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沈战役纪念馆导游词(6300字)

辽沈战役纪念馆位于辽宁省锦州市凌河区,成立于1959年1月,是集历史研究、文化传播、艺术博览、旅游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军事主题公园。

其前身是辽宁省地志博物馆筹备处锦州办事处、锦州历史文物陈列馆,设在锦州老城区古塔脚下的大广济寺古建筑内,即锦州市博物馆院内。

辽沈战役革命烈士纪念塔,座落于辽沈战役烈士陵园中轴线北端,辽沈战役纪念馆南侧,是为纪念和缅怀辽沈战役中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而修建的。

辽沈战役革命烈士纪念塔是辽沈战役纪念馆园区中心建筑物,座落在苍松翠柏丛中。

纪念塔塔身高8米,全部为花岗岩砌筑。纪念塔塔顶是一座持枪振臂呐喊的青铜铸就的解放军战士全身塑像(锦州民间俗称“大铜人”),铜像高达6米,重约18吨。

塔身正面镶嵌着朱德元帅题写的“辽沈战役革命烈士永垂不朽”12个鎏金大字。

塔身两侧是长8.8米、高2.4米的花岗岩浮雕群像,表现的是锦州攻坚战和辽西围歼战的战斗场面。

纪念塔北侧4.2米处立有一座纪念碑即辽沈战役革命烈士纪念碑,高2.3米、宽5.2米,灰白色大理石上镌刻着辽宁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辽沈战役革命烈士纪念碑碑文。

朱瑞将军是东北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员,1948年在辽沈战役攻打义县战斗中牺牲,是我军在解放战争时期牺牲的最高将领。

辽沈战役纪念馆朱瑞将军雕像建于1991年11月2日,坐落在辽沈战役纪念塔西侧60米处,占地面积95平方米。

由鲁迅美术学院贺中令教授设计。通体由花岗岩建造,长8.4米、高3.6米、宽2.1米。炮车式的纪念碑正面镶嵌着2.4米高的朱瑞将军高浮雕头像。

头像下方镌刻着伍修权同志题写的“朱瑞将军”四个金字。碑体背面铭刻着朱瑞将军生平简介。三层踏步的石台阶基座,将炮车碑托起,雄伟地象征着将军指挥人民解放军炮兵部队压倒敌人的气势。将军头像背景大面积窟窿凿痕,内涵将军殉职的意蕴。[2]

烈士墓位于辽沈战役革命烈士纪念塔东侧60米处,在西侧的是梁士英墓、在东侧的是张士毅墓。

梁士英、张士毅是在辽沈战役中牺牲的两位著名烈士。两位烈士墓的建筑形式完全相同,为花岗岩结构,长3.2米、宽2.4米、高0.7米。北立墓碑,记述烈士生平及贡献。

墓地呈扇形,周围环以苍松。梁士英墓为衣冠冢,张士毅墓为尸骨墓。[2]

辽沈战役纪念馆烈士名录墙坐落在辽沈战役纪念塔南面两侧。主体由花岗岩方石砌成,碑面镶贴黑色磨光花岗岩板,烈士碑廊高为2.5米,长为258.99米。分首碑、主体碑、尾碑三部分。

主体碑铭刻在东北解放战争中牺牲的烈士英名。按《东北解放战争烈士名录》共有5万多名,去掉当年牺牲重名的烈士,实刻47100多位。名录为魏碑体。

名字总体按1945、1946、1947、1948年和姓氏笔划顺序排列,外国籍和女同志有标注。尾碑为彭真和伍修权的亲笔题词。“后记”为捐资单位名称及损款数额。

辽沈战役纪念馆基本陈列的主题是“决战决胜”。设计的基调和风格是庄重、凝练、舒展、大气。基本陈列设有序厅和战史馆、支前馆、英烈馆、全景画馆4个专题馆。

辽沈战役是20世纪中期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的第一个战役。

1948年秋,东北解放战争经过三年艰苦奋战,进入战略决战阶段。

9月12日至11月2日在华北人民解放军配合下,东北人民解放军在辽宁省西部和沈阳、长春地区与国民党军进行规模空前的辽沈决战。辽沈战役历时52天,歼灭国民党军47万余人,解放东北全境。

辽沈战役的胜利,使中国革命形势发展到一个新的转折点,从而加速了中国革命战争胜利的进程。

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制定的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举行辽沈战役的战略决策等一系列方针,是取得辽沈战役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东北人民解放军不断发展壮大,英勇奋战,为辽沈战役胜利建立了卓越功勋。东北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展土地改革、生产支前与爱国民主运动,为辽沈战役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为辽沈战役胜利暨东北解放而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其功名同山河长在,与日月同辉。

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的52天,是东北解放战争取得战略决战胜利的决定时期。东北人民解放军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关于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率先在东北战场发起辽沈战役,揭开全国解放战争战略决战三大战役的序幕。

经过攻克锦州,和平解放长春;举行辽西会战,围歼国民党军西进兵团;攻占沈阳、营口,解放东北全境三个阶段,歼灭国民党军47万余人,取得辽沈战役的伟大胜利。

“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辽沈战役和东北解放战争的胜利,是人民战争的胜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东北各级党政机构,积极组织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全力支援解放战争。

东北广大人民在“一切为了前线”的伟大号召下,积极动员起来,努力发展生产,踊跃参军参战,奋勇支援前线。

东北解放战争中,东北地区共参军160万人,出动民工313万人,担架20万副,交纳粮食450万吨。百万青年参军上战场,男女老少送公粮、缝军衣、做军鞋、照顾伤病员。

百万民工冒着枪林弹雨,架桥铺路,运送物资,抢运伤员,军队打到哪里就支援到哪里。在广阔的东北战场上,呈现了军民团结战斗的壮丽图景,显示了人民战争的巨大威力。

“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东北军民紧密团结,并肩战斗,取得了辽沈战役的伟大胜利,创造了可歌可泣的雄伟业绩。

历经战争的长期考验和锻炼,人民解放军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严格的纪律和坚强的战斗力。

他们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唯一宗旨,发扬勇敢战斗、不怕牺牲、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优良作风,不屈不挠,英勇奋战,前仆后继,勇往直前,充分体现了高度的革命热忱和崇高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辽沈战役和东北解放战争中,5万余名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长眠在白山黑水,用鲜血和生命抒写了光辉的历史篇章。他们的英名和功绩将永远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勇前进。[2]

中国第一幅全景画------《攻克锦州》全景画。它是我国美术史上前所未有的艺术巨作,已跻身于世界大型全景画的行列。

全景画是博物馆表现重大历史题材的一种综合性艺术形式。它将绘画、塑行、声光电等多种表现形式融为一体,产生一种“如临其境”的视听效果,真实、形象地再现历史的某一场面。

《攻克锦州》全景画馆为圆柱形密闭堡垒式建筑,直径42.24米,高28米。建筑结构坚固,造型庄重大方。从基础到28米高的筒身及18根转角处大壁柱,全部用钢筋混凝土筑成,基础座于强风化岩以下,抗震设计按8度烈度设防。

屋顶采用中心钢筒分别连接18榀小方刚架和18榀双玻钢屋架大跨度钢结构,屋顶采用阳极处理防锈铝板瓦防水。外墙全部镶贴最耐久的建筑材料----灰白色、粗打花岗岩板。墙顶端的女儿墙,均做成城墙式的堆叠垛口,以表现这个馆的军事斗争的特点。

圆形观众看台设在中心部位,可容纳150人。通往看台的通道,是螺旋式楼梯,内侧为台阶梯,外侧为坡道,可供老年人和残疾人轮椅行走,是无障碍建筑的重要特点。楼梯两侧墙面镶着灰白色锦砖,地面是条形防滑地板。馆内设有通风、空气调解设备和自动控制的喷洒灭火及烟感防火自动报警设备。

攻克锦州全景画,画面长122.22米,高16.1米,总面积1968平方米,重量达4吨。

攻克锦州全景画以巨幅的环行画面,将观众包围在看台上。这是全景画不同于一般绘画形式的一个特点。

看台距离画面13米,这个距离使观众无法辨别地面塑行中的形象和画布中的形象之间的差别,并产生广阔的视野,从而使全景画获得更好的视觉效果。

所有的绘画都有边缘,是一幅幅独立存在的,使观众清醒地意识到这是一幅画。而攻克锦州全景画的巨大环行画面首尾相接,边缘被多种方法巧妙地遮住,和地面塑形结合在一起。这就使观众觉得面对的不是一幅画,而是一个有广阔空间的真实的景观。这是全景画重要的艺术手段,也是全景画独特的艺术魅力之所在。

艺术家们采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和高度写实的油画技巧,把攻克锦州的宏大战争场面,组织在一个环形画面中。这个多视点的构图安排得十分妥帖,山川、河流、建筑、战斗描绘得历历在目。

攻克锦州全景画的总体色调变化和局部形象刻画都很有力度。从近处到极远处,从顺光到逆光部位的绘画手法,都极其清晰有力。特别是离观众较近的人物形象,采取了粗犷有力的笔触和强烈的明暗对比,创造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地面塑型是攻克锦州全景画的重要组成部分,总面积达1000平方米。

攻克锦州全景画的地面塑型一端连着看台,一端与画面连接,制作精细,构思巧妙。地面塑型上的地形、地貌、工事、武器,按一定比例缩小,做得极为逼真。木桥、炮兵阵地、战壕、废墟、小道、高粱地塑型和画面各占一半,巧妙连接,浑然一体,视觉上真假难分。

使观众觉得自己站在当年的战场之中,加强了感染力,地面塑型是全景画独特的艺术手段。攻克锦州全景画地面塑型,以260根圆钢管为支撑,上面铺设角钢、钢板和钢网,再以石膏做成具体的地表形象,耐久、耐火、耐腐蚀、防虫蚀。

灯光和音响是增强全景画表现力的重要手段。攻克锦州全景画的伞形吊棚内,均匀地布置着318支日光灯,同时配合着60支高显钠灯,形成相当于锦州地区深秋季节下午两点钟左右的日光照射下的色温。

画面在精心设计的灯光照明下,天空和地面的光线极为均匀明亮。由于画布对灯光的反射,使观众觉得画面行天空就是真正的天空。

攻克锦州全景画馆还采用了现代立体音响技术,把解说和表现战争的声响合成,当观众欣赏全景画时,能同时听到和画面形象相一致的方位传来的解说声、爆炸声、喊杀声、马达轰鸣声,使全景画表现的战斗气氛更为浓烈。

攻克锦州全景画,以其独特的饿艺术手段,生动、形象、真实的再现了1948年10月中旬,辽沈战役的关键性战役,攻克锦州的激战。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英烈们令人回肠荡气的壮举。

锦州是东北与关内联系的咽喉,战略地位极其重要。1948年9月7日,中央军委指示东北野战军,要确立打前所未有的大歼灭战的决心,集中主力攻克锦州,把敌人封闭在东北境内加以各个歼灭。东北野战军贯彻执行中央军委的作战方针,针对蒋介石“死守待援”的战略企图,采取“攻锦打援”的战略部署,集中主力25万大军围攻锦州。

画的北面,表现的是我军北突击集团第2、第3纵队及第6纵队17师、炮纵主力是封锁敌军机场,攻打合成燃料厂,攻克配水池、亮甲山、突破北面城垣等战斗场面,突出描绘了爆破英雄梁士英舍身炸碉堡,赵兴元率战士浴血奋战,捣毁敌人“第二凡尔登”,尖刀排长李世贵率先登上城垣,黄德福在炮火、浓烟中,高举红旗屹立如山,董来扶驾驶“功臣号”坦克向敌人阵地冲锋的英雄形象和壮烈情景。众多的支前群众冒着枪林弹雨抬担架、救护伤员。

画的南面,表现的是南、东突击集团第7、第9、第8纵队在炮纵一部配合下,由南向北、由东向西突击,攻占敌军罕王殿山、老爷岭和紫荆山等据点,尖刀连、突击连抢占突破口,迅速突破小凌河等处城垣。

前赴后继,“四竖红旗”的勇士们的形象,各纵队冲进城区,向纵深勇猛穿插,攻击敌人防守据点,与敌人展开逐街逐巷争夺,攻占敌第6兵团司令部、东北“剿总”锦州指挥所,歼灭老城残敌的场面,在画中都得以充分体现。

全景画再现了经过31小时激战,全歼10万锦州守敌,攻克了战略重地锦州,取得了辽沈战役关键性胜利的战斗过程。

全景画馆是一项综合性的巨大工程,建筑艺术,地面塑型制作艺术,高度写实的油画艺术以及配置合理的灯光、音响,才会产生完整的全景画艺术效果。

攻克锦州全景画具备了和世界上大型全景画同等规模的巨大篇幅,同时结合着高水平的建筑艺术、绘画艺术、塑型艺术和灯光、音响等现代技术。在总体设计中综合着现代技术和多种艺术的互相协调和互相补充。

参加创作的军队和地方的各方面专家、艺术家、技术人员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经过3年的通力合作,反复试验,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提高,终于使攻克锦州全景画馆顺利建成。从而填补了我国博物馆事业和美术事业的一项空白。

辽沈战役纪念馆基本陈列的主题是“决战决胜”。

整体设计思路是突出主题,把握重点,强化亮点,即体现军事题材特点,又具有现代化特质。

设计的基调和风格是庄重、精练、舒展、大气。设计的原则是坚持内容编排、形式设计、展示手段上的创新和有机结合,注重博物馆展陈语言的运用和总体环境艺术氛围的营造。

辽沈战役纪念馆主体建筑面积8600平方米,建筑结构共分三层,基本陈列设有序厅和战史馆、支前馆、英烈馆、全景画馆4个专题馆。

根据建筑结构的特点和每个馆的特性,一层为序厅和战史馆,下一层为支前馆,下二层为英烈馆,最后沿着螺旋式坡道盘旋而上为全景画馆。整个展览面积为4912.92平方米,展线长度768.92米(不含序厅),展品1460余件。[2]

辽沈战役纪念馆胜利之门是由三个单体建筑组成,占地东西长77米,南北宽42米,前面两个单体建筑,东面高11米,西面高9米,北面单体建筑最高16米,三个单体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

前面两个单体建筑都有一个斜度,从远处看是一个英文字母“V”,是胜利的象征,同时又像张开的手臂,敞开胸襟迎接来自国内外的游客。由两个建筑主体单块形成的门,透视出辽沈战役纪念馆深远壮观的背景。

胜利之门是一组城市雕塑,是一组展厅,是一组意义深远的门。

刘亚楼上将在解放战争用的子弹袋

刘亚楼,东北军区参谋长兼东北野战军参谋长。此望远镜是在他解放战争时期使用的。锦州战役时,曾用此镜观察锦州城内敌情。刘亚楼称自己有四件宝:手枪、望远镜、指北针、批文件包。十年动乱,“四宝”上交。落实政策后,只要回文件包和望远镜。1978年1月,刘亚楼的夫人翟云英将此望远镜赠给本馆。

程远茂在塔山战斗中荣获的毛泽东奖章

程远茂,4纵28团2连指导员。在塔山阻击战中,他率领一个排竖守铁路桥头阵地;战斗中发扬了死打硬拼,寸土不丢的精神,反复与敌拼搏并用政治思想工作,鼓动士气,从早到晚击退敌十余次进攻,完成了任务。战后荣获毛泽东奖章。并被命名为“塔山英雄”称号。程远茂共立过9大功。

1950年出席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此章由本人保存,1958年12月蹭给本馆。

苏军授予周保中的红旗勋章

周保中是东北抗日联军军长,第二路军总指挥,后退入苏联,任国际旅旅长。

在中苏边境进行抗日斗争时,苏军授予这枚红旗勋章。抗战胜利后,随苏军回到东北。任东北民主联军副总司令,吉林军区司令等职。

1986年由周保中的夫人王一知将此文物蹭给本馆。

张绍柯烈士使用的照相机

张绍柯是东北电影制片厂一位出色的摄影师。1948年9月随东北野战军奔袭北宁线,在完成拍摄义县战斗后,在向锦州前进的途中,不幸中流弹牺牲。

他用此相机拍摄了许多解放战斗场面,并参与拍摄纪录片《民主东北》,对宣传、鼓舞和记录我军解放东北的工作做出了很大贡献。1959年8月其夫人杨云将此相机蹭给本馆。

赵兴元在解放战争时期使用的罗盘仪

这件罗盘仪是3纵20团1营长——赵兴元在锦州战斗中用过的。1948年10月,赵兴元率领一营攻打锦北敌防守工事配水池,敌人自称配水池是“第二个凡尔登”,他带领同志们死打硬拼。

血战8小时,打退敌人30多次反扑,终于攻占了配水池。战后,该营受到了师通令嘉奖。赵兴元立过6次大功,两次特功,1950年出席全国英雄代表会议。1963年9月他将罗盘仪赠给本馆。

THE END
1.长春一博物馆将重新开放!坐落于吉林省文化大厦内的吉林省东北二人转博物馆,传承、展示着东北二人转300年来的文化积淀。日前,记者从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获悉,升级改造后的吉林省东北二人转博物馆将于近日重新开馆,用特色十足的沉浸式表演讲述东北二人转的精彩故事。 升级改造后的吉林省东北二人转博物馆展陈面积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5NjQzMzcxMQ==&mid=2247681212&idx=3&sn=b95667e208b20797ca0e46647241fabe&chksm=ffdd9db22008751ba01a4afafee67fe8a38caeea4e96f8facca0621af31997e9e18453a2ddf0&scene=27
2.网红打卡地吉林省博物院澎湃号·政务澎湃新闻打卡地是吉林省博物院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 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 想读懂一座城市 就要走进它的博物馆 那里承载着城市的记忆 存放着城市的过去 是了解城市最方便的场所 吉林省博物院是一座 以历史与艺术类为主的 综合性博物馆 其中高句丽、渤海、辽金时期的文物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314806
3.关于吉林省博物院是一座历史与艺术博物馆,现有藏品12万余件。始自远古,及至现代,精华荟萃,内涵丰富。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吉林省博物院的文物收藏以中国历代书法绘画,高句丽、渤海、辽金时期文物,民俗文物,近现代革命历史与东北抗日联军时期文物而独具特色,在国内乃至于国际博物馆界占有重要地位。http://www.chinampr.com/exhibitor/column/239
4.游览博物馆作文300字(精选50篇)游览博物馆作文300字 篇12 4月12日,我和小记者团游览了宝鸡民俗博物馆。 上午9:30分,我们准时来到第一个展厅,一进展厅,就看到了木牌子上的社火简介,社火有血社火、马社火、高跷社火等。我们又看到了草编,草编有草帽、草鞋等,各式各样,真叫人眼花缭乱。我们走着走着,我突然看到一个我从来没有见过的东东,我http://zuowen.yjbys.com/300zi/873524.html
5.“章嘉故里行”专辑吐蕃势力东进,必将带来其文化。吐蕃崇信佛法,尊奉藏传佛教为国教。据藏文史籍记载,吐蕃军旅所达之地,赞普即命当地军民广泛传抄供奉藏文佛经。现藏于敦煌莫高窟和武威博物馆的吐蕃历史文献中,藏文佛经占绝大部分便是明证。 凉州藏文典籍以大藏经《甘珠尔》、《丹珠尔》为主,间有吐蕃写经和木牍,曾均供奉于凉州各藏传https://houtai.tibetcul.com/zhuanti/whzt/22137.html
6.红领巾奖章二星章先进事迹300字(精选25篇)我非常喜欢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爸爸妈妈多次带我参观杨家埠民俗文化大观园、十笏园博物馆等历史古迹,学习传统文化,感受历史氛围,了解民俗风情及文化遗产。我还亲自体验了制作木版年画,亲身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优异的成绩、良好的.表现,我得到了辅导员老师和伙伴们的一致称赞。而我也会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做一https://www.oh100.com/a/202301/5975553.html
7.那真是一个好地方作文300字(精选110篇)如果有时间,你可以去大河村历史博物馆看看,那里还有很多神秘的事情等着你去探究呢! 那真是一个好地方作文300字 篇17 大家好,我要给你们推荐一个好地方,你们猜猜是什么地方?让我来告诉你们吧,这个地方叫潘安湖。 今天我来到了潘安湖,在这里,我先到了湖边观湖,湖水碧绿碧绿,好像一大片绿镜又像绿田,然后我们又通https://www.ruiwen.com/zuowen/300zi/2610790.html
8.精选四年级游览作文300字(通用65篇)四年级游览作文300字 篇4 扬州市博物馆的门外立着五位古代文人的铜像,他们分别是:欧阳修、鉴真、史可法、阮元和董仲舒。他们表情严肃,仿佛在凝视远方。我还看到了三匹石头骏马,它们低着头,双眼看着我,好像在邀请我坐到它的背上。 进入扬州博物馆。一座雕像立刻让我喘不过气来,特别是当爸爸说出了她的名字时,我http://mip.yuwenmi.com/zuowen/sinianji/2764075.html
9.中国博物馆杂志期刊简介《中国博物馆》由刘曙光担任主编,创刊于1984年,由国家文物局主管、中国博物馆协会主办的一本新闻领域专业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力求及时、准确、全面的反映该领域的政策、技术、应用市场及动态。 11-1462/G2国内刊号 1002-9648国际刊号 https://www.1mishu.com/qikan/zhengfawenshi/wenhua/201003/678813.html
10.日记作文300字(精选70篇)日记作文300字(精选70篇)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日记作文300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日记作文300字 篇1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我高兴极了。早晨伴随着第一丝阳光,六一儿童节http://mip.duanmeiwen.com/riji/300/952654.html
11.关于旅游景点的作文300字(通用52篇)最后,我们还游了桃江十三渚、地质博物馆。 今天,我玩得非常开心! 旅游景点的作文300字 26 暑假里的一天,阳光明媚,爸爸妈妈领我来到了一个我向往已久的地方——吉林乌喇。 刚到那里,我就被眼前的景色迷住了,这里有满族风情人家、有以前的.戏剧台、有小河、有炮楼、有人家…… https://www.jy135.com/lvxing/679272.html
12.中国拼布艺术传承创新设计人才培养招生简章浙江民艺拼布博物馆,由浙江省文物局、浙江省民政厅于2019年12月批准成立,是国内首个以展示拼布手工艺术品为主要内容的专业拼布博物馆。 (二)国家艺术基金简介 经国务院批准,国家艺术基金(英文名称为China National Arts Fund,英文缩写为CNAF)于2013年12月正式成立,旨在繁荣艺术创作,培养艺术人才,打造和推广精品力作,https://arc.ccit.edu.cn/info/1004/1743.htm
13.十一假期的作文300字(通用16篇)十一假期的作文300字 14 今天是国庆节的第二天,天气阴沉沉的,但是我非常开心,因为爸爸要带我和妈妈去水洞沟玩。 一路都是高速,到水洞沟的时候,天气变好了,太阳出来了,暖洋洋的.。走进大门,首先我看见一幢土黄色的建筑,它的形状很奇怪,是多边形,上面写着“水洞沟遗址博物馆”。 https://www.qunzou.com/zuowen/sanbaizi/727037.html
14.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优秀作文300字(通用26篇)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优秀作文300字 6 到了西安,你会想到什么呢?当然是钟鼓楼,羊肉馒当然还有兵马俑啦! 今天我就去了兵马俑博物馆。兵马俑都是泥巴,陶片做的吗?当然不是!他们身上原本颜色艳丽,不过因为出土时技术不行,不到一分钟就氧化了实在可惜,但二号坑出现了奇迹;在一只跪将军俑背后留着淡淡的红色,保存很不易https://www.fwsir.com/fanwen/html/fanwen_20200605111521_425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