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博物馆有门道?文博专家谈如何带青少年观展

如何为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选择适合的博物馆?博物馆怎么逛,孩子才会感兴趣?围绕这些问题,新京报记者连线文博专家和一线教育者探讨各方如何有效利用博物馆资源,让其真正成为青少年的精神滋养地。

博物馆是润物细无声的认同教育

张鹏认为,博物馆是可以正三观的地方。博物馆可以带来对历史的思辨,带给孩子们更接近于真实的历史,带来审美的思考和对科技的畅想。

“比如我们看到故宫的时候,天空是蓝色的冷色调,金黄色的屋顶是暖色调,屋檐下的彩绘是蓝绿的冷色调。下面的红色柱子和门窗是暖色调,再下面白色的大理石台阶、灰色的地砖……如此冷暖交相辉映,可以知道我们的房子不仅是供人使用,而是立于天地之间可以欣赏的艺术品,给我们带来了审美的素养。”张鹏说道。

张鹏介绍,当下除了自然类、历史类博物馆之外,还有很多科技类的博物馆,如汽车博物馆,从第一辆获得专利的汽车发展至今也不过一百多年,而当下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汽车以及太阳能汽车均已问世,在博物馆中可以让孩子看到科技是怎么样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展开对未来科技的想象。“有家长跟我说,博物馆带给了孩子非常好的人生底色,这就是意义所在,也许将来他不会成为画家,但他能够欣赏商代的青铜到底美在哪里。”

陕西师范大学副教授、世界学前教育组织(OMEP)中国委员会委员落鑫专注于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研究领域,直播交流中,他谈到,对孩子和家长而言,逛博物馆扩大了人生的坐标。

“在日常生活中,无论孩子还是家长,都要面对每天反复、甚至有些重复的生活,而博物馆扩大了人生的一种可能,比如踏入历史博物馆,你会想象我从哪里来,我为什么是这样的,作为中国人我为什么要有这样的文化,并抱有未来去哪里的想法和期望。”落鑫认为,博物馆是润物细无声的认同教育,是多感官、全方位的学习体验,博物馆本身也承载着公共教育的职能,“尤其现在的博物馆是可看、可听、可感、可闻。让亲子共同度过一段高质量的陪伴,是家园社会共育的体现。”

家长带孩子逛博物馆要避免“一路赶考”等误区

刘慧琴认为,带青少年进入博物馆是“双减”背景下增质的体现,学校将博物馆课程日渐完善之后,孩子们在丰富的课程中选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学习的状态将改善,“他沉浸在鲜活的课程中,是可触、可摸的,主动学习历史、学习文化,和古人对话,是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将兴趣的种子埋下,再从校园带着问号去社会的课堂,到更大的百科全书里查找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解答心中的疑问,孩子的收获是特别大的。”刘慧琴说道。

同时,作为一线教育者,刘慧琴发现孩子之所以有时候不愿意走进博物馆,是因为只要进入博物馆,家长就带着孩子“一路赶考”,考这个讲的什么知识?考那个文物是哪个朝代出土的?让孩子对照讲解词找答案,从头考到尾。或者一路只为拍照,这些都是容易走进的误区。

观展后,刘慧琴发现,不少家长会马上追问孩子学到了什么,如果记不住还会发脾气,这样也不易培养孩子的兴趣。可以尝试带孩子们讨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简单记录一下游览路线等。

张鹏也回忆了一次失败的案例,他曾在国家博物馆讲解中国古代佛造像艺术展,一个母亲一直把5岁的孩子往前推,说“这个人讲得还不错,你赶紧听听。”这让张鹏哭笑不得,他认为,家长应该放下功利心,让孩子听适合的内容,比如二年级的小朋友学习了《曹冲称象》,家长可以把观展内容和大象做一个连接。

带孩子从身边的博物馆逛起,感受多种博物馆之美

当下,大馆以文物取胜、小馆做精品特色,面对如此庞杂的博物馆资源,什么更适合青少年?落鑫表示,自己曾经到挪威、爱尔兰、瑞典等国家进行访学,发现这些国家的共同点是,不论城市的大与小,都有一个针对社区的小型博物馆,保存着自己的历史文化,展示当地的艺术品。因此,落鑫认为,博物馆可以非常宏大,也可以小而美。

“凡是能够有展示功能、有参与功能、让我内心有所触动的地方,我都会把它定义成一种场馆性的学习。”落鑫说道。

在选择博物馆方面,张鹏也认为,家长可以带孩子从身边逛起,从学校、家庭、单位周边方圆五公里的博物馆开始走起。“全国目前有三十多个城市在建博物馆之城。到十四五末期时,北京将有260家博物馆,到2035年时,将超460家博物馆,也就是每10万人会拥有两座博物馆,建议大家可以先去看看社区的博物馆。”张鹏说道。

其次,张鹏推荐从参与性、互动性强的博物馆入门,并推荐孩子在3到6岁时就要去博物馆,“在7岁以后养成走进博物馆的习惯就会比较困难。”张鹏表示,学龄前的孩子并非以学习目的逛馆,要让他们在博物馆里玩起来,给孩子增加一些可以探索的空间,这也是很多博物馆正在努力的事情,比如迷宫、街区、互动游戏等,“先养成走进博物馆的习惯,知识排在第二位。”

张鹏介绍,比如故宫、兵马俑博物馆、汉阳陵等遗址类博物馆也可以考虑,此类博物馆既有展厅也有户外,孩子可以在不同的场域中转变学习的方式,场内可以安静地欣赏藏品,户外可以跑动起来。“我之前带孩子们去故宫时,经常会设计让他们跑起来的游戏,比如把棒棒糖藏在太和殿的大缸底下等。

对于大一点的孩子,主题化的展馆也是可探索的场所。张鹏介绍,博物馆是天然的适合做学科融合的场所。可以进行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导向的教学。比如他曾带孩子去大运河,让孩子们研究并解决“如何既保护古桥这一文化遗产,又不影响市政交通”的课题。“一件文物可以从历史的角度看,从艺术的角度看,从自然的角度看,也可以从工艺的角度看。建议各位家长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设定主题去逛文博场所。“张鹏建议。

带孩子逛博物馆切忌功利心,将古今关联实现“深度学习”

落鑫曾在“我们为什么要带孩子逛博物馆”一文中提到,博物馆必须是对儿童友好的。“好的博物馆一定要讲究互动性。知识很重要,但对孩子而言,重要的是给予他们全方位的体验,挖掘并激发孩子的兴趣。”落鑫认为,儿童友好型博物馆要做好人性化的体验,比如设计对家庭友好的路线,说教意味不能太浓。另一方面要让孩子能动起来,让孩子代入角色进行思考,主动输出。可以为家长、孩子、老师设计有针对性的资源包,提供指引。

在直播互动中,有网友提到自家孩子对展品不感兴趣,只喜欢逛文创产品,对这一困惑刘慧琴反而觉得是一件好事,“对展品感兴趣当然是好的,他能透过展品了解背后的历史文化知识。但如果孩子对文创产品感兴趣,在我看来这个孩子很有创造力,家长可以尝试让孩子自己设计,在这一过程中,孩子得到鼓励,再引导孩子了解文创产品及展品的内涵,是很高级的思维体现。”

“如果孩子对文创感兴趣的话,证明他把历史跟今天的生活做了一个很好的连接,并且说明博物馆的公共服务是成功的,很好地再现了文物的本质。”落鑫补充道。他提到当下比较热的词汇——“深度学习”,当看到展品后,孩子能够跟古人的生活状态和当下关联,产生思考,就不会成为随时可以忘记的“干知识”。“我觉得建立关系本身就是一种深度学习,要比知识层面有用得多,现在学校里会讲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就是关系的建立,孩子通过看几千年的服饰,能联想到今天我们生活里依然会涉及穿衣打扮这样的问题,这就是深度学习的契机。”落鑫说道。

THE END
1.研学于博,博以启智!博物馆成为青少年研学新课堂博物馆成为青少年研学新课堂 在教育领域与文博领域的交汇点上,博物馆因其丰富的馆藏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众多学校和家庭开展研学活动的理想场所,逐渐占据了研学旅行的重要角色。 作为研学活动的重要基地,在兰各博物馆积极接纳研学群体,研发特色课程,设计互动体验,依托馆内资源提供优质的文化产品,成为学生研学活动中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611140
2.青春同行,共筑成长路”——创新发展学院基础团校组织博物馆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提升团员青年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创新发展学院团委于11月4日至11月27日组织团校学员开展实地研学。全体学员分为六组,前往北京各博物馆,探寻传统历史文化,重温党的奋斗历程,汲取前行力量。 01 首都博物馆: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见证 http://sind.cufe.edu.cn/info/1039/2898.htm
3.文化中国行这届年轻人爱逛博物馆,国博35岁以下观众超六成打卡线下展览、购买博物馆文创、分享看展体验……社交媒体上,年轻人“博物馆热”持续升温。逛博物馆成为了年轻人的一种休闲、社交、生活方式,而国家博物馆,无疑是众多文博爱好者心中的圣地。 近日,在“文化中国行”走进国家博物馆采 访活动中,现代快报记者亲身感受了百年国博百年不遇的“文博热”。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J60CVIM0556AR69.html
4.◇决策参考报告2022018◇综述:加强监管促进“剧本杀”行业降发展(二)“剧本杀”游戏能够满足青少年的不同需求 1.满足青少年面对面的社交需求 2.贴合青少年求新求异的消费观念 3.赋予青少年微观意义上的表达权 二、“剧本杀”行业对发展文化产业的积极作用 (一)创新博物馆教育活动新形态 (二)传承红色基因,创新思想教育形式 https://www.fjlib.net/zt/fjstsgjcxx/zbzl/rdzt/202208/t20220831_470403.htm
5.论博物馆的馆藏文化对青少年的意义2. 你认为博物馆的馆藏文化对青少年的教育意义有多大? A. 非常大B. 一般C. 不大 3. 你认为博物馆的馆藏文化能够激发青少年的学习兴趣吗? A. 能B. 不能 4. 你认为博物馆的馆藏文化能够增强青少年的文化自信心吗? A. 能B. 不能 5. 你是否愿意在博物馆参加与馆藏文化相关的活动? A. 愿意B. 不愿意https://www.wjx.cn/xz/244085291.aspx
6.三联《少年》2022年刊开订: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远比分数更重要比如意义,人生意义一向是青少年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但如今,他们并没有太多机会去表达这种好奇。 对于青少年,思维能力远比知识更重要,更能影响他们未来的人生道路。 只有独立的思维能力,才能帮助青少年找到人生的意义。 《少年》将会如何影响青少年的呢? 以创刊号为例: https://i.ifeng.com/c/8CB2Qlzk8P5
7.图书馆读书活动总结19篇这是我们第一次来到省图书馆进行义工活动,活动中有兴奋也有紧张,有微笑也有汗水,在这里我们体会到了那些工作人员工作的不易,虽然这些工作看似简单,但需要人的耐心与细致,我们在这里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与提升,体会到了义工活动的快乐与意义。 六、义工服务照片 https://www.yjbys.com/zongjie/huodong/1756238.html
8.博物馆对青少年影响的投票感谢您的时间,请您为青少年参观博物馆调查做出投票。https://jinshuju.net/f/Inwfvq?embedded=true&banner=show&background_image=show&form_margin=show&from_template_market=true
9.参观博物馆社会实践报告(精选10篇)文化遗产的价值:文化遗产是民族的根与魂,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保护好这些遗产,就是守护我们的文化身份和民族记忆,对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功能的发挥:博物馆不仅是收藏和展示的场所,更是重要的教育基地。通过生动直观的展览和互动体验,它能够激发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对历史的兴趣,增强https://www.jy135.com/shehuishijian/1636279.html
10.用生活美学推广历史,用文化创意振兴东北现代意义上的博物馆首先在西方出现,所以西方对博物馆的相关研究理论一直处于前沿位置。其中西方对于革命历史博物馆的研究重点在其功能方面,他们认为革命历史博物馆的主要职责是让公民了解革命历史,尊重革命事件与英雄,进而接受合理的爱国教育。Pablo Alonso Gonzalez以古巴社会主义革命为例,讲述了古巴革命博物馆通过陈列不同时https://www.openwhy.cn/article/detail/1112330147916128256
11.中国儿童中心中国校外教育博物馆美育的多元途径与多元形态文化首先,博物馆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本的基础模式,即文化遗产“复活”。博物馆中的文化遗产通过展览、传播、创意开发等手段在现代重获生命力,从静态的文化资源转化为具有运动性、增值性的文化资本。就博物馆美育而言,文化遗产“复活”的最大意义在于使“藏品”转化为“教材”,使文化遗产的文化与美学价值受到关注并得以https://www.ccc.org.cn/art/2023/5/6/art_52_47675.html
12.让博物馆成为青少年的“第二课堂”3月23日,在位于拉萨市的西藏自然科学博物馆,学生们在做科学实验。新华社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科学兴趣的引导和培养要从娃娃抓起,使他们更多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形成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战略判断,建设社会主义强国、中国梦的实现迫切需要培养大https://www.chnmuseum.cn/zx/gbxw/202204/t20220406_256060.shtml
13.国家博物馆社教部邵壮:关于国家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的实践与探索国家博物馆所设立的观众体验区正是让青少年走进博物馆,给他们开辟另一个课堂,尊重青少年的感受心理、审美趣味和认知特点,与青少年对话、交流和互动。激发青少年的参与意识,引导青少年感受博物馆的氛围,逐步养成参观习惯,进而实现博物馆与青少年的相互认知,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帮助他们去认知历史、认知祖先,认知真善美的https://www.mct.gov.cn/whzx/bnsj/jgdw/201405/t20140506_773433.htm
14.冰雪活动策划方案(通用21篇)1、中山路(博物馆至省政府)两侧对称悬挂,一侧150面,共300面。 2、东西大直街对称悬挂,一侧200面,共400面。 3、红军街经火车站、霁虹桥至兆麟公园,单侧300面,共600面。 挂旗内容可两种形式,一种是正面由吉祥物中英对照的平面组合,背面由滑雪口号中英文对应的平面组合;另一种是正面不变,背面是商业行为,发布https://www.yuwenmi.com/fanwen/huodongcehua/3562022.html
15.青少年学习法制教育心得体会12篇(全文)其核心是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强调学习的建构性、主动性、情境性和社会性等。事实上, 博物馆为青少年儿童提供学习的环境和机会, 鼓励他们合作、思考、推理、解决问题;提供更广大的学习范围, 不再以知识的学习为主, 而利用博物馆的优势资源如文物、https://www.99xueshu.com/w/filenmu5o3k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