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响葛海涛张旸以科普基地为抓手开展科学文化建设——基于北京朝阳区科普基地调研教育北京市朝阳区(长春市)

自我国科技发展步入新时代以来,科技硬实力与日俱增,科技创新文化软环境也受到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科普基地作为科学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其建设与发展不仅关乎科学技术知识的普及,更承载着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传播科学文化的历史使命。为深入探讨科普基地开展科学文化建设的理念和实践路径,研判科普基地在新时代科学文化建设新要求下的发展趋势,本研究针对北京市朝阳区科普基地建设情况开展实地调研,以期为科普基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2.科普基地是科学文化器物层建设的重要载体

科普基地,是指具备科普功能的基地设施,是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面向公众开展科普教育活动,推进科普工作社会化、规范化和常态化的专用设施和场馆的统称。科普基地不仅是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的传播者,也是科学文化的重要载体,是面向全社会传播科学文化的重要节点。

2.1科学文化建设需要扎实的器物基础

“科学文化”最初是指“科学创造过程中形成的文化”,随着科学与社会的联系与结合更加紧密,科学技术深刻影响社会公众的生活方式、价值体系乃至思维方式等,科学文化的内涵已更具社会文化的底蕴,逐渐成为现代文化的显著特征之一。

关于科学文化的学术讨论较多,就其建设实践而言,有学者将科学文化分为四个层面:观念层面的精神文化、行为层面的制度文化、器物层面的物质文化和态度层面的社会文化。科普基地作为科学文化传播的基础设施,是科学文化器物层建设的重要载体。它们不仅是科学技术传播的重要阵地,也是培养创新人才、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科普基地的建设和发展,对于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促进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紧密结合具有重要意义。加强科普基地的建设和管理,提高科普活动的质量和效果,是科普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科普基地的建设不仅是物理空间的构建,更是科学文化传播体系的完善,需要充分考虑科学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将科学知识的普及与科学精神的传播相结合,通过创新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激发公众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同时,科普基地还需要紧跟时代步伐,适应科技发展的新趋势,不断拓展科普领域,丰富科普形式,以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科学文化需求。

2.2科普基地是开展科学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

一般情况下,科普基地是依托科研、教学以及传媒等实体作为科学普及的资源载体,面向社会开放,以实现科普功能的机构,其主要科普形式包括展览展示、讲座、培训、出版作品等。为了切实促进科普基地成为科学文化建设的重阵,在探讨科普基地共性概念的基础上,需要充分考虑科普基地的类别及每一类科普基地相应的特性。

科普基地的类型多样,包括但不限于科技馆、博物馆、动植物园、自然保护区、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等。它们各自具有独特的科普资源和优势,能够针对不同年龄层次和需求的公众,提供丰富多样的科普活动和服务。其中,科技场馆类科普基地主要依托其展览内容、馆藏资源开展科普活动,其优势在于资源丰富、媒介多元,更易打造具有差异化、创新性的活动形式。公共场所类科普基地大多指与自然环境有关的单位,注重通过科普宣扬社会生态文明价值观,以及促进对文化遗产、自然遗产的保护。教育科研类科普基地具备科研设施优势,能够依托实验室等科研场所开展科普活动,学科性、专业性、前沿性较强。生产设施类科普基地多与企业联系紧密,依托企业设施设备资源与科技产品,积极融入市场机制,实现产业与公益的融通。信息传媒类科普基地涵盖广播电视台、网站、报社、杂志社、出版社等,媒介渠道广泛,更易扩大内容传播的覆盖范围,提升科普影响力,推广原创科普内容在主流平台传播。总的来看,类型多样、特色丰富的各类科普基地作为器物基础对于传播科学文化有巨大的价值。

2.3针对科普基地参与科学文化建设的研究方兴未艾

3.科普基地建设的政策实践

3.1国家政策

在1993年,我国制定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部分条款对科普工作做出了法律层面的规定,在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尤其强调企业、科研机构等积极参与开展科学技术普及活动,设立向公众开放的普及科学技术的场馆或者设施。2002年,我国制定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规定各地方政府应将科普基础设施纳入城乡建设规划计划,并加强对现有科普基础设施的综合利用和维护。

3.2北京市的地方性政策

2022年3月北京市政府出台《北京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特别提出了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明确了北京市的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目标,要求进一步加强管理,在多行业、多类型机构中进一步加强科普基地建设管理,开发包括工业遗产、高校、博物馆等在内的科普资源等,提出到2025年打造前沿科技资源科普化示范项目、推动千余个场馆基地做优科技教育体验等目标。

以《北京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指导,为规范科普基地的运行管理,特别是促进科普资源向社会开放共享,北京市政府于2014年出台了《北京市科普基地管理办法》。之后鉴于科普形势的变化和科普基地建设的蓬勃发展,2021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和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制定了新版的《北京市科普基地管理办法》,旧版管理办法废止。在新的科普基地管理办法出台后,北京市各区先后也制定出台了区级科普基地管理办法。朝阳区参照西城、丰台、房山等区已出台的管理办法,结合朝阳区自身特点,在2023年也开展了新的区科普基地管理办法的修订工作。

3.3我国各级科普基地法规政策特点

表1各级关于科普基地建设管理的法规政策案例

总体而言,我国各级关于科普基地的建设与管理的法规政策所构成的体系主要体现了几个特点。

1.充分强调科普基地的重要性。科普基地被视为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的重要平台。科普基地在提升公众科学文化素质、推动社会全面进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充分体现法规政策的系统性。从国家层面到地方层面,都出台了相应的法规政策来规范科普基地的建设与管理。各级政府都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形成了一个相对完善的科普基地建设与管理法律体系。

3.内容丰富性与目标一致性的统一。各级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不仅涵盖了科普基地的建设、命名、运行和管理等方面,还涉及科普活动的组织、科普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各级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都旨在提升公众的科学素质,推动科普事业的发展,为我国的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提供有力支持,总体目标高度一致。

4.科普基地建设管理要求的明确性与具体性。对于科普基地的申报条件、功能性等都有较为明确的要求,对于科普基地的管理与评估有明确标准和要求。此外,各级法规政策总体上鼓励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参与科普基地的建设与管理,采取多种方式筹集资金和资源,鼓励多元化建设与管理。

4.以科普基地为抓手加强科学文化建设的思考

作为科学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科普基地不仅要传播科学知识,还要注重科学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让公众更好地了解和认识科学文化,促进科学文化与社会文化的融合。面对当前科技飞速发展、国际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科学文化的传播已成为提升全面科学素质,对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深远影响的重要因素。为此,我国科普基地建设与管理中应进一步加强对科学文化因素的考量。

4.1在科普基地管理中加强科学文化考量

4.2加强科学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科普基地除了作为宣传教育机构之外,还应加强作为科普人才培养培训机构的能力。符合新形势下科普事业要求的具备专业知识和能力的科普团队,不仅要有扎实的科学知识储备,还要具备充足的科学文化底蕴,提升对科学文化的认识掌握,兼具良好的沟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能够向公众传递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此外,应加强科普人员的培训交流,提升科学文化等方面的专业素养和视野。

4.3加强科普供给侧改革

科普基地建设和管理中,应充分发挥各自特点特长,着力科技资源的充分利用和科普资源整合,借助科技馆、国家重点实验室、大型科学装置等科研资源充分发掘科学文化价值。调动社会资源,优化内容布局,加强科学文化内容的生产供给。充分运用各类活动、平台载体,对青少年、老年人等群体长效化开展精准科普。弘扬中国科学家精神,强化价值引领,突出优良作风学风、科研诚信、科技向善等理念,从而打造科学文化传播高地。

4.4创新科普载体建设

应推动搭建交流平台,促成我国科普基地等科普力量开展交流并形成合力,构建多渠道科学文化传播矩阵,提升科普基地的科普辐射能力。发展新型科学文化载体,提升网络精准推送能力。此外,应加强科普形式的规范化建设,在科普形式中充分体现文化导向。例如科普形式应兼顾多类别的公众群体,尤其是保证青少年获得必要且适宜的科普服务。

THE END
1.#北辰对话#譬如北辰,众星共之中国来自中国科学技术馆【#北辰对话#】譬如北辰,众星共之。中国科技馆科学文化访谈栏目《北辰对话》推出最新一期——“生态教育的力量”。中国科学技术馆馆长郭哲:“科学探索能延续人类文明希望的火种。面对自然,人类要心存敬畏。” httphttps://weibo.com/1821944837/5111415154671743
2.北辰对话郭哲科学探索延续人类文明希望的火种中国科学技术馆馆长郭哲: “科学探索能延续人类文明希望的火种。面对自然,人类要心存敬畏。”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 video 标签 观众可通过央视频《北辰对话》专栏账号,中国数字科技馆及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中国科技馆官方账号,搜索“生态教育的力量”观看本期节目。https://www.kepuchina.cn/article/articleinfo?business_type=100&classify=0&ar_id=557668
3.宝马中国携手科技馆,共绘润泽湿地宝马中国携手科技馆,共绘润泽湿地 近日,宝马中国携手中国科学技术馆联合举办“建设美丽中国大家说科普沙龙”。宝马中国为公众带来一系列趣味科普:以“润泽湿地,循环共生”为主题的科普展,即将在中国科学技术馆面向公众开展;历时一年与科普大咖星球研究所拍摄的《在中国,遇见最“红”湿地》公益纪录片当天发布。https://aikahao.xcar.com.cn/item/2293208.html
4.中国科技馆馆长郭哲一行调研合肥物质院3月19日下午,中国科技馆馆长郭哲一行调研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安徽省科协副主席纪光水、合肥物质院副院长程艳陪同调研。 郭哲馆长一行先后实地调研了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和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详细了解了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情况、合肥物质院大科学装置在工程技术和物理实验研究中取得http://www.hf.cas.cn/zhxw/kdwx/202403/t20240321_6966218.html
5.中国科技馆馆长郭哲:AI带来更深层的革命,从万物互联到万物共生丨9月8日,在2024浦江创新论坛的创新文化论坛上,中国科技馆馆长郭哲表示,如果在未来高经济价值的就业岗位上,AI形成和人类对齐能力的时候,会带来一种更深层次的革命。未来人机融合进一步的加快,将从十年前的万物互联那种时代,快速进入到一个万物共生的时代。点击视频,一看究竟。https://m.yicai.com/video/102264410.html
6.中国科技馆馆长郭哲:AI带来更深层的革命,从万物互联到万物共生丨3 评论 中国科技馆馆长郭哲:AI带来更深层的革命,从万物互联到万物共生丨一手 发现更多热门视频 第九次分享美女美女 静待花开舞蝶2.2万次播放 美国主攻普拉默将于11月18日抵达土耳其伊萨奇巴希俱乐部报到 魚丸_粗面117200次播放 老汉地铁上和一乘客起冲突 其老婆怕他打架闯祸 气得直打他 奇闻吉6.5https://video.sina.cn/finance/2024-09-08/detail-incnmrap9634378.d.html
7.新闻动态会议第三阶段,基金会为熊群力同志举行荣誉理事颁授仪式和总结会。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分管日常工作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贺军科出席,中国科技馆馆长郭哲陪同出席。 颁授仪式上宋军同志宣读《关于授予熊群力同志中国科技发展基金会荣誉理事的决定》;贺军科同志向熊群力同志颁授基金会荣誉理事证书。总结会上,殷皓同志同大家一起http://www.fdstmc.org.cn/information/news/news-id/1599/
8.助力西部科普中心建设中国科技馆与重庆大学共建“科普创新实验室7月12日上午,中国科技馆与重庆大学共建的“科普创新实验室”成立大会在重庆大学召开。中国科技馆馆长、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常务副理事长郭哲,重庆市科协党组成员、二级巡视员牛杰,重庆高新区管委会二级巡视员傅岗,重庆大学副校长李剑应邀出席。来自中科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西北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厦门大学、https://ast.cqu.edu.cn/info/1073/4273.htm
9.2024年(第二届)全国科普场馆展览展品研发与创新培训班在合肥举办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展项研发及环境设计工作委员会主任,合肥市科技馆原馆长、研究馆员柏劲松主持开班仪式,合肥市科技馆馆长朱道宏致欢迎辞。 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党委副书记、常务副理事长,中国科技馆馆长郭哲作开班动员讲话,并作题为《场景驱动下的展教研一体化创新策略》的主旨报告,深度解析了博物馆热背后的机遇https://www.hf365.com/2024/1020/1587453.shtml
10.中国科技馆国庆特别活动共和国第一根国旗杆背后的科学故事长安街及天安门广场建设、万宁桥古桥修缮、中轴路建设等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生动案例,激发了现场青少年们探索城市的热情,大家踊跃互动,切身感受到城市发展的科技动力。活动现场,中国科技馆馆长郭哲向三位工程师授予“科学探路者”称号,感谢他们用专业知识支持科普事业的发展,为推进科研科普融合,繁荣科学文化做出贡献。https://www.cdstm.cn/frontier/qt/202409/t20240929_1081313.html
11.共和国第一根国旗杆背后的科学故事,中国科技馆带您揭秘中国科技馆联合北京市政总院等举办“树起一面旗 成就新征程”国庆特别活动。 中国科技馆馆长郭哲向工程师授予了“科学探路者”称号。感谢他们用专业知识支持科普事业的发展,为推进科研科普融合、繁荣科学文化做出的贡献。未来,该馆将继续加强与科研院所、国家企业开展合作,发起系列公益科普活动,让大国工匠精神在年轻一代https://m.takefoto.cn/news/2024/09/29/10919479.shtml
12.乐双“紫金山—联合科普观测活动在中国科技馆举办”阿特拉斯彗星记者,该馆联合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中国科技馆馆长郭哲还向参加活动的专家学者颁发该馆,本次联合科普观测活动邀请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马月华“日以—科学探路者”国家自然博物馆副馆长张玉光。 阿特拉斯彗星,国家天文台兴隆站及深圳市天文台等科研单位。完/供图http://ycsykyy.com/m/498763.html
13.李德仁院士应邀受聘为中国科技馆专家志愿者并作科普讲座李德仁院士参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科学家手模”采集活动。中国科技馆/供图 当天,中国科技馆馆长郭哲为李德仁院士颁发中国科技馆专家志愿者聘书。李德仁院士还参加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科学家手模”采集活动。(完) 【编辑:刘阳禾】http://www.gzrjxqrmtzx.com/c/TGVDVzZpSXE1S25TVUNZU1laN2Fxdz09.html
14.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2024年年会在江苏南通召开开幕式由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党委副书记,中国科技馆馆长郭哲主持。 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理事长、党委书记薛利在开幕式上致辞。中国科技馆供图 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理事长、党委书记薛利在开幕式上指出,自然科学博物馆要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谋求创新发展,做好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http://m.cmstop.cloud.yanews.cn/p/210387.html
15.馆校如何协同提升科学教师素养青网教育频道中国科技馆馆长郭哲介绍,中国科技馆依托科技馆科普资源优势,组织开展了两期以“基于科技馆科普资源的科学教育实践能力提升”为主题的培训。两期培训邀请20余位院士、领域专家、一线资深教师和科技辅导员参与授课和案例分享,并分别赴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高科技企业及北京市科技示范校等地调研学习。 https://edu.youth.cn/wzlb/202408/t20240816_15452208.htm
16.国际护胃日:年轻人胃部不适比例更高中新社上海4月9日电 (记者 陈静)4月9日是国际护胃日。根据当日发布的《公众消化健康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高达93.1%的受访者面临亚健康问题,其中排名前三位的是:肠胃问题、睡眠不佳和免疫力下降。报告显示,有89.4%的受访者表示,近两年来曾出现胃部不适的症状,主要症状有餐后饱胀、嗳气。年轻人(主要https://wiki.antpedia.com/article-3136129-270
17.用AI回答每一份好奇中国科技馆与百度发布科技馆智能体“科技馆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大学校”,中国科学技术馆馆长郭哲一直在思考如何打破科技类博物馆有形的围墙,让更多孩子接触科学,充满好奇的提问不应该只在中国科学技术馆里响起。 人工智能技术正在为各行各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它打破了信息与资源的壁垒,使得知识、服务能够更加公平地分布于社会的各个层面http://www.xinhuanet.com/finance/20241113/7c502625a65141999214b3949b70c9e1/c.html
18.强党性守初心担使命市科协赴河南省科技馆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为迎接新中国成立75周年,进一步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近日,信阳市科协系统及帮扶村、帮联社区和退休老党员代表30余人赴河南省科技馆新馆,开展“强党性 守初心 担使命”主题党日活动。 在学术交流厅,大家先后聆听了中国科技馆馆长郭哲所作的“涵养科学文化,推动大众科学蓬勃发http://hnxy.wenming.cn/wenmingdanwei/202407/t20240717_8600558.shtml
19.〖宽创国际〗展厅设计展馆设计博物馆科技馆主题馆规划馆宽创国际致力于为博物馆、科技馆、文旅主题馆、城市主题馆、企业展厅、展会等项目提供策划、设计、实施和维护的一体化总包服务。http://www.broadmesse.com/