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堂笔记

第一单元1、草原一、中心课文记叙了作者初入草原的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深情讴歌了蒙汉同胞的民族情谊。

三、表达特点1、把写景和感受融合起来写。

2、通过丰富的想象把景象写得具体可感。

想象的好处:使景物的描写更加形象、生动,充满画面感,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草原风情。

四、课后题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哪句是直接写草原景色的?哪句写了作者的感受?在写景中融入感受有什么好处?)第一句话直接写了草原的景色,第二句话写了作者的感受,在写景中融入感受。

好处是:情因景生,景因情美,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五、作者介绍老舍,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代表作品有:《骆驼祥子》、《龙须沟》。

-1-2、丁香结一、中心《丁香结》这篇散文,作者由目睹丁香花开得格外繁茂,不禁想到自己斗室外年年绽放的三株白丁香,又由丁香花联想起象征着愁怨的“丁香结”,最后发出“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的感叹。

表达了作者豁达的人生态度: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正视生活中遇到的不顺心,把它看作生活的一部分,这样的人生才有滋味。

二、表达方法虚实结合(实写丁香花的形象,虚写寄托于丁香花的志趣和人生态度)。

三、填空1、课文前半部分写了丁香花的颜色、香味、形状,以及丁香花陪伴“我”的写作,课文后半部分写了由丁香引发的联想。

2、“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中“丁香结”比喻解不开的愁怨。

四、课后题1、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

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豪端(这里的“积雪”指什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这里的“积雪”指白色的丁香花,可以从后面的“香气直透毫端”看出来,也可以从前面的话中猜测到,如“有三棵白丁香”白色的丁香花缀满枝头,与“积雪”非常相似。

3、丁香结引发了作者对人生怎样的思考?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丁香结如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作者认为,人生虽然总会遇到许多的问题,令人烦忧,但是如果没有这些问题,人生也少了许多的滋味(最后一句)四、作者介绍宗璞,原名冯钟璞,当代作家,笔名有任小哲,丰非等。

代表作有《紫藤萝瀑布》、《废墟的召唤》六、拓展竹:象征谦虚礼让,气节高尚。

梅:象征不畏严寒,纯洁坚贞。

兰:象征高风脱俗,友爱情深。

菊:象征离尘隐居,临危不屈。

松柏:象征坚贞不渝。

荷花:象征廉洁朴素。

-2-3、古诗词三首一、中心《宿建德江》刻画了秋江暮色,写出了诗人的羁旅之思,衬托了诗人孤身一人夜宿建德江的孤寂心情,《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通过对黑云、白雨、狂风、湖水等景物的描绘,写出西湖盛夏时节暴雨骤来骤去的奇丽景色。

二、诗意《宿建德江》: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沙洲边上,正是日暮时分,新愁不禁涌上心头。

抬眼望去,远处旷野中的天空显得比的处的树木还要低,清清的江水倒映的明月仿佛和舟中的人十分亲近。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像打翻了的墨水,还没来得及把山遮住,白亮亮的雨点便像洒落的珠子一样纷纷乱跳进船舱。

突然,狂风席卷大地,湖面上顿时雨散云飞。

凭栏而望,只见湖面水天映照,碧波如镜。

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阵阵蛙声。

天空中星星时隐时现,山前落下稀疏的雨点。

过去在土地庙树林旁边的茅店,拐了个弯就忽然出现在眼前。

三、表达特点寓情于景,以景衬情四、作者简价孟浩然,唐代诗人,名浩,字浩然。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

辛弃疾:字幼安,别号稼轩居士,与苏轼并称“苏辛”-3-4、花之歌一、中心《花之歌》是黎巴嫩诗人纪伯伦写的一首充满哲理的散文诗。

诗人以花自喻,运用第一人称,从花的视角描绘了四季更迭花开花落的现象,表现了花的日常生活和品质追求,塑造了花向往光明,与万物和谐共处的鲜明形象,抒发了他对人生态度的独特感悟;人生像花一样,失意时不顾影自怜,得意时不孤芳自赏,无论处于哪种境境,总是积极地向往和追求光明。

二、作者介绍纪伯伦:黎巴嫩诗人,作家、画家,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

与印度的泰戈尔齐名,被并称为“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上的两位巨人”。

代表作有《泪与笑》,《先知》。

姓名的拼写规则:姓在前名在后,且姓和名分写。

其中,姓和名中的第一个字母必须大写,其余的字母一律小写,连写;复姓或双字名,字间既不空格也不用半字连接线。

一、看拼音写词语。

全诗共四联:首联、领联、颈联和尾联。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一句写出了红军胜利大会师的喜悦之态,预示了长征的最后胜利。

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一句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句中的“腾”与“走”这种动态化的描写,显示出红军战士藐视一切困难的态度。

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一句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一“暖”一“寒”既呈现了客观现实,又写出了主观感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表达出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的喜悦,又表现出夺取泸定桥的惊心动魄,足见红军的神勇无比。

三、课后题2、读一读,说说诗句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觉,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

二、表达1、通过神态、动作、语言等描写刻画人物品质。

2、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点面结合的好处:既有整体感受,又能突出重点,强化了描写的层次感和画面感。

三、课文内容1、课文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依次写了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五部分内容,其中二、四、五部分写得比较详细,其他部分写得比较简略。

2、课文在叙述时对五位英雄的称呼由“战士”改为“壮士”是因为:课文前三个自然段,马宝玉等人是执行命令,是勇敢的战士;完成任务后,他们本可以撤退,却以生命为代价将敌人吸引到棋盘陀上,可歌可泣,悲壮感人,所以称为“壮士”。

-6-7、开国大典一、中心《开国大典》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

二、表达方法场面描写是课文的一大特色:分别描写了群众进场,举行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等场面。

三、课文内容1、课文按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

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毛泽东宣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

2、“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这句运用反复的表达手法表现了全场三十万人以及全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欢欣鼓舞的心情。

-7-一、中心《灯光》作者王愿坚,课文通过一个关于灯光的故事,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表达了“我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不忘过去,要好好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愿望”。

二、课文结构这是一篇回忆往事的课文,采用倒叙的方式开头,首属形成呼应,整篇课文是以灯光“为主线来写的。

三、课题含义“灯光”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象征着新时代的幸福生活,感悟到不要忘记为今天的美好生活而牺牲的先烈,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四、“灯光”和“火光”的关系插图上的灯光是郝副营长和千千万万战士的革命理想,而天安门广场的灯光把这种理想变成了现实。

在理想到现实之间,是战场上那微弱的火光架设了桥梁,这桥梁,是千万战士用生命铸就的。

理想——奋斗——现实都与题目“灯光”有关。

五、句子理解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这是对年仅22岁就在战斗中牺牲的战友的痛惜。

同时感受到郝副营长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是后代幸福和安定的生活。

这句话既是对前面情节的呼应,也是作者在由衷地赞叹革命先烈为理想而献身的无私和伟大。

六、拓展1、关于理想的名言。

2、王愿坚(1929-1991)电影编剧,作家。

主要作品有《党费》《粮食的故事》《普通劳动者》等;1974年与陆柱中创作了第一个电影文学剧本《闪闪的红星》。

-8-一、交流平台本单元的课文在描写场面时,运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

《狼牙山五壮士》痛击敌人,跳下悬崖两个场面。

《开国大典》阅兵式的场面描写。

这种“点面结合”的方法既有整体感受,又能突出特点,强化了描写的层次感和画面感。

二、词句段运用1、两句均运用了反复的手法,可以起到突出和强调的作用,能够更加鲜明地表达感情,使语言更富有感染力。

2、与“说”有关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日积月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出自《后出师表》:“巨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尽瘁:竭尽劳苦;已:停止。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全心全意地贡献出全部力量,到死为止。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出自《白马篇》“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困难,视死忽如归!”归:回去,这句话的意思是:为了解除国难而献身,把死亡看作回家一样。

“祖宗疆上,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

“位卑未敢忘忧国”出自《病起书怀》: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位卑:地位卑微。

这句话的意思是:尽管地位低下,但不敢忘记处于患难中的国家。

二、课文内容填空。

课文在描述制作竹节人的过程中,表现了“我们”对竹节人游戏的喜爱与热情,也能体现出“我们”对可以用简单材料制作出这一成果的自得与满意。

斗竹节人的乐趣,体现“我们”对此深深着述。

我们上课时玩竹节人被老师发现了,老师没收了我们的玩具,下课后却在自己的办公桌上痴迷地玩起来,一方面说明老师童心未泯,另一方面从侧面说明了竹节人的吸引力。

三、作者简介范锡林,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喜欢在自己的小说、童话、散文中抹上浓浓的传统色彩、民族气息,称之为“中国味”出版《辟邪铜钱》、《灶王爷和他的朋友们》、《分身奇妙功》、《金瓜小神鹰》等二十余部作品集,另有《范锡林少年传奇小说》,五卷本及《范锡林武侠童话》三卷本出版。

四、拓展民间传统玩具风筝拨浪鼓不倒翁木马空竹-11-10、宇宙生命之谜一、中心思想这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主要介绍了科学家对“地球以外其他星球上是否也有生命存在”这个问题的研究和探索。

表现了谨慎探索的科学精神。

二、表达方法本文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方法来说明科学家对“地球以外其他星球上是否也有生命存在”这个问题的研究和探索。

最后得出了结论是:火星上是否有生命存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三、阅读方法有:①浏览课文的方法;②寻找中心句的方法;③圈画出关键词的方法;④提取关键信息的方法;⑤查找资料的方法。

四、拓展有关科学探究的名言欲要看究竟,处处细留心。

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

-12-11、故宫博物院一、中心这是一组非连续性文本,由四篇材料组成,有对故宫博物院进行全景介绍的说明性文字,有关于太和门被烧的故事,以及来自官方网站的游览须知和平面示意图。

材料二讲述了有关太和门的故事,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二、表达方法按照空间顺序介绍了故宫建筑群。

这样写的好处:突出特征,结构严谨,条理明晰。

二、读书方法:1、先想想阅读的目的;2、选择适合的阅读方法。

三、拓展春季的诗句:夏季的诗句:秋季的诗句:冬季的诗句:表现人物入迷的方法:(1)抓住人物的动作;(2)抓住人物嘴里发出的声音,脸上的神态或通过旁观者的感受来表现人物的状态;(3)运用侧面烘托的办法来表现。

风靡崩裂豁开叉腿卡住敦厚一绺.......叱咤观摩笨拙攒着一哄而散颓然模样........悻悻然赫赫伟绩鏖战犹酣蟠桃粟米轨道辐射.......稀薄土壤陨石鳌头金銮殿额枋击磬.......镏金迥然水榭翠柏真伪惟妙惟肖......三、词语归纳前功尽弃威风凛凛呆头呆脑叱咤风云别出心裁技高一筹得意扬扬弄巧成拙虎视眈眈怒气冲冲鏖战犹酣津津有味念念有词全神贯注心满意足别出心裁大步流星暴露无遗忘乎所以轻手轻脚龙凤呈祥迥然不同井然有序惟妙惟肖-15-第四单元12、桥一、中心《桥》是一篇微型小说,叙述了一位村党支部书记面对暴发的山洪,以自己的威信,忠于职守的信念和沉稳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

塑造了一位党支部书记在山洪暴发时舍己为人,忠于职守和大公无私的形象。

二、课文内容《桥》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写了黎明的时候,山洪暴发,全村一百多人惊慌失措,奔向北边那座窄窄的木桥。

第二部分:写德高望重的老支书临危不乱,指挥大家安全过桥。

第三部分:写了老支书和他儿子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三、表达方法1、情节跌宕起伏,冲突不断。

2、短句多,自然段简短,形成急促,紧张的节奏。

3、环境描写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4、“留白”很有意味。

四、以“桥”为题的意义。

“桥”具有象征意义,是把党员和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感情纽带,是危难时刻老支书为群众抢得生机的希望桥,是老支书和儿子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生命桥。

五、抄写《桥》一文的比喻句、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关于小说1、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2、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有的还有序幕和尾声。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16-3、小说分类按照表现的内容可以分为神话、科幻、公案、传奇、武侠、言情、同人、官宦等;按照体裁可以分为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自传体小说。

按照语言形式可以分为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

按照篇幅及容量可以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和微型小说(小小说)4、小说与诗歌、散文、戏剧,并称“四大文学体裁”。

5、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有: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七、拓展描写雨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人物品质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雨的优美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雨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本文的线索:明线:描写雨、洪水和桥暗线:“党员”形象九、小说最后点明老支书和小伙子的关系,其作用是:在收尾处形成强烈的情感冲击,让读者在震撼中再度体悟英雄的崇高境界。

小说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刚刚病故的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在自身生活困难的情况下仍本能地向别人伸出援手的可贵品质。

三、表达方法1、环境描写不仅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场景,也烘托出主人公勤劳、善良的品质。

2、桑娜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实地表现了她矛盾的内心世界,刻画了一个充满爱心、同情心的劳动妇女形象。

3、人物的对话,个性鲜明,体现了他们可贵、动人的品质。

四、线索:全文以(桑娜的内心矛盾为主线)以人物活动为线索,围绕(收养西蒙的两个孤儿这件事),前后设置了两个悬念:①渔夫是否平安回家?②渔夫回家后能否同意收养孩子?全文分为三部分“盼夫归来——探望邻居,抱回孤儿,忐忑不安——渔夫回家,夫妇商量,不谋而合。

”五、句子理解1、“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非……不可”来体会桑娜善良的本能。

“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与“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看似矛盾,实际上反映了桑娜同情穷人,关心穷人的善良品质。

2、“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a、这一连串的话既是征求妻子意见,又表明了自己的观点,更体现了渔夫的粗中有细和善良。

b、“熬”是忍受(疼痛或艰苦的生活)的意思,说明渔夫为了抚养邻居的孩子,准备过更艰苦的日子,准备付出更多的辛劳。

c、“皱起眉”“脸变得严肃、忧虑”说明渔夫感到问题很难办,“搔搔后脑勺”说明他正在认真考虑,又体现了渔夫的憨厚。

六、拓展1、描写恶劣环境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描写人物心理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描写人物神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14、在柏林一、中心本文是一篇微型小说。

课文通过刻画战争中平民百姓的悲剧形象,表现战争给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达出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和渴望和平的心愿。

二、填空小说从(一个生活小镜头平实而缓慢地切入)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从侧面描绘了(战争的残酷)。

三、表达方法通过情节发展和环境描写以及人物的外貌、神态等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

四、拓展描写战争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句子理解1、“东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1)从文中人物的角度来思考,老兵的话引起了在场的每个人深深的反思,反思战争的罪恶,感受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可怕灾难。

(2)从小说表达的艺术效果来看,这种戛然而止的结尾,含蓄深刻,发人深思,起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也给读者带来心灵的震撼。

2、第一自然段的“静”只是基于老人眼光的震慑力,是外在的,而结尾处的“静”触动的是每个人的心灵,具有震慑人心的作用。

THE END
1.故宫博物院故宫博物院成立于1925年10月10日,是以明清两代皇宫和宫廷旧藏文物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大型综合性古代艺术博物馆,是世界文化遗产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https://www.dpm.org.cn/Home
2.课堂笔记故宫博物院第12课复述课文+主题家各部分内容2.6万 台北故宫博物院 by:Xiaobiugu妈妈 3915 北京故宫博物院 by:童乐营耳朵里的博物馆 1652.4万 北京-故宫博物院 by:恋景旅行APP 1.4万 故宫博物院-钟表馆 by:格物与逍遥 1.5万 故宫博物院 陶瓷馆 by:葡萄院儿 6.5万 漫画里的博物馆:故宫博物院 by:Xiaobiugu妈妈 381 故宫博物院珍藏-法书 by:格物与逍遥 6.7https://www.ximalaya.com/sound/753566150
3.中国故宫博物院官网故宫博物院课堂笔记A2: “故宫博物院课堂笔记”啊,其实就是故宫给大家准备的一套在线学习资料,这里有各种关于故宫和文物的知识讲座、视频课程,还有详细的图文笔记,无论你是历史小白还是资深爱好者,都能在这里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边学边记,轻松get故宫的博大精深! Q3: 在故宫博物院官网上能买到什么特色商品? https://www.iacrelw.cn/zshi/202410-427.html
4.学霸课堂笔记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2课故宫博物院部编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第十二课 故宫博物院 课前预习 1.本文共有( )则材料。 2.默读课文两遍,读通、读顺课文。 3.在文中画出下列词语,并抄写一遍。 完整 横贯 独特风格 矗立 绚丽 矫健 鸣钟击磬 龙凤呈祥 迥然不同 井然有序 ___ ___ 4.读课文,填一填。 错综( ) ( )有序 双凤( ) ( )翠柏 天https://www.zxxk.com/soft/30713412.html
5.故宫博物院(课堂实录)(通用6篇)篇1:故宫博物院(课堂实录) 《故宫博物院》课堂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现在请大家观赏一幅画面(“鸟巢”体育馆视频徐徐展示),(完毕),同学们,谁能说出它的名字? 生1:“鸟巢”体育馆。师:知道它是干什么用的吗? 生2:2008年举办奥运会用的。 师:你们回答的很好。是的,鸟巢体育馆以其现代化的先进手段,超凡脱俗的https://www.360wenmi.com/f/filen5651176.html
6.《故宫博物院》8篇(全文)双柏县鄂加中学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教案 时间: 年月 日 备课组:语文组 课题:故宫博物院 课时:3课时 主备人:张富涛 预习课 预习目标: 1、学习本文突出重点、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方法,体会课文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群的作用。 2、了解故宫各部分主要建筑的方位、特征、用途,理解故宫在建筑设计上处处反映以封建帝王为https://www.99xueshu.com/w/filel5dmnt2d.html
7.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精选15篇)在学习课文时,要各有侧重。如学习《中国石拱桥》时,重点体会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并注意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学习《苏州园林》时,可以一方面重温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的要求,一方面学习说明方法;学习《故宫博物院》时,则侧重体会说明顺序。这样根据各篇课文的特色有侧重地学,能够使学习任务化整为零,便于把握知识。https://www.yuwenmi.com/jiaoxuefansi/4097873.html
8.《故宫博物院》教案15篇理清本文说明顺序,初步了解故宫博物院 体会文章方位词语的准确性和说明的条理性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方位词语的准确性和说明的条理性 教学过程 【课时安排】二课时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认真预习课文,画出有关游览的方位词语。查找故宫博物院的资料,下载故宫资料或图片 https://www.jy135.com/jiaoan/1203400.html
9.第12课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潇湘读书社1.北宋时候,有位画家叫张择端。他……现在完整地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里。 课文第一自然段介绍了画名,画的作者,画得内容——都市热闹的场面,以及保存地。“八九百年”突出了这幅画的年代久远,如今仍完整地保存着,说明这幅画是多么珍贵。“名扬中外”一词说明《清明上河图》在国内外都很有名,有很高的地位和很大https://www.xiaoxiangguan.cc/69917.html
10.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堂笔记? 六年级上册《习作例文》课堂笔记 ? 《盼》课堂笔记 ? 《夏天里的成长》课堂笔记 ? 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课堂笔记 ? 《在柏林》课堂笔记 ? 《穷人》课堂笔记 ? 《桥》课堂笔记 ? 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课堂笔记 ? 《故宫博物院》课堂笔记 ? 《宇宙生命之谜》课堂笔记 ? http://hanchacha.com/yuwen/liushang/biji-11/
11.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1课课堂笔记关于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1课的课堂笔记,根据我所了解的信息,这一课可能有两个不同的版本,分别是《故宫博物院》和《宇宙生命之谜》。以下是针对这两篇课文的详细课堂笔记: 《故宫博物院》课堂笔记 课文简介: 课文主要介绍了故宫的整体布局、建筑风格和历史背景。 故宫,又称紫禁城,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宫,位于北京中https://agents.baidu.com/content/question/73bf453e0dd25f3a2e9b1a99
12.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新课预习知识过关手册(第1●课文通过四则材料,从不同的方面有详有略地介绍了故宫博物院“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点和整体风貌,其中重点介绍了故宫丰富多彩的建筑艺术,展示了故宫宏伟的建筑群与和谐统一的布局,歌颂了具有高度只会和创造才能的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给游览故宫的人提供了平面图和游览建议。 https://www.360doc.cn/article/49310213_941629718.html
13.《故宫博物院》教案范文(精选12篇)2、整理课堂讨论记录,完成练习一。 3、预习课后练习二、四。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1、学习课文说明的重点:太和殿、养心殿的内容。进一步了解空间顺序和故宫特点。 2、总结课文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课文说明三大殿的部分(4—10段)。 教师:上一节课,我们整体游览了故宫博物院,由于文章采用了合理的空间顺序,所https://www.unjs.com/jiaoan/qita/20210310115506_3229249.html
14.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全册课堂笔记.pdf六年级上册课堂笔记 .. 、- .-.L, .~ · .. ..` . . . .0 阅读课文, 体会作者寄寓在丁香中的情感。 个方面介绍了 .. . . . . : 叫它故宫, 也叫故宫博物院。 这是明清两代的皇宫, 是我国现存的 本段勾勒出故宫 的整体 最大最https://mip.book118.com/html/2021/1209/6142212111004112.shtm
15.初中语文随笔上学期在引导学生学习《故宫博物院》时,我想让一位学生上黑板在补充出我所留白的板书,即从课文中找出故宫博物院从南到北的建筑名称。良久,没人敢上来尝试,面对这样的局面,我灵机一动说:“会填哪里填哪里,填一处也行。”于是学生争先恐后,最终完成效果良好。课堂气氛由沉闷转为轻松活跃。https://www.wenshubang.com/suibi/3508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