com/16q11200743.html
9.3D数字化解决方案助力文博行业转型,让文物“活”起来!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为了进一步加强文物及藏品保护,不断提高博物馆服务和科普宣传水平,博物馆数字化转型已是当下发展趋势。 在科技的“加持”下,不少博物馆凭借强大的技术、创意和美学实践,频频“出圈”,比如最典型的故宫博物院,创新性的博物馆数字化应用,让这座文化https://blog.csdn.net/mirrornan/article/details/138723163
10.劳动报“此次进博会,我们带着多款科技与文化产品亮相中国馆,将活化后的中国文明展现在全世界面前,对腾讯来说更是意义重大。”因为在朱洁看来,进博会不仅是国际采购、投资促进的平台,同样也是人文交流、开放合作的平台。 “借助进博会这一世界级平台,我们希望搭建一座连接过去与未来、中国与世界的桥梁。也许几天会期里,https://www.51ldb.com/shsldb/cj/content/018bae6d3cc8c0010000ada09aaa8097.html
11.超级连接的博物馆,运河文化特展通·融古今奇妙之旅博物馆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更是连接历史、文化、科技、生态、旅游、媒体、社会、大众等的重要纽带。 博物馆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更是连接历史、文化、科技、生态、旅游、媒体、社会、大众等的重要纽带。今年5月18日是第42个国际博物馆日,其主题是“超级连接的博物馆:新方法、新公众”。 https://item.btime.com/45bl0hq024p8neps88tsa7ot7lh?from=ssk2
12.2024年香港历史记录精选解释落实将深度解析大馆:历史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2024年,香港大馆继续在国际文化舞台上大放异彩。作为前中区警署建筑群的改造项目,大馆不仅是一个历史地标,更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从殖民地时期的司法与警务系统,到如今的大众文化与艺术平台,大馆的存在本身就是香港历史变迁的缩影。 http://crystalance.cn/post/crystalancen9vz9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