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博物院镇馆之宝

公元前21世纪,中国历史进入文明时代。“父传子、家天下”的第一个王朝----夏朝建立。山西南部古有“夏墟”之称,夏文化遗存,分布密集,灿若繁星。“东下冯遗址”的发现,清楚地表明晋南是夏文化的中心区域之一。

继夏而起的商朝,是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的开端,国家体制趋于完备,文明程度更高。山西南部发现的商代早期青铜重器和完整城池,表明这里是商王朝的经略要地。

夏商时期,山西中西部吕梁山一线属于各部族“方国”领域。这些方国与华夏民族长期交往,深受影响,文化丰富多彩而独具地域特色。时至今日,我们还无缘窥其全貌。但他们留在黄土地上时断时续的踪迹,却也清晰可辨。

方国遗珍

山西中西部吕梁山和沿黄河一线,当时存在着与商王朝若即若离的众多“方国”,甲骨文多见记述。灵石、石楼、柳林和保德等地发现过大量商代晚期青铜器,其容器类多与南部典型的商代晚期铜器相同,而小件器物剑、削、匕、刀等却风格迥异,带有北方草原民族文化的特色,是灿烂的商代青铜文化中的精彩一族。

这个龙形觥本不在我的名单上,是志愿者力荐的。现场听介绍,此器高19厘米,长43厘米,宽13.4厘米,属温酒器。一边一对贯耳用于悬吊;通体呈龙形,前端为龙首,露齿昂翘,瞠目张角,龇牙咧嘴为流。盖面饰龙纹与前端龙首衔接,衬涡旋纹。腹两侧以涡纹和云纹为衬托,主纹饰鼍纹和夔龙纹,头向与龙首相反,颇富动感。圈足饰相对的夔龙纹,更增稳定之感。特别是鼍纹在青铜器中极为少见,鼍即鳄鱼。是商代晚期“方国”青铜文化的代表作品。

晋国霸业

这里有段介绍文字,网监不给发,其实是山博官网的说明。想知道的请去山博官网看吧。

鸟尊

高39厘米,长30.5厘米,宽17.5厘米。盛酒器。出土于第一代晋侯燮父墓中。整体造型为伫立回首的凤鸟形,凤尾下弯成一象首,与双腿形成三点支撑。器盖和腹底铸有铭文,“晋侯作向太室宝尊彝”,说明该器为晋侯宗庙祭祀的礼器。鸟尊器型罕见,是博物院的首席镇院之宝。

这两只编钟有故事。当年,上海某先生在香港拍卖会上以200万港币拍得14件晋代编钟,对这批编钟的真伪有争议,原因是编钟上的铭文是刻上去的,这在春秋时期还没有先例(春秋时期青铜器铭文是铸出来的,战国时才有了刻字)。

后来,1992年在山西北赵村天马----曲村晋献侯墓遗址又出土到同款编钟两枚(按规制整套一共有16枚,因此古墓曾经历盗掘,只有最小的两枚编钟幸免于难)。经专家除锈处理,发现在这套大小不一的编钟上刻凿的文字竟然可以连读。16枚编钟上355个文字,完整地记录了如下历史:周厉王三十三年,晋献侯稣率军随周王巡视东土,并受王命去征讨叛乱的少数民族部落,立功后将这套战利品刻上铭文作为受赏纪念。

但是上博和山博都把编钟定为不允许出馆的文物,所以它们可能老死不能相见了吧?

刖人守囿车

车高9.1厘米,长13.7厘米,宽11.3厘米。厢式六轮车。车顶部有双扇盖可以开启,盖面嵌有一猴形捉手,周边围绕四只振翅欲飞的小鸟,器壁饰相背的凤鸟纹,并有兽形装饰,器足由两大、四小共六个轮子组成,可挽环牵引,可用手推转动。器壁一侧有一小环,另一侧开一小门,门扉上立一受了刖刑的人,头戴尖帽,左脚残,左手持拐杖,门栓从此人的右臂腋下穿过,控制车门开闭。整个器物可转动的部位共计15处,共有猴、虎、鸟等14个动物,形象刻画了西周贵族“域养禽兽”的苑囿之景,与《周礼》“刖人使守囿”的记载相吻合。西周晚期青铜艺术精品。

铜牺立人擎盘

高14.5厘米,长18厘米,盘径14厘米,重1.38公斤。盘为圆形,侈口,平底,下接支柱,可以灵活转动,盘底以镂空蟠虺纹装饰。牺牲体肥硕,面部表情温顺,双目圆睁,长吻大耳,四足短而粗壮,站立平稳,牲背上站立一人,面目清秀,束发垂脊,身穿右衽长袍,双臂前伸,手握盘柱。“牺”是古代祭祀所用牲畜的称谓。该器的功能尚待进一步研究。

侯马盟书

“侯马盟书”是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十项重大考古成果之一,已成为国宝级的文物。这批文物对研究中国先秦时期春秋战国之交的历史,特别是晋国末期的历史增添了新鲜材料。

盟书一式两份,一份各自保存,另一份举行“坎牲(即把纯色牛羊等左耳割下,将血滴于酒中,加盟者按地位依次饮酒,称为“歃血”。成语“歃血为盟”即从此出)”后与牲分坑埋于地下。主持此仪式的就是赵鞅(简子)。《赵氏孤儿》中的孤儿赵武之孙。

玉组佩

长约170厘米,最大璜长15.8厘米。由玉璜、玉珩、冲牙、玉管、料珠、玛瑙管组成,共计204件,以45件玉璜为主体,是迄今见到的组佩中玉璜最多者。玉饰上的纹饰精雕细琢,有双龙纹、双首鸟纹、人龙合体纹等,其下端2件玉雁更是晶莹剔透,昂首展翅。组佩又名“杂佩”、“佩玉”,专指周秦之际盛行的由多件玉器串联组成的悬于身上的佩饰玉,是国君或高级贵族区别贵贱、等级的标志和象征。墓主人为晋穆侯次夫人。

这件玉鹿是透过放大镜看的,并非镇馆之宝,我为它的精巧可爱光泽润滑倾倒,忍不住放上来。一时竟联想到阿富汗的金毛羊。。。

民族熔炉

山西北通塞外草原,南临中原腹地,不仅极具军事战略价值,而且是农耕社会与草原民族交汇的前沿地带,成为华夏各民族和文化交融的“大熔炉”。

汉代起,北方各族就不断与中原发生碰撞,金戈铁马和鲜血淋漓之余,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也随之发生。魏晋南北朝,中原扰攘,漠北各族相继崛起,雄据山西,驰骋中原。300余年战乱和苦难的同时,也促成了中国历史上空前规模的民族大融合。新鲜血液注入华夏古老文明,催生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峰----盛唐时代。

北朝时期,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规模持续扩大,促进了“丝绸之路”繁荣。粟特商人带来了中亚、西亚乃至地中海各国的奇珍异宝和文化艺术。北魏首都平城和北齐别都晋阳,相继成为国际性都市。惊人的考古发现,无不透射出中外文化互动交融的夺目光彩。

胡傅温酒樽

通高24.5厘米,口径23.4厘米尺寸、形制、纹饰相同,通体鎏金。盖中央有提环,周有三凤形钮,熊形三足。腹部饰上下两层浮雕动物纹,有虎、羊、骆驼、牛、猴和龙、凤等神异动物十余种。器口与盖下子口沿阴刻铭文:“中陵胡傅铜温酒樽,重廿四斤,河平三年(公元前26年)造”。另一件文后多一“二”字。中陵为西汉雁门郡所辖县,县治在今山西省右玉县威远镇南。

红陶牛

高35厘米。陶牛体格雄健,牛头高昂,脖颈坚挺,犄角冲天,佩戴有络头、璎珞和杏叶等。四肢有力的叉开、支撑着强壮的躯体。神态威猛,生动写实,匠师对牛的刻画,除了卓越的造型能力,还显然得益于对动物的细致观察。

陶土竟然捏出一部大胡须样的效果,还有那长长的弯曲向上直立的尖角,服了!

娄睿墓1979年发掘。墓内出土大量瓷器、陶器、石刻及各种随葬品。墓道和墓室遍布彩绘壁画,现存200余平方米。壁画以绚丽多彩的大型画卷形式,描绘了墓主生前出行、回归和宴饮等生活场面,还通过祥瑞和天象图景,想象其死后飞升天界的空幻境界。壁画场面恢宏,技法高妙,代表了北朝绘画的最高水平,是填补中国美术史空白的杰作。

壁画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墓道全部、天井中下栏、甬道和墓室下栏,描绘墓主人生前生活的显赫场面;一部分是墓门、甬道和天井上栏、墓室顶部和上中栏,描绘墓主人死后飞升的空幻境界。其中“出行图”保存较好,人物主次分明,马匹神态各异,充满写实风格。娄睿墓壁画气势磅礴、技艺精妙,代表了北朝绘画的最高水平。

1999年7月,山西太原王郭村出土了一座隋代的大型墓葬。这是我国第一座经过科学发掘、有准确纪年、并有着完整丰富中亚图像资料的墓葬,是研究北朝至隋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依据。

墓主人叫虞弘,中西亚的鱼国人。出使北齐时被留任,掌管入华外国人事务。59岁死于太原。这座沉睡了一千四百年的墓葬,犹如一座大型的宝库,散发出浓浓的异域风情,华丽而神秘地展现在世人的面前,成为1999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现场听到,虞弘是个通晓汉语的波斯翻译官,由于当时丝绸之路贸易的繁忙,他被留了下来。在太原安家。

石椁四周布满精美的浅浮雕,由50多幅单体图案组合而成,图案内容丰富----有宴饮图、乐舞图、射猎图、家居图、行旅图等。具有浓厚的中亚和波斯风格以及鲜明的祆教性质,展现了墓主不同寻常的外来文化背景,是北朝中外文化交流繁盛的历史见证。也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反映中亚古国和东西文化交流最集中、最丰富、最珍贵的实物资料。

浮雕上所有的人物都是深目高鼻,竟然没有一个中土人士~其中狩猎图中,多为骑马、骑象、骑骆驼搏杀狮子者。图中的人物服饰、器皿、乐器、舞蹈以及花草树木等,均源于波斯与中亚诸国,典型的有带绶鸟、带绶马、胡腾舞。。。波斯、中亚文化色彩非常浓厚突出。比如一些马的尾巴,被编织成蝴蝶结,极具浪漫的气质,这是典型的波斯风格装饰。

下图是虞弘和夫人宴饮,有乐舞助兴,下方画着狮子与人搏斗,左狮已将人头咬下;右狮虽咬到人头,但是武士也已将长剑刺穿狮子躯体,死活尚未可知。这种场面也不是我国所具有的。

木板漆画

通长82厘米,宽40厘米,厚约2.5厘米。系漆画屏风中的两块,之间由榫卯连接。板面髹朱漆,分上下四层彩绘《列女传》故事,线条用黑色,人物面部和手部涂铅白,服饰器具用黄、白、青绿、橙红、灰蓝等色题记和榜书处再涂黄漆,其上墨书文字。画风近顾恺之。题记和榜书文字介于隶、楷之间,气势疏朗,是少见的北魏墨迹。木板漆画是南北朝时期文化融合的产物,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37.木板漆画北魏太和八年(公元481年)1965年山西大同石家寨太和八年(484年)司马金龙墓出土

鲜卑族拓跋部早先游牧于鄂伦春草原,逐渐南迁,进入山西。“十六国”时期迅速崛起。公元338年什翼犍在繁峙(今浑源西)建立代国,参与群雄逐鹿。公元398年拓跋珪迁都平城(今大同),“建宗庙,立社稷”,改国号,史称北魏。拓跋焘即位后,统一北方,虎视江南,生气勃勃。至孝文迁洛的近百年间,平城成为中国北方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的中心。云冈石窟、方山永固陵、明堂辟雍遗址和司马金龙墓等,见证了平城时代的繁荣。

THE END
1.山西省图书馆晋侯鸟尊 藏于山西省博物院(图片仅供文化宣传) 国宝之美,穿越古今,器以载道,恢弘万千。每件珍稀文物背后,都凝聚着古人的匠心智慧,镌刻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见证着中外文明的交流互鉴。 山西文物久负盛名,出土文物中又以商周青铜器尤为耀眼。其中,最大亮点当数山西博物院镇馆之宝——晋侯鸟尊。 https://lib.sx.cn/info/75561.jspx
2.晋侯鸟尊:凤鸟与大象的奇妙融合灵动与力量的双重魅力晋侯鸟尊:凤鸟与大象的奇妙融合 灵动与力量的双重魅力2024年12月11日 来源:曲沃县融媒体中心 责编:邓超亚我要说两句 登录后评论友情链接 新华网 人民网 央视网 央广网 中国网 光明网 中国网信网 中国新闻网 山西省广播电视局 新蓝网 荔枝网 陕西广播电视台 四川网络广播电视台 河北网络广播电视台 江西网络https://www.sxrtv.com/webs/city/content_102880.shtml
3.山西博物院镇馆之宝晋侯鸟尊山西博物院镇馆之宝 | 晋侯鸟尊 发布山西博物院镇馆之宝 | 晋侯鸟尊 剧情介绍:https://tv.sohu.com/v/dXMvMzQ2NjQwMzk3LzUwMTkwMDQ5Mi5zaHRtbA.html
4.公共山西博物院“镇馆之宝”晋侯鸟尊“讲述”自己前世今生11月18日,走进山西青铜博物馆二层临展厅的“且听凤鸣——鸟尊的前世今生”专题展,山西博物院的“镇馆之宝”晋侯鸟尊亮相其中,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讲述”自己的前世今生故事。这是山西博物院首次尝试以青少年为主要目标观众推出的科普性展览。 晋侯鸟尊是三晋历史文化的经典名片,从中可以窥见西周时期的凤鸟崇拜。https://news.ccmapp.cn/news/detail?id=02bcbdb9-8fa4-4963-8d8c-2ad4b584ef3a&categoryname=%E6%9C%AC%E7%BD%91%E5%8E%9F%E5%88%9B
5.横空出世,古建游火出天际,小长假游客爆挤,“天命人”勇闯山西7 山西省博物院——青铜史诗,晋国霸业 当地人习惯把山西省博物院简称叫“山博”,感觉多少有点小傲娇在里面,既不叫“省博”也不叫“晋博”,直接叫“山博”——完全没把山东放在眼里。 7.1 晋侯鸟尊 晋侯鸟尊是博物院最重要的标志性器物之一,也是195件禁止出境的国宝级文物之一。山西博物院院徽的中心图案就是https://m.mafengwo.cn/i/24585894.html
6.晋侯鸟尊(西周文物)晋侯鸟尊,出土于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和翼城县交界处的天马——曲村晋文化遗址中的晋侯墓,年代为西周中期偏早。该鸟尊现收藏于山西省博物馆,被誉为山西博物馆的“镇馆之宝”[1][2]。看历史沿革 查看更多 晋侯鸟尊高39厘米,长30.5厘米,宽17.5厘米。整个鸟尊以凤鸟回眸为主体造型,头顶凤冠,双目圆睁,翘首回望,通http://baike.soso.com/v7370.htm
7.走进山西博物院时空交汇作为三晋文化的代表,山西博物院从建立至今共收藏了50余万件国家珍宝,其中尤以青铜、瓷器、石刻、壁画等颇具特色。行走其中,仿佛穿越时空,每一步都踏在三晋大地五千年历史的回音之上。如山西博物院“镇馆之宝”晋侯鸟尊既是西周青铜艺术的杰作,也是晋侯燮父的祭祀用器,带我们“触摸”了晋国的开端;青铜礼器晋公盘,其内https://blog.csdn.net/2401_86584021/article/details/143022347
8.2024山西博物院旅游攻略之赵卿鸟尊赵卿鸟尊图文介绍这件出土于赵卿墓的国宝鸟尊,就是体现了赵卿生前勃勃雄心、赫赫武功的一件代表文物。这件鸟尊与晋侯墓地出土的鸟尊所不同的是,它是一件具有出酒孔的可摄影、文物博览、博物馆 从您位置到山西博物院 景区的卫星地图 驴友游记: 旅游攻略:太原自由行二日旅游攻略2024 最佳游览时间: 四季皆宜。 景区位置: 中国https://www.meet99.com/jingdian-shanxishengbowuguan-51626.html
9.一场展览,讲述晋侯鸟尊的前世今生这是一段来自晋侯鸟尊的自述。 ▲展览现场 图片来源:山西省博物院公众号 近期,山西省博物院“且听凤鸣——晋侯鸟尊的前世今生”专题展以鸟尊为中心,将山西博物院、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临汾市博物馆、曲沃县晋国博物馆等多家单位所藏第一代晋侯燮父夫妇墓相关文物及资料首次在太原集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1467301
10.山西的简称“晋”和这件文物有关对山西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 进行抢救性挖掘 在114号墓即燮父之墓中发现了它 当时,鸟尊已经被炸成100多块碎片 考古人员将其 以“套箱”(连土带碎片一起打包)的方式 送到北京大学文物修复实验室进行修复 2002年鸟尊初步修复完毕 应邀到上海博物馆展出 https://china.huanqiu.com/article/4CJRLGwDGvM
11.凤鸟回眸:山西博物院镇馆之宝华夏之华要说山西博物院的镇馆之宝头牌,那必须是来自西周的晋侯鸟尊,看LOGO就知道它的地位有多高了。 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华夏之华——山西古代文明精粹”,我并没有看到晋侯鸟尊。不过看其他人发的照片,我知道这件镇馆之宝是来过帝都的,只不过展出没几天就被换回去了。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1/1222/16/78214745_1009857528.shtml
12.山西博物馆十大国宝有哪些历史意义和价值:晋侯鸟尊是中国青铜艺术中罕见的珍品,被誉为“晋国之瑞”。它展示了西周时期的工艺水平和艺术创作能力,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作为山西博物院的院徽原型和镇馆之宝,它代表了山西博物院的重要地位。 展览和收藏情况:晋侯鸟尊现收藏于山西博物院,是国家第三批禁止出国(境)展览的文物之一,不允许出https://zhuanlan.zhihu.com/p/665203992
13.(山西博物院十大国宝)山西博物院馆藏文物山西博物院镇馆之宝有哪些核心提示:(山西博物院十大国宝)山西博物院馆藏文物,山西博物院镇馆之宝有哪些?山西博物院十大镇馆之宝名单如下:晋侯鸟尊、司马金龙墓出土漆屏、晋侯苏钟、娄睿墓壁画、青铜龙形觥、晋侯夫人组玉佩、晋侯猪尊、程哲碑、虞弘墓石椁、侯马盟书。 (山西博物院十大国宝)山西博物院馆藏文物,山西博物院镇馆之宝有哪些?http://www.zhuoyunkang.com/news/show-76485.html
14.鸟尊,一个跨越千年的回眸近年来,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在资料整理中,发现疑似晋侯鸟尊缺失的部位。2018年4月,北京大学120周年校庆之际,鸟尊应邀赴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参加校庆特展《寻真——北京大学考古教学与科研成果展》,进行现场比对,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和山西博物院基本确认了残片为鸟尊象鼻的缺失部分。展出结束后,残件随鸟尊http://www.xzrbw.cn/info/1238/199597.htm
15.抖音:第一届文物戏精大会,国宝们完全放飞自我了!穿越第二站: 山西省博物馆 镇院之宝西周鸟尊 出土于第一代晋侯燮父墓地的青铜鸟尊,是山西博物院的“镇院之宝”!早在山博建立之初,晋侯鸟尊就已经是当之无愧的头牌!鸟头、凤尾、象鼻、象首合体,看来老祖宗们早就深得混搭style的精髓了,而精美的鸟尊其实是个实用的盛酒器。 https://www.digitaling.com/projects/27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