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发展百人谈?丨既做历史艺术的殿堂,又做文化休闲的场所——专访南京博物院名誉院长龚良

龚良,江苏太仓人,研究馆员,博士生导师。曾任江苏省文物局局长,南京博物院院长。现任南京博物院名誉院长。

·每一座博物馆都是中华文明的一块拼图,合起来就是一幅波澜壮阔的中华文明长卷

·建设博物馆强国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通过博物馆和世界交流,让世界更了解我们,让中国的历史、文化能够更好地被讲述和被接受

·好的博物馆有三条原则:好的文化产品、好的文化环境、好的文化服务

川观新闻记者王国平摄影吴枫

1933年,由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倡议,国立中央博物院(南京博物院前身)筹备处在南京成立。其主体建筑由著名建筑师徐敬直设计,后在梁思成、刘敦桢指导下,修改为仿辽代奉国寺大殿建筑。这座庄严宏伟,体现“中国建筑之固有特色”(梁思成语)的大殿,如今已成为南京标志性历史文化景观。

在南京博物院90年的历史中,龚良担任院长16年半,这期间他和他的团队不仅完成了前辈们的期望,使南京博物院最终形成“一院六馆”的格局,更提出博物院“既做历史艺术的殿堂,又做文化休闲的场所”这一理念。

“南京博物院的历史,折射了时代浪潮下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历程。”龚良说,好的博物馆应该更好地与时代接轨、与社会同步,让公众更直观方便认识文明和传统。

龚良接受川观新闻记者采访

考古最主要的是寻找

和记录文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1962年,龚良出生在文脉兴盛的江苏太仓。15岁高中毕业后回乡务农,19岁考入南京大学历史系就读考古专业。龚良说,学习考古之前,他对这个专业并不了解。进入大学后,发现考古工作非常重要,“是人们和遥远祖先沟通的重要渠道。”龚良说,环太湖文明被认为是江南文脉的源起,就是因为有大量的古文化遗址被考古发掘。

南京博物院的主馆——历史馆仿辽式大殿。

1986年开始,龚良跟着恩师蒋赞初先生整理北洞山汉墓考古发掘资料。他参与整理出版的《徐州北洞山西汉楚王墓》考古发掘报告,获得了江苏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考古,最主要的是寻找和记录文物与文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从北洞山汉墓开始,龚良就十分注重出土文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所传递的历史信息,“通过这种关系,去追寻文明的起点和社会发展的脚步。如果田野出土的文物没有发现和记录这种关系,出土文物的价值就会大大降低,比如收缴的盗墓文物。”

要在文物保护中惠及民生

龚良于2001年开始担任江苏省文化厅文物处处长和江苏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等职,负责全省的文物保护、古建修缮和博物馆发展的行政管理工作。

2005年12月,龚良被任命为南京博物院院长。担任院长后,他的第一项重要任务便是南京博物院二期改扩建工程。

南京博物院的前身是蔡元培先生于1933年倡议建立的国立中央博物院,最初原拟建“人文”“工艺”“自然”三大馆。后因抗战爆发,仅建成“人文馆”。

此后在南京博物院几代学人的努力下,已经建成有历史馆和艺术馆。历史馆就是当年的“人文馆”,主要收藏和陈列江苏的历史文化遗产,艺术馆则展示历代青铜、瓷器、玉器、书画、织绣、陶艺、漆器、民俗等。

参观南京博物院的游客。近年来南京博物院已经成为一处“网红”打卡点。

二期改扩建该如何进行?龚良思考很多:“如何让这座历经风雨、饱经沧桑的文化圣殿继续传承,同时又能焕发新的活力,真正惠及民生?”

“南京博物院有各类藏品42万件,其中包含一大批宫廷文物。”龚良说,“在42万件藏品中,以清宫瓷器最多,以西南地区民族文物最具特色,以殷墟考古出土实物科学价值最高,以江苏的考古出土文物最珍贵。全院藏品既有宫廷的,也有民间的;既有高古的,又有近现代的;既有物质形态的,又有非物质遗产。品类繁多、覆盖面广,藏品的类别远超同级博物馆。”

龚良意识到,宫廷文物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交流临展又是博物馆吸引公众的重要手段,需要建立一个专门的展馆进行展示,于是将特展馆建设纳入了改扩建工程的议题。历史、艺术、特展三大展馆构成了南京博物院的主体,呈现出“历史文化艺术的殿堂”的大气。但龚良认为博物馆还应该成为“公众喜爱的文化休闲场所”,经过和同事们反复商讨,改扩建工程又创新性地加入了数字馆、非遗馆和民国馆“三小馆”。2013年11月6日,时值建院80周年,完成二期改扩建工程的南京博物院以“一院六馆”全新格局对外开放。

零展品基础上建起中国大运河博物馆

“博物馆要展示人类发展的文明历程,藏品展示不能是简单的说教。”在南京博物院工作期间,龚良逐渐将博物馆的文博理念提炼为“既做历史艺术的殿堂,又做文化休闲的场所”。

龚良说,要让参观博物馆成为人们特别是年轻人日常生活的方式之一。

如何把文物展品和背后的文化,更好地展示给观众,龚良认为,科技手段在博物馆的展览中有越来越多的应用场景,特别是数字技术可以让公众更直观方便地认识文明和传统。

南京博物院的数字馆,就是将以江苏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动态的影像、投影、互动等方式,分成28个片段表现出来。能充分体现龚良创新理念的还有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中国大运河”是世界文化遗产的专有名词,流经全国8省35座城市,并把我国的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联系起来,构成了我国南北水路交通大动脉。2014年6月,“中国大运河”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是江苏省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一项重点项目,由南京博物院负责展览和运营。

而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方式,就是数字技术在博物馆内的应用。“馆内多个展厅均配合数字化沉浸式体验。”龚良介绍,比如在“大运河——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展览中,以“5G+VR”的形式展现当代运河沿岸风情,通过数字技术让运河实景更加逼真绚丽。在“运河上的舟楫”展览中,参观者还可以“登上”一艘长约21米、桅杆高15米的“沙飞船”。“沙飞船”是明清时期江南一带的大户人家在娶亲或看戏时常用的交通工具,也是康熙、乾隆“南巡”时随行船只之一。博物馆内,在四周投影的视觉反衬下,游客“乘坐”沙飞船缓缓向前行进,进而感受到大运河两岸的繁华盛景,当下和历史就这样产生了“链接”。

“博物馆数字化展览的背后,需要有真实的考证支撑,那些‘复原’的桥梁、码头、建筑、船舶等影像,都是真实地存在或有历史依据的,真实是博物馆数字展览的生命。我们希望以真实的场景向观众呈现、解读真实的运河。”龚良说,“如今,走进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游客越来越多,特别是青少年和亲子家庭占了很大比重。”

在南京博物院的“老大殿”前,龚良(左)接受川观新闻记者专访。

几乎每一个阶段,都是身兼“两岗”,因此他将自己的书斋取名“两行斋”。

如今,龚良是南京博物院的名誉院长,也是院里一名志愿者,时常会到馆里走走、看看、讲讲、坐坐。他很欣喜,自己在退休的时候还保持着不错的业务能力,更重要的是,他所实践的一些文博创新理念,正在被更多人所接受和实践。

每一座博物馆都是中华文明的一块拼图

博物馆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记者:中国的博物馆事业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龚良:粗略来讲,2000年以前,中国博物馆收藏展示的是文物和标本,这里的文物指的是馆藏的可移动的文物。

最近这20多年来,博物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首先是在2001年的时候,博物馆的概念有了变化,收藏展示的是人类发展的见证物。2007年,国际博物馆协会对博物馆的定义做出调整,改为博物馆收藏展示的是“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及非物质遗产”。

物质和非物质遗产保护不可分割,都可以放进博物馆,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就是说我们在进行物质遗产收藏展示的过程当中,发现里面所蕴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制作技艺和使用方式等,这些也应该成为博物馆的展示内容。

2022年8月,国际博物馆协会官网又公布了博物馆的新定义:“博物馆是为社会服务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它研究、收藏、保护、阐释和展示物质与非物质遗产。向公众开放,具有可及性和包容性,博物馆促进多样性和可持续性。博物馆以符合道德且专业的方式进行运营和交流,并在社区的参与下,为教育、欣赏、深思和知识共享提供多种体验。”这强调的是博物馆的多样性发展、差异化发展,强调了阐释的作用和体验的价值,希望能够有更多不同类型的博物馆出现。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博物馆事业也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机遇。首先是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其次是数字技术的加速应用,同时公众也对博物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我们看到,这20多年间中国博物馆的数量增加了2倍,从2003年的2000多座,到如今登记备案的已经有6000多座;博物馆服务公众的面积则大概翻了三番,近年来有更多的博物馆在进行改建、扩建;博物馆服务公众的能力和水平,更是有了极大提高。

记者:刚刚您提到20多年来博物馆数量的快速增加。中国提出到2035年要基本建成世界博物馆强国,建设博物馆强国对建设文化强国有什么样的意义?

龚良:建设博物馆强国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建成博物馆强国,首先博物馆建设的顶层设计要更完善、更成体系,同时发挥好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另外,还要通过博物馆和世界交流,让世界更了解我们,让中国的历史、文化能够更好地被讲述和被接受。

去年9月,第九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上,首次创新举办尼山世界文物(博物馆)论坛,我受邀参加。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以开展世界不同文明对话为主题,以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推动建设和谐世界为目的。

交流的基础是能够互相了解,然后才能够融合,才能够发展。博物馆通过实物来实证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成果,最容易被不同语言、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的人接受。

在我看来,讲好中国故事,博物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载体,而且这个载体特别容易被外界所接受。

博物馆可以看成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片段

记者:通过博物馆,我们可以看到什么样的中华文明?

我们还有很多民族类的博物馆,展现了中华民族相互融合的过程。

在历史和艺术类的博物馆中,可以看到中华文明的一脉相承。比如在南京博物院,我们“江苏古代文明”的展览,里面有考古发现的8000年前人工栽培的水稻以及捕鱼的工具,这是江苏“鱼米之乡”的源头。从早期的环太湖流域文明到后来的吴越文化再到江南文化的形成,展示了江南文脉的传承。

将视野放大,在长江沿线的博物馆中,中华文明一脉相承的特点更加突出,最显著的是农耕文明,从长江上游、中游到下游,农耕文明加创新的特点是一致的。

这些博物馆,可以看成是中华文明的某一个片段,而这个片段一定是在中华文明的整体格局中体现的。或者说每一座博物馆都是中华文明的一块拼图,合起来就是一幅波澜壮阔的中华文明长卷。

好的展览以故事打动观众

记者:在您看来,什么是好的博物馆?

龚良:对此,我曾提过三条原则:好的文化产品、好的文化环境、好的文化服务。

好的文化产品,指的是博物馆主动作为去创新性地策划原创展览,再加上博物馆里面有创意的教育服务项目和文化创意衍生商品,这是博物馆文化传播和服务公众的重要内容。

好的文化环境,是希望公众到博物馆里会产生温暖的感觉,这种感觉应该是贯穿馆内外的。我们希望博物馆建筑成为博物馆里的第一件展品,然后再通过内部空间的打造,营造博物馆展览所体现的文化空间。

好的文化服务,要体现在从观众走进博物馆到离开的全过程,要让观众在这个过程中感觉很舒服,同时又能让博物馆的环境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观众。

随着文博事业的发展,今天我们进一步提出,好的博物馆应该是空间、美感、故事的有机结合。

空间是特色和形象的结合,美感是愉悦的体验,而故事则是展品关系的解读。这些年,我们已逐步摒弃了原来博物馆里面做文物精品展的展览方式。文物精品展,强调的是展览中要有好的明星展品,没有明星展品,这个展览可能就做不好。现在我们更希望给大家展示展品和展品之间、展品和地域之间、展品和人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些关系就是博物馆要告诉观众的故事。好的展览是体验式的,以故事打动观众。

记者:这种器物之间的关系要如何找到呢?

龚良:这是一个关键问题,需要有专业策展人的介入。因为博物馆里展示的故事,不是凭空编造的,它是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一个环节。特别是最近七八年,大家都意识到要做好的展览,必须有好的策展人。包括我们南京博物院在内,现在国内大型博物馆基本有自己的策展人团队。

我举一个例子。2015年,我们策划了一个“温·婉——中国古代女性文物大展”,策展人是南京博物院古代艺术研究所的曹清老师。在这个展览中,没有明星展品。策展人从她自己的女性视角出发,将很多普通的文物、展品组合起来,通过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从形塑女性、女仕日常、才媛集艺、笔端容功四个方面,诠释了历史长河中中国女性的性格特征,那就是“温”“婉”。脱胎于这次展览的同名图书也获评当年的“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和“中国最美的书”。

李庄是南京博物院与四川的链接点

记者:说到南京博物院就不能不提四川宜宾的李庄,近年来两地有哪些联动?

龚良:我们特别感谢李庄人民在1940年到1946年接纳了当年中央博物院的前辈。正是在李庄的时候,博物院和国内其他的文化单位聚集在一起,使博物馆学和考古学、古建筑学等领域的学者之间发生了深入的交流,并产生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们的老院长曾昭燏在李庄时曾与人合撰《博物馆》一书,叙述了博物馆工作各方面的基本知识,是中国具有开创性的博物馆学研究代表著作。现代中国的博物馆学,可以说是从这本小书开始的,李庄正是它的诞生地。

2023年,我受院里委托到李庄,对“立本求真家国天下——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在李庄”主题展重新策划布展。展址就位于当年存放院里珍贵文物的李庄张家祠。

整个展览分为三个单元,分别是“国宝西迁——守住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文化抗战——艰难岁月彰显学人风范”和“山高水长——海峡两岸永怀缱绻”,展示了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从文物西迁到落地李庄的脉络。为了这次展览,我们从南京博物院文物库中原样复制了多件极富价值的公文、信件等资料。同时,还全新打造了一个数字展厅,参观者可沉浸式体验,了解这段文物辗转迁徙的往事。

李庄,是南京博物院与四川最重要的链接点。

最大的肯定是观众发出的“九宫格”朋友圈

南京博物院坐落于南京市紫金山南麓,作为我国第一座由国家投资兴建的大型综合类博物院,它的主馆“老大殿”本身也是一处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关于南京博物院,网上一直有个说法,称它是“中国三大博物院之一”。采访时,我们专门就此向龚良先生求证。

听到这个问题,龚良哈哈一笑,进而说:“这是观众的口碑和喜欢,没有任何依据。”

采访时,龚良一再强调,博物馆不仅仅是一个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机构,更应该是观众喜爱的旅游目的地。

正是在这样的理念下,近年来南京博物院已经成为一处“网红”打卡点,往往一票难求。

采访结束时,龚良把记者带到“老大殿”前的广场,当时众多游客正举着相机、手机在这里拍照。

龚良说,我们遇上了中国快速发展的时代,一个博物馆变革的时代,一个互联网的时代,需要通过一系列创造性劳动,让更多民众走进博物馆,看懂展览、理解文明、认知传统、爱上博物馆。

四川日报全媒体出品

策划:李鹏

统筹:姜明赵晓梦

第二十九期

执行:黄颖

记者:王国平

摄影:吴枫

海报:刘津余

编辑:杜馥利

如需转载,请私信小编,或致电:028-86968693028-86968276

THE END
1.四川博物院新馆(总馆)来了!拟选址在这儿四川博物院新馆(总馆)来了!拟选址在这儿 川观新闻记者 王若晔 12月11日,记者从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官网获悉,四川博物院新馆(总馆)《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以下简称《意见书》)公开发布。《意见书》显示,四川博物院新馆(总馆)项目拟选位置为:四川天府新区正兴街道秦东社区宁波路东段以北、蜀州路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8139701069788414&wfr=spider&for=pc
2.四川博物院新馆(总馆),拟选址天府新区早安,新眉近日,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公开发布关于四川博物院新馆(总馆)《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意见书》中显示,四川博物院新馆(总馆)项目拟选位置:四川天府新区正兴街道秦东社区宁波路东段以北、蜀州路以东、汉州路以西、广汇美术馆以南。紧靠天府公园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2NzAxMDc3Nw==&mid=2247915200&idx=1&sn=f8bd9b9c1dd09f309611932f4ca4f80f&chksm=fd77f1d012c799e87aa7bbd8434b0de6b7e1d7cd95813f996a12aaa2c4bba8f2d06ea85f8c5c&scene=27
3.博物馆文物包装工程,成功案例有湖南省博物馆四川博物院3、范桂杰(1983年12月—1996年9月)任四川省博物馆馆长。 4、马家郁(1996年9月—1999年8月)任四川省博物馆馆长。 5、高大伦(1999年8月——2001年2月)任四川省博物馆代理馆长。 6、焦入川(2001年——2008年)任四川省博物馆馆长。 7、盛建武(2008年至今)任四川省博物馆馆长、四川博物院院长。 http://www.yztgroup.com/case.html
4.南充市博物馆四川一帆招标代理有限公司 四川远志招标代理有限公司南充市博物馆简介 南充市博物馆招标采购网是比地招标网为南充市博物馆开设的招标采购专区,每天为您提供更新更全的南充市博物馆招标信息、南充市博物馆采购信息,更多招投标公告、中标公告、拟在建项目等信息尽在比地招标网,大数据智慧应用,让您中标快人一步。其它http://www.bidizhaobiao.com/bdzbjg/ncsbwg212580
5.既做历史艺术的殿堂,又做文化休闲的场所在南京博物院的“老大殿”前,龚良(左)接受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专访。 “文化传承发展百人谈”大型人文融媒报道29每一座博物馆都是中华文明的一块拼图,合起来就是一幅波澜壮阔的中华文明长卷热门的博物馆不仅是一个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同时又是一个公众喜爱的旅游目的地建设博物馆强国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通过https://finance.sina.cn/2024-04-16/detail-inarynma2898841.d.html
6.除了三星堆,四川还有这些博物馆值得来打卡!四川博物院始建于1941年,是西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在全国公共博物馆中占有重要地位。2009年,随着新馆落成,由四川博物馆改称四川博物院。该院现有院藏文物26万余件,其中珍贵文物5万余件。 今年是我国著名美术学科教育家、版画家、雕刻家、水墨画家吕林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吕林诞辰百年艺术回顾展》已在该院开展https://www.ccmapp.cn/news/detail?id=1c532dab-141a-41b1-9bdb-4012a75a1b58&categoryname=%E6%9C%AC%E7%BD%91%E5%8E%9F%E5%88%9B
7.四川十大著名博物馆四川十大最出名的博物馆四川有名的博物馆→四川省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文物资源十分丰富,是历史文物大省。那么你知道四川著名的博物馆有哪些吗?下面MAIGOO小编整理了四川十大著名博物馆,包括四川博物院、成都市博物馆、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自贡恐龙博物馆、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朱德故居纪https://m.maigoo.com/shenghuo/409828.html
8.(四川著名的博物馆有哪些)四川十大著名博物馆四川十大最出名的(四川著名的博物馆有哪些)四川十大著名博物馆 四川十大最出名的博物馆,四川省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文物资源十分丰富,是历史文物大省。那么你知道四川著名的博物馆有哪些吗?下面小编整理了四川十大著名博物馆,包括四川博物院、成都市博物馆、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自贡恐龙博物馆、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http://www.zhuoyunkang.com/news/show-48001.html
9.台北故宫博物院2009年3月1日,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率团抵达台北,他们此行将专程访问台北故宫博物院,这也是对半个月前周功鑫以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身份首访北京故宫的回访。 博馆扩建 1964年,台北故宫博物院正馆开始兴建。1966年,第一期新馆左右两翼扩建工程完竣。 1971年,第二期扩建工程从新馆两翼向前扩建完竣,陈列室面积达到8,https://www.100event.com/others/boutique107.html
10.四川之旅一~杜甫草堂四川博物院四川博物院现有院藏文物26万余件,其中珍贵文物5万余件。四川博物院拥有专职、兼职研究员30余人,先后研究出版了《四川博物院藏〈格萨尔〉唐卡研究》《四川出土南朝佛教造像研究》《馆藏书画精品集》等学术著作。 2011年,"四川博物院修复能力提升"项目,被国家文物局确立为全国两个试点项目之一。2017年,获得全国最具创新力https://www.meipian.cn/1rfslr2h
11.中国十大博物馆旅游景点推荐汉匠古建筑四川博物院始建于1941年,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浣花溪历史文化风景区,是西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在全国公共博物馆中占有重要地位。四川博物院拥有专职、兼职研究员30余人,先后研究出版了《四川博物院藏〈格萨尔〉唐卡研究》《四川出土南朝佛教造像研究》《馆藏书画精品集》等学术著作。2011年,“四川博物院修复能力提升”项https://www.nbgjz.com/10077.html
12.国立故宫博物院综合此后,博物馆致力打造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加值应用的虚拟博物馆,馆舍也历经多次整修扩建。 在国立故宫博物院典藏为数近70万件文物与艺术作品,大部分是原先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院、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和国立北平图书馆等机构所藏来自紫禁城、盛京行宫、避暑山庄、颐和园、静宜园和国子监等处皇家旧藏;另有部分是编列预算购置,http://www.icarsd.com/info/show/201507/
13.四川大学博物馆2023年工作简报四川大学博物馆是中国西南地区建立最早的博物馆,自1914年建馆至今已有超过百年历史,到2021年,有馆藏文物八万五千余件,涵盖石刻、书画、陶瓷、青铜器、古钱币、古印、刺绣、漆器、拓片等几十个门类。2019年,因市校共建四川大学博物馆群项目,博物馆开始闭馆进行整体改扩建。截止2023年底,共有在编教职工21人,包括中层https://scudm.scu.edu.cn/info/1056/2389.htm
14.建筑师说丨“一位永恒的中间媒人”矶崎新与他在中国的实践湖南博物院改扩建 2017 81490㎡ 以“鼎盛洞庭”为创意源泉,寓意湖南省博物馆是以湖湘文化为核心的环洞庭文化的集成,是环洞庭文化带的典型代表。 以金属大屋顶寓意洞庭之水凝固成鼎的形象,象征着湖湘文化的凝固与升华。 博物馆新馆由3个层面组成:台基、屋身、屋顶,这三部分的尺度比例参照传统宫廷建筑做法,与中国古建https://m.douban.com/note/838092622/
15.文化盛宴:全国博物馆100个新春大展,约起来!文化产业评论海南86四川 87-92 贵州93-95云南 96 陕西97-100 北京 01、国子文脉——历代进士文化艺术联展 故宫博物院 展览时间:2023年1月16日-2023年4月2日 展览地点:故宫博物院(午门正楼、东雁翅楼展厅) 本展览是故宫新年的第一个临展,展览集三家主办单位的数百件文物精品,展示历代进士在文化和艺术等领域所取得的成就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6231852.html
16.火辣辣的[巴蜀]风情——成都两日逛吃攻略四川博物院创建于1941年3月,1952年由“川西博物馆”更名为“四川博物馆”。是收藏和展出四川省文物的重要场所。现有馆藏文物30万件,其中最具特色的是巴蜀青铜器、张大千绘画作品、四川汉代画像砖和陶塑等 四川博物院创建于1941年3月,1952年由“川西博物馆”更名为“四川博物馆”。是收藏和展出四川省文物的重要场所。https://m.mafengwo.cn/gonglve/ziyouxing/407871.html
17.《国家宝藏》第二季:李白草书等27件亮相国宝揭晓古代艺术四川博物院 1.后蜀石经残片 从后蜀广政元年(公元938年)开始,历经近两百年刻成的蜀石经,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用这么大规模来展示儒家经典。它与文翁石室等一起,成为古代文人眼中“蜀学之盛冠天下”的最佳代表。 2.格萨尔唐卡 格萨尔画传之世界雄狮大王唐卡,清代。四川博物院藏。长83厘米、宽59厘米。此套唐卡共十一幅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699312
18.大方县人民政府门户网·2010年第5期·关于印发奢香博物馆展品彝族历史上部分文物图片和资料。 三、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博物馆 ? 附件5: 奢香博物馆展品复制方向 ? 一、向故宫博物院、贵州省博物馆借调的文物进行复制。 二、毕节地区各收藏单位部分藏品的复制。 三、其他地区博物馆馆藏相关文物的复制。 ?https://www.gzdafang.gov.cn/zwgk/zfgb/zfbgswj/2010nd5q_5156909/201912/t20191211_297136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